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推荐] 尊圣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给予第31届噶举祈愿法会课程教授《大手印了义炬》开示

[七重因果教授]

此处,噶当派的口诀是透过思维因果的关系之后,让慈悲等四无量心在心中生起:

一、 我第一要务是成就佛道。

二、 生起成就佛道的因素──菩提心。

三、 生起菩提心的因素──悲心。

四、 生起悲心的因素──慈心。

五、 慈心的因素是知恩而报恩。

六、 知恩的心来自认识到一切众生如父、如母。

七、 知道众生如父母后,首先思维今生母亲的恩德。



如此思维而观修慈心。同样地,也扩大至有生命的所有众生做观修。



为了希望被别人视为好修行人,希望得到衣食、名声等等,希望自己比别人好而假装有菩提心;装模作样,给自己冠上了证悟者、成就者的名称,以上是毁坏自他的根本,这时就要用思维人身难得以及无常的道理来对治。



[自他交换法]

虽然有一点善行和法行,但之后只是回向得到人、天的快乐,就是违背了菩提心。所以,这时应该要思维轮回过患以及业、因、果。如果只有自利的想法而没有利他之心,就会毁坏一切的根本,因此要作自他交换的修持。这点是尤其重要的。自己和一切众生想要获得快乐的心是一样的,不喜欢痛苦的心是一样的,法性本无自性的状也是一样的。由于我们自己只有一个人,众生却有很多,所以我和众生不只是平等一样的,而是众生比我们还更重要。因此,不要只有知识上的了解,要在心上把握且坚定地想着:“自己成佛之后,必定要让一切众生都成佛。”为了更能发挥修持的效力,要做到不要太过珍爱自己,要把任何一个众生看作远比自己还要珍贵,为了让他人获得快乐,就算自己承受着剧烈的痛苦也欢喜愿意,让自己的心意或行为都只为了利益他人而付出。我们现在所做的一点点善行,都是对自己有好处才去做,就算嘱托别人做的事,也是对嘱托者自己本身有好处。所以,再也不要这样了,这怎么算是佛法的行为呢?应该在行、住、坐、卧一切时候,只带着利益他人的心。



当自己遇到被疾病、非人迫害,被流言蜚语中伤,烦恼越来越强等等的时候,要想着将众生不希望遇到的一切状况,都收集堆积到自己身上。在苦难的时候,要知道这是过去的业力,心里不要悲苦,反而要将他人的痛苦也承担起来。当自己快乐的时候,要将寿命、财富、权势等等往善的方面去使用,不要懈怠懒惰,要让自己的身、语尽力行善并且祈愿一切众生获得福乐。



总之,不论做什么都不要自私自利,要以对治我执的程度,来衡量自己的佛法修持。在向内吸气的同时,想着一切众生的痛苦、一切罪障,都聚拢成黑色,从鼻孔处吸入进到心间,将自己从无始以来所积聚的善业以及一切快乐,从鼻孔以白色[的样貌] 呼出去,分享给到每一位众生,想着所有众生都成佛,并因此感到欢喜。



嘴上要时常念诵:“喜乐的时候,愿善业回向众生,愿利乐遍满整个虚空。痛苦的时候,愿我代替众生苦,愿痛苦的海水竭尽干枯。”



临死的时候,就算已经做不了其它的修持,也要能够配合着呼吸,修持一座施受法。身体的病痛、心里的苦楚、争吵诉讼、吃亏损失,任何不喜欢的事情发生,都不要去怨恨他人。要想着:“都怪自己太珍爱自己。”将所有过错都归咎于自己。所有仇人、亲人,以及介于这两者间的人,都是修心的对象,是净除罪障的友伴,要想到:“一切众生都对我有着大恩。”



不要为了让别人以为自己没有我执,而说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所有一言一行都要遵照戒律而干干净净。不要说别人的坏话,就算见到别人的过错,也要知道那是自己不清净的投射,不要揭发别人,以粗言恶语或用凶恶的咒术来对付非人,该自己去做的困难工作不推卸给别人,不把自己的罪责诬赖到别人身上。与自己这方不合的若是失败了就很高兴,仇人死了心里就想着:「真好!」别人生病时,还想着要对方来服侍我们,这是想都不能想的。我们应该不论身体是好、是坏,或者别人是否唾骂中伤,就只是修持菩提心,并且对仇人和障碍等难以生起悲心的对象,更专注地去观修慈悲。



