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要像我们的呼吸一样不间断地实修

要像我们的呼吸一样不间断地实修

慈成加参仁波切开示摘录

   虽然活着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计划,但是不要忘记死亡无常。死亡不是只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死亡离我们每个人都非常近,父母、道友、上师可能不在我们身边,而死亡是时时刻刻跟着我们的,人命就在你的呼吸之间。我们天天都能看到拉到寺院来念破瓦法的死人,有时候一天三个、五个、六个……从未间断过。这些死人里面,有在家人,有出家人,也有上师,我们每个人都正在排队啊!像玉树的地震一样,短短的时间里死了那么多人。这些人生前用了多少时间准备吃的、穿的、住的?为了钱财、名声和地位,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最后,刹那之间全部毁灭了。所以,修行人在物质方面要知足少欲,对众生要发起菩提愿心,并行持菩提心,努力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这才是最好的人生计划。

    看到每天从玉树拉过来的尸体,我们的心里有没有生起慈悲心?有没有痛苦的感觉?我看到有些人还是一点感觉都没有,还是开开心心、嘻嘻哈哈的状态。不去体会他人的痛苦,也不去想想自己什么时候会死,真的是麻木了。la ma仁波切讲:“有些修行人,修了很多年,但是自己的人生有什么计划?自己的未来怎么解脱?来世去哪里?都不知道,天天东想西想、东跑西跑,干这事、干那事,天天都在干活,往外散乱,这种人真的不如回汉地,住在这里没意义。”

    修行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有些人说:“我在亚青寺呆了多少多少年,我在五明佛学院呆了多少多少年,我在哪个寺院呆了多少多少年。”呆了多少年没有用,知道吗?

    这次玉树地震去世的一个扎巴,名叫噶玛让巴的,你们都知道他,他在亚青寺呆了十多年,la ma仁波切观察后说他还没有解脱。最关键的是你修法的体会,解脱依靠的是这个。自己修法修到什么程度,心相续里自然会有体验的。如果感觉自己没有什么把握和希望,那是自己的修法没有真正进入实修的境界之中,自己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就像我们吃饭一样,肚子是饱了还是饿了自己知道。修法也是这样,自己什么时候解脱?是即身成就,还是临终解脱、中阴解脱?来世会去哪里?如果真正修出体会来了,这些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要么就是自己没有修出体会来,知道吗?

    佛法的知识学习了很多,佛法的道理懂得了很多,但是自己内心的贪嗔痴慢一点也没有改变。我们平时所讲的信心、大悲心、菩提心啊,完全是依靠意识来发动的,这些是靠不住的,因为意识本身就是飘忽不定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内心有点菩提心,很快就变成嫉妒心了;有时候对上师三宝有一点信心,一会就变成傲慢心了。这就是我们禅修大圆满的时间太少了,禅定的境界没有稳固的原因。

    la ma仁波切常常问我们:“你身口意三门的功德让我看看,让我知道一下。不要告诉我你背了多少书,看了多少光盘,听了多少法。最关键的是,如果今天晚上你要死去的话,心里有没有把握?有什么依靠?”我们所能依靠的就是内在的觉性如来藏,如果不能在实修的境界中证悟大空性,只是停留在意识上,心里是不可能有把握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坚持修法,要像我们的呼吸一样不间断地实修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闻思和实修的重要性。


闻思和实修好比我们生活中的氧气和水分,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有一定闻思但没有实修的过失:会对法门有很大的执着,同时更多地诽谤其他宗派。心量很小,嫉妒心很强,对佛法升不起恭敬心,傲慢心很强,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评,不能站在他人立场上看问题,接受他人的观点;看不到自己的过失, 随时可以看到他人的过失;心静不下来,组织能力很强, 但是修心体会很少;观察能力很强,不喜欢观察自己喜欢观察别人,但实际观察他人的能力很弱;无法调服自心,分析能力很强,但无法战胜习气;佛法道理很懂,但行为和想法经常有矛盾;佛法不能运用于生活,喜欢同别人辩论。会注重表面修行,渴望别人的认可和赞叹,在同他人接触的初期能给别人留下很好印象, 但时间长了别人会对他有一种僵硬的感觉;由于心的定力不足,接受、放下都很难。 所以只有闻思没有实修达不到目标。


实修没有闻思的过失:他的修法思想很固执,很多道理不能接受,喜欢用自己的方法来让别人接受佛法;不喜欢同他人接触, 喜欢闭关;喜欢贪最高的境界,对禅修产生强大的执着;刚开始同别人接触的时候可以给别人很清静的感觉,但问一些修行的体会,不能够清楚回答, 他的方法很难帮助到别人;次第不清楚,修到一定的时候就很难修上去。


我们必须把闻思和实修结合起来, 每天合理安排时间,一半时间花在闻思上,一半时间花在实修上,修行的体会必须跟上闻思,闻思一定要带着修行的体会往前走。这样的话,修行的障碍和困惑会越来越少,佛法和内心越来越相应。每天在愉悦的状态下生活和修行,对佛法的所有法门都会生起恭敬心。心量很大,遇到困难障碍的时候,可以运用佛法来解决。定力很强,不怕痛苦。慈悲心很强,随时能升起利他的心。勇气很足,办事能力强。智慧很广,能够解决自己和他人的问题。能够包容、尊重、珍惜一切,但也能随时放下一切。


我们并不需要把佛法的全部法门都进行闻思实修。我们只要对自己想修持的法门,按传承的要求、在获得上师开许的情况下,按次第如理如法地完成闻思实修。我们要培养自己永不退转的信心和勇气,这样可以达到目标。检验闻思实修是否进步的标准是看自己调伏烦恼习气的力量是否增上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