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能持戒、能吃苦,就不会被外头境界所动

能持戒、能吃苦,就不会被外头境界所动

安忍对于修行非常重要,因为这种境界几乎是所有的人都会经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关口,自古以来太多的人不能通过,从这个地方堕落了。那就是修行功夫得力,五品位就是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什么现象?烦恼轻,智慧长。

没有读过的经论,一展开就能懂,宣讲一个意思,无论是在理论、是在境界都能滔滔不绝,讲得头头是道,所以会引起别人恭敬。这一恭敬,后面赞叹、供养全来了,在这个时候很容易起贪着,本来没有的,这一起贪着、起傲慢全就毁掉了。

我们看古人很多从这淘汰掉的,现前修学的同修,仔细观察,从这个地方淘汰掉的太多太多了。所以佛教导后学的弟子,佛灭度之后,「以戒为师,以苦为师」,非常有道理!能持戒、能吃苦,就不会被外头境界所动。

世间七情五欲统统放下,不再动心。怎么叫不动心?如果离开这个境界,那个不动心是不可靠的。就在红尘里头天天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是什么?这你学,学不动心,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真功夫,这真精进。离开境界到哪里去修?念经不行,没用处。

念经是叫你晓得这些事情,真正功夫一定在生活上,穿衣吃饭,在工作上,在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不是不染,是不是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练这个。真正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执着了,这就是阿罗汉;不分别,这就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那你成佛了。功夫要在境界里头练,离开境界没地方修行。

修行全是在生活上修,离开生活,天天读经不是修行,天天念佛,为的是自己,自私自利,不能往生。所以这个经里头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第一句是「发菩提心」,第二句才是「一向专念」。现在很多人一向专念没有菩提心,为什么?全是自私自利,这不能往生。

蕅益大师讲得最好,真的透彻、圆满,「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所以真正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就行了,往生条件就达到了。念佛的功夫,功夫在哪里?我这句佛号能降伏一切烦恼,这叫功夫;我这个佛号能断除一切杂念,这是功夫。我不念佛,杂念就来了,我念佛,杂念就没有了,这叫功夫。一面念佛,还一面生烦恼,还一面起杂念,这没有功夫,这不能不懂。

所以让我们想到,乡下的阿公阿婆,他们那个念佛是真有功夫,那真的增高品位。他什么都不懂,你问他什么菩提心他不知道,但他真相信,他真想往生。原来那个心就是菩提心,无上菩提心,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说的。印光大师看到了,佩服得五体投地,讲得太好了。

过去祖师从来没有说出来的,蕅益大师说出来了,把我们这个疑惑解开了。因为我们从前总是疑惑,老太婆、老阿公不认识字,没有听过讲经,他没发菩提心,他怎么会往生?蕅益大师这一解释,明白了。真信是菩提心,真愿意往生就是菩提心,他不是假的。所以他那个佛号是真念,念佛的时候决定没有妄想,决定没有杂念。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