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依靠佛菩萨是有条件的

依靠佛菩萨是有条件的

       

我们自己智慧、能力不够,要依靠佛菩萨。依靠佛菩萨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这个条件,所以佛菩萨加持是相对的,你有一分功德,他就加你一分;你有十分功德,他加持十分,完全是属于感应道交,这在理上讲得通。

譬如念佛人,自己念到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功夫什么叫成片?心念里头确确实实只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全放下了,这就叫成片。如果还有杂念、妄念夹杂在里边,这就没有成片,没有成片,往生不可靠,完全看最后一念是不是,最后一念是的,你往生,最后一念不是的,就不能往生。

但是功夫成片,他是决定往生,而且功夫成片,可以随意往生,他想什么时候走,佛什么时候就来接他,换句话说他生死自在。这种人往生,佛来接引他,首先是佛光照他,佛光一照这就是加持,把他的功夫提升一等。所以功夫成片提升就变成事一心不乱;得到事一心不乱的人,佛光一照他就是理一心不乱;得到理一心不乱的人,佛光一照他就在实报土。

所以晓得佛菩萨威神的加持,是自己有多少,他就加多少。那么我们自己得真干,佛菩萨加持就多。自己不干,专求佛菩萨,佛菩萨加持力量很微弱。甚至于自己还造恶业,那就加持不上了。不是不想加持,佛菩萨大慈大悲,真的是普度众生,我们自己业障深重,加不上。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笺注》说,「有施必报,有感必应也」。「故现前所得之祸福,皆是宿因之报应」。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一切都愿意接受了,不再怨天尤人,这个帐就了了。「《会疏》云」,善恶是从因上讲的,报应是从果上讲的。

「因有善恶,果感苦乐,形」,形状,音声,举两个例子,「影响,丝毫不差。影必随形,回响随声,一丝不爽。业因果报,亦复如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眼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要明了,无论是善,是灾祸,全是自己过去今生行业的果报。

所以纵然遭受苦难,不怨天不尤人,毁谤我的、陷害我的,甚至于杀害我的,像经上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割截身体是凌迟处死,没有怨恨,为什么?过去造的这个业,现在应该受报。过去我这样对你,现在你也这样对我,一报还一报,一点怨恨都没有,这个债就了了,就报完了,好事。

没有一样不是好事,遇到善人这是顺的增上缘,遇到恶人这是逆增上缘,统统都增上,都帮助我们自己提升,都帮助我们消业障。顺境消福报,逆境消恶报,统统是好事,统统是佛事,能帮我们消业障,怎么不是佛事?

所以菩萨满心的欢喜,法喜充满,喜从哪来的?善人替他消福报,恶人替他消灾殃,所以他快乐无比,这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他还看不到,他遇到善的时候他执着,情执,那造业了,遇到恶的时候他怨恨,又造业了,后面果报无穷,那叫大错特错。有智慧的人到此为止,后面?后面没有了。

       

「顺理发心」,理是讲事实真相,「信解诸法,皆如幻梦」,宇宙之间一切法,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末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一切法,就是这里讲的诸法。

我们对一切诸法能信能解,这是真实智慧。这些诸法是怎么回事情?皆如幻梦,《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就是有生有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换句话说,我们所接触的一切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就像幻梦一样。

我们有作梦的经验,梦里头好像真有其事,醒过来之后,这个梦境痕迹都找不到。我们现在在梦中,迷了,我们这个梦是六道轮回,如果醒过来之后,六道轮回不见了,痕迹也找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什么人醒过来了?阿罗汉,阿罗汉把清净心恢复了。

