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慧律法师

【解】别道品。】别道品,【名独菩萨法。】独菩萨法就是跟【同居方便净土多说之。】这个菩萨法,同居土、方便净土都有讲。

【讲】名独菩萨法者。非】小乘、中乘跟大乘【三乘共禀。惟菩萨独修之法。】只有菩萨独修之法,【同居方便净土多说之。实报寂光二土。则不用别教道品也。】再来:

【解】圆(教)道品。名无上佛法。有利根者。于四净土。皆得闻也。(方是极乐净宗)

【讲】名无上佛法者。第一义谛也。最尊最上。】最尊最上,最了不起的中道实相,【无有何法能加其上。】所以叫做无上佛法,【如有利根之者。(人也。)于四种净土。悉皆得闻。因四土圆融故。如是方是极乐净宗。总论四土。同居则具四教。】藏、通、别、圆,【方便但具别圆。实报唯圆教。寂光惟是一心。无教不教。】无教不教就是没有哪一种不适应的,不通达的,叫做无教不教,全都有通达,藏、通、别、圆都通达。

【解】如是等法者。等前念处正勤。如意足。等余四摄六度。十力无畏。无量法门也。】如是等法者,等前,前面讲的,四念处、四正勤、如意足,四如意足,等余四摄六度,十力无畏,无量法门也,就是跟这些是相同的,好多、好多的法门。

【讲】如是。指法之辞。】就是【指根】五根,【力】五力,【觉道】就是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根力觉道就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就是觉,道就是八圣道分,叫做根力觉道【四科。等者。等念处正勤。如意足。及余四摄法等。】四摄法,意思就是说前面没有讲,后面简单比喻,根力觉道四科,就包括了前面念、处、正勤、如意足其他的,那么还有四摄法。

【四摄者】就是四种摄受众生的办法,就是说你要度众生要用哪四种功夫,要下四种功夫【:

一布施。】我们这个施舍心若大的人,【众生无缘不能度。】所以他要【先以布施。结众生之缘。】所以为什么人家在受戒,有人很喜欢去打斋,这三、四百个比丘、比丘尼人家在受戒,为什么打斋的人会这么多,我跟这些新受戒的法师结个缘,结个缘,所以说这个布施就比较没有敌人,我们这个布施心若是大走到哪里差不多没有敌人,我不会跟众生计较,面吃一吃,这两碗多少,算我的,所以说这个布施都是结好缘。

【二爱语。以柔软语。令众生乐闻。易于受度。】这很重要,这句非常、非常地重要,这个众生有时候要讲爱语实在是不简单你知道吗?有时候打电话来,打来,因为这里的电话很多,这里的电话很多,我们要过滤,过滤,大家都要找师父讲话,一个要找师父讲话,不要太久,三分钟就好,一百个就三百分钟,我整天接客就好了,整天接电话:喂!铃……,喂!整天接这些就好了,所以过滤,过滤不高兴,很不高兴,我们吴老居士很慈悲,他说:菩萨!你怎样?跟他讲了半个钟头,半个钟头,真的,我没有那种忍耐性,我没办法,一个信徒我跟你周旋半个小时,哪有那个生命,难道不是这样,大家一定要见师父,大家一定要听师父讲话,怎么这样,结果有一次假装我二哥:“你是谁?”人家问,“啊!我是慧律法师的二哥。”电话拿起来,咦!女人的声音:慧律法师!我好喜欢听你的声音。夭寿,女的,女的怎么会是我二哥。我说:你干什么?“不要这样子嘛!不要这样子那么凶嘛!你在文化大学上课,我已经见过你,我好喜欢你。”不晓得哪里派来的精神病,不晓得。每次遇到都是精神病的,所以这个爱语确实不简单,爱语还得很有忍耐性,不然你受不了众生,每次电话筒拿起来都要跟他相骂,他电话不挂断你就没办法,很痛苦,所以我电话一律没接,一律没接,你不晓得当法师痛苦。

【三利行。】利行就是【行种种饶益行以利众生。】利行就是说宽恕众生,宽恕众生。我们今天我们若是要活得比较有意义,比较轻松,一定不可以因为众生的无知来痛苦自己,所以行种种饶益行以利众生,饶益就是宽恕的意思,饶益就是宽恕的意思。

【四同事。】同事的意思不是同事,而是说站在他的角度,同事就是站在他的角度,你要度他,比如说你要度一个唱歌的,你也要跟他一起唱歌,当然我是不可以,是说在家,你要度这个女众,女众,我那时候很慈悲,你知道吗?我很慈悲,现在女众来,夫妻吵架,来跟我讲,诉苦,我都做义务听众,义务的听众,免费的听她讲,讲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很可怜。我说:你先生很可恶,这样对你,你先生不对。很高兴,又再来,再继续讲给我听,隔几天换她先生来,她先生来,他不晓得他太太已经来过了,他先生来讲她太太是怎样,是怎样又怎样。她先生没有哭泣,他说:师父!你看这多有修行,请佛祖来也会生气,对不对?我说:这样你对,你太太不对。他很高兴,他来跟我们诉苦就是要让我们了解,站在他的立场,难道不是这样?他来诉苦,讲了一半,你不对,你先生对,不得了了,这惨了,这下要度他度不了了,所以他说:慧律法师很好,真的很慈悲。我听他的他就说我很慈悲,我又不会反抗你,我也不会讲你不对,你讲,我就听,我念我的咒,她一直念、一直念,女人来一直念、一直念,我就……。旁边的人说:师父!你有在听吗?她讲她的,我听我的,我念我的,我没有差别,她很爱讲就让她一直讲,真是的,所以世间一大痛苦的事情就是做义务听众,义务的,坐在那里要让她诉苦,随便她诉苦,所以这同事就是说你要度一个众生你要很有耐性,听他讲话,所以我必须要站在他同事的立场,同事就是立场相同,你要度他才有办法。所以说【和光同尘。欲施教化。先以欲钩牵。】让他高兴,【后令入佛智。

以此四法。摄取众生。故名四摄法。】不简单,不简单,布施、爱语,讲话轻声细语,再来,利行,饶益众生,同事,要替他讲话,替他讲话,当然他若讲得太离谱,你不可以,去抢劫,对、对、对,要抢劫,要抢劫。那一天我吃了一盘狗肉。对、对,要吃狗肉,没有错,要吃狗肉,冬天要进补。你会死(完蛋)。他讲错,随便附和你会下地狱,我不骗你,不中听的,我们静默就好。

【六度者:

一布施(财、法、无畏三施)】财的布施,法的布施,无畏施就是不要令众生恐怖叫做无畏施。不让众生恐惧,不让他恐惧叫做无畏,无畏就是不要让他恐惧,不是说我讲堂煮很多,我不怕人家吃叫做无畏施,不怕,我不怕你们吃叫做无畏施,不对,就是不要去杀众生,不要让众生恐惧,简单讲就是说你对你太太很好,或是说师父对徒弟很好,也是无畏,不要让他恐惧嘛!让你觉得这个师父很好亲近,很好亲近,有的人来见师父一直发抖,一直发抖……。我说:你在怕什么?很奇怪,你若没有笑很凶的样子,说我若没有笑很凶,看得很害怕。我说:你没做什么坏事怕什么?【度悭贪。】那个念qang,不是念jang,悭贪,我们这个布施,我们这个贪心就慢慢去掉。

【二持戒(大】乘菩萨戒,【小二乘】就比丘、比丘尼戒,沙弥,沙弥尼戒,五戒等等。【)度诸恶。】诸恶,种种的恶。

【三忍辱(】在【事】相要忍辱,【理二】也要【忍】辱,【)】遇到事情尽量用忍辱,其实这个忍辱要建立在空性里面才有办法忍,一件事情你忍久也会受不了,我认为修忍辱对本性的东西不了解根本没办法修,虽然我们都教人家要修忍辱,但是碰到境界没有几个有办法。有一个人来这里:师父!很奇怪!我在生气都比忍耐还快,很奇怪!这样你听得懂吗?他讲这句很有艺术,我在生气都比忍耐还快。我说:怎样?我都要等生气完之后,才自己在那里哭泣,哭泣,哭我都有听师父的录音带,我知道不要生气,全都有心理准备,一发作就忘记了,很奇怪,生气都跑得比忍耐还快,很奇怪。我就说:以后忍耐跑快一点就好了。他说:没办法,很奇怪!若发作,一下子就发作,若发作完才在那里哭泣。唉!我又不对了,我又不对了,我在佛祖面前,我从这以后不要生气,怎样这样,没办法控制,忍耐不住。所以说要修这个忍辱要修一大阿僧祇劫,没那么简单,一大阿僧祇劫,修这个忍辱,除非你悟到无生法忍,要不然忍耐不了,忍耐不了。忍辱【度嗔恨】心【。

四精进(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要精进【度懈怠。

五禅定(百八三昧等)】你不要读作一百八十三,那个字要读好,一百八十三,不是这样读,是百八,三昧,百八就是一百零八种的,三昧就是正定,那三昧不是数目字,是正字,你若有禅定就能【度散乱。

六智慧(真俗中三种智)度愚痴。悭贪等六蔽。】就是我们被障蔽起来。

【是众生心病。六度是如来法药。以法药对治心病。自可药到病除。

十力者。如来所有十种智力:

○一是处非处智力。知一切众生因缘果报。作善业得乐报。因果相契。】契合,【为是处。作恶业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不可能的意思,所以说是处就是因果有相应,善得善业,非处就是说你做恶要得善,不可能。【犹言无有是处也。

○二业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所有诸业。或善不善。漏无漏等。】我们没办法,我们凡夫这辈子就认识不透彻了,要如何认识上辈子,我们众生不可能,佛他知道众生三世的业,三世的业,不简单,漏就是烦恼,无漏就是没有烦恼。

