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观四百论讲记

《四百论广释》中举了这样一个譬喻。有一个国王,又吝啬又傲慢,他很执著一座山。当有个女仆要在山里取水时,国王阻止了她,并且傲慢地说:“你也不想想,你是什么人,我又是什么人,你怎么能来这里取水呢?”本来山上的水呢,反正也是白白地流掉的,没什么用处,但是国王的非理作意特别强,认定山是自己的,山上的水也当然就是自己的,当女仆来取水时,心里就不高兴了,必须要去呵斥那个女仆,否则心里的嗔心就憋不住,非常难受。

所以非理作意强的人,就像这位国王一样,对于没有价值,没有必要的地方,比如像不清净的女身,都会产生贪执,这样心就被这些境缚住了,当别人也要用时,心里就禁不住产生嗔心、嫉妒,使得心不得自在,无端遭受种种的痛苦。

这一科的三个偈颂,开显了贪欲对于世间人的三个严重过患,即逼迫之苦、屈辱之苦和嗔恚之苦。

无论是男人观察女人,还是女人观察男人,还是世间人来观察自己贪著的房子、车子等所缘境,大家都要用这样的方法去反问自己一下,既然贪欲有这么多严重的过患,那么这些贪著之境,是否还值得自己去贪恋?学佛的人,就是在这些地方,体现出智慧,体现出素质。当大家平时越来越习惯于用佛法的这些正确的见解去观察,去指导生活、改变生活习惯的时候,贪欲心就会放下,修行的功德也就明显地得到提高了。

这以上已经学习了“广明自性”中的前两科——“明于境女断贪”和“明有境贪欲过患”。对法义进行了认真闻思修的人,应该已经领会到了对于女人等贪欲对境断贪的合理性,和产生贪欲带来的过患。那么接下来,圣天菩萨将具体来宣说女身为什么是不清净的,教导大家对治对女身贪著的方便。

戊三、明了达不净而对治之方便分三:一、明身为不净之幻轮;二、广明其理;三、修如是瑜伽之作用。

己一、明身为不净之幻轮

幻轮,是密法中的一个用词,相当于机器的意思。
那么接下来,圣天菩萨首先指出,对于有分别的世间众生来说,身体是不清净的,应断除对身体的贪爱。

于不净起痴,起嗔较应理,
于彼起贪爱,毕竟不应理。

颂文直解

如果进行观察,可以知道女人的身体是一个极不清净的容器。因为女人身体的自性就是这样极不清净的,所以对女身生起愚痴和嗔恚也是合理的,而生起贪爱,则是完完全全不合理的。

释义

对于一个法,如果不知道它的真相,那么世间人就会对其生起痴心,也就是对这个法懵然无知;如果知道了一个法是不清净的、肮脏的,那么世间人自然而然就会对其生起嗔心,不会愿意去接触。而一个心智正常的世间人,是不可能对一个不清净的法生起贪爱之心的。

就像路上有一堆人的粪便,白天的时候人们看到后,都会觉得很恶心,所以都会避开。晚上的时候,光线昏暗,人们不知道那是粪便,就有可能一脚踩上去了。踩了后感觉不对头,闻到了臭味,这才知道是踩上粪便了。世间人这时就会生气,觉得非常非常倒霉。而如果有一个世间人,因为踩上粪便,而心中大喜,对粪便生起了贪爱,那他就会被众人呵斥,被当作精神不正常的人了。

在世俗自性中,人的业报身也和粪便一样,都是不清净的。世间男人因为无明,对女人懵然无知,生起痴心,也是正常的,见到了女人的不清净相后,生起了嗔心,一心要远离,也是正常的,但是世间男人对女人生起贪爱,这就完全不应理了。