由此可知,这个染污的心造成了一个梦境,心要恢复清净,梦就醒过来了,再不会作梦了。真的阿罗汉再不会作梦了,阿罗汉需不需要睡眠?不需要了。他可以不要这个肉身,肉身是个累赘,肉身不是我,肉身完全是虚幻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阿弥陀佛的心量多大,这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念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我们听话,我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他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真听话,释迦牟尼佛欢喜。不但释迦佛欢喜,一切诸佛都欢喜,为什么?一切诸佛都劝人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所以我们懂得这个意思,然后你们同学们发心,一生走弘法利生的道路,一定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决定沾惹不得,彻底放下。现在社会富裕,供养多了,这个供养要特别小心、特别谨慎,为什么?稍微不留意,这个供养就把你埋葬了,就把你送到阿鼻地狱。所以这些东西,不能够沾惹。李居士他手上不过金钱,我们这里有些捐献的钱交给他,他不收,交给别人,交给管帐的,不摸金钱。我接受你们供养,这个手接来的时候,那个手就出去了,立刻就出去了。要懂得,钱不是好东西,害死人。古往今来多少修行人,为这一桩事情被淘汰掉了,堕落了。我们要提高警觉,名害人,利害人;你要警觉不高,决定堕三恶道。
资料摘自: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大乘无量寿经  (第五十九集)  1999/8/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59

    只有用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的心量、阿弥陀佛的慈悲,看这一切毁谤我们的人、批判我们的人、侮辱我们的人,甚至於陷害我们的人,是谁?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考验我们的功夫。我们对他一丝毫怨恨没有,用世俗人的话,我们很爱他,他不爱我我爱他,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就做得很稳,一丝毫没有动摇,每天读经念佛没有受影响;不但没有受影响,影响有,不是负面的,我们的境界天天向上提升,快乐无比,我们对他感恩无比。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诸佛菩萨看到我们会点头,我们真学到了,虽然没有完全学到,学到了不少。就怕的是人家一批评、一毁谤马上暴跳如雷就完了,那诸佛菩萨就摇头叹气,你怎么学的!

  为什么我们会学得这么自在?这就是事事无碍。我们真正明白万法皆空,十法界依正庄严了不可得。尤其是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你要是真正明了,你就事事无碍。为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无论是赞美,无论是毁谤,都不可得。你想想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有什么东西?我们说一句话多少秒?说一句话,要骂人,骂了几分钟,你要把它一细分,每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动,我们看到是个连续相,实际上每一个波动现象都不同。我们眼睛被欺骗了,耳朵被欺骗了,全看到的是一种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空无所有。但是空无所有你要能够觉察,提升你的觉性,提升你的境界,好事不是坏事。修行在哪里修?在境界里头修,境界里头最重要的人事境界,环境是次要的境界,最重要是人事境界。修什么?这经题上摆在面前,「清净平等觉」,就修这个。我的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还得禁得起考验,顺境善缘不迷,逆境恶缘也不迷,这叫真修行。怎么不迷?不动心就不迷,动心就迷了,起念就迷了,不起心不动念他怎么不欢喜?所以菩萨所在之处常生欢喜心,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菩萨,不能叫众生生烦恼。我们念头正、思想正、言行正,我们周边环境都生欢喜心。所以有情众生生欢喜心,花草树木生欢喜心,山河大地生欢喜心,这不是极乐世界是什么!极乐世界在哪里?没有离开此地。我这一乐,一切都乐了,这叫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这么来的。

  那我们就晓得,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他们的心态、他们的思惟、他们的言行跟阿弥陀佛一鼻孔出气,同样的,没有两样。这就是弥陀净土你真正得到、你真正学成了,你不到极乐世界到哪里去?十法界无量无边刹土,只有西方极乐世界跟你相应,其他都不相应,你就肯定去了。品位高下在於功夫的浅深,决定你的品位,所以我们在这个现实环境里头真修,就是提升品位,往生是信愿。这都是蕅益大师讲的,真信切愿决定得生,品位高下是功夫的浅深。功夫就是我们在境界上,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我们对於清净平等觉能保持多少的深度。愈是大风大浪愈镇静,愈不为它所动摇,不受它影响,那品位就高;受动摇、受影响时间不长,很快就恢复正常,这能保持你的品位,不至於往下坠落;如果境界风一动就受不了,顺境起贪恋,逆境有怨恨,品位就降低了。由此可知,品位高下也是由意念在决定,意念决定一切,就是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极乐世界品位高下是从心想生,不是别人的心想,是自己的心想,别人心想与我不相干。我们的心想跟阿弥陀佛有联系,我们的心想是正面的,阿弥陀佛加持我们;我们心想是负面的,阿弥陀佛的加持我们得不到,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
资料摘自: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一集)  2011/1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1