○【三定智力。知诸禅三昧。世间禅。四禅四空定。】合起来叫做八定,简单叫做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出世间禅。小乘禅。大乘禅。出世上上禅。

○四根智力。知诸众生。诸根上下。随机施教。】了解众生的根机,要如何讲经说法,这困难,这非常、非常的困难。当过法师的人就知道,讲得汗流浃背,嫌得一文不值,确实很困难,我说一个法师要控制一场演讲,有办法每一场一千个人来听,那个法师要相当的功力才有办法,一千人,平常的演讲的法师,若能控制两、三百个,就要相当有一点经教,若要控制一千个人听经,这一千个人听经是每个都听得很欢喜,不是捧场的,你邀几辆浏览车,坐着睡觉也好,不是这样,确确实实是发自内心欢喜在听的,控制一千人,那就不是非同小可的根机了,那个法师就要具足很大的学问、智慧跟辩才,有人说:喂!法师!你这样不就在赞叹自己。不是在赞叹我自己,当过法师的人都知道,若要控制一万个,超过一万个,这不能再讲了,再讲,就说我们自夸,不是确实真的不简单,很不简单,当一个法师他所有的运用的学问、智慧,数学这种东西,包括现代的教学都要懂才有办法,所以说知道众生的根机随机示教,这太不简单,太不简单,人家不要对你不屑一顾就好了。那天台南的人来,台南的人来,台南,有的打电话告诉我,如本法师在台南讲经讲得很含蓄,如本法师是我的同学,他都会抨击一贯道的,供养箱放屎下去,供养箱倒屎下去,看多可恶,待会儿吴居士要检查那箱有没有,如本法师他也正义感很重,也抨击外道的,结果人家装屎下去,你想想看!讲的是正法,要众生好,要众生赶快回头,他也是在救众生,你看!众生不能救就是不能救,不但没有供养,还拿屎放入功德箱,你想想看!所以不简单,收这红包我先秤看看,秤这包有没有比较重,这包若比较重,我就叫吴居士先打开,两张的,这我打开没关系,若拿得重重的,我就说:吴居士你先打开看看。很可恶,红包里面装屎,真的的,实在是很可恶,真的,我替如本法师很不满,很不满,又不晓得谁搞的,下次也丢一包给我,惨了,踩到粪便了。所以这种东西,当法师全副精神要讲经给众生听,众生又用那种方式侮辱法师,你看看!罪多重,罪多重,对不对?所以不是说正法要给人家,人家就要,金子要给人家,人家就要接受,真理解脱之法要给人家,人家然接受?所以人家说修行尽分,度众随缘,修行要尽我们自己的力量,生死比较重要,度众随缘,我现在就是这样,随缘,所以现在很多间大学来邀请,很多,我也是无动于衷,对不对?烈日高照,各自求生(法师笑),我照顾我这些子孙照顾好比较要紧,外面随缘就好,有时候都会自己说风凉话。

○第【五欲智力。知他众生。种种乐欲。各各不同。】各各不同,全都不同。

○【六界智力。知世间众生。种种界分。】全都清清楚楚。六界就是种种六道轮回。

○【七至处智力。知一切道至处相。】知道一切道怎样是究竟处,至处就是究竟之处,【知所修何教道品。】要修哪一种教道品,【得至何位之相。】他都清清楚楚。

○【八宿命智力。知一世乃至百千万世。姓名苦乐寿夭等。】这不简单,我们若知道这个就很好玩,你知道吗?知道这个,知道这个就是说看到这个徒弟,比如说我看到一个徒弟来我这里出家,我就告诉他:是什么佛的时候你修行,修得不好,所以这辈子又来这里相遇,那么我在娑婆世界一直等,你到今天才来,就是我要来度你,这辈子要同往生极乐世界。若看到一只狗来:狗先生!我们上辈子我也是公狗,你是母狗,因为恩爱,很要好,结果我有一天跑到寺庙,去寺庙撒尿,但是刚好听到人家敲钟,以此撒尿的功德,所以我当人,你没有听到钟声,所以你又当狗,当狗,你又当母狗,这辈子又当母狗,我们已经当大法师了,就是因为有听到敲磬,敲磬,你不晓得,真的,那只狗,人家常禅法师他们那间寺庙有一只狗,早、晚课,来,就会拜佛,常禅法师告诉我的,有一天我真的去看,那只狗真的会拜佛,不简单,那只狗真的会拜佛,不晓得怎么教它的,谁知道,现在若在晚课,趴在那里,趴在那里,晚课做完才离开,常禅法师来,你问他,常禅法师他也很调皮,他有一次讲得让我笑,他们那里都有掷杯筊,掷杯筊,他们那里以前有一个瞎子,瞎子,掷下去,掷下去之后,摸、摸……,摸看看有没有一杯,常禅法师很调皮,他掷下去之后,拿一半给狗咬,怎么一半而已,找很久、找很久,常禅法师叫狗过去,让他摸狗的嘴。啊!就是这只狗咬走了,也不晓得有没有杯,实在很调皮,你不晓得,听说死的时候很自在,那只狗要往生时,倒下去,死了,很好死,所以这素食狗,住在寺庙的素食狗也有福报你知道吗?它下辈子当人,当人,若修得此种神通,说:你上辈子就是在慈航寺那只素食狗,这辈子又出世当人,因为你有听经闻法,早课、晚课,以此功德脱离畜生的色身,所以若知道宿命智力的人,噢!很好玩,很好玩。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九天眼智力。见众生受生舍报。从何道来。向何道去。或苦或乐。】全都知道。

○【十漏尽智力。】漏尽就是烦恼除掉,漏尽就是这个烦恼全部尽尽,除掉一切的烦恼所产生的智力。【自知我生已尽。】自己知道我们这辈子业报已经尽,【不受后有。】就是不再来出世叫做不受后有,不再来出世。乃四无畏,【(即后阴受生。)

无畏。】就是不怕再去出世,【乃四无畏:】拿笔画起来。

○【一一切智无畏。谓于一切诸法。尽知尽见。故无所畏。】【()

○二漏尽无畏。谓诸漏已尽。】就是烦恼全都尽,破尽,五住烦恼,【五住究尽。二死永亡。】二死就是分段生死、变易生死永远除掉。【故无所畏。】分段生死是三界内的生死;变易生死是三界外的生死。全都尽,全都没有了。

○【三说障道无畏。谓于障道之法。(惑业苦皆能障道。)能知能说。故无所畏。

○四苦尽道无畏。谓于尽苦之道。(戒定慧)能知能说。】尽苦就是能够去掉,去,去苦之道叫做尽苦之道,去,去掉这个痛苦之道,“戒定慧”能知能说。【故无所畏。

无量法门者。众生烦恼之病无量。故佛说法门之药。亦复无量。如上诸佛所说之法。净土诸鸟。一一皆能说之。众生闻者。皆能得益。】皆能得益。

【解】三十七品。收法虽尽。而机缘不等。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

【讲】此明开合。开合乃是随机。】比如说我们这里面大专生比较多,我就讲这个理性,理论的东西比较多,讲故事的机会比较少,若年纪比较大,阿婆,六、七十的,八、九十的,或是快往生的那种,要讲故事,你跟他讲一些理论,他听不懂,讲故事,哪一个怎样,往生念佛,闻到香味,听了欢喜心,所以这开跟合要随众生的根机,说法最怕就是不晓得众生的根机,只是拿着一直讲、一直讲,讲一讲只有自己在那里笑。【三十七品。收一切道法虽尽。而众生机缘不等。故作种种开合。其中名义。自应不同。若是好广之机。】好广就是根机比较好,须要比较多资料,【则开演三十七品。】全都讲,【成无量法门。】三十七品开演出来,全都变无量法门。【若是好略之机。】好略就是说希望简省一点,不要讲太多,得到最大利益的,这样就【合演三十七品。】所以说【无量法门。成戒定慧三学。名既不同。义亦有异。总而言之。随众生机缘。乐闻广者。】乐闻广就是说喜欢听到比较广的。【略者。无不演畅。】就是说喜欢听到比较多的或是喜欢比较少的,就全都讲,全都包括在内。【曲尽其宜。】曲尽其宜就是说全都符合,全都合那个根机。【如乐说无碍辩。】像欢喜讲这个法,无碍的辩才,【各随好乐而说也。】每一个都按照他欢喜的、能够接受的来请。

【故令闻者。念三宝。足见极乐】到极乐世界【众鸟。说法有方。】很好,有很好的方法说法。【善能开导于人。令念三宝也。】西方极乐世界连小鸟都会说法,小鸟都会说法,那么小鸟是阿弥陀佛所变化出来的。【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三者俱称宝者。皆可尊可贵故。】为什么呢?三宝为什么说可尊可贵呢?一个佛教徒若是一辈子有因缘来皈依这个三宝,不堕三恶道,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这个饿鬼,皈依僧,不堕这个畜生道,所以这个皈依变成一种很重要,那么有的人说我的心虔诚就好,心好就好,心好就好哪有一定要皈依三宝,这是你的讲法,你的心有多好,对不对?所以说这个皈依对我们佛教廷来讲是很重要,就像学校读书一定要先注册,你皈依,你才能名正言顺你是一个佛教徒,所以三者俱称为宝,是可尊可贵。【既圆念三宝。】念佛、念法、念僧,念佛就是念佛的智慧,念法就是依佛讲的真理,念僧就是和合清净的福田,【自可圆发三心。明正因佛性。】正因佛性,【则理心发。明了因佛性。则慧心发。明缘因佛性。则善心发。】说明正因佛性,成佛正确的原因,正因就是与我们佛性有直接的关系,理性,心就发出来,若了因佛性,这个了就是有下一点功夫而产生这个佛性,慧心发,智慧的心就产生,了因,那么缘因佛性就是藉着种种的条件,所产生对佛性的了解叫做缘因佛性,则善心发,【一发一切发。是为圆发。自能圆断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也。】底下:

【解】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此三句各具四益,详见下释,念三宝中)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

【讲】此正明念三宝因缘。以修持净业。往生为因。谛闻众鸟说法为缘。灼(明也)见慈威三句。】灼就是明,清清楚楚地看到,清清楚楚看到,慈威,慈悲又有威仪,可以降伏别人,又有慈悲又可以降伏别人,叫做慈威不可思议,所以说念佛。【亲见弥陀。有摄受之慈。有折伏之威。慈威二皆不可思议。故念佛。法喜入心三句。闻法心欢喜。谓之法喜。法喜入心。如饮甘露。是为法味充足。故念法。】这个法听了会让我们觉得,比在世间享受任何东西还好,所以听了会产生欢喜心,叫做法喜入心,我们都说:祝人法喜充满,法喜充满。所以说法喜入心,法味就充足,可以念法,所以说我们的无量百千万亿的这个财富,不如佛祖的一句偈,一句偈,那么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求法,求法非常地精进,释迦佛祖很精进,那么这个天人要考验佛祖对这个求法的精进,那时候还没有成佛,是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因地修行的时候,佛坐在树上,那么坐在树上的时候,打坐、打坐,这个天人(玉皇大帝)变成一只老虎来,变成一只老虎,经典说我们人寿若是在二万岁至四万岁时,这个畜生会讲话,猪、狗、牛、小鸟直接都会讲话,会跟我们人讲话,因为人的寿命……,佛祖在世是一百岁来讲,这个畜生不会讲话,业障卡住,那么我们若四万岁,直接跟鱼、跟狗、跟畜生直接讲话,这是说那时候我们人跟畜生的福报还很大的时候,那么一只老虎来,这老虎是天人化身的,玉皇大帝化身的,这释迦佛在修行、修行,修到很想要了解这个法,玉皇大帝变成一只老虎来的时候,假装肚子很饿,他就参、参、参……,什么人若有办法跟我说这个法,我用这条生命供养他,无论叫我做什么事情我都敢,这老虎(玉皇大帝化身的):我有办法为你说法,我有办法为你说法,但是我现在肚子很饿,肚子很饿,要先吃东西,要先吃东西。他说:我没什么可供养,不然我的色身供养你。他说:我若自己拿刀自杀,我就听不到了,不然这样,我先剁手给你吃,吃一吃你再告诉我,你先跟我讲一半就好,对不对?讲完我再下去给你吃,全身都施舍给你。佛把刀子拿起来砍断,供养,这老虎吃一吃,它就告诉他:这个世间是生灭法。意思是说这世间是生灭法,生灭法。一听到这句而已佛就开悟,了解这世间是虚妄的东西,接着老虎说:我的肚子还很饿,下面那句还没讲完。下面那句你讲完,我马上跳下来,就是生灭是烦恼,寂灭为乐,就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生灭法你若停止,观空,观到后来你得到解脱,寂灭为乐,不生不灭的境界就是真正快乐,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听到这句佛马上证果,跳下去,这个玉皇大帝就哈哈大笑,果然是为法而来。就现身起来:果然你是为法而来。不舍身命,不舍这个身命来修行,跑我们现在的人比较起来实在是差别很大,跟现在的人比较起来,稍微打个八关斋戒就很累了,很累了,早上一口气吃五包糖,晚上不能吃,泡糖,一下子泡五包,幸好我们准备很多,根机看差别多大,所以说修行,佛在修行,我们这种修行,百千万亿不如一分,天壤之别,他知道这世间都是生灭的东西,世间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每样都是假的,对佛而言真理才是真的,要如何让我们找到我们的本性,要如何了脱生、老、病、死的东西,这才是佛最重要的,佛在追求的,所以佛在经典说:我看这个金钱像粪土,像地上的粪土,不重视,不重要,我看这个宝贵像天上的浮云,吾见宝贵如浮云,吾见金钱如粪土,所以佛他最重要就是追求内心的真理,解脱的法,若说能听到这个法他甘愿舍身命,供养人家都没关系,所以说故念法,法就是佛一切智慧的结晶。【同闻共禀。】大家都听得到,都遵守,【一心修证者。大众同闻。共禀受教法。一心修持。随功行之浅深。而证位有高下。故念僧。】念出家人,至少你若在外面打听,一百对的,问卷调查一百对的,大家都欣赏出家人的生活,很欣赏,那是因为不了解出家人的生活,他才会诽谤三宝,出家,这业障很重,那整天都在吃荤的人才有可能这样,若真的对佛法了解的人大家都赞叹出家人,了解嘛!结婚怎么会轻松,世间何乐之有?世间哪有什么叫做快乐,对不对?刺激嘛!刺激当作快乐,像我们到国外的时候坐云霄飞车,他们就去坐,小姐也去坐,坐得哀嚎不已,能听吗?下来,吓得脸像死人的脸,拿钱带差一点心脏麻痹,下来讲不出话,吓得脸色苍白。有一些比丘、比丘尼出国也跟人家坐,下来,定力都没有,空观、假观、中观都忘记,什么见思惑、尘沙惑,无明全都忘记,只知道很难过而已。人家问:慧律法师!你要不要坐?我才不要失这个威仪,我出国我很有威仪,我去泰国的时候那个张小姐(导游),当地有用气艇,坐那个拖曳伞,开很快,利用空气的浮力,人就浮在上面,她就说:师父!你要不要坐一下?我说:这个慧律大法师,若背那个飞到空中被人照相起来。唉哟!飞上去的时候双脚摇晃,在那里哀嚎,你知道吗?哀嚎。在泰国坐那种叫做水上摩托车,裤子湿漉漉,唉呀!怎么能看,我本身我虽然没有修行,但是我很注重这个威仪,我不敢,他们坐,他们尽管坐,我看,我尽管看,所以说这世间所谓的快乐就是说我来刺激一下,让心忙碌一下,暂时寄托,对不对?哪有什么快乐,吓得脸色苍白,赔钱又费精神,心脏又快麻痹,幸好有带救心去,急救。世间人他没有听到佛法,他也不晓得什么叫做真的,什么叫做假的,他也不晓得要怎样了脱,他所认识的就只有现在而已,现在的快乐而已。底下:

【解】能念即三观。】就是空观、假观跟中观。【所念三宝。有别相】三宝,别相【一体。及四教意义。三谛权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我先解释一下:能念就是三观,三观就是空观、假观跟中观。所念就是三宝,就是佛、法、僧,有别相,别相的旁边写一个:相;一体旁边写一个:性。那么相不离本性,性不离相,所以说别相合起来就是一体,一体幻化无量的相,我们在莲因寺的时候忏云法师常常用一个比喻,面粉也能作面条,也能作馒头,也能作包子,也能作水饺,也能作油条,面粉,同一个面粉,对不对?能作千百种东西,千百种面粉类的合起来全都是面粉。我初去听经刚好听到忏公这样开示,老是记得这个比喻,比喻,本性就像面粉,这别相就像面粉,看你要作馒头,作包子,作水饺,或是要作这个油条,或是要作这个煎饼,都可以,晕个葱烧油饼也可以,别相,别相。一体就是性,以及四教义理就是藏、通、别、圆,藏教、通教、别教跟圆教,三谛就是空、假、中,空、假、中,权实,权就是方便,实就是本性,就是实相的东西,权智跟实智叫做硬说权实之不同。有的众生要用方便善巧去譬喻这叫做权,实,直接入本性的东西,直接悟入本性这叫做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就像上面去拣择,料简就是选择,道品应知,三十七道品。

【讲】此简别能念所念。以及三宝不同之相。能念即三观者。】空、假、中,【谓能念之心。体本空寂。】就是说我们这个妄想是意识心,打破这个意识心就看到我们的本性,所以叫做体本空寂。把笔拿起来,空寂就是无生的意思,体本无生,因心而有,因为我们这个心刹那间在变化,刹那间在执著。你在恨这个人,你若不要去想,你的痛苦会减少,你在恨这个人,你再三去恨、衔恨,衔恨这个人,你会愈痛苦,你若用这个智慧去观照、观照,这个本来就没有,恨是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这时候再观察,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你计较同样痛苦,所以说你什么时候放下你内心的恨、(放下你内心)的生气、放下你内心)的嫉妒,你什么时候得到快乐,其实你随时都可以得到快乐,你只要悟到无生,因为我们的本体当下就是空性,你用任何的思想去想,用任何的意识去推论,全都无法解决事情,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所能得的东西就是一些妄想的执著,一些痛苦的回忆,痛苦的回忆,所以说我们没有【即空观】的智慧【。】不能观空,【用则圆照。】圆满的观照,【即假观。正空寂时。寂而常照。】正在无生的时候,常照就是妙用,妙用,所以这个寂就是不变,常照就是随缘,所以正空寂的时候,寂而常照,就是说不变而……,常照就是随缘,【正圆照时。照而常寂。】正圆照就是随一切因缘在观照的时候,照而常寂,随缘而常不变,寂而常照就是不变而常随缘,照而常寂就是随缘而常不变。【即中观。】中观。

