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已曾供养诸如来』

『已曾供养诸如来』

『已曾供养诸如来』,就是前面所说的「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前面在长行说,这是用偈颂再重复说一遍。「如是之人,广种善根,复因如来威力加被」,故『则能欢喜信此事』。所以这种欢喜是什么?信善根发现,佛力加持,生欢喜,生欢喜就会真干,他就会有行动。「如《金刚经》曰: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这就是指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在世法里头,我们讲命运,世间人五年一转运,这一生当中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差的五年。世尊是五百年一转运,五五百年,二千五百年之后,就是讲现在。在这个时代还有「持戒修福」,还喜欢做这个事情的,「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这《金刚经》上说的话。

  我们过去缘是不是这个?不是,「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他能持戒修福,这个我们有;「於此章句能生信心」,我们还差一截,这个我们还没做到。不能说没有善根,善根还是不足,不能生起欢喜心。这些经文多读、常读,再用它来观照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一定会很庆幸,过去生中有修,也会生惭愧心,我修得不够。不足的地方可以补出来,只要我们这一生当中勇猛精进,就能把它补足。需要多少时间来补足?那看各人的勤惰,如果很勤奋,很快就补足,如果懒惰一点就得比较长一点时间。为什么?这个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真心,不是三心,念一句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不是假的,佛不骗人,佛句句都是实话。我们今天念佛,念一万声佛号消不了一个罪业,人家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是怎么念的?印光大师讲的诚敬心。你的心万分诚敬就能消万分罪业,一分诚敬能消一分罪业,十分诚敬能消十分罪业,就这么个道理。我们没有诚敬心,所以这个佛号念得不行。你看念佛,妄念夹杂在里头,妄念把我们念佛的功夫破坏了,不能说没有好处,好处不大,看不到其效果。如果没有杂念,叫一心清净,菩提心,平等、慈悲,这一句佛号里头有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跟佛感应道交,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心是定的,心里真有佛,声声念念求生净土。

  我们多数人不行,念佛是一回事情,这个世间非常留恋,这世间什么事都要管,什么都不能放下。这样念佛跟阿弥陀佛结个缘,将来肯定会成就,但是不知道要过多少时候。李老师在《无量寿经》眉注里批的说,「这一世不能往生,不免长劫轮回」,他没法子避免。再等长劫轮回之后,再遇到人身,再遇到佛法,可能你就能生起信心,你就认为佛所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佛会骗人吗?骗人的人都是有企图,都是有目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出家,他家庭环境不是不好,父亲是国王,他是大太子,继承王位的。他能够舍弃掉,还会到外头去骗人吗?哪有这种道理!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将释迦牟尼佛教诲结集,写成文字流传给后世,能有骗人吗?他这些菩萨弟子、声闻弟子,是不是干骗人事情?他的目的何在?而且佛很清楚,知道这个法运慢慢会衰,佛法在世间会灭掉。一万二千年之后,佛法在世间就没有了,寺庙没有了,佛像没有了,经典没有了,世界免不了成住坏空。所以他没有理由骗人。如果说无理,没有任何目的骗人,那就精神不正常,精神不正常能说出这些道理出来吗?不可能。这是真正的好人,真正慈悲,真正利益一切众生而没有自己的人,这种人要不相信我们就没福报。遇到好人要认识,不要错过。佛陀虽然不在世间,遗教在世间,八万四千法门,得到一门就能得度;三藏经典,得到一部经典我们也能得度。何况得到这一部,最难遇到的,我们遇到了。

《净土大经解演义》592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

  这一小段的两句,实际上就是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一定要珍惜这次的机会、缘分,决定不能空过。我们看念老注解。「右段表佛智深广,唯佛能知」,这佛的智慧。「二乘贤圣皆不能测」,二乘是声闻、缘觉,小乘的贤圣,阿罗汉是贤人,辟支佛是圣人。小乘的贤圣,他们不知道佛智慧,佛究竟有多大的智慧他不知道,「何况凡夫」。今天科学家、量子力学家新的发现,非常不容易,居然他们能够发现阿赖耶。佛在经上有说过,真的兑现了。阿赖耶的三细相变现出宇宙、变现出万法,惠能大师说得很简单,「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为什么会能生万法?自性本身什么现象都没有,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虽然什么现象都没有,它含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含在哪里?自性遍一切处、遍一切时,那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也是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无处不在。没有缘它不现,不是它没有,佛家讲隐现,没有缘的时候它隐,有缘它就现。能生万法是现了,不现的时候,惠能大师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是在隐的状态之下,不现;「能生万法」就是变出来、现出来了,能生能现。但是它现的时候,第一个就是现阿赖耶,大乘经上常说的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就阿赖耶出来了,阿赖耶变现出万法。