    我们今天要学,学阿弥陀佛,我们心里头只装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身边拉拉杂杂东西全清出去。让我们的良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没有一个杂念,善恶都清除,一心专念。这个人怎么能不往生?决定往生,而且品位高。蕅益大师讲的,品位高下,在功夫的浅深,清除这是功夫。大势至菩萨讲「都摄六根」,都摄六根是清除,眼见的善、不善,耳听的善、不善,全部清除掉,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个净,不怀疑、不夹杂这是净。这种净念一个接一个,这是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这个品位可高了。果然清除干净了,实报土上辈往生,不在中下。

  善导大师说的,万修万人去。现在念佛的人很多,为什么不能万修万人去?他修得不如法,他对於经的道理没搞懂,虽然跟阿弥陀佛学,不知道学什么。你看这经上讲得多清楚,学阿弥陀佛的德行,阿弥陀佛孝亲尊师,要从这里开始。真正孝亲尊师,那他三个根自然就扎稳了,没有三个根,那是假的孝,不是真的孝亲尊师。孝亲尊师是真有德行,父母看到欢喜、老师看到欢喜,真干!学阿弥陀佛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学阿弥陀佛的智慧,学阿弥陀佛的愿,学阿弥陀佛的行,学阿弥陀佛的业,这都讲得多清楚。我们家里的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居住的环境,统统向极乐世界学,极乐世界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依照中国古人的说法,我们修身学阿弥陀佛,我们齐家学极乐世界,齐家、治国都跟极乐世界学。平天下,阿弥陀佛平天下那个天下大了,遍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他都平了。平是什么?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就是平天下。对人、对事、对物,没有贪恋,没有怨恨,这个我们要学。

  从早到晚活在这个世界上,从早到晚你看到一切人要平等看待。怎么平等看待?看到一切人全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帮助我、成就我。他善心、善行,提醒我我有没有?没有,赶快学;有,有要保持。他所表演的是不善的心行,我看了,我要反省有没有?有,赶快改过来;没有,不要有这种事情发生。全是阿弥陀佛在示现,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异类,你说我能不往生吗?不可能不往生。学阿弥陀佛要这样学法,一切人是阿弥陀佛,一切畜生、动物都是阿弥陀佛,一切鬼神也是阿弥陀佛,毋不敬。为什么?他真的是阿弥陀佛。为什么?阿弥陀佛是自性变现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所有一切动植物全是自性变现的,怎么不是阿弥陀佛?念头一转那就成佛了。树木花草是阿弥陀佛,山河大地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无处不是。我就活在阿弥陀佛心中,活在阿弥陀佛生活之中,这叫修净土。
资料摘自: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八一集)  **/4/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81

    佛告诉我们,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是无量无边际的,无量无边,我们的德能也是没有边际,统统是无量的,相好也是无量的;总而言之,一切统统是无量的。现在这个无量我们迷失了,为什么会迷失的?愈迷量愈小,小到连一个人都不能包容。这个人我讨厌他,我就想把他赶走;那个人我喜欢他,我希望天天在一起,这就是什么?量小。量小造成今天的社会,造成今天的世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要想过幸福美满快乐的生活,那要怎样?要把心量拓开。

  实际上,恢复本有的心量你就快乐无比,你跟阿弥陀佛一样快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你的心量跟阿弥陀佛本来是一样大,阿弥陀佛的心量不比你大,你的心量不比阿弥陀佛小,老实告诉你,是同一个心量。为什么变得这么小?这就是我执,愈执著就愈小。想到现前这个局面非常可怜,起心动念,像《地藏经》上说的,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心量小,起心动念都是造罪业;心量大,起心动念都是造的功德。什么是功德?大心量做的是功德。小心量做的是罪业。
资料摘自: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六集)  2013/6/13  斯里兰卡弥陀精舍  档名:02-040-0326

    我们学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的心量,学阿弥陀佛的慈悲,学阿弥陀佛的智慧。智慧怎么求?万缘放下,这就是智慧。智慧本有的,没有障碍,万缘放下。学阿弥陀佛的慈悲,心量拓开,要包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不是只顾眼前。我们的心同佛,我们的愿同佛,我们跟佛走一条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我自己希望往生极乐世界,我希望所有六道苦难众生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弥陀的本愿。