【所念三宝。有别相一体者。】别相的三宝,一体三宝。【何谓别相。差别之相也。法身。报身。应化身。为四教佛宝。】藏、通、别、圆四教。【教理智断。】这个要把笔拿起来,顿点,教、理、智、断。这个教就是佛教化我们。理,佛所教的这个道理。智,运用我们这个智慧。断,断一切的烦恼,【为四教法宝。三乘贤圣。为四教僧宝。】小乘、中乘跟大乘这就是藏、通、别、圆教。僧宝,【何谓一体?真实之体也。湛然智照。】这个念zhàn,不是zhān,湛就是水清澈而明朗,光明皎洁的样子,清清楚楚,所以湛然就是说很清净的意思,很清净智慧的观照,【灵明觉了。】很清楚,【为佛宝。】那么运用佛这个智慧观照就是【实相理体。】实相理体。【清净圆妙。为法宝。】那么实相理体,清净圆妙,就是佛所证到的实相,所证到的理体就是无生,清净圆妙这就是法宝,清净心圆妙的作用。【理智不二。】理性跟智慧不二,【和合无违。】和合无违就是没有一点矛盾,我们现在所讲的感情跟理性,调配得最平稳的那一个接合点,这个叫做和合无违,叫做理智不二,你讲他这个道理就充满智慧,你说他这个智慧他就是运用无生法忍的道理,所以说理智,这个理智是跟我们世间人讲的理智不同,世间人讲感情跟理智是两种东西,我们现在这个理智是两种东西,理就是无生之理,智就是佛具足觉悟之智,所以理是理,无生之理,智是妙智,用妙智觉悟无生之理,觉悟无生之理又产生了妙智慧,这叫做理智不二,不是说理智不二,世间人这句绝对看不懂,在这个角度是说理跟智是合而为一,就像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你若看到镜子,你就有看到光,你若看到影像你就看到镜子的反光,本来就是具足这种能力,和合无违,【为僧宝。别相是相。相即性中之相。】别相是相,相就是性中之相,本性所幻化出来的相。【一体是性。性即相中之性。】本性里面所幻化出来的相,所以他这个相不离本性,不离本性,就像镜子,就像人,这个人充满智慧,智慧跟这个人是同这个色身,【性相一如。二而不二也。】不二而二。

【及四教意义者。别相一体。各分四教。】藏、通、别、圆,【但有三谛权实之不同耳。】三谛就是空、假、中,真谛、俗谛、中谛,三谛权实的不同,【藏通二教。为真谛三宝。】把笔拿起来,悟入空性名为真谛,悟到空性名为真谛。【别教为次第三谛三宝。圆教乃一心三谛三宝。】次第就是空、假、中分别来修,分开,那么圆教一心三谛就是讲到空就是不离假跟中,讲到假,不离空跟中,讲到中道,不离空跟假,所以叫做一心三谛三宝。【前三教总属权。】就是方便权巧,【圆教乃属实。此乃如上文。料简四教道品应知。】【()

初释鸟音法利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壬二征释略显

【经】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他怕人家误会极乐世界那么快乐,那里怎会有小鸟呢?小鸟会拉屎怎么会跑到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的鸟是不会拉屎的鸟,这是很好的鸟,是好鸟,不是恶鸟,不是像我们现在栖息在电线杆上面的鸟,你一看,鸟屎当头而来,很倒楣,极乐世界不会这样,极乐世界的鸟会说法,说法,符合佛的这个道理才是厉害,所以说舍利弗!你知道吗?极乐世界的鸟不是它造罪业,业报所生,所以者何,是为什么?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小鸟、饿鬼、畜生,怎么会有鸟呢?舍利弗,彼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极乐国土根本就没有饿鬼、地狱、畜生道,何况有实,怎么会有实实在在的鸟呢?底下解释,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军事法庭变化所作,小鸟都是阿弥陀佛,为了要让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讲】此文征释疑难。】就是解释。征释就是解释这个怀疑,众生碰到困难有什么怀疑这个叫做征释疑难。引述,征释就是引述这个……,来解释这个怀疑跟困难。【恐人疑云:弥陀因中。第一大愿。】他发这个愿,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他第一大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不取正觉。意思是说阿弥陀佛若是设我得佛,若到达我成佛的一天,设我得佛,我若已经成佛的时候,我那个国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畜生、地狱、饿鬼,不取正觉,我不要成佛,不取正觉就是不要成佛,【现有众鸟。岂不有违本愿乎?】违背阿弥陀佛的本愿,【故】释迦牟尼佛【呼舍利弗】告诫舍利弗,【而诫之曰:汝勿谓】你不要这么说,【(即莫作是说)此诸众鸟。五阴实法。】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的实法,【是罪报(罪业报应)所生。】你不要这样想,【此鸟非但不同人间之鸟。随业受生。而且不同天上之鸟。】也不像天上在飞的鸟,(不同于天界之鸟)【虽能说法。仍属业报所生也。】我们天上在飞的鸟也是属于业报。

【所以者何?此句是征。】你看什么原因呢?【所以不可说此鸟。实是罪报所生者。何也?】为什么呢?【彼佛下解释疑难。彼佛国土。由弥陀愿行。】行,修成证到佛果,【功德庄严。】西方极乐世界【无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此三恶道。由五逆十恶。感地狱道报。由悭贪嫉妒。感饿鬼道报。由愚痴暗昧。感畜生道报。故名恶道。】叫做恶道。

【又呼舍利弗而告之云: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这个阿弥陀佛的国土它连这个恶道的名都没有,【此引法藏比丘。所发第十六愿为证。愿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不善名(三恶道)者。不取正觉。】来到这个极乐世界绝对听不到三恶道的名,地狱、饿鬼、畜生,【名且不闻。何况有实是罪报所生之众鸟耶。】何况极乐世界有真正的鸟,没有,没有这种,这都是阿弥陀佛变化的,一定没有。【何况。反显其必无也。非但目所未睹。亦复耳所未闻也。】底下:

【是诸众鸟四句。出其所以。

难云】难云就是说有人怀疑,怀疑,有人怀疑【:彼国既无恶道。何以现有众鸟?

告曰:此鸟皆是阿弥陀佛愿力。欲令法音宣扬流布。】流布就会宣扬,宣扬就会流布,流布就会宣扬,流布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传达各方,传达到每个地方,【以不思议力。变化所作耳。

又引难云:法藏愿后偈云:地狱鬼畜生。皆生我刹中。何得谓无三恶道?

引释云:彼偈次云:一切来生者。修习清净行。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则知未生。虽属恶道。早种净因。既生彼国。皆成上善。同佛相好。岂复存恶道形耶?】一切来生者,一切来出世在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修这个清净行,就像佛金色身,妙相都是很圆满,就知道未生,虽是属于恶道,因为早就种这个净因,既生彼国,所以都是诸上善人,同佛的相好,所以绝对没有存这个恶道的形状。

【解】征释可知。

问:白鹤等。非恶道名耶?

答:既非罪报。则一一名字(名字法界不可思议)。皆诠如来究竟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恶名哉。】再解释一遍:(解)征释可知,就是说……,征就是解释,假设自己问答叫做征释可知。

问:那么白鹤呢?白鹤、孔雀,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那么白鹤这不是恶道的名,难道这不是恶道的名,你说极乐世界没有恶道,那么白鹤这不是恶道的名吗?

答:既然不是罪报所生,当然一一的名字就是讲如来究竟的功德,意思就是白鹤是表法的,表什么?表示清净洁白的意思。白鹤是很贵重,所以说这个是表法的,表法的,所以究竟白鹤,无非是性德美称,我们的本性白,纯白,白得像白鹤这样,这是表法的,表法的。岂恶名哉?

【讲】经中征释。无三恶道之疑已显。】所以可知,【故曰可知。此假立问答。以释尚无恶道之名。故问云】所以他这样问【:白鹤等岂非恶道名耶?】白鹤是不是恶道的名呢?【答:既非罪报者。是诸众鸟。五阴实法】五阴,【(指众鸟身心,为五阴实法)。】就像我们现在这个麻雀、鹦鹉、鸟,都认为这是肉身,小鸟是五阴所生的,【既非罪报(所生)。则白鹤等假名。亦非恶名。

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究竟功德者。】一一的名字都是在解释如来究竟的功德。【此承上对显。五阴既非罪报。则属善报。假名既非恶名。则属善名。善报则究竟五阴功德。善名则究竟假名功德。】所以说极乐世界【一色一香。一尘一名。皆即全体法界。】为什么呢?事事无碍嘛!都是阿弥陀佛的本性幻化的,【不可思议。故一一名。皆诠如来究竟功德。诠者显也。】显出来,显现。【以假名诠显实法。】用这个假名诠显这个实法,实法就是究竟法,如来清净法,【如来究竟功德。以如来证穷】“穷”就是“尽”。把笔拿起来,以如来证悟而穷尽【十法界功德。】证穷,不是穷的意思,穷就是尽,贯通十法界,十法界全都了解。【是为究竟。彻法流之源底故。是法平等。一究竟一切究竟。故一一名字。悉皆究竟。所谓究竟白鹤。乃至究竟共命之鸟。无非性德(称性功德)美称。】无非性德就是“称性功德”。【岂恶名哉?】本来就不是恶名,【反显是究竟功德之名也。故旁注曰:名字法界。不可思议如此。】名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叫做名字法界。

【解】问:化作众鸟何义?】化作这些鸟做什么?有什么意义没有?

【答:有四悉[檀]因缘。(此经悉檀皆是第一义中具下三悉)】四悉檀就是四种究竟布施名四悉檀,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这个在《大智度论》里面讲得很清楚。答:有四悉檀因缘,那么这本经的悉檀都是第一义,有四悉檀因缘,【凡情喜此诸鸟。】世间人爱养鸟,爱养鸟,你爱养鸟,我们娑婆世界这种鸟比不上极乐世界这种鸟,阿弥陀佛是本性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这种鸟,比我们娑婆世界还好。【顺情而化。】顺着众生的情而化度,【令欢喜故。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这鸟都会说法,你想想看!听到之后就生出这个善法,【不于鸟起下劣想。】不要想鸟是这样差劲,是恶道,业报深重才会变成鸟,鸟会说法,我们人不一定有办法,【对治分别[心]故。鸟即弥陀。】鸟就是阿弥陀佛化身的。【令悟法身平等。】令悟到我们的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每样都具足。

【讲】此问答显益。】显益就是好处。

【问:弥陀欲令法音宣流。变化众鸟。有何意义?

