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天天修学 业障消不掉还在增长,毛病出在哪里?

天天修学 业障消不掉还在增长,毛病出在哪里?


佛光普照这是救苦救难的真因,所以接著说「佛光普流」,就是普照的意思,「清净、欢喜、智慧之德」,帮我们消除三障,清净消除贪欲,欢喜消除瞋恚,智慧消除愚痴,清净、欢喜、智慧是性德,消除贪瞋痴三障之冥。我们很有幸,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闻佛法,我们有没有把三障消除?这个三障就是常讲的业障,学佛的同学,我相信每个人对於自己的业障想尽方法去消除它。为什么除不掉?我们遵照经典的教诲,佛菩萨的教化,天天在修持,诵经、念佛、拜忏,做好事,利益社会,利益大众,好像对於业障没消除多少,还甚至於可能这业障还在增长。贪瞋痴慢疑真的是在增长,什么原因?我们所修学的不如法,修学的果德没有现前。果德是什么?清净、欢喜、智慧,实在就是本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欢喜是平等,智慧是觉,没现前;换句话说,我们修行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於是乎对佛法怀疑愈来愈严重。

  这是今天社会许许多多学佛同学共同遭遇的问题,我们怎样解释、怎么来应对?不能不知道。修行出了问题,佛的指导是绝对正确的,戒定慧三学,不能躐等。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也知道、也会说,可是戒律真的疏忽了,没有在这里下功夫。所以在这么多年当中,我们走过许许多多的地方,见到许多佛门同修,在家疏忽了《十善业道》,没有真正讲究十善业,没有真正奉行十善业,所以功夫不得力,业障消不掉。出家的同学,《沙弥律仪》疏忽了,那是出家人的根本戒,沙弥律仪没有做到,不是佛的出家弟子;十善业道没有做到,不是佛的在家弟子;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称佛门弟子,不是真的,有名无实。

  这一门课要怎样把它补起来,这个重要,要不认真补起来,这一生空过了。从哪里补起?净业三福是修净土最高的指导原则,你不能不遵守,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四句十六个字。在中国古代,祖师大德教我们,用中国传统儒、道扎根,扎戒律的根、行门的根,比学小乘还容易。儒家行门的根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这四科。世尊在小乘经里面教我们扎根,也是这四个根,小乘经里面讲伦理、道德、因果。我们今天不学小乘,用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一句三个字,总共三百六十句。大家细细去观察,这一千零八十个字是不是讲的五常五伦、四维八德?是!那就是戒律的大根大本。中国人从小就学习,家教,父母教你,这个根多厚,所以他入佛就不困难。道家的《太上感应篇》全讲的是因果,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分量也不多,总共只有讲了一百九十五桩例子,它是举例,一百九十五个例子,都给你说善恶报应。三福里头,慈心不杀这是因果。用这两样东西来做我们十善业的基础,那十善业道就四平八稳,坚固有为,我们想想对不对?