  我这一生感激老师,念念不忘,要不是老师指导,我怎么会知道有这么一条路?社会上行业很多,我不知道这个行业。也看到过出家人,对於佛是什么一无所知,误以为它是迷信、它是宗教,所以到二十六岁边都不碰它。在老师这一个单元的教学,我们总算把这个疑惑化解,知道佛教是教育,知道经典是大学问,名符其实的法宝,能够学习这份东西是人生的幸福。老师介绍我的时候,他说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老师的原话。我走进来之后,发现老师的话完全正确,我也就完全接受,认真学起来了。出家之后见老师,老师一看,你真干了。我说: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怎么能不干?他赞成,你的路走对了。愈学愈欢喜,愈学心地愈清净,智慧增长,愈自在,年岁大了,愈想愈觉得有福报。也有年岁跟我差不多的,发大财、居很高的地位,他没有我这么快乐、没有我这么自在,真正快乐自在,那他不如我,他还有妄想、还有杂念。我们这一生,尤其晚年,陪伴我的《无量寿经》、无量寿佛、无量清净平等觉,到哪里去找!实在讲它就在眼前,多少人知道,但是不接触,真实利益他没得到。
资料摘自: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0集)  2013/7/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360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净宗称《无量寿经》为大经,《阿弥陀经》为小经。盖此二经仅有详略之别。故莲池《疏钞》称大经为大本,小经为小本,良以二者实同一经也」。这些是属於净宗的常识,我们要知道。「《阿弥陀经》之宗趣,亦有多说」。因为它是一部经,这个宗趣是可以做参考的,也都是一回事情。底下,「兹择其精要者,如《疏钞》」,莲池大师作的,「依正清净,信愿往生,以为宗趣」。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无不清净,这是宗;信愿往生,这就是趣。深一层的意思,我们修净土的人,我们现前的依报、正报,要以清净为标准,跟我们的经题相应。经题上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也就是修行的宗要,「清净、平等、觉」,这是因。我们的正报,我们自身要清净,我们的环境要清净,环境怎么样清净?我们的身清净了,环境就清净,它影响环境。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以这个为宗趣。「《圆中钞》云:以信愿净业为一经宗致」,宗致就是宗趣,深信切愿,专修净业,这个就是净宗修学指导的纲领。「《弥陀要解》曰」,这蕅益大师注解的,「以信愿持名为宗」。深信切愿,执持名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是老人引用《弥陀经》三种注解,这三种是最重要的,莲池的《疏钞》、蕅益的《要解》、幽溪法师的《圆中钞》,大本、小本既然内容是一致的,所以宗趣也不例外。

  「综上大小二本,中外诸家所明宗趣,皆以信愿持名、往生净土为本。於是广参诸家之说,据本经之文,标明本经宗趣曰」。后头是黄念老做出一个结论,「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这就是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以圆生四土、径登不退为趣」,这个归趣。圆生好!圆是圆满,这是极乐世界的殊胜,弥陀智慧弘愿的圆满。为什么?第十九愿里,就发菩提心这个愿,里面有这样的一个依据经文,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念公圆生这个圆字就从这里来的,阿惟越致就圆了,这个很不可思议。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读到的,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证三不退,三种不退他都具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就证得,但不能叫圆。圆证三不退是什么地位?七地以上,这个位次提升多少?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里面到达七地,这位次提升多少?提升三十六个位次。

  这个法门称为难信之法,实在讲这就是非常难信。你说一般菩萨修到这个位次,多辛苦,费多少时间才达到这个位次,你怎么一生到极乐世界就达到?哪有这个道理!所以佛讲净宗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对净土法门犹如隔罗望月。古时候没有玻璃,罗纱,绫罗绸缎,罗是很细的纱,隔著这个纱看月亮,还是隔一层。只有成佛了,他才究竟明了,才知道是一回什么事情。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不可思议,所以你到极乐世界,你能够跟七地菩萨的享受一样,就是待遇,今天讲待遇、享受,跟七地菩萨一样。阿惟越致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圆证三不退,这多难得,这真的是不容易相信。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萨,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读到这段经文,阿弥陀佛并没有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在外,他没有说这句话;没说这句话,就是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也是阿惟越致菩萨。所以那个世界叫平等的世界,真的平等。