答:有四悉檀因缘。】四种施舍令众生得利益叫做四悉檀,悉就是一切,檀就是施,一切世界都布施,一切的人都布施,一切的对治都布施,一切的中道实相第一义谛统统布施,叫做四悉檀。【梵语悉檀。此云普施。】普施就是可以普遍布施利益一切众生。

【四悉乃有四益:

一世界悉檀。欢喜益。因世界凡情。喜此诸鸟。弥陀随顺凡情而化。令得欢喜。

二为人悉檀。】为人悉檀,【生善益。化鸟说法。事出奇特。】我看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养一只鸟会说法的,不得了了,这只鸟真的价值不菲,不过娑婆世界这只鸟真的会讲话、会说法也活不久,光是枪,毛就被拔得所剩无几,我们人会贪,养到一只鸟会讲话的那就多少钱你知道吗?上回人家那个报纸有刊登:每天,他的老板外省的,从大陆来,养一只鹦鹉,养一只鹦鹉,现在他开一家店,每句讲的都一样:客人来坐!客人来坐!那只鸟人家开价好几十万,那只鸟人家开价好几十万,想想看!只会讲这几句而已,还会说法,不过若有这么厉害的鸟在娑婆世界也痛苦,太厉害,这只鸟生命马上就没了,大家都要抢,大家要偷抓,偷拿不到就喂毒药下去,吃毒药下去,它又不会讲,他毒死我,他毒死我,拿毒药给我吃,它不会讲这样(法师笑),这只鸟它不会讲这样,难道不是这样,所以说娑婆世界这鸟一定死的,你看!我们当一个法师利益众生牺牲自己,不分昼夜,辛苦为佛教,你看!人家也是要让师父死,一样,是说我会讲话,我有智慧,真的,真的,我若要喝茶我还得先看看里面掺入什么东西,真的,我出去讲经,这茶我都很注意,也不随便让人请客,我这只大鸟被人害死就不会说法了(法师笑),是啊!所以是非同小可的,所以这要注意!要注意!鸟又不会讲话,会说法的,来娑婆世界活不久,活不久,抓不到人家就用毒药,马上就丢毒药过去了,你不晓得像狗在看门,狗在看门,军犬,狗,军用狗,很聪明,你知道吗?人靠近,咬,狗都训练咬不是咬别的地方,都咬这里,咬这里,金门的海防你没看到,都是狗,对不对?人家要让狗死很简单,用一个猪肉或是什么肉,里面掺药,整包丢过去,狗都忘了咬人,都咬那块肉而已,咬得……马上往生,那种连助念都来不及,对不对?所以说大厉害的东西,太聪明的东西会早死,所以我不敢太聪明,我就是怕早死,恰到好处就好,事出奇特,【令闻者。咸念三宝。而得生善。

三对治悉檀。】这个鸟说法它又会【灭恶益。】灭你的恶,【鸟能说法。未可轻视。不于诸鸟。】不对于其他种种的鸟,【起下劣果报想。】不于诸鸟就是不对于其他的诸鸟,起下劣的果报想,【令得灭恶。】你若看到鸟,说:这三恶道,不是,这阿弥陀佛化身的,不简单。

【四第一义悉檀。入理益。第一义。即甚深究竟之义。生佛一如。】众生跟佛都是一样。【鸟为弥陀变化所作。鸟即弥陀法界藏身。无一法不具。无一法不造。即理具事造。】理性就是本性具足,事造就是一切修行皆是理性,一切理性无非于事造,所以事理圆融,【令得入理。

此经为圆顿教。皆第一义悉檀。】皆是第一义悉檀,中道实相,【便具下三悉檀。以事造不离理具也。

【解】此中显微风树网等音。(乃)[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可谓法界标指)。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这中间就是显这个微风吹动,诸实行树,诸宝罗网,就是微风树网,音就是声音,乃及,以及一切的依报跟正报假实,当体,当体就是可以说全都是阿弥陀佛,三身就是法身、报身跟化身,四德就是常、乐、我、净,毫无差别,全都一样,一切依报、正报都是佛一个人本性所造作出来的愿力。

【讲】此文标指法界。即直指万法唯心之旨。以显西方六尘之境。】六尘的境界,【一一无非全体法界。微风。乃触尘。】微风,乃是触尘,感触,接触。【树网。乃色香味三尘。音。乃风声。此前五尘为实法。五尘落卸影子。落在意地之中。是法尘。为假法。此六尘是依报。】六尘的依报。【众生是正报。若依若正。若假若实。随拈一法。当体即是弥陀三身(法报化)四德(常乐我净)。毫无差别。】全都一样。【亦即我及众生。三身四德。生佛平等。依正无殊。此为第一义悉檀也。】【()

初化有情声竟。】第一义悉檀。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辛二化无情声

【经】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阿弥陀佛那个国土风一吹下去,宝树网罗都出这个微妙音,就像这个音乐同时俱作,不是像我们现在四声道的,极乐世界不只是四声道,同时,不晓得几万声道,不晓得,而且我们这个碰、碰声又吵杂不已,乡下人,年轻人都待不住就是这样,兴趣都跟老人合不来,老人他就是喜欢看这个歌仔戏,爱看歌仔戏,喜欢听哭腔,哭腔,杨丽花那种,若年轻人他爱这个热门的音乐,热门的音乐,愈快愈好,早上若爬不起来,叫他,叫不醒。阿娇!起床!叫不起来,你热门音乐放下去,碰恰!碰恰,……,她在床上……,就一直起来,一直起来,像僵尸般一直起来,音乐放下去,老人若放那个儿子才这样,听那个心脏快麻痹,哪有多好听,极乐世界不会这样,极乐世界音乐奏下去,爱听的都适合你,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说极乐世界都是阿弥陀佛化出来的,当然你要听什么音声都可以,听什么音声都可以,经典说这个声就是非常的,很好、很好的音声,你听了,但不晓得从哪里出来,声音就是很好、很好,不晓得从哪里出来,你一看,树怎么有声音,你会产生一种很不可思议的羡慕,哦!极乐世界,你到极乐世界的时候都找这个莲华,找这个莲华,你已经到达那里的时候,已经往生了,莲华出来,看,啊!娑婆世界,这个文殊讲堂还有两、三百个在努力,那朵比较大朵,那朵比较小朵,看、看……,现在极乐世界的人就期待,期待,用功啊!用功啊!受八关斋戒,若一边念一边打瞌睡,它就……睡莲,不见了,愈用功它就愈大朵,愈大朵,宜兰人讲的,很大朵,很大朵,很大朵,所以要去极乐世界,到达那个地方,我们就会期待这些同参道友来往生,同参道友若没有往生,他会觉得很可惜,若没有往生,莲华慢慢、慢慢……消失,可惜!所以念佛就像浇水般,浇水般,有人说声音若像这样那么响,自然而生,若要休息怎么办,晚上不用睡了,光是吵就吵死了,我们若不想听,动个念头,声音自然不见,他有听到,你没听到,因为极乐世界是几千度的空间所交合的,几千度的,几万亿度的空间所交合的,所以有无量的神通力,简单讲极乐世界就是科学最发达的地方,要让你听到,阿弥陀佛马上让你听到,不让你听到,马上不让你听到,很好、很好、很好。所以这样研究起来,你看!前面讲极乐世界洗澡,水想多高就多高,多低就多低,极乐世界不用有厕所,吃一吃自然化掉,极乐世界不用洗碗筷,不用洗碗筷,吃一吃自然化掉,极乐世界不用缝衣服,天衣无缝,衣服,阿弥陀佛自然帮你遮住,若世间人,说:我听你在说神话,又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看见,但是我念佛到今天,我从头到尾我不曾失去信心,不曾失去信心,因为我有看过好几次,佛的光我有看过,所以这不是谎言,因为我们的心不清净、怀疑,这很简单,我讲一个例子,你绝对百分之一百相信,若是今天佛祖欺骗众生,不是真的有极乐世界,说极乐世界是方便权巧而讲,像乌托邦这样,因为方便在度众生,假设有一个极乐世界,佛若是真的这样,换我反过来问你,自古以来到现在怎么这么多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对不对?临命终怎么这么自在吃到音声,音乐声,闻到香味,怎么这么多人,烧出来好几千舍利子,不然你说什么原因?所以说假设说佛打妄语,骗人,这样就肯定没有妄语,对不对?这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不对?舍利子又是不可思议,你要怎么解释呢?像师父那个舍利子生一百多颗金色的舍利子,一百多颗,白色的生金色的,白色的生金色的,你曾听过吗?不曾听过,拿起来看,透明的,舍利子透明的,已经快被人要完了,还有剩几粒,找个时间我拿给你们看,让你大开眼界我的功夫,舍利子金光闪闪,一百多颗,我用一个盒子装起来,我怕被人偷走,你知道吗?有的人很没良心,你把舍利子摆在那里供养,明天没看到,我不敢拿出来展览,拿出来,明天不见了,人家从印度请佛的舍利来,舍利白色的,噢!很美,很美,你不曾见过,长出来一百多颗金色的,舍利子透明的,人家都请光了,请回去不晓得有没有在拜,我在拜一直变大颗,他请回去拜该不会变小颗,不见了,这些徒弟请回去拜,我看可能不见了,也不一定,真的,所以说你想这世间就是有这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你要如何用物理、化学,舍利子放里面空无一物,哪有掺什么东西,也没有掺什么佛学的东西,也全都没有,装在里面而已,它就会长舍利,哪有说极乐世界没有这么不可思议的东西,用我们人的头脑想,想不出来,对不对?所以我准备买一支叫什么?买一支舍利塔,很大支,点灯,放三、四粒,放着就好,不然会被偷拿,我不骗你。底下要写个:佛陀舍利。不写那四个字还放得住,写那四个字马上不见,现在的小偷很聪明,有人写一张字条上来,请问法师,偷请舍利子有没有犯偷盗戒?可见他曾偷拿过,换我请问你,这条戒律换我问你,我现在供养舍利子,偷拿人家的舍利子有犯戒没有?你看有没有?没有,有,还是随便,下回再告诉你们,偷拿舍利子难道没犯戒?其实这种东西实在很难讲,你知道吗?佛没规定若比丘、比丘尼偷拿舍利子犯比丘戒,都没有这样写,你知道吗?因为人家很虔诚要供养嘛!很虔诚要供养嘛!偷拿实在是不好,实在是不好。

