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黄念祖大德开示: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黄念祖大德开示: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菩提心是诸佛的本源,所以你若真正修持,发菩提心之后,你就有了慧命,才发此心,你就已成佛了。净土宗是圆教,是最圆顿的教,不立阶梯,直下成佛!很多人都对密宗感兴趣,其实密宗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它强调发菩提心。修密宗之所以成佛快,得果大,就是因为发菩提心的关系!现代科学界最新发现:一个细胞包括了一切细胞的资讯,细胞间不是隔裂的,一跟一切都是贯通的。发菩提心也是这道理,你发心就包藏了一切菩萨的功德,若修证就会出现,现在之所以没有出现,是因为你没有发心,一旦发心于修证中就会出现,你则成为一切有情的导师。只要你发了这个菩提心,你不用下坐,就是坐着便能成就一切事,一切佛所做的度化众生的愿都能圆满成就了,这是极其赞美了发心的功德,可见发菩提心是何等重要。而后面为什么提倡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因为:

第一,在一切方便之中,用蕅益大师的话讲就是:“一切方便之中,求其最直接、最圆顿者,莫若念佛。” 最直接,张口就来,而且最圆顿,这一句佛号功德无量,“莫过于念佛求生净土了”,因为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至稳当者,莫过信愿专持名号”,所以这是比较来比较去,最简单、最圆顿、最直接、最稳当的!

第二,最为稳当。对此大家要注意!我们这个修持,不要搞得很冒风险。如果要修得稳当,莫若专持佛号。又“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它是由于万德成就,才成了“阿弥陀佛”,为什么成就了呢?因为种种功德都成就了,种种誓愿也都成就了,所以这个“阿弥陀佛”的名号也就成就了。这个名号是万德所产生出来的,因而我们念这个佛号,就把德给召来了。

……再打个比方:人们修房子,房顶上有个师傅,房下有个徒弟,师傅说“我要瓦刀!” 徒弟就拿瓦刀上去;“要灰浆!” 于是又把灰浆送上去;“沙土!” 沙土就又上去了——名字嘛,你要什么来什么,这就是以名召德。念“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召来的是什么呢?召来的是阿弥陀佛的万德。所以,持名不必再需要观想、参禅等等,最简单、最直接不过了!

《圆中钞》说:人人都有嘴,人人都有心,初发心的凡夫,你只要有嘴,就可以执持名号,不论是闲还是忙,是动还是静,行、住、坐、卧都可以修,所以最为方便啊!尤其是现在,大家都很忙,让大家一天上三课,每课三个小时,那你的生活家庭就没法照顾了。而现在你完全可以在生活之中、劳动之中、在排队之中……你都可以念佛。我常说,咱们就是要变废时为有用时,即不管你是男是女、是智慧是愚痴、是有地位还是下贱,都可以念佛。

TOP

念佛法门妙就妙在方便。蕅益大师是明朝人,他跟唐朝道绰大师的话也是一致的:念佛人不要一上来就求离相。所谓“离相”,大家做不到!又要离相、又要不着相、又想什么金刚智慧……你这个头绪太多了,其实但能一向专致,就住于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专心致志去念佛,那你决定能往生。所以,念佛的妙又妙在什么呢?它不要求你离相,就这么念就可以了!念念之中,他自然而然暗合道妙。所以巧妙就在这儿!方便就在这儿!阿弥陀佛的大智慧大慈悲也就在这儿!谁都可以这样下手。不比别的法门,非要你得悟道了之后才能修,而这个法门你不悟也能修。因为能悟道的人太少了!你不悟能修,所以大家都能使得上。佛要度众生,就必须给个方法,让大家能用,不仅是给一个方法。就像咱们一群人都得了癌症,但这个病不用发愁,美国有一个医院,你去了那儿保准治好。但是,对于咱们来讲没用!因为咱们到美国去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又要有美金、又要考虑是不是能接收你……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有方法而你又没法使也不成!如果方便到街道上就有一个大夫,现成的药方,他就能给你治。你就吃,吃了准好。这下子咱们都能方便受用了,而不是高不可攀。所以佛尽管开了八万四千法门,他其中也开了最方便的法,使末法众生受益,这个法门就是净土念佛法门。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把轮回心转变为菩提心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从「《文句》曰」,这里看起,这是《法华经文句》,「显善权曲巧,明观行精微。上句明觉他,善能观机逗教,行权方便。下句明自觉,於观行善入精微」。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修学能有悟处,这就是精微。「如是自觉乃能方便觉他,随机应缘,故曰善巧」。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

