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怎样认识病相

怎样认识病相

怎样认识病相

       
作者:学诚法师


  【要点导读】:

  ◎ 我是一个听话服药的病人吗?

  ◎ 是否觉得佛法离自己很遥远?

  ◎ 我是在想象中学佛吗?

  一、欲求菩提先立本·至心学佛生欢喜

  1、明辨宗旨破无明·人法殊胜发定解

  【开宗明义】:

  ——我们学习佛法要先作决定,就是自己决定要修行成佛。

  【反观自省】:

  ——那么修行是不是会成佛?学佛能不能成佛?实际上还有很多人未必能够完全相信。

  ——意思是说,一方面我们没有作出决定想要成佛;一方面我们没有真正相信学佛成佛这一个意义。

  ——只是说我们要在精神领域提升一下心灵,改变一点自己的认识,端正一下自己的态度,

  ——偶尔我们也会说,我自己确实需要经过一番的改变,需要经过一番的努力,

  ——但是究竟要如何改变?如何努力?不知道,请法师们为我开导,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直指要害】:

  ——这样子一个问题,在表面上看是没有错的。我要好好追求进步,我要好好改变自己,我要好好努力、发心。

  ——那实际上,改变也好,努力也好,发心也好,提升也好,这只是一个方法,用功的方法,用功的方式。

  ——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宗教的行为,或者说内心的行为,你只是需要这样子的一种修行的行为去努力。

  ——那么究竟修行的行为是什么?究竟什么样子才算修行?究竟修行是不是为了成佛?不知不觉还是绕开了这样一个主题。

  ——这表明我们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旨,我们的终极目标还不明确。

  ——没有真正对法殊胜、人殊胜产生信心,做了定解。

  ——对这样一个重要的、重大的信仰上面的问题没有定解,而是在这些枝末上的、方式方法上面去做考究,这是我们的无明之所在。

  2、真心向佛自欢喜·修行疲厌深自省

  【树立正见】:

  ——如果我们真正从内心里头,从生命的深层次上认识到,佛法是最核心的内容,

  ——自己就不会被动,自己就不会放逸懒惰,自己就不会仅仅在日常生活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上去分别。

  ——因为解脱道、菩提道,它本来就不是一般意义上面的世间的善恶是非。

  ——世间上面的善恶是非,根据佛法的标准来看待,都是众生无明烦恼。

  ——它不是无漏法,它更不是无漏的无为法。

  ——所以,我们内心只有真正向佛法方面靠拢,想要成佛,才会有一颗真正意义上的欢喜心。

  【认清症结】: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不能持续地用功,我们不能非常有兴趣地修行,不能天天修行,那么它的原因就是修行产生不了欢喜,产生不了好乐。

  ——就是学的时候很苦恼,修行的时候也很苦恼,内心依然同没有学的时候一样。

  ——这样子下去,时间久了,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学习佛法是一个很耗费时间的事情,并且不能得到明显的进步。

  『附录·思考题』:

  1.我们学习佛法要先作什么决定?

  2.我们在学佛修行上的无明表现在哪里?

  3.根据佛法的标准来看待,世间上面的善恶是非是什么?

  4.为什么我们不能持续地用功,不能非常有兴趣地修行呢?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怎样认识病相 2


  【要点导读】:

  ◎ 我是一个听话服药的病人吗?

  ◎ 是否觉得佛法离自己很遥远?

  ◎ 我是在想象中学佛吗?

  二、常观自心作病想·遵师言教医药想

  1、如理观心破邪执·深思业果勿盲修

  【认识自心】: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就犹如一个病人一样。

  ——一个生病的人如果被病魔折磨,就会非常的痛苦。

  ——那要想减轻疾病的痛苦,要消除疾病的痛苦,需要吃药,需要持续不断地吃药,要根据医生的要求,来进行服药。

  ——一天吃几次啊,几点钟吃啊,饭前饭后吃啊。它都是有一个严格上的要求,用多少药量,什么药跟什么药可以搭配,什么药跟什么药不能搭配。

  ——那么我们的心无始劫以来一直都是被贪欲、嗔恚、无明种种的烦恼魔折磨、干扰、侵袭,内心的痛苦是非常地深重,非常地多。

  【破斥邪执】:

  ——可惜的是,我们不容易发起持续不断用药的这种心,吃药的这种心,对治的这种心,用法的这种心不容易产生。

  ——我们更多的情况下,只是希望说,我吃一次药,就万病皆除。

  ——这个有可能吗?可能性不是很大。

  ——那么重的病,那么多的病,一天两天吃药就会好吗?这是很不现实的问题。

  ——除非说我们多少生、多少世以来一直在修行,今天豁然开朗,都贯通了,业障都消除了。不然的话,不是可能的问题了。

  【省思病因】:

  ——那我们没有很好地修持、用功努力,实际上还是对业果的不相信。

  ——(我们)会认为说,自己的这些困难啊,问题啊,负面的情绪啊,生活上的种种的不足和缺陷啊,都是因为别人给自己造成的,别人给自己带来的,或者说是社会影响我们。

  ——就很容易去责怪别人,很容易去埋怨别人,从而逐步逐步对佛法产生怀疑,信仰退失,对社会、对他人,产生不信任。

  ——就是对人、对法都怀疑,那这就是我们在学佛法过程当中内心很微细的、很严重的,但是也是非常有害的变化。

  【盲修瞎练】:

  ——就是不知不觉,我们没有根据医生的要求,所开列的药方在服药,

  ——而是我们自己随便在吃药,吃错了、吃偏了,

  ——或者说我们没有按时吃药,我们没有吃足够的药,这些方面都是问题。

  2、恭敬承事如教修·遣除邪执遵师言

  [引]:《广论》里边讲,‘于说法师作如医想,如遭极重风胆等病,若得会遇,发大欢喜,随教听受恭敬承事,如是于宣说法善知识所,亦应如是寻求,既会遇已,莫觉如负担,应持为庄严,依教奉行,恭敬承事。’

  【如理事师】:

  ——就是说我们对善知识,就是应该当医生想,就如我们患非常严重的病一样,那我们遇到善知识,会有很大的欢喜心,就犹如极重病人遇到名医,那我们生命有救了。

  ——同样如此,我们学佛法的人,佛弟子遇到善知识、遇到法师,是否能够发起如患重病的病人遇到医生那样子的一种高兴的心情?

  ——那么遇到善知识之后呢,要随教听受嘛,而不是说自己喜欢听什么。

  ——善知识告诉我们,就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病根之所在。

  ——如何指导我们,那我们都是要随顺、听受,要听进去,领纳善知识为我们教授的佛法,然后非常认真地恭敬承事。

  ——我们如果照着这样去做,就会有实际上的、真正的受用、帮助,我们很多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化解。

  【非理作意】:

  ——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话,就会发生什么问题呢?

  ——这个病想上面谈到:“既会遇已,莫觉如负担,应持为庄严”。我们不能够照着善知识的言教去实践的话,不知不觉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觉得一种负担,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在道场里头,法师就告诉我们怎么做,那我们要不要去做呢?

  ——你说我们不去做呢,又不好意思;去做呢,自己又是心不甘、情不愿,又是觉得这样子是不是如法?这样是不是同佛法相应?这样是不是修行?

  ——我们天天在讨论,天天在干活,是不是就是修行?我们天天在念经,是不是就是修行?我们天天在互动,这个就是是不是修行?等等,我们在供花,我们在供水,是不是就是修行?都会有怀疑了。

  【如理认识】:

  ——做病想不等于说,让你认识到说,自己有病,自己有烦恼,要吃药而已。

  ——是因为我们烦恼比喻成病,佛法比喻成药,如理、如法、如量,就是我们吃的药,要吃的真正的药,吃的不是假药,并且要按时服药。

  ——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吃药,要持之不懈地吃药,持之以恒地吃药。

  ——这个医生和药,对自己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非常珍贵的。

  ——医生就是人,药就是法,是最为殊胜的,最为珍贵的。

  ——如果没有医生,如果没有医药,没有佛法,没有善知识,那我们的我慢摧服不了,‘智者定应摧我慢’。

  ——那实际上,不能依教奉行,不能真正以一种恭敬心去承事,那完全同佛法的教授,同道次第的教授背道而驰的。

  【修学误见】:

  ——而实际上,我们何时生起这样子的心呢?

