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沙弥尼的一封家书:妈妈,你应该为我骄傲

沙弥尼的一封家书:妈妈,你应该为我骄傲


看了之后有些感动:学佛以来,我去了不少 寺庙;写了不少文章;认识了不少佛友;听到了不少故事------如此这般的我似乎以为 自己能算个佛教徒了,但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远远不够。为什么?因为我看到了一封信 ——一位投身佛门的沙弥尼写给妈妈的信,这时的我这才发现,我们这些念念佛、放放生、忏忏悔、写写博,或到时候坐着现代化交通工具去某个寺庙“礼佛”“进修”以求福报的“在家居士”是多么浅显与不足。

不知大家 看没看过海涛法师当年毅然决然皈依佛门后穿着僧衣与妻儿告别的视频?我看过,非常 震撼,同时,心情也非常复杂,因为我虽然是一个文字工作者,但也是一名学佛者,所以我想不出用什么词汇才能准确表述自己看到法师的妻子面对突然剧变后的泪眼娑婆的心情。而在这封信沙弥尼的家书中,我又看到了同样的一幕。

在杭州出家的这位沙弥尼 是一个秀气的女孩,一个医学专业本科生, 一个杭州第六医院医生,一个从小各方面都让母亲骄傲的女孩,但她数年前突然来了一个华丽转身,在慈母的泪眼和呼唤声中遁入佛门。

三年后,当她母亲在福建种德寺第一次见到穿僧衣的女儿时,一边喊着她的乳名 一边向她跑来,当跑到女儿跟前时,母亲突然停住了,这位并不信佛的母亲慢慢升起并合拢了双手,向眼前这位让她魂牵梦绕了三 年的女儿喊出了一声——“师父!”
   
请看沙弥尼小墨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每年佳节倍思亲!过年了,我想善知识!我 想家!我想妈妈!我给母亲捎去一封家书——
亲爱的妈妈:
   
您好吗?女儿离开您已四个春秋了。在许多 人的眼里,好像是女儿的自私,仅仅为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信仰,发 了“疯”、着了“魔”,不顾一切地追寻着。但是妈妈您想过吗?如果我和其他人家的孩子一 样,过着所谓正常人的生活,难道就没有自 私了吗?如果我在国外深造、在他乡移民, 我们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和现在又有什么区别?只是说起来当母亲的脸上有“光”罢 了,其实不照样生活在地球上吗?!

不照样会遇到烦恼、面对死亡吗? 妈妈!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您的骄傲!其 实如今更是,您不必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来!您应该自豪:天下有几个儿女在家时能 每天给父母磕头,又有几个儿女能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出家呢?! 妈妈!女儿的出家并不是对亲人的抛弃,对父 母的不负责任,而是闻习了佛法的女儿,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高的定位并由此而产生的更大的追求。

妈妈!其实女儿并没变, 和四年前在家时一样 爱您,甚至更甚!如果说改变了,那就是女儿长大了,懂事了,会自己照顾自己了。女 儿学会了洗衣、做饭;学会了锄地、浇水……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女儿已经闻习了佛法。妈妈!上师每次给我打电话都会询问您的情 况,诸多善知识也对您格外关注------女儿 知道,他们不仅在关心您,也是在关心我,惟恐我分心,不能安住于佛法。

妈妈,您在我心里是位伟大的母亲,因为您为了让我高兴,每天都努力完成我给您布置 的功课。这在一般人眼里是很难想象的。一 个没有信仰的人,可以天天礼佛、念佛、吃素……也许您心中想的是:如果真的有佛菩萨,就请将此功德回向给“女儿早点回到我身边吧!” 我知道,只要女儿一天没回到您身边,您就会永远坚持下去。您的定力让女儿惭愧!您的母爱让女儿自豪!这在菩提心生起次第中位居榜首。

