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圣贤的教育是“教学为先”

圣贤的教育是“教学为先”

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圣贤的教育是“教学为先”。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你从这里来看: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什么教育?智慧的教育。

  智慧圆满的人就是佛陀,所以“佛陀”是佛陀教育里面的学位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佛菩萨、阿罗汉不是神仙,是学位的名词,像现在大学里头,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名词。

  释迦牟尼佛开悟之后就从事于教学,教学有次第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上提升。最初在鹿野苑,十二年间讲《阿含》,这是佛陀的基础教育。《阿含》讲什么?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等于说办小学,应机施教。十二年之后讲《方等》,等于中学,这是《阿含》向上提升,小学向上提升,升中学了。中学作为大学的预备,准备进入大学,八年,佛陀教学总共用二十年的时间,奠定大乘的基础,受过这二十年的教育了。后面接着讲大乘,“般若”,“般若”是真实智慧,讲了多久?二十二年。换句话说,这是佛陀在世教学的中心科目,二十二年,等于办大学。最后的八年讲《法华》,、《涅槃》,等于是研究所,那个研究所是拿最高学位的——成佛。

  你看他这四个阶段,留下来今天这么多的经典,记住,没有人教他,这些智慧,方法从哪里来的?无师自通。这就是大乘教里说的“无师智”,没有老师教的智慧,自然智。从这里提出教学的理念,“教之道,贵以专”,他创造的“三无漏学”,那是教学的总纲领。“因戒得定”,“戒”是规矩,“定”是枢纽。“因定开慧”,开慧之后告诉我们,这些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外面的。所以他把佛学称为“内学”,它是向内,不是向外的;经典称为“内典”,向外求是知识,向内求是智慧、是德能、是相好,样样具足。告诉我们“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心外无法”告诉我们学习的道路,“法外无心”要我们证得这个事实的真相,就是诸法实相。“戒、定、慧”三学,这个方法随着佛法传来,“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儒”跟“道”统统用这个方法,教学着重学生的悟性,不重视记忆,不重视广学多闻,重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为什么?“一门”他容易得定,所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戒,规矩,必须要遵守,“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目的着重在“自见”,“自见”就是你自己开悟了,你明白了,你读的这个书不需要人讲解,就叫你一直念下去。念到得定,得清净心了,不定什么时候一下开悟了,这个经里所说的道理你全部懂得了,不需要人教的。没有一样你不懂,你读的这个全懂了,没有读的也全懂了,释迦牟尼佛本人就做出例子给我们看,无师自通。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9集 2014年4月12日讲于香港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前年,河南南阳这一带来佛寺的,一位一百一十二岁海贤法师,这在大陆上都知道。一百一十二岁,在近代年岁最高的一位。这个人怎么样?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出生在佛教家庭,父母都学佛,很有善根,二十出头就发心出家了。师父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学过经教,一生都是住在小庙,就是一句佛号。看他的样子,他确实非常像一个农民,每一天在稻田里面工作。因为小庙都在乡下,乡下荒地很多,他开垦。他种粮食、种蔬菜,自给自足,九十年如一日,没有改变;一生没有做过经忏佛事、没有做过法会,他只知道自己天天做苦工,不妨碍念这句佛号,做工作佛号不间断。这一句佛号他念了九十年,一百一十二岁往生。预知时至。往生的前一天还在田里干活,到天黑了,有一些人看老人家年岁太大了,还在这么辛苦干活。请他休息吧!他告诉别人:明天我就不干了。别人听了也没有会到这个意思,这意思是双关语。他明天走了,他往生了。真的不干了,放下了,多自在!

   一生没有人照顾他,自己照顾自己,他一天吃一餐饭,自己烧饭。告诉别人:一生吃的是苦、穿的是补(穿的衣服都是补丁)。告诉人他一生是“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人家问他身体为什么那么好,你怎么保养的?持戒!告诉人持戒、吃苦。

  我看到他的一生行谊,非常佩服!我认为这是我们末法,释迦牟尼佛往后末法九千年修行、证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证果)最好的榜样。

  这两句话是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前所说的,阿难尊者祈请的:佛在世,我们以佛为师;佛不在世,我们依谁为老师?佛说了这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

  一个修行人真正想出离六道轮回,不能持戒、不能吃苦,你做不到,你不可能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是那么容易出去的,只要有丝毫留恋、有丝毫分别、执着就去不了;一定要彻底放下。


现在这个时代善知识没有了、找不到了。像海贤这样的人,是大善知识!但是他活在世间你看不出,你不知道他是善知识,你认为他很愚痴,他什么都不知道,除一句佛号之外,他什么都不会,真善知识!真善知识就是这个样子。

  我在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老师就给我讲过几次。告诉我有些寺庙里头会看到这些乡下念佛人阿公、阿婆,他什么都不知道,就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但是你细心观察,他非常此慈祥、慈悲,你跟他说什么话,他会跟你点头、跟你笑,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好像他什么话都不会讲,就会讲这句话。李老师说这种人决定不能够轻慢,他说他们念佛是决定能往生,而且品位会很高,为什么?《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是不折不扣的做到了。他说我们这些人不如他。李老师自己说:我很想学他们,学不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些人里头有没有“一心不乱”的?肯定有。有没有得“三昧”的?肯定有。他们不现神通,他们不要名闻利养,就做一个老老实实这个样子跟你看。你要想成佛,你要想往生,你要想得三昧,就用他这方法。

  住的这个小庙,那个小庙没有我们这个房子大。他有这样殊胜的成就,为别人所羡慕的就是年岁大还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一百一十二岁不要人照顾,自己每天还到田里面去工作;种的一些果木树,他爬到树上面去摘果实。一百一十二岁的人,不是年轻,年轻人干的事情,他一样照干。所以别人看到他,羡慕他的身体健康:为什么不生病、这么健壮?其他的不知道。这种人是今天真正大善知识,所谓大智若愚,是这样的人。看起来好像是愚痴,真有智慧、真有定功,他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虽然说什么都不知道,实际上他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白,只是不说而已。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