  ——我们非常容易把这样子的一种教授理解成我们有病。

  ——很难去理解成说,医生的重要,医药的重要、珍贵。

  ——我们就会认为说,自己有了佛法,这个佛法就在自己的心里,我们已经有了,必须按照那样去做。

  ——就会变成说,本来内心里头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佛法,我们只是道听途说,从书本上面看两句,就会以为说是自己悟出来的佛法,

  ——没有那种真正的境界,而当成自己有那种境界,

  ——这是一种错觉,很严重的一种错觉。

  ——那么你照着自己这种错觉去走、去修、去做,怎么会有可能成就呢?这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是非常大的一种愚痴。

  【师父教诫】: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只有将过去自己种种的心得也好啊,经验也好啊,世间上面生活、工作、学习,以及自己在世间上面所有一切的成就,当成是自己生命的附带的部分,而不是主要的部分,不是核心的内容,

  ——我们生命的中心,所需要的是佛法。

  ——只有这样,佛法才能够同自己的生命相结合,我们内心才会有真正的活力和热情,才能够真正发起这种心向佛菩萨学习。

  ——唯有在这样的一种心性当中,我们内心的状态才有可能逐步逐步同佛菩萨的境界去相应。

  『附录·思考题』:

  1.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善知识和善知识的言教?

  2.如何如理认识“病想”、“医想”和“药想”?

  3.学习佛法时,我们该如何对待过去自己的心得、经验或世间上面所有一切的成就呢?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怎样认识病相 3


  【要点导读】:

  ◎ 我是一个听话服药的病人吗?

  ◎ 是否觉得佛法离自己很遥远?

  ◎ 我是在想象中学佛吗?

  三、讲闻正法旨归同·契机说法如理听

  【破邪显正】:

  ——我们在读经的时候,我们在听开示的时候,我们在拜佛的时候,在集资粮的时候,并不是说,一定要有一个人一直在为自己解说:这个事情做完了再做什么,那个事情做完了再做什么。

  ——而更多的情况下是在启发我们的智慧,破除我们的无明。

  ——如果我们听了佛法,我们用功,无明破除不了,烦恼依然是烦恼,那么就不是我们听经闻法的目的了。

  【讲闻意趣】:

  ——我们听经闻法,是为了让大家生起好乐心,生起对法的希求心,内心与佛法相应。

  ——而不是说让大家去接受一个说法师的概念,更不是说让大家来赞成、承许说法师的一个观念。

  ——反过来说,我为大家讲开示的时候,不是要让大家来接受我的观点,不是让大家来赞成,我的一些观念。

  ——而只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是不是有欢喜心、有好乐心,内心里面能够开朗,无明能不能得到去除。

  ——这是从自己学佛修行的心路历程上同大家进行分享,让各位同修们能够作为一种参照

  ——更加容易趣入解脱道、菩提道,让内心更加有一个方向感,越来越笃定,越来越踏实,这才是更加主要的。

  【如理认识】:

  ——因为听法跟说法是一样的,因为你听的也是法,我说的也是法,

  ——你听呢就靠耳根,我说法是靠舌根,舌根它跟意根有关系的,你的耳根跟意根也有关系,

  ——那我们意根所缘的念的是佛法,你讲出来才是佛法;