那么说女人是不净的,很多人心里会难以接受。我们下面就以世间人眼中的美女为例,来观察一下,女人到底是清净还是不清净。

世间人对美女的身材、五官都有相应的赞美。比如说嘴,有说樱桃小嘴、唇红齿白等等,这是对嘴的外形的描述,那么我们凑近看一看,嘴里是什么?有口水,以及牙齿缝隙里的食物残渣和牙齿上的牙垢。美女的鼻子,被说成是细挺秀气,但是鼻子里面呢,时不时地流着鼻涕和鼻水。美女的眼睛,被说成是明眸善睐、眼含秋波,但是眼睛里每天都在产生眼屎,而且还经常流泪。人们还用纤细玲珑来赞美女人的腹部,但是腹部里面,那就更加腥臭了,有屎有尿,还有肺、肝等的脏器。女人身上这些世间人贪著的地方,其实都是装了不净物的一个个容器。

但是世间男人被女人的那层表皮给迷惑了,再加上女人穿戴上各种时尚的服饰,以及作了化妆,这就更具有迷惑性了。世间男人因此而生起了贪欲心,但是这样的贪欲心,是完完全全不应理的。所以教典中这样说:“口腔乃为口水及,腐烂牙垢不净器,鼻为鼻涕鼻水器,双眼眼垢眼泪器,肚中乃为屎与尿,肺肝内脏之容器。愚人于此不见故,于女人身生贪著。”

那么世间男人是否会一直被迷惑下去呢?也不是。就像夜里踩上粪便后,闻到一股臭味,就知道了踩的是粪便,产生了不悦意的念头,而生起嗔心。同样,女人的自性就是不清净的,在闻到女人散发的臭味,以及看透了女人身中的种种不净后,一个即使对女人特别贪著的人,也会皱起眉头、显出厌恶的表情,对美女的贪著,会迅速减少,甚至消失,就想和她离得远远地。
所以大家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女身不清净的自性,这样就能断除对女身的贪著,产生厌离。女人则要看到男身不清净的自性,断除对男身的贪著,产生厌离。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7-29 11:10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这以上学了“明身为不净之幻轮”,也就是对治净颠倒执的总的方便。接下来,圣天菩萨从因、果、体三个方面,来引导对治净颠倒执的具体的方便。

己二、广明其理分三:一、明身为不净之因;二、明身为不净之果;三、明身为不净体性。

首先是从因的角度来对治对身体的贪著。

庚一、明身为不净之因

除人不净器,尚为所应呵,
不净所从出,何不思呵毁。

颂文直解
身是一切不净物的来源,除了人身体之外,其他像粪桶等的不净器,尚且应被呵斥,那么产生众多不净物的身体,为何不想到要去呵毁呢?

释义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脏呢?那当然就是大小便了。人们见了装着大小便的粪桶,会捂住鼻子,远远地避开,甚至会恶心、呕吐。但是大家再想一想,这些大小便,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都是从大家的身体中排泄出来的。人只要吃喝了东西,经过消化后,就会变成大小便,在身体中累积到一定的量后,就要排泄出来。

现在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再看看旁边的道友,看的时候,同时要一直想着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中,都积存着大小便,大家就这样看一会。现在大家看人的时候,与平时就不一样了,会自然而然有了一些厌恶。这是因为,当大家知道了身体是“不净所从出”的时候,就必然会对身体呵毁、厌弃。

《四百论广释》中说:一位富人身边有一位女人,她经常带着一个铜瓶。因为她长得很漂亮,所以向她献殷勤的男人很多。然而有一天,她外出的时候,发生了呕吐,并且吐在了随身携带着的那个铜瓶里。这一幕被大家看到后,他们觉得这个女人怎么可以这样染污这个铜瓶呢,于是纷纷掩鼻离开了。这些愚笨的人,只看到吐出来的东西是肮脏的,弄脏了值钱的铜瓶,而不去想想这些呕吐物,之前就存在于那个女人的身体之中。