有的《弥陀经》听经听得很好,作很多笔记,人家来看看,听经,听一听,噢!作很多笔记,偷拿回去,跟你说真的有,真的有被人偷拿,这本作笔记的被人偷拿,找不到,那时候郭医师就是这样,我在嘉义弥陀寺的时候在上《十四讲表》,郭医师写得很漂亮,郭医师北一女毕业的,医学院的,当医生,她上课写字很漂亮,非常漂亮,被偷拿,整本写得满满的,她很欢喜听师父《十四讲表》,噢!太棒了,太棒了,结果就是字写得太漂亮,不见了,真的,世间有这种贼,实在很,你知道吗?人家抄多久,抄得很辛苦,偷拿人家的书,知道吗?真的,如果有的话,你赶快拿来还,你趁我们现在不在的时候,静静地拿来那里放就好,真的,不要偷拿这种经典,尤其是我这本要顾好,这本要顾好,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解】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无量法门。同时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情跟无情同宣这个妙法,情就是诸佛菩萨,小鸟,情,有情,无情就是这些罗网、行树,同宣这个妙法。四教道品,藏、通、别、圆,无量的法门,同时演说,随类,随众生的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念这个三宝。

【讲】此中经文。重告舍利弗。无情法利。】就是说连无情它都会说法能够得到利益,叫做无情法利。【微风者。风之美也。】风之美,【轻清柔和。不徐不疾。】不徐不疾就是不慢也不快,【吹诸宝树宝网。铿然有声。】很清脆叫做铿然的声,【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宫商并奏。律吕克谐。】宫商这是我们古时候的乐器,当然现在不曾看过的人不知道,现在都用西洋的,电子琴,piano,钢琴,喇叭,黑管,简单讲就是说这乐器,宫商就是乐器并奏,律吕克谐,律吕是我们现在讲的旋律非常的和谐。(宫商:这里泛指音乐。1.五音中的宫音与商音。2.泛指音乐﹑乐曲。3.泛指音律。 4.可借指诗律中的平仄和声韵中的四声。五音又称五声。“宫、商、角、徵、羽”是我国最古的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阶的名称,即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jué、徵zhǐ、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律吕: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共有十二个,从低音到高音依次奇数为“律”、偶数为“吕”,总称“六律六吕”,简称“律吕”。后也泛指音律或乐律。)【出微妙音者。幽雅曰微。说法曰妙。音中或赞佛。福慧两足。】福跟智慧两足,【能作众生导师。或赞法。】赞叹这个法,【犹如妙药。能治众生心病。或赞僧。信解修证。能作众生模范。能令闻者。自然兴念三宝。此明念三宝因缘也。

解中情与无情。】情跟无情,【同宣妙法者。情指上文众鸟。无情指本科风树罗网。同时宣演。四教道品。无量法门。能随上中下。各类之机。皆得领解。则何异佛音圆妙。随类得解也。能令闻者。念三宝也。】情跟无情都会说法,听到你就念佛、念法、念僧。

【问:无情声。何以亦能说法?

答:情与无情共一体。迷者茫然罔觉。】茫然罔觉是茫然不觉。【悟者豁然契入。】悟到的人他就了解,【如香岩闻击竹声。而悟道者是也。】这个禅师听到人家打竹声,马上就开悟,锵、锵……,马上就开悟,悟到我们这个本性,所以说要悟道的方式千百万种,情与坞都可以让我们开悟。【又古德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溪水在流就像在对你说法,苦、空、无常,溪水在湍流,山色无非清净身,山隐藏在那个地方如如不动,就像我们的本性清净本具。【此土无情尚然。何况极乐庄严佛土耶?】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无情还是这样,何况极乐世界庄严佛土呢?