  ——反过来说,你的耳根也要靠意根,你意根去缘念到佛法的时候,你才能够听到佛法,

  ——那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实际上,靠的都是意根,靠的是意识,靠的都是心,

  ——那么我们用自己的心来体会佛法,

  ——佛法从佛陀开始一直下来,所有的菩萨祖师们传递下来,

  ——那我们的心在接受体会这些佛法的时候,把它讲出来,那我们大家听的时候,这个在时间上面是同时的,

  ——就是我说话的时间,跟你听话的时间,是同一个时间的。

  ——就是说,我说的时候,是根据佛菩萨的意思,理解之后来讲;那么你们听的时候,也是同一个时间。

  ——从另外意义上面来讲,我说的时候是根据佛的法来说,你们听的时候,也是根据佛说的法来听,

  ——只是说你们听的时候,是根据我自己在理解以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来的,那么你们听的时候,是根据一个这样子因缘来领纳佛法。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说的人,听的人,实际上都是在听佛说法,依然还是在听佛的法,

  【契机为要】:

  ——它不可能说,你另外去讲出一套什么佛法出来,你另外再去发明一个三藏十二部以外,没有的道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说此时此刻,我们的这些当机众的病是什么,根基是什么,因缘是什么,善根是什么,

  ——它需要在佛法的这个大海当中,三藏十二部当中,哪些法类我们是最为需要的,哪些药我们是最为需要的。

  ——我们应该此时此刻要吃什么药才能够对机、才能够对症,这是很重要的、非常重要的。

  ——佛法如果不对机的话,接受不进去的,“说法不对机,等同闲言语”,发挥不了作用的,产生不了作用的,我们不容易会有这种喜乐。

  【讲闻安立】:

  ——所以听法也好,说法也好,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缘而已了,

  ——只是让我们内心能够更容易、更准确来接受佛法,来听闻佛法,来缘到佛法,从而启发我们的信心,启发我们的道念,让我们内心更加清楚分明。

  ——而不是说,说法的人跟听法的人是对立的。它不是一种对立的。

  【如何闻法】:

  ——它实际上听的时候,听到能所双亡的境界,非常投入的境界,非常专注的境界,

  ——我们的意根它是根据这些个声音走的,它是根据这个声音里边的意义在走,它是根据这个佛法在缘,这个心我们是缘在这个声音里头的佛法。

  ——而不是说是缘到外在的一个人,外在一种声音,

  ——因为声音它有意思,它有内涵,所以我们的心去缘它的时候,它这个作用就不一样。

  ——如果我们的心去缘到一个不是佛法的声音,是一个吵架的声音,一个骂架的声音,是一个骂街的声音,是一个批评人的声音,那么你那个心又是不一样的。

  ——你这心要么就会拒绝,要么就会反弹,要么就会起伏,产生烦恼,它不会宁静的。

  【闻法胜利】:

  ——只有听佛法的时候,才能够让我们的内心宁静下来;

  ——只有听法的时候,才能够调伏我们的心态;

  ——只有听佛法的时候,才能够调伏我们的内心,才能够让我们的心念持续不断地都是善法、都是善良,都是非常得平稳,非常得宁静。

  ——所以在听经闻法的时候,它本身信解都具足,它本身戒定慧都具足。

  ——因为听的时候,我们不打妄想,我们不乱说话,身体不乱动,我们非常地专心,我们同法相应,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高很好的一种修行。

  【破邪分别】:

  ——所以在寺庙里面来听经闻法,绝对不要去理解成说,这个法师,今天是讲一个什么法类,今天是讲一个什么观点,

  ——你如果那么去安立,那么去分别,那么你这个听都有问题,这个听闻都有问题,你这个安立都有很大的问题,安立错了。

  ——你没有真正讲说,自己要去依教奉行,没有真正理解到说,这位法师是为我在说法,

  ——而是说在这个讲堂里,可能这个法师是对大家讲的,不是对我讲的,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附录·思考题』:

  1.听经闻法的目的是什么?

  2.听法和讲法有哪些共同和不同之处呢?

  3.为什么说听法本身就是一种很高很好的一种修行呢?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怎样认识病相 4


  【要点导读】:

  ◎ 我是一个听话服药的病人吗?

  ◎ 是否觉得佛法离自己很遥远?

  ◎ 我是在想象中学佛吗?