接下来圣天菩萨进一步指出人身是污染之源。

若一切净物,后触成不净,
智人谁能说,彼中有净性。

颂文直解
另外,沉香等的一切清净之物,被女身接触了后,都变成下劣之物,可见女身自性是不净之因。哪个有清净智慧的人,会说女身中有清净之自性呢?由此,应当思维身体是不净之源,而断除身体是清净的耽著。

释义
身体不但自性不净,而且还会对其他清净的东西造成污染。不管是多英俊潇洒的男人,或者多美丽动人的女人,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要排泄出大小便,造成污染。另外,人身散发出的气味也是让人不悦意的,像现在天热的时候,一天不洗澡,气味就难闻了。还有像痰、鼻涕、掉落的头皮屑等等,凡是人身上出来的,都是让人厌恶的东西。所以凡夫的身体啊,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污染源。

《四百论广释》中说:恒河水流到大海后,马上就变得和海水一样咸了。同样,其他清净的东西,比如鲜花、香水等等,与人的身体接触之后,也都变成了不清净的了。

在古今的诗词中,经常用少女来代表清净和美好,《红楼梦》中,也说女人是水做的,这些观念,都是人们没有深入观察的结果。其实身体一直在产生污秽,并且在污染其他的东西,怎么能说是清净的呢?这还只是观察到色身,如果观察到心中的烦恼,那么世间人就更加没有清净可言了。

知道了人身是不净之因后,大家要多多串习,早日让这些法义在心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这样就能帮助自己顺顺利利地放下贪欲心。
这以上讲了身是不净之因,下面来观察身体是不净之果。

庚二、明身为不净之果

有唯住秽室,无秽则不住,
于彼不净虫,愚故生骄傲。

颂文直解
身也是不净之果。胎儿只能住在非常污秽的母胎之中,如果没有了这污秽的母胎,胎儿则不可能安住。这个身体,就像从不净物中所生的虫那样,只是因为众生极为愚痴的缘故,才会生起耽著为清净的骄傲。

释义
有些人耽著身体是清净的,会因身体而生起骄傲。比如觉得自己的身体与众不同,特别好看,或者特别高贵等等。

但是世间人基本都是胎生的,胎儿需要生长在母亲子宫内的羊水之中,羊水腥臭难闻。在胎儿后期,羊水中会混有胎儿自己排出来的大小便,

并且胎儿都要吞咽这样的羊水。大家听起来会觉得比较恶心,但是胎儿就是这样发育起来的,而且离开了这样的腥臭环境,胎儿就无法正常生长。比如,羊水不够了,或者胎儿生长在子宫外面等等,都会导致胎儿的生命受到威胁。我们在座的这些人哪,都是这样从我们自己母亲的肚子里发育起来的。并且大家在出生的时候,也是混杂着各种腥臭的血水,而不是干干净净地出生的。

在过去厕所里的粪便中,会长出白白的虫,这些不净虫,就喜欢臭烘烘的地方,在厕所里生活得很开心。从身体的来源来说,当初也像这些厕所里的虫子一样,是从不净物中生出来的,所以身体的自性并不是清净的,并没有可以耽著和骄傲的地方。

庚三、明身为不净体性

设问:尽管这个业报身既是不净之因,又是不净之果,但是通过化妆等方法,应该就可以变成清净了吧?

答:
随用何方便,身内不能净,
汝应勤净内,非如是净外。

颂文直解
身体的体性也是不净的,即使通过沐浴、涂抹香水等等的方法,也不能清净身体内部。而你应该做的,恰恰是清净身体的内部,而不是仅仅去清净身体外部。

释义
在现在贪欲增长的时代,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人们没有观察到身体是不清净本性,没认识到身体是个移动的厕所。
沐浴、喷香水、穿衣、化妆等等,都只是在身体外部所做的清除汗臭和遮盖丑陋等等的方法,用的化妆品再高级,穿的衣服再时尚,也改变不了身体不清净的内部结构,不能让身体停止产生污秽,也就无法让身体的自性变成清净。你说我化妆得那么好,衣服那么漂亮,又喷了香水,所以我的身体是不可能出现大小便的,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要让身体变得清净,应该去改变身体的内部结构,让污秽不再产生。

