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发菩提心,能毁极重罪

发菩提心,能毁极重罪

       

《入菩萨行论》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大般涅槃经》尔时世尊赞阿阇世王。善哉善哉。若有人能发菩提心。当知是人则为庄严诸佛大众。大王。汝昔已于毗婆尸佛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从是已来至我出世。于其中间未曾堕于地狱受苦。大王当知。菩提之心乃有如是无量果报。大王。从今已往常当勤修菩提之心。何以故。从是因缘当得消灭无量恶故。尔时阿阇世王。及摩伽陀举国人民从座而起绕佛三匝辞退还宫。

...佛言。大王。善哉善哉。我今知汝必能破坏众生恶心。世尊。若我审能破坏众生诸恶心者。使我常在阿鼻地狱。无量劫中为诸众生受大苦恼不以为苦。尔时摩伽陀国无量人民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如是等无量人民发大心故。阿阇世王所有重罪即得微薄。王及夫人后宫婇女悉皆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阿阇世王语耆婆言。耆婆。我今未死已得天身舍于短命而得长命。舍无常身而得常身。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天身长命常身。即是一切诸佛弟子。说是语已即以种种宝幢幡盖香花璎珞微妙伎乐而供养佛。

----(阿阇世王曾造无间业,先是忏悔然后发菩提心,重罪得微薄。)

佛经论著依据:菩提心的殊胜功德利益!

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优婆塞戒经》

复次,若无大心,虽复终身持戒,不如有大心人一日持戒也。譬如软夫为将,虽复持兵终身,智勇不足,卒无功名;若如英雄奋发,祸乱立定,一日之勋,功盖天下。(注:大心者,即菩提心也!)
-----------《大智度论》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华严经》

若欲摄取一切福德。当发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若天若人所有福德。皆悉摄在发菩提心中。
---------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若天若人所有福德,皆悉摄在发菩提心中!

尔时世尊告千世界主那罗延。菩萨。那罗延。无有菩萨发于无上正真道心而不随是集一切福德三昧者。何以故。一切福德无有不入初发心中。那罗延。犹如江河一切诸流无有不入大海中者。如是那罗延。所有福德若施戒修。有漏无漏世间出世间。若天若人所有福德。皆悉摄在发菩提心中。是故那罗延。若善男子善女人欲集一切诸福德者。当发无上正真道心。那罗延。犹如宝山。所谓须弥。目真邻陀摩诃目真邻陀。轮围山大轮围山。及诸余山药木丛林。村邑聚落大小诸城。阎浮提弗婆提瞿耶尼郁单越。诸四天下。及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日月星宿若日月蚀。一切皆摄三千大千世界之内。乃至百亿四天下皆悉在中。

如是那罗延。所有一切诸凡夫福。若学人福无学人福。若菩萨福若如来福。一切皆摄在于菩萨初发心中。是故那罗延。若欲摄取一切福德。当发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罗延。若四天下一切众生。悉具转轮大王福德。若有初发大乘道心。福德智慧殊胜于彼。
弥勒菩萨偈: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大方便佛报恩经》世尊于宿世中,曾堕地狱,因发菩提心,速升天界(菩提心灭罪殊胜)
我于尔时堕在火车地狱中。共两人并挽火车。牛头阿傍在车上坐。缄脣切齿。张目吹火。口眼耳鼻烟炎俱起。身体殊大。臂脚盘结。其色赤黑。手执铁杖随而鞭之。我时苦痛努力挽车。力励前进。时我徒伴劣弱少力。劣弱在后。是时牛头阿傍以铁叉刺腹。铁杖鞭背。血出沐浴随体而流。其人苦痛高声大唤苦痛难忍。或称父母。或称妻子。虽作如是唱唤无益于己。我时见是受大苦恼心生哀愍。因慈心生故发菩提心。为此众罪人故。劝请牛头阿傍。此罪人者甚可怜愍。小复加哀垂慈怜愍。牛头阿傍闻已心生瞋恚。寻以铁叉前刺我颈。寻时命终。即得脱于火车地狱百劫中罪。我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即脱火车地狱之罪。

(故此可知,发菩提心是灭罪最迅速之法)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

《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寂天菩萨所造《入菩萨行论》中解释菩提心需要两个条件,一者缘众生,即利益的对象为六道轮回中的一切众生,二者缘佛果,即不仅要令一切众生获得暂时的快乐,最终要令众生成就佛果而获得究竟的安乐。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发愿利益众生令众生成佛为愿菩提心,发心者即称之为菩萨,发心后用实际行动,即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恒常利益众生即为行菩提心。愿菩提心为成佛之因,是大乘佛法的精髓。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