  四、佛光普照众生心·凡夫器劣乐小法

  1、一切时处求解脱·佛陀智光普摄护

  【认识解脱】:

  ——那因为这佛法是引导大家去解脱的,如何解脱?解脱烦恼,趣向菩提。

  ——《华严经》也是一样的,里面有那么多的菩萨,那么多的解脱门,那普贤菩萨得一切解脱门。

  ——所谓“得一切解脱门”,什么意思呢?

  ——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有情,他都知道在怎么样子的一个缘起点上,去实现人生的解脱。

  ——解脱不是说,人要走入到绝境以后,走投无路的时候,已经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时候,才要想办法去解脱。

  ——解脱只是说,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有解脱;

  ——在我们心情很好的时候,就有解脱;

  ——在我们身体非常健康的时候,就要去解脱。

  ——当我们听到佛法的时候,当我们接受佛法的时候,当我们真正用心在修行的时候,就是在解脱啦。

  ——一点一点在解脱,不能等到说,患了不治之症的时候,才想要解脱,才想要吃药。

  ——那么我们解脱烦恼障,解脱所知障,解脱业障,

  ——烦恼障、业障、所知障消除之后,我们的痛苦才能够彻底地得到远离。

  ——然后我们的智慧、福德才会越来越庄严,功德不断得到成就,万德庄严嘛。

  【体悟佛光】:

  ——没有一个境界不是佛菩萨的境界,没有一个境界不是华严的境界。

  ——山河大地、草木虫鱼,任何的一件事,任何的一样东西,任何的一个人,它都是在佛的智慧光明庇护之下的,

  ——无论是器世间也好,有情世间也好,正觉世间也好,都是在佛的智慧光明海当中。

  ——比如说我们人的身体,四大假合,地水火风,也可以说是各种的矿物质堆积在一起的

  ——种种的矿物质就是器世间的部分,但是这些器世间的部分,这些现象,它是因为有心,因为有业,靠这个心来支持,所以我们的身体,血肉之躯,它就不同于其他的矿物质。

  ——我们这个身体,大部分都是水的成分,但是跟外界的水不一样。

  ——那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我们的业力在起作用。

  ——我们的这个心,它是住在我们人的这个身体上,不一不异,一体的,假合的,色受想行识,地水火风。

  ——那么这样子,它跟佛法又会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了。

  ——佛陀身、语、意三业任运无间饶益有情,一切有情普摄护。

  ——因为有了我们的血肉之躯,我们有了眼根,所以我们看到佛像,我们就起清净心,我们就起恭敬心,我们就发起信心,这样子话,我们就得到佛力的加持;

  ——我们听到佛法的声音,因为耳朵好,耳朵没有聋,不是聋子,所以耳朵好,那么听到佛法,又得到佛陀法力,佛法光明的摄受、庇护;

  ——我们会拜佛,身体好,手脚麻利,也在磕头,那么就看到佛像,你在磕头,也是得到普摄护嘛。

  ——那么我们的这个身体是在佛陀的智慧、光明普摄护下来成就这些功德的。

  ——为什么我们磕头,我们念经,我们唱诵,自己的心境会那么好呢?

  ——你去唱世间的流行歌曲,它就不是那种心态;你看佛经的时候,同看小说的时候,它是不同的心态,绝对是不一样的。

  2、根劣器狭二执重·佛光遍照平等心

  【根器自省】:

  ——我们整个身心都是在佛的光明当中,只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体会,我们觉察不出来。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同佛菩萨对立起来,我们非常容易去埋怨、责怪说,佛菩萨对自己不灵验,佛法离自己很远。

  ——不知道说,这些都是在佛的智慧光明海当中,他时时刻刻都是在饶益我们。

  ——《法华经》五百弟子品里面讲:“诸比丘谛听,佛子所行道,善学方便故,不可得思议,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是故诸菩萨,作声闻缘觉。”

  ——“知众乐小法”,众生、大家,这些二乘,根器微劣,小根小器,小心小眼,他没有大慈大悲的,没有这样子的一个好的根器,接受不了佛法这样子一个圆满的境界,体会不到。

  【世俗习染】:

  ——我们长期以来,在世间上面总是希望说,占一点小便宜啊,不要吃亏啊,

  ——就是说,能够得到一点点好处就可以了,一点点好处就够了,自己够吃够用就好了,自己家里边几个人生活过好就好,就是很简单的。

  ——他不容易再去扩展说,你的家里边的人过好了,你的亲戚朋友啊,你的邻居啊,整个社会的人,大家都好啊,大家都幸福,大家都快乐、都平安,不容易这么去回向的。

  ——我们打普佛的时候,你作的回向都是自己家里边的好,自己家里边的人得到菩萨的保佑,不容易把这种功德,回向给一切有情,是不是?

  ——我们每天早晨做功课的时候,都是要祈求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所有的人啊,这种的心量就是不一样的,绝对不一样的。

  ——这个就是众生的我执、法执的一个非常坚强的一个表现。

  【如理认识】:

  ——其实佛菩萨他对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

  ——他光明遍照,只要你自己去接受,都是能够得到利益的,不会少的,

  ——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了利益广大的有情,讲了那么多的佛法,那么这些佛法,就要让我们去修行。

  『附录·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解脱”的内涵呢?

  2.如何通过我们的身体来感受佛陀对我们任运无间的饶益呢?

  3.为什么我们整个身心都是在佛的光明当中,但我们却体会不到,觉察不到呢?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怎样认识病相 5


  【要点导读】:

  ◎ 我是一个听话服药的病人吗?

  ◎ 是否觉得佛法离自己很遥远?

  ◎ 我是在想象中学佛吗?

  五、希求解脱增上生·欲证佛果莫喜足

  1、生生增上求佛果·智慧方便得解脱

  【认识修行】:

  ——修行的成就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修得越来越好,一生比一生好,一世比一世好,就是我们常常所谈到的生生增上,一生比一生殊胜;

  ——第二个更主要的目的是,要让我们修行圆满成就佛果。它这两个是一体的。

  ——因为你一生一生越来越殊胜,一生一生都是在修行、在用法。最后的目的在哪里呢?是要成就佛果,这两个是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我们不能做到生生增上,那我们什么时候会成佛,也是很难讲。

  ——反过来说,我们不能一生比一生好,那我们的成佛更加是遥遥无期。

  【诠释增上】:

  ——那如何要做到生生增上?

  ——我们可以把时间放得近一点,你应该要年年增上,一年比一年好,再近一点来讲,应该月月增上,应该天天增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时刻刻都要向上,都要增上,都要越来越好。

  ——这样子的话,我们同佛果的距离才会越来越接近,内心里边才会越来越真切,一生比一生好,一生比一生殊胜,一生比一生增上。

  【解脱之道】:

  ——我们要有希求心,希求解脱心。

  ——希求解脱,得到解脱,需要方便和智慧。

  ——方便才能够产生出离心。但是,必须依靠正见,才能够真正解脱。

  ——所以,解脱实际上,它的核心是要靠智慧。

  ——菩提心是说我们的大乘发心,大乘发心也是方便品里面的一部分,

  ——方便是父亲,正见是母亲:方便是父,般若是母,

  ——诸佛从般若生,所以《般若经》名为佛母。

  2、莫为少利忘根本·常思宗旨安住修

  【深观自省】:

  ——那么暂时的、一般的、微小的一些利益,就是很细微的、很小的利益,那么这在世间上面都是能够得到体验的、获得的。

  ——同样如此,我们遇到好人,遇到好事,甚至我们听闻到佛法,我们来到道场里头,也是能够做到的。

  ——大家比如说来到龙泉寺,在这样一个境界上,是能够感受到说,自己有收获,自己有快乐,自己有进步。但是,不能以此为满足了。

  ——那自己的这些发心来到龙泉寺来,自己的这些进步、努力、成长是否能够生生增上呢?是不是在解脱自己呢?是否自己所做的这些能够同佛果的成就联系起来?那这些方面,我们更需要去思考。