  今天我们的毛病出在哪里?没学《弟子规》,没有学《感应篇》,所以十善业也就不起作用;如果有《弟子规》、有《感应篇》,十善业就起作用了。不能像阿罗汉那样的清净,你比社会一般大众清净多了,你得清净心的受用,清净心生智慧,少清净心生小智慧,大清净心生大智慧。我们问题就在此地。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严持戒律学起,有这个优良的基础,再学菩萨的六波罗蜜。放下贪欲,那是布施之德;放下恶行,持戒之德;放下瞋恚,忍辱之德;放下懈怠、懒散,精进之德;放下心浮气躁,禅定之德;放下愚痴,智慧之德。欢喜心现前了,欢喜心是什么?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身心自在,就是离苦得乐了,zai 难就能够化解。这是佛光普照,佛光对我们的加持,真的帮助了我们。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感激阿弥陀佛,要不是他开净宗法门,我们这一生不能成就。无论你怎样用功、怎样努力,勇猛精进,昼夜不懈,你还是不能成就,为什么?烦恼习气除不掉。你只要细心观察周边,回过头来再观察自己,你就知道困难。观察周边你才能了解自己,自己烦恼习气不知道,不知不觉就起现行,就造业,起现行就叫造业,造业就有果报。我们看自己难,看别人容易,看到别人的习气烦恼了,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回光一照就发现自己的过失,否则的话发现不了。别人造作罪业,我们从他身上发觉了自己,那个人就是菩萨在为我们示现,我们得感恩,不是他的示现,我怎么能发现自己的毛病?不是容易事。发现之后最可贵的是改,不改没用,发现了就赶紧改。《了凡四训》讲得好,天天发现自己过失,天天能改正自己的过失,三年你就是贤人。我们以儒家的讲法吧,三年你就成君子,七年你就成贤人,九年你就成圣人,你步步高升。圣贤、君子是教出来的、学出来的,人人都有分,只要你肯干。天天读圣贤书是接受圣贤教诲,天天看别人错误是提醒自己,都是老师。天天自己改过,儒家的学习里程,我们果然依教奉行,真的三年成君子,七年成贤人,九年成圣人。现在这个社会,就是没有圣贤、君子,所以社会一团糟。盛世是圣贤、君子做出来的,圣贤、君子在哪里?求人不如求自己。世出世间法最难的是求人,求人难、登天难,古人说的,说的话一点都不错。圣贤、君子不求人,只求自己,自己成就了才能帮助别人。


世出世间福报从哪里生的?我们修净土,净土是第一等的福报,你修净土不能成就、不能往生是你没福,你不能怪别人。早年,净宗学会在美国成立,我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提出净宗同学必须学习的五门功课,专讲行门,五门功课第一个是净业三福,没福怎么行?第二是六和,第三个是三学,第四个是六度,第五个是普贤十愿,很好记。我们用什么来修行?就用这五样。头一个净业三福,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我们想想这两句有没有做到?如果没有做到,叫无福之人,念佛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两句就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做到了,你有福。《感应篇》你做到了,你有大福;十善业做到了,你有圆满的福报。

  所以儒释道这三个根,这是世出世间福德的根本,你能不修吗?你要没有这个根,佛来教你,也只能给你阿赖耶里头种个善根,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一生不能成就。为什么?没这个福气,佛家讲缘分,这个福缘,你没这个福缘,你有这个福缘你才能有成就。你细心观察每一个往生的人,他要没有这个福德的根源,他不能往生。第一福具足了,才能生出第二福,第二福是什么?「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小乘福,也叫二乘福,声闻、缘觉都以这个为根基。再往上提升,这大乘菩萨的福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总共这三福,三条十一句,十句是成就自己,最后一句是成就众生,那就是为作大施主,劝进行者。自己成就才能帮助别人,自己没有成就,需要别人来帮助我,我哪有能力帮助别人?所以法施普遍利益,帮助一些无福闻法的众生,给他阿赖耶识里头下佛法的种子。他要真修福,他这一生会成就;他要不修福,这个种子会到来生后世,到哪一生你遇到缘了,你再修福,就会成就。没福不行!



1 在现代,佛学研究方面起了很大的变化,所谓是科学的方法,用西洋这些做学术的方法来研究佛经,表面上看起来很时髦、很新颖,其实我觉得比不上古人。


2 古人跟我们讲的是佛法,今人跟我们说的是佛学,佛学跟佛法不一样!佛法是教我们了生死出三界,佛学顶多只能把它当作一种学问来看,与了生死不相干、与断烦恼也不相干,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明了!


3 现代人学佛,一接触佛法就要求解,这就糟了!求知、求解,这种方法走的是知识的路子,不是智慧的路子,与“了生死、成佛道”决定不相干。


4 现代无论是出家、在家的这些大德们,他很会讲、他很会写,著作等身,你跟他谈谈,他烦恼一大堆!由此可知,他的著作那么多,说得那么好,烦恼不能断,这就没用处——不能断烦恼,就不能了生死。


5 学佛要认真地去修学,不要搞花样,不要好奇骛怪,老老实实把这句阿弥陀佛念好就行了。所谓老实就是能够以古人为师,师法古人,不求新花样。


6 佛法里面没有贪嗔痴慢,心是清净的。心地清净,随缘而不攀缘,这是正法;邪法里面有染污,带着贪嗔痴慢、名闻利养这些东西,首先要辨别,我自己所修的是正还是邪?别人修的,搞正搞邪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