  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解释《弥陀经》上阿鞞跋致,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阿惟越致。接著这句他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说你是菩萨,你的烦恼习气没断,一品也没断,下辈往生你没断;说你不是菩萨,你的享受待遇跟七地菩萨一样。所以蕅益大师讲,不能说你是凡夫,也不能说你是菩萨;也可以说你是菩萨,也可以说你是凡夫,到极乐世界是这样的身分。极乐世界这些身分,真正修成自己到阿惟越致了,那就不需要阿弥陀佛再加持,你自己已经生活到这个水平,不需要阿弥陀佛帮助你,那还要一段时间。真的是下下品往生,《观经》里面讲,要在那里修十二大劫,这个大劫是我们人间的大劫,修十二大劫。可是在极乐世界,你的寿命是无量寿,所以十二大劫也不过好像我们十二天吧,很快,那里时差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所以到极乐世界的成就就特别容易。我们如果对这个事情了解得不够透彻、不清楚,往往在这一世耽误了,为什么?不专心搞了。把我们的时间、精力完全投注下来,修这个法门,很快成就。真的要放下,不放下那我们就吃大亏。所以,经是佛说的,翻译的三藏法师,祖师大德注解,都不是凡人。从这些地方看出佛菩萨他们对於这些六道里面的众生,迷惑颠倒的众生,真的关怀,真的照顾,无量无尽的恩惠在里头。不知道!知道,这才知道报恩,知恩才会报恩;他不知恩,他怎么会报恩?怎么报恩?依教修行,这一生当中就能往生,那就报恩了。生到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报佛恩,佛欢喜!没有辜负佛祖。宗趣两个字就说到此地。

  下面这才说到本经宗趣,为我们细说。第一段「甲、首明宗」,先来讲本经修行指导原则。「经中《三辈往生品》中,所有上中下三辈往生之人,莫不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这一句经文,三辈往生这一品一共有四段,前面三段,就是上辈、中辈、下辈,末后一段,慈舟法师的科判叫一心三辈。那一段讲什么?讲修大乘的人,不是专修净土的,修大乘的。修大乘的人,不管修哪个法门,临命终时将他所修学的回向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心量大,不管你修哪个法门,只要你具足这个条件,统统能往生。可是你要记住,这里头非同小可的信息,无论修行哪个法门,因为你真正往生,还是最后信愿持名,还是最后,不管修什么法门,那个功德都是帮助你到极乐世界提升品位的,了不起!大乘,你要大乘心才行。

  大乘是什么?大乘是自利利他,这就是大乘。只讲自利,不讲利他,这是小乘。大小乘不是经典的差别,不是教相上的差别,是自己心量上的差别。明了这个意思,我们学其他宗教行不行?一生学ji 督教的,一生学yi si  lan教的,临命终时念佛能往生吗?肯定往生。他修的那个功德,一定也是提升他的品位,这个法门多大!在宗教教学里面,净宗是多元文化,什么宗教都包括,这一点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读《地藏经》的人很多,你看《地藏经》,你们念到婆罗门,你们念到外道,那是什么?那是其他宗教,佛不排斥。佛陀当年在世,不管你信仰什么宗教,他绝对没有叫你放下那个宗教跟他修,没有。信教,你还是信你的教,你还是照你这个教去学,佛给你讲的是智慧。所以佛当年教学,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无论你是哪一种文化背景他都不反对,只要你来学都欢迎,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佛是这种教法。

  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展现的,就是现在人讲的多元文化。佛菩萨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不同宗教也好,不同文化,跟自己是一体。不但你是在地球上生的跟我们是一体,其他星球上还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都是一个体,他怎么会有分别?怎么会有执著?我们的人,他们的人,这是什么?这是凡夫知见,这是轮回心。轮回心学佛也是干轮回业,也出不了六道轮回,心量太小了,不可以不知道。凡夫有这种观念,佛菩萨没有,修净土的人也应该没有,这才行,这叫菩提心。菩提心是个觉悟的心,这到后面我们会细讲。菩提心的体是真诚心,觉悟之后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的,用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他受用,用什么心去对待别人,大慈大悲。慈悲是什么?真诚的爱心对别人。你没有这个菩提心,不是一向专念,这不是修净宗,净宗一开头,这是修学最高指导原则。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