那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世间的化妆等的方法,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只有通过修行,使身体不再是有漏的业报身,而是变成像极乐世界那样的光明身,才能真正具有清净的自性。

《四百论广释》中讲了这样一个公案:一个人在建厕所的时候,用香料来涂刷墙壁。这被他的一个朋友见到后,受到了朋友的嘲笑。同样地,现在世间上的女人,每年花不少的钱来买各种化妆品、香水、衣服等,来妆扮这个不净身,这在有智慧的人看来,也是非常愚痴可笑的事情。
设问:如果女人身体的自性确实是不清净的话,那么连有些修苦行的仙人们,也难以舍弃世间的女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答:
若具污秽身,如癞非众同,
有秽如癞者,则为众所弃。

颂文直解
这是由于这些仙人们也有同样过失的缘故。比如,生了癞疮的人,在世上是很少见到的,因此癞疮患者会被嫌弃。如果具有污秽身体的人,也像癞疮患者一样少见的话,那他们也同样会被众人嫌弃。然而因为这些仙人自己也具有污秽身,而且未离贪欲,所以他们对此过失不见为过失,仅是如此而已。

释义
生了癞疮的人,因为皮肤溃烂,散发着恶臭,所以别人都会捂着鼻子,躲得远远地。大家的这个身体呢,其实也是和癞疮一样的,皮肤里面,也包含了各种大小便、血水、脓水等的不净物,而且散发着让人不悦意的气味。那为什么身体没有像癞疮那样被人嫌弃呢?原因是,癞疮只是偶尔一两个人才有,而这充满污秽的身体,却是人人都有的。也就是说,就像“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一样,大家对这个污秽身体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如果这个污秽的身体,也像癞疮那样少见,那么大家也同样会嫌弃具有污秽身体的人了。

仙人一般指外道的修行者,他们虽然在修苦行,有的甚至还具有了有漏神通,但还是会对女人生起贪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也具有一样的污秽身,因此对污秽身并不敏感;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执女身清净的颠倒执著没有被断除,对女人的贪著没有得到对治,所以他们虽然在修苦行,但是对女人仍然难以舍弃。

比如,《大毗婆沙论》中说:以前国王坞陀衍那,与宫女们在山间游乐。国王让宫女们演奏乐曲,尽情嬉戏,并且让宫女们裸体跳舞。当时有五百个已经证得了初禅的离欲仙人,用神足通飞过上空,正遇见这个场景,他们有的见到宫女们裸露的身体而退了神通,有的听到优美的乐曲声而退了神通,有的嗅到香气而退了神通。于是他们一个个从天上掉下来了。最后这五百个仙人的手脚,被这个嗔恨心很大的国王砍掉了。

已经证得了初禅的仙人,都会因为贪著女色而退失初禅,失去神通,这说明贪著女身,是修行中非常大的一个障碍,因此树立起女身为不净的正见,对修行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四百论广释》中说:一位占卜者告诉国王,马上要下一场雨,喝了这场雨水的人,都会心智失常。国王就把他的井盖上了。他的眷属喝了雨水后,果然心智失常了。这时,眷属们发现国王表现得处处和他们不同,都反而觉得国王发疯了。

国王知道了大家的想法,害怕大家嘲笑,甚至推FAN自己的统治,于是他也不得不喝了雨水,这样就和大家一样了。同样地,世间人也像这些人一样,心智是失常的,虽然天天和不清净的身体在打交道,但还是觉得这是清净的,而且因为大家都有同样的身体,所以也觉得这很自然,没有什么奇怪的。

还有一个公案,在一个地方,所有的人都长了甲状腺肿大症,也就是俗称的粗脖子病。一个健康的人到了那里后,反而被那里的人嫌弃了。因为他们觉得人就应该在脖子里长出一个东西,否则就特别难看。同样地,世间人因为都有不清净的身体,也就都习惯了,觉得人就应该这样的,因此有意地忽视了身体中种种不清净的地方。

接下来贪著深重的人,还是对女人存有幻想,于是他们这样问。

设问:女人的身体虽然是不清净的,但是年轻且装扮入时的女人,应该值得追求吧?