不要对法没有确信,时而修持、时而不修,修持佛法是自己的事,不要吃一点苦,就夸大地卖弄炫耀。别人对我们作出揭发、羞辱、殴打、瞋恨等行为时,不要去响应,只要继续修持悲心,对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要表现出高兴或不高兴的样子。如果不能忍受一点对自己的微小伤害,也一点都不能利益到他人,那就表示忘失了菩提心的道理。自他交换是非常善巧、了不起的方法,要扎实彻底地去修持。仅只是发起菩提心,就能净除无量的罪障,让善业无尽增长。仅只是一剎那生起菩提心的福德,也比用铺满有如恒河沙数珍宝的国土,一一供养一切诸佛的功德还要更大。发菩提心的利益当然是无量无边,因为它是万法的精华。



六度波罗蜜等一切菩萨的行持,完全是从悲心而生起的,所以不要说:“我已经修了几个月、几天了。”或者只是说着:“某一个受苦的众生好可怜呀!”应该要无分别地对所有的有情众生,去练习生起永恒普遍的大悲之心。



[需做到的两种戒律]



一、为了成熟自心,自己要修学一切善的方面,这是积聚善法的戒律。

二、为了成熟众生,要对众生做适合对方的善行,这是利益众生的戒律。 以上这两个戒律,包含了所有菩萨戒。



佛经说:“对于这两条戒律,明明能够依其所宜地去做到,但是却不做的话,就是毁犯了菩萨戒。”所以无论对任何的善根、善行,遇到了就该去完成,并且鼓励别人也去行善。有些人认为善法只要修一种就可以,执着无法忍受逆境的模糊体验,这种过失是因为缺乏听闻和阅读佛经以及圣贤的传记而发生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发心菩萨的使命是什么?



所谓的「发心菩萨」,意思就是「承侍上师」。



菩提迦耶对佛教来说是很重要的圣地,也是每个佛弟子心中的梦土,一生一定要来到这里朝圣,也因此三乘的佛弟子,尤其许多藏传佛弟子会到菩提迦耶祈愿、修持,所以有很多人在这里举办像这样的祈愿活动,而噶举祈愿法会今年在这里也进入了第三十一个年头。



这一年一年的噶举大祈愿法会愈来愈有规模,愈来愈多不分东方西方、老幼、尊卑,而且僧俗二众都来参加,大家只有一个目的,为了世界的喜乐,也为了佛教的兴盛,聚在一起发愿。



祈愿法会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祈愿。那什么叫做祈愿?是不是大家聚在一起就算祈愿呢?这还不够。或是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念诵,就是祈愿呢,这也还不够。祈愿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我们在心上的一种作用,也是你心中的一种意乐、一种发心,能让你的心向善。当你能够做到带着希望,带着欢喜的心,而且也让你的心向善的时候,这就是祈愿。



真正的利他工具是什么?



很多时候,当我们谈到利益他人时,便想到好像一定要很有钱、很有权势,才能去利益别人,但并不是这样的,以我自己为例,我没有钱,也没有任何权力,所以不用等着哪天我们有了钱再去帮助别人,或者哪天我们有了权力再去利益他人;我们现在就有最好的东西可以去利益别人,那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语言,还有我们的心,其实只要把握住这些,就可以做到利益他人。



有些人即使有钱有权,却没有心在利他,这样身语意不一也是没有用。现在我有身体,我有语言,我也有心,但好像起不了太大作用;所以重点是,要透过祈愿,透过修持,让我们身体的善功德生起,让语言的善功德生起,还有我们心的善功德能够生起,当这些善功德能够生起的时候,我们的身口意就会成为真正利他最好、最好的工具了。



「心灵工作」做了什么?



这次来到菩提迦耶为了这个法会奉献、帮忙的发心菩萨们,希望大家把这件事看作是一个机会,就是让我们身口意的善功德可以生起,成为真正利益别人的一个机会。这真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工作,平日大家为了赚钱而努力工作,为了养家生活而辛苦打拼;但在圣地这个发心工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身口意功德生起。我给这样的工作一个名字,就是「心灵的工作」,希望大家在做每一个工作的时候,都能想到这是一个心灵上的工作,让自己身口意的功德生起而利他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