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烦恼放不下,念佛也枉然!

烦恼放不下,念佛也枉然!


怎么放下?要晓得,你不要去用它。在日常生活当中,我用眼见,我用耳听,我都用,眼耳鼻舌身全用上,但是什么?不执着。不执着就是不用第七识,末那识是执着,我不用它;第六意识的分别,我不分别就是不用第六识。相宗转识成智,六、七因上转,就是修因的时候,我们现在要下这功夫。所以真修行,真放下,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对分别执着是愈淡愈好。我们先从什么?先从淡薄,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淡薄,一月比一月淡薄,那你就很有进步。真正能够到一个月比一个月淡,我们往生就有把握。如果不肯放下,那就没有法子,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古人所说的,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没放下,口念弥陀心散乱,分别执着的习气还在,没减少,这个不行。

所以佛教给我们教得好,你看佛教后世的学生,必须遵守两桩事情,这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讲的,第一个持戒,第二个吃苦。「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都得要放下;你不放下,你就不能持戒,不放下你就不能吃苦。这两桩事情好事!帮助你成就道业,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你要是不愿意持戒,持戒受拘束,不自由、不自在,不愿意吃苦,换句话说,你还愿意继续搞六道轮回,不就是这桩事情吗?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那我就老老实实持戒,真正学吃苦,生活愈简单愈好,这个事情重要。

底下一句说得很好,「三无量者」,极乐世界三种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眷属无量」,眷属是同学,阿弥陀佛是老师,是我们的校长。同学里面你看有菩萨、有二乘、有天人,这些同学在极乐世界都是和睦相处,都不会有闹意见的,不会起纠纷的,为什么?他心不清净,阿弥陀佛不会来接引他。要知道我们平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阿弥陀佛看得清清楚楚,你想到我这里来,我要不要你来,他看得很清楚。如果你烦恼习气还没有放下,这个人跟我有怨,我都还没报复他,我到极乐世界,他怎么可以去?那到极乐世界两个还吵架,那不是把极乐世界的社会扰乱了吗?所以这样情形阿弥陀佛不会接引他的,这都得要懂。否则的话,我们念了一辈子阿弥陀佛,最后去不了,不知道自己过失,还骂阿弥陀佛不灵,你看我天天念你,你都不来接我。不知道自己烦恼习气太重,你到极乐世界会出乱子,会搅乱那边社会,不是他不慈悲,这个道理一定要明白。所以我们在此地念这句佛号,一个是跟阿弥陀佛这个世界联系、沟通;另外一个,用这句阿弥陀佛把我们的烦恼习气把它压住,这是有这么一个作用在里头。取西方极乐世界就很容易,就不难了。

如果情执深的,留恋这个世间名闻利养,执着的情执放不下,这都是障碍,有这些夹杂,我们念佛的功夫就被破坏了。我们明了,就得要真干,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困难,刚才讲疾病,念佛能好。除疾病之外,一切疑难杂症,你烦心的事情来了,不知道怎么解决法。很简单,你暂时把事情放下,你老老实实去念个十分钟佛,念个二十分钟佛,智慧就生了,你就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妙,妙不可言!学讲经的同学,在备课的时候遇到困难,这段经文不知道怎么讲法好,不要再去想,愈想愈麻烦,你想不出来的。干脆放下,去拜佛,拜个十分钟、二十分钟,突然灵感来了,问题解决了。这我们经验很多。不拜佛,念佛也行,念个十五分钟、二十分钟,这是什么?他心定了,定生慧,慧就能解决问题。这个方法应用起来非常广泛,一切时、一切处统统可以运用。这么好的方法,这么简单的方法,就是很少人相信,很少人会用。我们这么多年来养成习惯,天天读书,读书实在遇到困难,念不懂的时候怎么办?放下来,念佛,绕几圈,你再回头来,再看,懂了,问题解决了。这是我们遇到很多,不是一次两次,很多次,有感应!所以,不退重要。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