答:
如人肢残缺,假鼻生欢喜,
花等治不净,贪著亦如是。

颂文直解
有的人身体的某一部分残缺了,比如说鼻子掉了,那么做一个假鼻子粘上时,有些愚人就会对此欢喜。同样,为了修治掉身体不净的体性,就用花、珠宝、香水等来装扮身体,因此对此产生贪著,这也是颠倒分别。

释义
一个人鼻子被砍掉后,装上了一个假鼻子,就觉得身体又完整了,因此心里很高兴。但这是愚痴的想法,因为身体其实还是不完整的,假鼻子只是掩盖了身体的缺陷而已。同样,有的女人觉得自己化了妆、喷了香水,再穿上时装,戴上珠宝,就很清净美丽,就像出水芙蓉一样了。世间上的男人,也喜欢看那些打扮入时的女人,以为女人化了妆后,就锦上添花了。


这也是愚痴的想法。大家想过没有,人为什么要打扮,为什么要喷上香水、戴上珠宝?原因就是,不这样做,人就是不清净的、不漂亮的,或者说,就是难看、难闻的,因此,这些妆扮的东西,是为了遮丑,为了把缺点掩盖起来,把真相隐藏起来,用妆扮后的假相,来欺骗自己与他人。

《四百论广释》中说:有人在一只猫的鼻子上抹了油后,给了它一些粗鄙的食物吃,这只猫以为食物里面也混杂了油,于是吃得津津有味。猫鼻子上的一点油,就像是女人的妆扮;粗鄙的食物,就像女人不清净的身体。世间男人因为女人的妆扮,而误以为女人是清净、美丽的,并生起了贪著,其实也和这只猫一样地笨。

月称菩萨说,身体就像一个裸露着的伤口,香水、花、衣服等,本来是为遮盖这个伤口的,而众生因为愚痴,却将这些妆扮物,当作了真正的身体,而生起了贪著。

所以大家今后再看到世间人的妆扮时,应该知道这正说明这些人的自性是不清净、不漂亮的。这些妆扮,只是迷惑愚人的一种假相而已。这样去思维,就不会被这些五花八门的虚假妆扮所欺骗,而能看到有漏身体本来不清净的自性。

己三、修如是瑜伽之作用

若处生离贪,彼不应名净,
决定为贪因,是事都非有。

颂文直解
对于某一个事物,如果修习了断除清净颠倒的方便,就能对其远离贪心,那么执取其为清净,就是一种颠倒分别,并不应理。而无有任何事物,能决定成为贪欲之因。通过修证,必定能远离对这些事物的贪欲。

释义
有漏法中没有一个法的自性是清净的。比如对凡夫的身体来说,只要以公正的眼光去观察,就可以看到身体会排泄不净物,以及其他种种让人生起厌离的地方。一个能让人生起厌离的身体,怎么可能是个自性清净的身体呢?即使有的人贪欲心很大,但是他也不可能对于同一个人的身体一直保持贪欲心。对于其他的像鲜花等的事物也是一样的道理。


草地上的鲜花,人看了后会觉得赏心悦目,但是牦牛却不喜欢,因为花不像草那样,这不是牦牛喜欢吃的东西。而且等鲜花枯萎后,人们对它的贪著心也就消失了。由此可见花等并没有清净的自性,因为如果具有清净自性的话,那它就能让牦牛也生起贪著,而且也会一直让人保持贪著,而实际并非如此。

《四百论广释》中说:一个商人外出经商时,女儿刚刚出生。后来等他回到家乡时,女儿已经长大了。当商人回来后,刚看见她的时候,被她的美貌吸引,生起了强烈的贪欲心。但是当有人告诉他这是他的女儿时,他的贪欲心马上就消失了,而生起了慈爱心。