7 我自己有没有走在邪道,这个与我关系太大了,所以辨别邪正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我们行为有了过失,把这个过失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修行要真修!把自己的妄想、毛病、烦恼习气统统修掉,这才叫修行。


8 由此可知,修行与念经、拜佛不相干,你经念得再多,一天念八个小时,佛拜得再多,一天磕十万个头,如果你身口意三业行为还是一样,那一点用处也没有,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有口无心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7-3 18:23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真正学佛,断恶缘要摆在第一位

「今法藏菩萨,内无恶想,即离惑因」,惑是迷惑,只要里面,内里头没有贪瞋痴慢疑,很重要,比什么都重要,把这个断了,你就能够离开惑因,惑是迷惑。「不著六尘」,这个外面的境界,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五欲六尘是外缘,缘要离,你才不迷惑,你心地才清净。五欲六尘著一个,心就不清净,如果全有,那还得了吗?真正学佛,断恶这个缘是要摆在第一位。弘法利生重不重要?跟这个相比,不重要。正法久住重不重要?也不重要。为什么?只要有这个,你根本就没有正法,你根本不能够弘法。你要想弘法,先断烦恼,你真正得清净心你才能弘法,你展开经卷你才能体会到几分如来真实义。经典、文句是个引子,把自性里面的性德引发出来,你才能自行化他。五欲六尘它是障碍,它障碍你的法缘。法缘有内外,对内是障碍你开悟,你开不了悟,障碍你的修行,你证不了果;外缘是障碍你利益众生,你讲经说法众生听,众生把你的意思全听错了。不容易!所以清净心要摆在第一位。换句话说,法藏菩萨在此地所教导我们的,内无三恶想,外不著六尘,「复离起惑之缘」,把这些内外障缘统统给它断掉。「憬兴师明其因果,谓内离惑业之因,故能止外惑业之缘,内外皆离矣」,清净平等心现前了。

 从前李老师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也只不过三、五个,万分之三、五!什么原因?用虚妄心,不能够远离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我常讲的,讲了几十年,这十六个字。你心里还有这些东西,它障碍你往生,它破坏你念佛功德。古人讲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用这个话来解释,大家就明白了。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这十六个字决定要彻底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起心动念确确实实是想著这个娑婆世界六道里面苦难的众生,别想自己。名闻利养丝毫都不沾染,生活随缘,随缘什么都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五欲六尘的享受适可而止,决定没有贪恋,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地方可以遮避风雨足矣!前面这三条能做到,贪瞋痴慢就淡薄、淡化了,虽不能断,确实降温,对於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就大有帮助,不再造孽了。对一切人都尊敬,看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好人是阿弥陀佛,坏人也是阿弥陀佛,帮助我的人是阿弥陀佛,破坏我的人还是阿弥陀佛,「生平等心,成喜悦相」,把这种分别执著打掉。我们在这个世间时间不长,何必要计较?别人争,我们让,成全他也成全自己,成全自己的德行,成全他的欲望,好事,不是坏事。你真正想通了,真正看明白了,自己得大自在!

 这些年当中,我们深深的反省,为什么勇猛精进不能成就?就是我们修学的根本疏忽了。像种树一样,我们种的树没有根,怎么样辛苦经营去照顾它,这个树发不出芽来,长不出枝条出来,最后我们的省察,它没根!根是什么?这些年来我们提倡儒释道的三个根,《弟子规》没做到,《感应篇》没做到,《十善业》没做到,你就认真修行三百年还不会成就,跟今天一样。就像这棵树种下去,它永远不会发芽,长不出枝条,长不出枝叶花果,没根!远离虚妄一定要靠《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你止恶有本。你要不从这上去扎三个根,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名闻利养这种机缘到你面前,你马上就变心,你禁不起诱惑,你就走了。正法里面绝对不会有虚妄夹杂在其中,虚妄它会离开,随著你修学的功夫浅深,功夫愈深,那个对立就愈明显。古人讲的话没错,「邪不胜正」,它肯定要离开。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