妈妈!女儿从2002年学佛后,在家的时间就更少了。开法会、大放生、佛友沙龙……应接 不暇。您常说,这家就跟旅店一样,我只是在这里过夜。

妈妈,其实人生不就是一个大旅店吗?!当年投胎于你,我并没有和您打招呼啊;将来死了,您不依旧留不住吗?人 的确像个旅客,路过暂住,我和您也不过是主客之关系。旅客住宿自然要走的,主人当 然无法挽留,也不需要挽留。

善知识讲:“我的去来随自己的业缘,您一点 都救护不了,拉不住的。我们被妄识情爱所捆绑,不能如理合法地去做罢了。要用无私 的平等慈悲而代之。” 当年天台宗创始人智凯大师证悟感慨:亲情比情爱之关更难闻!妈妈!去年我在种德寺考试后,是您第一次 见到女儿出家后的模样。稀稀散散的人群 中,您发现了我,一路小跑着喊我的乳名。

当距离二、三米远时,您停住了,双手合十喊了一声:“师父”,向我问讯。当时正值酷 暑,热得人的眼睛都在流汗!受宠若惊的我 不敢与您对视,转身离开了。一路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只觉得镜片模糊了------妈妈!您要好好保重自己,让女儿能安心学习。这就像您常讲的:“小孩子要看好自己, 别惹事,就是最大的孝顺!” 祈愿六道中如母有情,离苦得乐!
   
万籁俱寂,钟声从深山中飘来——为了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出家人,我再发一篇 出家人写的文章——是夜,万籁俱寂。幽幽的钟声从深山中飘来,寺院灯火通明,朗朗的诵经声透过夜空,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回荡。 朝霞初映,几声梆响之后,出家人开始用 餐,就着咸菜、喝着稀粥,脸上是安静且满 足。

渐渐的,朝阳初上。飘逸的身影和断断续续的人声开始在黄墙内外出现,沉寂了一夜的 生命力开始复苏。 拿起大扫把进入密林,用力扫着山径中的落 叶;累了,在大青石上休息片刻,眺望远处 山下冉冉升起炊烟,思考着生命的奥秘。回到寺院,缓缓打开厚重的寺院大门,燃起 悠悠的清香,迎接十方善男信女。

是夜。有的回到尞房打开佛典;有的留在幽 静的禅堂中,观照生命的本质…… 香炉中的香还燃亮着,所有白昼的喧嚣都结束了,寺院复归寂静。出家人垂下双眼,安 住于“禅”的境界,从内心深处净化红尘之烦 恼。

世俗之人选择职业是为了生活,上班是为了 下班;工作五天是为了两天周末;工作360天是为了一年的薪水;工作几十年是为了老了 之后的退休工资。那出家人是为了什么?许多人不了解,许多人想不通,许多人用世俗 的眼光看出了“黑暗”的结论。其实他们不明 白,出家人的追求恰恰是为了生命,为了解脱,为了众生。

所以,出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的追求,它通 过团体的生活,将个体的生命融入并奉献大 众,从而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解脱,得到究竟的安乐。

选择出家,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必须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这,没有退 路,也没有任何人强迫,选择就意味自愿,意味着放弃许多世人羡慕的物质生活。

对于 出家人而言,不少世俗之人躲之不及的清规 戒律并不是一种限制,而是实现自己理想的 保证和动力。因为他(她)们心中非常清 楚:只有放下,生命才有新的开始;放下得越多,开始得越快。出家,是他(她)们一生的选择,出家人没有上下班,没有周末, 没有国定假,更没有退休。

出家修行是一个 有追求的人毕生的愿望,是内心世界的自我提升。 从每一个当下做起,放下执着,自然会绽放 出灿烂的光辉。这是许多在家人很难想像的。 所以,出家是一种清净、艰辛而又能够实现 人生理想的生活方式,哪怕有再多再强烈的 世俗眼光,真正有理想的出家人也绝不会放 弃自己的追求;绝不会停下脚下坚定的步伐!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