  阿赖耶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藏识。藏是什么?像仓库一样,资料室一样,这里头什么东西都有,一样都不缺。佛说的这里面有三个东西,业相、转相、境界相。确实像万花筒里头只有三个东西,不同颜色的三个纸片,只有这三个东西。你拿在手上去转,千变万化,无量无边,你永远看不完的,它统统在里头变现,妙极了!万花筒是小宇宙,它里头藏的秘密让你慢慢去体会。宇宙之间的变化就是这样的,动它就变化,不动它就没有变化。十法界在动,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土不动,不动能不能看到?能看到。但是就看到一个相,它永远不动,所以叫一真法界。转动呢?转动叫十法界。十不是数字,十代表无量,你这一转动,无量无边,而且看不到两个相同的。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真的一定能看到,假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不可得。《般若经》上讲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在万花筒上能够体会到。

  「故应舍尽执情,唯当仰信」。我们对佛,端正的心态是对佛敬仰、对佛尊重、对佛有真的信心。仰信,这个信里头带著有诚敬,这叫仰信,仰慕。一定要把情执放下,情执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个东西要放下。「今幸具信慧」,我们很荣幸、很幸运我们具足真信、具足智慧,智慧能理解,才能产生真信。「能闻此法」,没有信慧,这法你不能听,你听不进去,以为它是幻想,它不是事实。所以这里加了一句,「切莫错过今时」,这个话慈悲到极处,千万不要错过今时,这一生。不说一生说今时,为什么?明天我还在不在谁敢保证?人命在呼吸之间,这一定要明白。学佛之后不贪生、不怕死,生死是身。修行重要,今天不可以空过,认真学习。「海者喻也,如来智慧深广无涯,犹如大海,故云智慧海」。佛经上这个字常用,比喻广大没有边际,都用它来形容。如来是智慧海,在六道凡夫叫业海,造业,也是无量无边。实际上,众生的业海跟如来的智慧海是一个海,不是两个海,迷了,智慧海就变成业海,悟了,业海又变成智慧海,没有两样。所以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自己要知道尊重,要真正发心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因为你本来是佛,只要你肯觉悟、回头,你今生作佛,你就会成佛。

  作佛不一定要出家,这个诸位要知道,无论在哪个行业,你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都叫做佛事。什么事都是佛事,什么样事业都能成佛。特别是净宗教育,净土教,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为什么?心里头有佛,口里头有佛,那是真佛,不是假佛。无论做什么事情,我用佛心去做,我用佛口去演,那就是自行化他。净宗同华严境界,华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圆人说法哪一法不圆?提一个问题问你,哪一法不是佛法?明白觉悟了,为什么?什么叫佛法?凡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全是佛法,自性是佛。一切法到最后还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什么时候回归?觉悟就回归,迷了就远离,一悟就回归。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不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法皆是佛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它怎么不是?

  在有情众生,我们人这个身分,有佛性,佛性就是佛法,就是佛身;在一切万物,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有法性,法性就是佛法。所以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开悟的人,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无论哪个行业,无论做什么事情,你没有离开。怎么没有离开?我心里是阿弥陀佛,口里是阿弥陀佛,没离开。我心要是想去别的,杂念,那就离开了,那就远了。不念佛,心里没有一个念头,那是真的,但是我们做不到。做不到,今天佛大慈大悲,教我们心里保持一个念头,保持阿弥陀佛这个念头,这个一般人可以做到。叫一念不生,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那不能普度众生,那不是普世教育。普度众生,普世教育要人很容易接受。真的,上从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都可以受持,都能够修学,这才叫普世教育。普世教育只有念佛法门。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