从中可以看出,众生的贪欲心,都是非理作意的产物,而且这些贪欲心,通过其他的因缘,是可以被对治掉的,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有漏法,是决定能引起人的贪欲的。

对于像身体这样的不清净法,只要认识到它们不清净的真相,断除心中的非理作意,就能够消除对它们的贪著,这就是修习断净倒方便之瑜伽的作用。

这以上引导了断除对身体清净执著的方便,下面圣天菩萨对于断除四种颠倒见,进行了归纳。

丁三、障治摄义

障是指执著,即认为世间是常、乐、净、我的四种颠倒执著。治是指对治的方便,即见世间为无常、苦、不净、无我的四种正见。摄义,即是对此无常等四相进行归纳。

无常与不净,苦性及无我,
总于一事上,四性皆容有。

颂文直解
总而言之,凡是所作的缘起法,因为是刹那性的缘故,所以是无常;凡是无常法,让人生厌离的缘故,所以是不净;凡是不净法,有损害的缘故,所以是苦;凡是苦的法,因为非自在的缘故,所以是无我。这就是四种如理作意,是现行压制四种所断的对治法。这是印藏智者们共同承许的。

如是在名言中,清净、安乐等的安立,仅是名言的显相,而无常等四法,是名言无颠倒的实相。这四种法互相并不相违,而于有漏五取蕴等的任何一事上,都全部具足。如是作为修行方便的瑜伽,其中的一个瑜伽会成为另一个瑜伽的助缘,如此修行,将会从颠倒的所断中解脱出来。这是最关键的要义。

释义
世间人觉得在有漏五取蕴等有为法上,会有常、乐、净、我这四种自性,这其实是颠倒的,是完全虚妄的。世俗的真相,是和常、乐、净、我正好相反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有漏的有为法上,同时具有的,恰恰是无常、苦、不净、无我这四种世俗自性。前三个自性,我们已经学完了,无我的自性,将在接下来的第四品中学习。

对于这四个自性,《四百论广释》中,月称菩萨举了这样一个公案,来说明这个道理。

一个食肉的罗刹女变化成了一个男人的妻子。这个假的妻子,喜怒无常,经常把丈夫折磨得很痛苦,并且她很不清净,还一点也不听丈夫的话。这样这个丈夫才醒悟道:“这不是我真正的妻子,这是一个食肉罗刹女!”。这位罗刹女,与世间上的有漏法是一样的。表面上罗刹女是妻子的和善形象,就像有漏法在表面上具有常、乐、净、我的自性一样,而实际上她具有罗刹女的种种恶习,处处给丈夫带来痛苦,处处显示出无常、不净、难以控制(无我)的特性,就像有漏法处处显露出苦、无常、不净、无我一样。

这位丈夫经过长时间观察后,发现了罗刹女的本来面目,从而断除了贪著,远离了罗刹女,获得了安全。同样,世间人经过瑜伽修行后,也能发现有漏法的无常等四相,从而断除贪著,为修行胜义瑜伽扫除了最严重、最大的、最粗的障碍。

这四个瑜伽修法,又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不管是修哪一个,对其他的三个瑜伽修法,都会产生促进作用。这个原因,就是“总于一事上,四性皆容有”。因此如果修其中某一个瑜伽方便时,发觉无法深入的时候,就可以换另一个修法,这样就能不断地进步。

这以上我们学完了第三品——“破净执品”。学完后,大家就要去认真地修,要找出自己心中执世间法为清净的颠倒见,然后用这一品的瑜伽方便一个个去对治掉。

世间人总以为身体等是清净的、值得追求的,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为自己的身体吃得好一
点,穿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上了,或者是用在追求异性的身体上。一些学佛的人,虽然表面上也在说厌离今世、出离轮回,但是在没有学好这些法的时候,心中总会觉得世间法有清净的地方,放弃了很可惜,因此有的人当面说要放弃,背后却留了一手,在偷偷地追求,还以为自己这样做很聪明。