  ——那么这些思考清楚了,自己作了定解之后,我们下面的努力、下面的发心,下面的承担和成就才会更加踏实了。

  【邪执邪见】:

  ——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话,我们可能是一个不信佛的人,没有佛教信仰的人,信了佛,皈了依,就会觉得佛法很容易会成就;

  ——我们也有可能说,进到庙里面了,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要解脱,就要开悟,就要如何地在佛门里边有大作为、有大成就。

  【修学要害】:

  ——不知不觉,我们会把非常重要的一些前提忘记掉,以及根本忘记掉:三宝、善知识、佛法忘记掉,

  ——我们会把希求解脱忘记掉,我们会把生生增上忘记掉,我们会把成就佛果忘记掉,那是非常划不来。

  『附录·思考题』:

  1.修行的成就可分成哪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2.如何做到生生增上呢?如何从当下做起呢?

  3.解脱的核心是什么?方便和智慧二者之间是何关系?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怎样认识病相 6


  【要点导读】:

  ◎ 我是一个听话服药的病人吗?

  ◎ 是否觉得佛法离自己很遥远?

  ◎ 我是在想象中学佛吗?

  六、依止师友勤自省·以法对治伏慢见

  1、不依师友入歧途·法镜自照识缘起

  【体悟观思】: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忽然开悟,断除了一切的烦恼障、所知障、业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调伏了所有的烦恼。但是,还是在有余依涅槃。

  ——所谓有余依涅槃,什么意思呢?还有自己的色身存在。

  ——佛陀圆寂以后,他就进入了“无余涅槃”,就是他所有的色身火化以后都成了舍利:佛指舍利、佛牙舍利。

  ——你看那样子一颗小小的舍利,两千多年来,还在饶益多少的众生,全国的人民,全国的佛教徒,整个世界的佛教徒都奉为至宝。

  ——任何一样国宝,它都不好跟佛的舍利比,是不是?你看法门寺,佛指舍利出访的时候,非常非常的隆重,场面极其的壮观。在唐朝的时候也是一样,当时皇帝请舍利到皇宫里边礼拜的时候,也是一样,倾国倾城。

  ——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作用?这都是佛陀的智慧、愿力,光明的遍照。

  ——因为众生对佛的舍利,对佛的法产生真正的信心,他就能够受益,他就能够得到欢喜,得到快乐,有情就能够得到利乐。

  ——所以虽然佛陀涅槃了,但是佛法永远是存在的,它是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影响的,它一直都是存在的、没有减少的,

  ——就是看我们自己的心能不能去相应,我们的心要不要、有没有这方面的希求。

  【立正知见】:

  ——假如一个人只是认识到自己是重要的,当然也有可能说认识到别人是重要的。

  ——但是,我们究竟要认识到什么才是最最重要的,根本的问题,我们是要究竟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什么呢?了解自己内心的状态。

  ——怎么样子来了解自己的内心状态呢?自己无明不清楚,就是要求别人来帮助了解自己,

  ——需要用佛法的智慧光明来洞照自己内心的黑暗,

  ——而不只是,我们学了佛法以后,用佛法去看别人,用佛法去对照别人,

  ——而是用佛法来看待自己,用佛法来认识自己,

  ——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行六度万行的境界,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用法的一个境界和环境,这样子的话,我们对佛法才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如理思维】:

  ——一位法师,他不是说一定要去要求哪些居士要对法师要有信心,它不是这么一回事的,

  ——法师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听法来的,让我们在家的佛弟子们要对佛法建立信心,

  ——更准确地来讲,就是对自己信仰的佛法要有信心,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离师过患】:

  ——假如我们自己不准备说去追随、去依止善知识修行佛法,我们只是自己在修。

  ——纵然来到庙里头,很多人在一起,而只是以另外的一种眼光,另外的一种心态,同其他的同行善友,同其他的法师相处,那么你内心里边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甚至都有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异类,自己是一个怪人,都是有可能的。

  ——你自己这样子的一个心态上面的安立,你上哪里,自然而然就会觉得,好象我和别人都不一样;或者说你会觉得,别人学得都是有问题,

  【反观自省】:

  ——因为你没有把这些内心的一些深细的问题认识清楚说,我来到庙里面,同法师是一种什么关系?是一种什么安立?有没有安立?或者你安立错了。

  ——那么,这样子的话,你怎么能够学得进去呢?你只有越来越孤单,只有越来越孤独。

  ——越来越孤单,越来越孤独,至少不是大乘发心,至少不是大乘法,即便说一点没有错,那都是二乘的法。

  ——大乘行者,他到哪里都是能够同众生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的,都是用缘起来观照的,都是通达空性的。

  【认识缘起】:

  ——所以,我们更需要进行自我的探索、自我的观察、自我的认识,从自己的内心更深的层次来认识到自己的心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究竟怎么样子把我们的生命、生活、我们的修行、我们的努力和发心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样子的话,才是缘起的道理。

  2、遣除邪执取正见·依教奉行摧我慢

  【修行误区】:

  ——修行不是说,一个人坐在那里苦思冥想。苦思冥想,也有可能你会想出一些名堂出来。

  ——你坐在那边想,时间久了,不知不觉你会进入到一个自己的、一个非常抽象的思考体系当中去。

  ——就是你利用了佛法的语言文字,你去缘这些语言文字,会变成一种符号,这些符号进入到自己的意识流当中去,然后你自己把它组装,成为了

  自己的一套冥想,然后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维的体系,思考的模式。

  ——然后,就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一种生活当中似乎是超越了,而实际上是进入到另外一个幻想当中去。

  ——你自己的思惟,你自己内心里边的问题,完全同器世间和有情世间对立起来,这样子的话不是佛法了,这知见已经学的有问题了。

  【树正知见】:

  ——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说“如梦幻泡影”,它是无常的,它是无我的,它是不实在的,我们不能当真的,它是能够改变的。

  ——所以我们要在改变的过程当中让它越来越好,越来越清净、庄严、圆满,我们要去努力发心。

  【破邪分别】:

  ——而不是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坐在那里,如梦如化去想象,那如果你那么去想象的话,你这个佛法学的就非常成问题,成大问题,

  ——这样子时间久的话,你对整个世间会变成很绝望,非常的悲观,

  ——甚至我们自己的心同有情众生、同世间完全对立的,甚至完全隔绝的。

  ——时间一长的话,你怎么会有动力呢?你怎么会有活力呢?你怎么会有热情呢?你怎么会有利人的心呢?怎么会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心呢?

  ——动机这样子的话,都是不现实的,都是学得出很大的问题。

  【如理认识】:

  ——佛法是非常的殊胜、清净、圆满、不可思议,它绝对是一种经验的传递、经验的传授、薪火相传。

  ——佛在世的时候,哪里有文字呢?他没有经本,也没有录音带,更没有录像带了,

  ——他完全要听佛说,说了以后,你去忆持啊,去忆念啊,就照着佛菩萨的教授、教诫,去努力、去实践、去改进,这才是正确的。

  【摧伏我慢】:

  ——自己拿来看一看,绝对进不去的,百分之一百进不去的,

  ——误认为自己已经懂佛法了,误认为自己已经进入到佛法的堂奥。

  ——如果没有照着这种善知识的教授、教诫去实践的话,就容易自己凭空想象。

  【师父教诫】: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学得越来越好,也有很多是学得是正确的,学得是对路的,殊胜的部分。

  ——我所讲的是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的现象,这些现象去掉了,这些问题对治了,那我们才会越来越好。

  ——这法是对症的、是对症下药的,是对治问题的。

  ——所以,我们要去探索自己内心的问题,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有的话,怎么办?

  ——我们要不要改进?我们如何去改进?我们一定要改进!

  『附录·思考题』:

  1.我们要了解自己什么?怎么来了解自己的内心状态?学了佛法后该如何用法呢?

  2.为什么有时我们到寺庙里会觉得自己很孤单,像个异类?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3.为什么大乘行者到哪里都能够同众生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呢?

  4.想象中学佛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5.应该如何正确理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