【解】念三宝。是从悉檀获益。】是从悉檀获益,【凡夫创闻。大踊遍身。是欢喜益。与三宝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是生善益。由此伏灭烦恼。是(灭)[破]恶益。悟证一体三宝。是入理益[也]。初别明竟。】我先解释这个意思:念佛、念法、念僧这是从四悉檀所得到的利益,凡夫创闻,把笔拿起来,创闻就是昔所未闻,刚刚听到叫做创闻。人家说的创刊号就是开始,创闻就是说刚刚听到,刚刚听到,凡夫创闻,刚刚听到。大踊遍身,大踊遍身谙很欢喜、很欢喜,全身都在跳动。跳动就是欢喜益,与三宝气分交接,就会发这个菩提心,发这个觉悟的心,觉悟的心就会劝告你:世间是痛苦的,世间是痛苦的,像我们那时候受到感情的束缚,创伤,很痛苦,来到这个爱河边,唉!感到世间很痛苦,很痛苦,跳下去就解决,再摸水,又冷冰冰,跳下去死不了就倒楣,又爬起来,那是很痛苦,所以我们一个人他在没有智慧的时候,他不晓得要如何解决这个感情的事情,不要说菩提心,这觉性,菩提心就是我们觉悟的性要发出来,发不出来,哲学也看,心理学也看,每样都看,没机会遇到佛法,没办法,若趁早有机会遇到佛法,我们就知道感情是假的东西,他虽然说没办法一下子看得开,他也不会那么痛苦,至少不会很痛苦,拿不出任何的办法,所以感情这种东西是很矛盾,你清清楚楚,但是你也没有它的办法,就这样,所以说遇到这种都判死刑,判死刑,判死刑,娶妻就是慢性的癌症,你光是整天被吵、吵……,被吵得发疯,我不骗你,女人发脾气,整夜都不用睡,我不是讲你们,我是讲外面那些,外面那些很没有理性,哪有像我们学佛那么好,没有,学佛每个都很好,不曾吵什么,所以说要发这个菩提心是生善益没那么简单,烦恼重,由此伏灭烦恼,伏不了,伏不了,那时候我们若懂得世间是痛苦,无常,我们用九想观,我们好好地精进,没有,没有人开示,对不对?我调研的时候才有交女朋友,现在国中的就乱七八糟了,国三的,像阿贵他儿子,志清他同班同学,国中二年级,国中毕业的时候,国中三年级,娶妻,小孩生小孩,十七岁而已,十七岁而已,讲真的,十七岁的人,一个女孩子,发育不好的人前面、后面分得清楚吗?你也好了,说的倒是真的,从前面看成后面,从后面看成前面,所以说现在这个社会很乱,很乱,小孩子乱搞,因此我们学佛也要有因缘,那是说我宿世刚好有根机,你知道吗?我学佛就是我在宿舍,大学一年级进去的时候住宿舍,住在宿舍的时候,因为那时候读逢甲大学的时候,心情很差,想我们这种料读这间(大学),心里很不甘愿,很不愿意读,先注册一下再办休学,或是要怎样再作打算,觉得很委屈,正托着下巴在那里想、想……,咦!外面一个佛学社的社长进来,他说:弟弟!你什么名字?那时候我很我慢,不理他:我姓林。你要不要参加佛学社?吃素吗?没有!佛学对人生很好。我说:跟哲学有关系吗?我那时候本来是要读台湾大学哲学系的,我高中读三组,高一进去读哲学,乙丁组的,高二,我父亲说读那个不就去顾龙发堂,不然顾精神病院,读哲学出来娶妻怎么养得饱?他就叫我读医学,读医学读一读,每天都在解剖,常常在解剖,我看到解剖又会发抖,我生生世世修不杀生戒,看杀那个青蛙,拿冰敷它,现在想起来很残忍,读医学一定要解剖,没办法,一定要解剖,到后来高三人家已经读一半了,最后几个月才再转甲组的,才再转甲组,三年刚好读甲、乙、丙、丁,程度太好了,你不知道,天才,天才,所以说就读这个甲组的,读这个甲组的,所以说那时候我就想跟哲学有关系,好!我研究看看。一听,第一堂课而已,第一堂课而已,就请一位居士来讲经,说:世间是痛苦的。我坐在那里,开悟。只听到这句而已,其他我没听很多,只听到这世间是痛苦的,这句而已,活了二十几年不晓得世间是痛苦的,是知道很痛苦,找不到要诀,不晓得要怎么办,我想人生整天吃饭、拉屎,吃饭、拉屎,一定有一条路可以解决我人生所有的问题,研究哲学,哲学也不能解决问题,研究心理学,心理学也不能解决问题,本来要去荷兰留学,留学回来,娶妻生子,当一个博士,也没什么。再来,大富人,我都想过,也没什么,人生到底是在活什么,那时候整个脑子都在打转,我们人,生生宿世,他有大修行的种子在,只要听到一句佛法,马上说……,宿世善根一下子就出来了,所以在大学一年级,所有的演讲每场都参加,《十四讲表》演讲每场都参加,考试,考第一名的,考试第一名的,才是厉害。暑假、寒假整个都在忏云法师那里,不然就李炳南老居士那里,不然就去凤山佛教莲社打佛七,所有休息的时间都用在佛法,一个成功的人背后一定有他的条件,不是像你们这样读法,考试,师父!可不可以不要考,去死好了,考一个讲表而已就不要考,非常差劲,不能吃一点苦,对不对?怎么会成就!所以说我们了解人生只要有这个佛法在,人生没有绝望的时候,永远没有绝望,他悟到这个人生,所以必须发菩提心,生善益,他就了解由此可以伏灭烦恼,世间人,我常常在说,你们这些当老师的人常常在解决人家的问题,为什么当老师的人本身就很多问题,当老师的人都劝告这些学生,教国中的:不要乱来。自己偷跑去讨客兄(红杏出墙),又不能讲,他是老师,对不对?又不能讲,我不是说每一个老师都这样,就是说这些老师有办法劝告这些学生,但是他遇到这个(感情)他照样没办法,束手无策,他书读多少,台湾大学,师范大学毕业,他遇到这种东西(感情)他照样投降,你问他: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哪有什么任何原因,你能够讲出什么原因吗?烦恼,无始劫以来这种感情的东西就是烦恼的东西,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没有任何理由,对不对?所以老师有办法劝告同学你怎么样、怎么样,自己遇到没办法。学生若在打架,学生若在打架,他就说:林同学!你怎么脾气这么坏,你忍耐一点嘛!回去三更半夜常常听到老师他家吵闹不休,两点,打得很严重,对不对?他都劝告学生不要打架,告诉他:你要乖一点,以后才会有成就,对不对?若打架,隔天都不敢跟学生讲,若打架,钟老师!你昨天也打架。反而被看到(法师笑),所以说人他没有接触到佛法,我告诉你,只要没有接触佛法,包括博士、硕士,即使是世间的伟人,没有一个有办法的,一个都没有,一个都没有办法,绝对没办法,只有佛法彻彻底底地觉悟你的人生,觉悟你的人生,知道吗?所以要注意!佛法是太好了,太好了,是灭破恶益,是灭恶,破恶,灭就是破这个恶,可以破这个恶,悟证一体三宝,什么叫做一体三宝?佛就是有智慧的人,法就是佛讲的真理,僧就是依照佛的智慧,依照佛讲的真理的法,综合就是僧,是入理益也,能够入这个理体的这个好处,好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讲】此明念三宝四益。念三宝是从四悉檀获益。】得到利益。【以同居净土凡夫。创闻】就是【(昔所未闻,今始得闻)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大喜遍身。】太欢喜,【是欢喜益。外与别相三宝。】别相就是事相,把笔拿起来,别相三宝旁边与一个:事相。【内与一体三宝。】理体就是事理圆融,【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什么叫做菩提心?【(即起信论:直心、深心、大悲心)。】但是这三心大家都误会,都认为直心就是直的个性,这完全错误,比如说一个人犯错,当场就让人难堪,骂人、指责人,让人家下不了台,对不对?除非说明师在教徒弟才有这样,要成就他,不然一般的众生他怎么有办法接受这种的态度,对不对?现在他骂人,他就说:我这种人很直心,我这种人, 不虚伪。他以为一直责备别人他就是很直心,错了,你要拿笔写清楚,那个直心是通达本性的意思,你要搞清楚,直心就是没有弯曲,直心就是本性,从本性散发出来的那个清净念叫做直心,搞清楚,不是说我没有风度,我脾气坏,你不对,我直接纠正你,那叫做直心,那不叫直心,那叫做没有修养,直心是什么?两个人若在吵架:我这种人很直心。我这种人很直心,我这种人不会讲虚伪的话,佛经讲的要直心,假藉这句来自我解释,自己没有修养还说是直心,直心不是这样,直心就是不弯曲,只有本性才不弯曲,意识心会弯曲,我们的意识有主观的色彩,我们会丑化一个人,会扭曲别人的形象,这个根本谈不上直心,只要你第六意识未断,只要你第七意识未断,没有一个人直心,简单讲第六意识的执著,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意识的执著,永远存在主观,扭曲丑化别人的形象,直心不是这样子,深心就是不动,不动摇,你怎样他就是不被你摇动,叫做深心,大悲心就是从本性散发出同体大悲,怜愍一切众生,所以发菩提心没那么简单。【是生善益。由此发心起行。或伏烦恼。或断烦恼。喻如浊水静深不动。】浊的水静深不动。【灰土自沉。】灰,浮在上面的灰慢慢沉下去,【清水现前(是伏)。】暂伏,因为沉底的灰土没有去掉。底下说:【去泥纯水。】去掉下面的肮脏,【搅亦不浊(是断)。】所以我们今天要断烦恼,不可以伏烦恼,你暂时,暂时伏这个烦恼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将来一定会讲《六祖坛经》,一定会讲《楞严经》,讲《六祖坛经》,这辈子一定要讲《大珠和尚顿悟法门》,一定要讲,绝对要讲,那是直入本心,只要你这部经听完,可以缩短你三十年的功夫,三十年,你今天学佛的目的是为什么?出家的目的是为什么?你今天你学佛的目的要做什么?你出家的目的要做什么?要了生死,生死要如何了?讲啊!是不是每天都在那里拜佛、念佛,拜佛、念佛,不要去听经,每天拜佛用功,那是意识心,你要分清楚,所以善知识很重要,这辈子你没有找到本性,那很难,你找不到你的本性,那很难,没有办法用功,一个住茅蓬的下来山下,下来山下,二十年,二十年,他来找我,他来找我,告诉我:慧律法师!我在茅蓬用功二十年,还没有找到自己。就是没有找到本性。我说:你哪一点没有找到?他说:我就一直在找、一直在找、一直在观照。我说:错了,你这样到死也找不到。他说:啊!观照,能观,我能够观照我的心,这个念头,这样不对?我说:不对,能观是病,不是禅。能够观照的那个念头一样是不对,有能所嘛!还是有能、有所嘛!所以坐跟观都是病,不是禅,那要怎么修行?我说:不要修行。不要修行,那这样怎么见性?我说:要修行。他说:你在讲什么?简单讲就是说你必须在每一个时间的动点上要观空,当体全部放下,不是不可以用观的,用观的一定死路一条,用观的就是落入意识的能所,你怎么能够观呢?我每一个念头放下、放下……,放久了那个水没有任何的染污,啪!般若智慧马上现前,那个才是自己的东西。哇!站起来顶礼,顶礼,顶礼,要顶礼:我今天住茅蓬二十年,来这里找到宝贝,真的,真的,我说:其实你也不用来找,放下就是,在你的茅蓬里面也有宝贝,二十四个小时走到哪里,你的内心就有宝贝,其实你不用来,是你自家的珍宝你让它迷失了,你来找我,我只是跟你点醒而已,你找什么呢?对不对?哪有什么好找,本性当下放下就是,你要找什么东西,你愈找就愈远,愈找,离本性就愈远,你要如何找?太棒了,太棒了。他说:法师!我要回去了。我说:本来就没有来要回去那里(法师笑)。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实在真的很好,所以说这样他就知道修行是什么,你那个静深不动,灰土自沉,清水现前,那个不是功夫,我用观照的,观照,观照……,观照,我要观照,不要起烦恼,我要忍耐,我要忍耐,我要忍耐,我要忍耐,错了,这个修行永远不能成佛,不能老是说:我要忍耐,我要忍耐……,那个永远没办法成佛,那是压制。你要想:本来就没有,忍耐什么。你知道吗?本来就没有,你忍耐什么?这样听得懂吗?听不懂,两眼无神(法师笑),知道吧!所以说这个污泥若没有去掉,这个污泥就表示意识执著,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去泥纯水。去就是断掉,断掉那个烦恼,我们烦恼用压抑的永远没有办法成就,今天不管你跑到哪一个道场修行,出家、在家,你找不到本性,很难、很难……,很难、很难……,非常、非常困难成就,几乎不可能,那你只能在临命终的时候靠别人加持一下,不然你就保证你在临命终不要有这个烦恼现前,若烦恼现前你不完了,没办法,所以你若找到本性,当下就无,没有什么东西放不下,还有什么东西放不下,再大的侮辱跟伤害对你来讲都没有感觉,就是要找到本性,所以搅亦不浊就是断,【心中烦恼伏断。亦复如是。是破恶益。悟证一体三宝。人人具足。】悟到一体三宝,人人具足。【是入理益。】就入这人本体无生。

【本科二化无情声竟。大科初别明竟。

庚二总结

【经】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解】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性相圆明)。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佛性修皆是性生是修)。亦可深长思矣。

【讲】重重结示令深信者。前三教皆浅信。惟圆教事事无碍之信乃深。一切庄严。即四土庄严。皆导师因中。所发四八弘愿。愿后所修。】就是庄严极乐世界,【六度万行。之所成就。乃至果上成佛。得一切种智所现相分庄严。】相分就是依报,就是依报的庄严,就是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就是住在非常庄严的地方,【此皆约佛边说。】这是就佛的那个角度来说。

【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者。】所以极乐世界它是佛的愿力跟众生的【净业。】因为我们的心若清净,国土就清净,所以净业【即修持念佛法门。清净三业。】身、口、意,【以此净业为能感。】可以感应到极乐世界现前,阿弥陀佛来接引,【一切庄严为所感。】所以能感、所感,能、所正好一对,【乃至往生净土。由唯识所变相分庄严。以为受用。】因为他所造的业全都清净,所以他所感应到业(依报)全都很庄严。【此乃约众生边说。】前面四土庄严,是佛发四十八大愿经过无量劫修六度万行成就,种种一切种智所显现出来,这是就佛就,现在是就我们就众生的角度来说,就众生的角度为唯识所变,他修这个清净行,修念佛法门,三业清净,所以他就感应到清净的世界,这是就众生的角度来讲。