《文句》里面讲得非常好,如果自己不能自觉,你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你就不可能随机应缘,这句话意思很深很广。如何能够自觉?心地一定要清净。自觉是生智慧,无论在什么境界当中,我们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都生智慧,他不生烦恼。如果在顺境、善缘,你生贪爱、贪恋,这就错了,这是凡夫,这不是修行人;在逆境、恶缘,你有瞋恚,这也是不清净。所以修行人在哪里修?就在境界上,特别是在人事环境,最能够磨炼清净心。我们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大善知识,顺境多,逆境少,有没有?有,有逆境,也有恶缘,善缘恶缘都有。我们细心去观察,善财童子如何应对,如何在这些不同境界当中成就自己。生活当中特别是人事环境是磨炼自己的,你在这个经教里学习的,你不通过磨炼那不叫修行。

清凉判《华严》信解行证,你能信,你能够解,你不能行,修行就是生活,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练什么?练随缘不著相,不著相就是妙用,就随缘妙用。不著相,你的清净平等觉现前;一著相,烦恼现前,怨恨现前,不平现前,这个东西现前。这些东西现前,使你往下堕落,你的信跟解到此地完全瓦解,完全堕落到六道里头去,所以还是个轮回心。修行没别的,如何把轮回心转变为菩提心。世尊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地方转不过来,这修行功夫不但是不得力,完全垮掉了。前面跟我们讲的,菩萨以金刚智慧,金刚什么意思?绝不会改变,绝不会动摇,绝不会为外境所转,这是真功夫。凡是禁不起环境考验,风吹草动自己心就稳不住,这个难,这一生不能成就,做再多的好事都是人天福报,念佛不能往生。

往生,诸位一定要记住,一个最高永远不变的一句话,那就是「心净则佛土净」。《无量寿经》的经题上三个标准,清净心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生方便有余土,后头那个觉,觉是大彻大悟生实报庄严土,标准都在经题上。我们平等跟觉达不到,一定要做到清净,如何清净?放下,放下便是。放下里面最重要的是情执,情执是最难放下的,情执能放下,还有什么放不下!

现在我们居住这个环境,对真正修行人是有好处的,让你觉悟这个世间可以离开,应该离开。

但是佛法不是消极,佛法是积极,古人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个意思就是,我有一天这个生命,我这一天要尽职、要负责。尽什么职?负什么责?护持正法久住,帮助有缘众生,就做这两桩事情。用什么手段?自己读经教学。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他老人家当年在世,什么境界他都经历过,比我们现在更苦,我们现在这个环境跟他相比,我们是天堂的生活。佛在世要想到,他每天居无定所,树下一宿,世尊自己规定,树下只能住一晚上,不能住两晚上,第二天要搬到别的树下。为什么?怕你对这个树下起贪恋,这个树大,树荫大,坐在底下很舒服,明天还到这里来,贪心起来了。

所以佛这个戒律是这么定法的,让你每天换新地方,不要在旧地方,让你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贪恋,没有丝毫牵挂。我们今天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功夫不够,体力不够。人家天天在树底下,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他不怕,所谓是金刚不坏身,身体好。我们在野外如果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到加护病房,这找麻烦。但是佛为我们所示现的这种精神,我们永远记住,常常念著,感佛陀的恩,讲经教学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他是彻悟,字字句句都是从自性流出,所以他也不需要准备,他也没有讲义,连个大纲也没有。四十九年,不容易!

我们今天学习不离开经本,不离开经本就是不离开世尊的教诲。学习要懂得善巧方便,学习的善巧方便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能不知道。佛所说的一切经不是为我说,是为一切不同根性众生说的,我只要在一切经里面选一部契合自己根性的,然后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成功了。要多长时间?至少十年。在现前这个环境,我们敢说还有十年吗?不敢讲,许许多多危机都在眼前,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今天的修学,是分秒必争,每一分钟都不能空过。怎么修法?念佛,老实念佛,心里面除了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对自己的要求,决定往生净土,决定见阿弥陀佛。

其它不是我们要的,我们想要也要不到,从因果上讲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福分。要什么?无论什么环境,身心都安稳,这就很了不起。一切都不要计较,什么日子都可以过。只要我这句佛号没丢掉,我这一天的光阴就没有白过。经教的深入,这个地方说「观行精微」,极其精微是增长我们坚定的信心。从这个地方也出生随机应缘的善巧方便,我们在这个地方得法喜,像菩萨一样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修学一天比一天坚定,无论是信心、愿心、解行,天天都在增长,能保持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