打印

修行不要去拣择境界

修行不要去拣择境界

所以我们修行,真正修行不需要去拣择境界。有的人说,我非得要在这个境界里面我才能修得好,那是错了,那叫心外求法。你去选择适合自己修行的境界,告诉你,你烦恼不可能断。为什么?你没有面对烦恼。烦恼就像敌人一样,你不去跟它面对,像杀敌一样,你得面对之后才能把它降伏。但是你去回避它,回避它,那个敌人还在,那烦恼永远是断不了。所以烦恼不能说收藏起来,不去面对,那你不可能断。真正断烦恼,你愿意面对烦恼。譬如说我面子比较薄,别人一骂我,我就受不了,受不了委屈,这是你的烦恼。你不能说我回避,我不要去见那个老是骂我的人,那你说能伏到烦恼吗?不能。你是把烦恼收藏起来,好好的保管,将来往生的时候把它再拿出来,拿出来就往生不了。真正修行是什么?面对烦恼,好好降伏烦恼。我面子薄怎么办?我就去挨人骂,我去吃那个亏,去受那个委屈。什么时候把委屈受到自己不以为委屈,如如不动,那恭喜你,你烦恼断了。那烦恼叫克服、伏住,不是说它真断了,它还在。真断是什么?我执没有了,才叫真断。但是净土法门你不需要真的断烦恼,根可以保留在那,但是你能让它不起现行就行了。就是别人骂我的时候,我心里真的不动气,这个时候我就能伏住烦恼,你有这个本事你就能够往生,往生把握就拿到。所以你说是不是应该感恩这些成就我的人?他要是不来帮助我断烦恼,我怎么可能拿到往生的把握?这叫真修行。所以修行人绝对不逃避境界,绝对不逃避考验,正对、面对考验,那么『即此一生,定登佛国』,你这一生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学佛的人要放下嗜好,不要有什么嗜好。真正你要嗜好就是读经,就是念佛,深入经教,或者跟人讲经说法,这些都是正业,其他的世间人那些嗜好我们都要放下。这点,我们方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在没学佛之前,他跟我讲过,很喜欢什么弹琴、画画、搜集,嗜好很多,学佛之后统统放下了。这就是要真正放下,从放下嗜好开始。没有什么我非要做的事情,一切都随著缘。我非要做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非要做的,其他都能放下。甚至我们弘法利生的人,我都常常提醒自己,弘法是有这个缘,所以我们要做,是不是非要做?不是,弘法利生都可以放下。假如阿弥陀佛现在就来接我们,立刻从讲台上,都不用下讲台就走了。那说走就得走,可不能说,阿弥陀佛你先等等,我这经还没讲完,我还要弘法二十年才走。没这个话,来了就走。现在是阿弥陀佛还没来,没来那只好继续,有一天光阴就为众生做点弘法利生的事情,那也是报恩,但是对这个也一点不执著。特别是弘法很容易有这些名闻利养,这师父老人家常常提醒我们,上了讲台你讲得不好,别人笑话笑话你就无所谓了,你还不至於堕落;你讲得好,大家很喜欢听,你法缘殊胜,到哪儿都是掌声、都是欢笑、都是鲜花、都是供养,这个时候是最考验你的智慧,最考验你的定力的时候。顺境真的要把持住比逆境还难,因为顺境人的心就很容易放松,很容易懈怠,这时候正念一失,往往就堕到了无明的深坑,自己堕落了都不晓得。

所以在境界现前的时候,你要提起这个信念。这个人怎么这么坏,这是第一念;第二念想到,我这个念头不对,他是我变现的,你这第二念起来就叫觉。所以古德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这个第一念是什么?习气,看到人我是非了,这是习气。习气起来不怕,就怕你念念相续,你不能回头、不能觉悟,那就坏事。所以第二念起来就是正念,我要把这个念头放下,我不能看他的人我是非,我要自己反求诸己,我要想我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为什么我把佛号给忘了,我看到别人人我是非上去了。你有这个念头一起来,这叫菩提。所以古德讲转烦恼为菩提,这就是转烦恼为菩提,在哪儿转?就在你日常生活当中转。不是说找一个世外桃源,我那儿不生烦恼,那儿没有人烟,什么境界都没有,所以我就不生烦恼了。我告诉你,你在那个境界里面你堕到无明当中了。为什么?你没有烦恼你怎么转菩提?菩提从哪来?菩提是你就在烦恼境界里面你提起一念智慧,提起一念觉悟,把那个念头放下,生起菩提,生起人我一体的这个念头。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