【佛心生心。】就是佛心跟众生的心【互为影质者。】质就是佛,影就是佛做这个众生加强的力量,就是由佛的本质、本性来加持这个众生,众生就变成影子,众生的本性还没有显现出来,等到众生的本性显现出来,这个影跟质又是同样本性,同样本性。【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是全庄严。乃佛心也。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现。是全庄严。乃生心也。全心即境。全境即心。】现在在极乐世界他是事事无碍,所以心跟境,境界是心所显现,所以境界有柔软性,因为心是属于精神,境界是属于物质,若在我们娑婆世界物质跟精神是分得很开,因为有执著,有执著所以所感应的世界就是硬的东西,牢不可破,在极乐世界不是,境界是心所显现出来,心所显现出来,既然境界是心所显现出来,所以境界就是有柔软性,所谓境界柔软性,就是随心所变,结果柔软性,它不会像娑婆世界这样透不过去,所以全心即境,因为境是唯心所造,全境即心,所有的境界就是我们的心。【佛生互为影(影像境)质(本质境)。】佛跟众生是互为“影像境,本质境”,【本质如石印之印模。影像如影印之印刷品。以佛之庄严为本质境时。却在众生心中。为影像境。】意思就是佛的本质来加持众生,变成众生的影像境,【以众生庄严为本质境时。却在佛心内。为影像境。故曰互为影质。】互为影质,那么它这里有一个比喻:【如众灯明。】像很多电灯,【各遍似一者。】就是说每一盏电灯都互照下来,看起来像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光线,但是因为是大众所集合的,所以也可以说看起来是很多电灯,电灯照下来,光却是没有分别,就像我们上面这么多盏电灯照下来,我们也没办法分出中那一盏电灯的,所以本质第就个体来讲,影像就是就加持的角度来讲,所以说就佛他有本质跟影像,就众生他也有本质跟影像,现在说佛的本质他已经是开采出来,他已经是证悟到他的本质性,所以他加持下去对众生来讲就变成影像,但是对众生的本质来讲,他这个本质是还没有开采出来,所以他是黑暗,无明,那么他若有本质,就是本质没有作用,所以他就藉着影像,佛的影像来加持,所以他显现本质,慢慢显现出来,那么众生的本质,他没有那个能力,那么站在佛的心来讲,他这个本质又变成影像,所以说就众生来讲,就佛来讲都有本质,都有影像,但是佛的本质有作用,众生的本质没有作用,就佛心所显的庄严,各遍似一者,【以众灯。喻佛心及一切众生之心。以灯之光明。喻佛心所现庄严。及一切众生心所变庄严。众灯光遍一室。】电灯合起来都照到一室,【虽然似一不分。】虽然像一样,【却是各各遍满。】每一个都遍满,【无坏无杂。互不相碍。以喻佛心生心。所现四土庄严。似一不分。亦是各各庄严。无坏无杂。互不相碍。此即唯心庄严。事事无碍之境也。

全理成事。全事即理者。此指上文。心境无碍。理即是心。事即是境。全心成境。全境即心。如依金作器。器器皆金也。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者。此指上文性修交成。性即是理。修即是行。称理起行。】所有的修【行不离理。】意思是说我们修行必须要有理来作引导,把笔拿起来,解如目,行如足,这个理就是要你去理解的,就像我们的眼睛,起行就像我们的脚,足,所以说称理起修,行不离理,【全行即理。理不离行。】简单讲就是说我们有眼睛看再来走路,叫做称理起行,所以在走路不可以离开眼睛,行不离理,全行即理,你所有走路全都是眼睛在看,理不离行,你所有眼睛在看你也要用双脚去走,这样就听得比较懂,阿婆听起来很好,原来就是眼睛跟脚,趁早讲这样,搞了老半天,趁早要用这种来讲才听得懂,讲到眼睛跟脚就比较快了,不然以前搞得乱七八糟。【全性德庄严(理具)而起成修德庄严(事造)。全修德庄严。还在心性之中。不在心性之外。】所以说全性德的庄严这是本性具足,起成修德庄严,这就是事造,因为我们的本性就有具足庄严,所以所有的修行都离不开本性,所有的修行还是在心性之中,不在心性之外,【心性本无外故。】有内有外是凡夫生灭法,没有突破这个虚空,时间跟空间,当然它就是有内外,若是证悟到法身无相,内本是外,外本是内,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心性本无外,内外是凡夫相。【如依地种花。千葩万卉。】千葩,那个念pā,千葩万卉,【皆不离地。】若是按照这个地去种这个花,这个葩就是花,千葩万卉,都不能离开这个土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净土弥陀。不在心性之外。此理微妙。亦可深长思矣。】这道理是很微妙,诸位要好好地想,【岂浅智短识之所能知耶。】这难道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所能了解吗?

【解】奈何。离此净土。别谭唯心净土(离土谭心定是缘影妄想)。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初依报妙竟。】我解释一下:

【讲】奈何。寄叹之词。谓奈之何。世人不了即事之理。】理就是事,【即土之心。】心就是我们的土,所以离此净土,别谭,这个谭就是谈论的谈,就是我们在讲话的那个谈论,一个言再两个火,另外再讲一个唯心净土,其实心就是土,土就是心,他的意思就是说心外还有一个土,土外还有一个心,这叫做离此净土,别谭唯心净土也,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他不了解【离此不思议净土。别执缘尘影事之妄想。以为真心】外之土【。】土外之心,不晓得土就是心,心就是土,这是我们的真心,【别谭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弥陀就是我们的自性,事就是理,理就是事,全事即理,全理即事,事理圆融,事事无碍,所以这都一样,【甘心堕于鼠即鸟空之诮。良可哀也。】

就是说就像【鼠即。】叫,或是鸟在叫,【乃鼠鸣声。】这个鸟在叫就是无心,【譬喻谭有不知妙有之理者。】鼠及鸟空之诮也,在叫,【鸟空。亦鸟鸣声。】会被人耻笑,这个诮就是讥也,讥笑的笑,像小鸟在叫,鸟在叫无心,【譬喻谭空不达真空之理者。】不晓得妙有真空,这样会被讥笑的意思。

【初依报妙竟。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第二卷终

()】【()①②③④【】【()

(讲)奈何。离此净土。别谭唯心净土(离土谭心定是缘影妄想)。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初依报妙竟。【

            

补充资料:

香严智闲:  邓州(今河南南阳)香严智闲禅师,沩山灵佑禅师之法嗣,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益都)人。智闲禅师生得身材高大,博闻强记,既能干又有谋略,乡亲们都认为,他只要发奋学习,将来必成佐时之良器。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智闲禅师对世间功名越来越不感兴趣。成年后,他即辞亲出家,观方慕道。

当时,百丈怀海禅师尚在世传法,智闲禅师遂亲往参学。智闲禅师性识聪敏,教理懂得很多。每逢酬问,他都能侃侃而谈,但是,对于自己的本分事却未曾明白。后来,百丈禅师圆寂了,他便改参师兄沩山灵佑禅师。

沩山禅师问道:“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

智闲禅师被沩山禅师这一问,直得茫然无对。

回到寮房后,他把自己平日所看过的经书都搬出来,从头到底,一一查找,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可是翻阅了几天,结果却一无所获。智闲禅师感叹道:“画饼不可充饥。”

于是他便屡次去方丈室,乞求沩山禅师为他说破,但是,遭到沩山禅师的拒绝。沩山禅师道:“我若说似汝,汝已后(以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

绝望之余,智闲禅师便将自己平昔所看的文字付之一炬,说道:“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

智闲禅师哭着辞别了沩山,开始四处行脚。有一天,他来到南阳慧忠禅师的旧址。目睹了慧忠国师道场之遗迹,觉得这个地方挺不错,于是决定在这里住下来,加以整拾。

一日,智闲禅师正在芟除草木,不经意音,抛起一块瓦砾,恰好打在竹子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他忽然大悟。于是便急忙回到室内,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叹道:“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并作颂曰: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沩山禅师听说了智闲禅师的这首偈子,便对仰山禅师道:“此子彻也。”

仰山禅师道:“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某甲亲自勘过。”

于是仰山便前往见智闲禅师,说道:“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你试说看。”

智闲禅师遂举前颂。

仰山禅师道:“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有正悟(真正的发明开悟),别更说看。”

智闲禅师一听,便又作一颂曰:

  “去年贫,未是贫,        今年贫,始是贫。

    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  今年贫,锥也无。”

仰山禅师道:“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

智闲禅师于是又作一颂,曰:

  “我有一机,瞬目视伊。  若人不会,别唤沙弥。”

仰山禅师这才放心他确实彻悟了,于是便回去报告沩山禅师道:“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

智闲禅师后驻锡于邓州香严,教化一方,四方衲子,争相亲近。

关于修祖师禅,智闲禅师特别强调,要离心意识去参,不要沉溺于语言文字,更不能呈口舌之快。大道不在别处,只在目前。若能在日用中,念念回光返照,即是与道相应。智闲禅师曾有上堂法语云:“道由悟达,不在语言。况是密密堂堂,曾无间隔,不劳心意,暂借回光。日用全功,迷徒自背。”

又云:“若论此事,如人上树,口衔树枝,脚上蹋(踏)枝,手不攀枝,树下忽有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不对他,又违他所问。若对他,又是丧身失命。当恁么时作么生即得?”时有虎头招上座出众云:“树上即不问,未上树时请和尚道。”师乃呵呵大笑。

智闲禅师开示学徒,语言简直,不尚奇特,曾有偈颂二百余篇传世。后谥袭灯禅师。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