但是这不是聪明,这是愚痴,这不是为自己好,这是害了自己。那么在按这一品的瑜伽方便修行后,大家就会知道身体等的世间法,为什么是不清净的,佛菩萨为什么要大家放弃对有漏世间的追求。这样就会很自觉地放弃这些不清净的有漏法,就会很自然地走上精进闻思修佛法的道路了。因此,修习这些瑜伽方便,非常重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破我执品第四

《中观四百论》的前四品,引导的是“于所知断非理之方便的瑜伽”,分别断除的是常、乐、净、我这四种非理作意或颠倒执著。前面已经学完了前三品,下面来学第四品——“破我执品”。

总的来说,所断分为我见和我慢两种,其中我见又称为萨迦耶见、身见等。它们既属于执著,又是根本烦恼。在十种根本烦恼中,我见是五种见烦恼(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一,我慢则是五种非见烦恼(贪、嗔、痴、慢、疑)之一。

那么我见和我慢具体有什么危害呢?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中边论释·日光鬘》中这样讲到了我见的危害:“以执我萨迦耶见,当现前灭谛时,以疑我断灭等心生怖畏而不入解脱”,即在即将现前灭谛时,以我见力害怕自己断灭等,内心生起怖畏,而不入解脱。当然在这之前,我见一直在产生着危害,比如人在荒漠中孤独地行走时,心中会自然生起恐惧,这时我执凸现了,恐惧我灭亡。

并且种种的烦恼也是依靠我见而产生的。那么我慢的危害呢,全知是这样说的:“以慢能障了知萨迦耶见的过患”,比如觉得自身有功德,很了不起,这时住在慢中,就障蔽了知我见的过患。它们的对治法,分别是彻底断除种子的对治,和压制现行的对治。

我慢能障碍我见的对治,可见要对治我见,首先要对治我慢。因此圣天菩萨在第四品中,专门来引导对治我慢的瑜伽方便,而彻底断除我见种子的瑜伽方便,则在本论第十品“破我品”中宣说。

凡夫虽然生起了我慢,自己却很难发觉。华智仁波切在《普贤上师言教》中说:我慢和嫉妒是最难被发觉的。又因为我慢是根本烦恼,所以所有的凡夫,无论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乃至于乞丐,也都具有我慢。相对而言,权势地位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可能产生,所以本品是以最容易产生我慢的国王为例,进行分析和引导。真正有无伪出离心的修行人,对于国王、龙王、转轮圣王等的福报一点也不会有羡慕之心,但是一般的世间众生,则会对国王等的福报产生耽著。

那么圣天菩萨在本品就告诉大家,即使是被世间人所羡慕的国王,也根本没有产生我慢的理由,那么福报还比不上国王的人,就更加没有生起我慢的理由了。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根据自己在工作、生活、修行中所担当的角色,以及自己的出身、地位、能力等等各个方面,与法义进行具体的对应和类比,从而来反省和对治掉自己的我慢。

丙四、断我倒方便之瑜伽分三:一、略明自性;二、广明其理;三、障治摄义。

本品的二十五个偈颂分为三部分,其中“丁一、略明自性”和“丁三、障治摄义”各占一个偈颂,其余二十三个偈颂都归在“丁二、广明其理”上。

下面圣天菩萨首先来阐明我慢的自性,以及我慢的不合理性。

丁一、略明自性

我我所骄傲,世智者谁起,
以一切有情,诸境皆共故。

颂文直解
首先,在三世间中,除了某些愚人之外,智者有谁会生起我是这个世间权贵的骄傲,或者这些地方属我所有的骄傲呢?原因是,对于一切有情来说,这所有的事物,都是有情共业所生的缘故,所以是大众共有的。

释义
我慢的自性是什么呢?就是“我我所骄傲”,也就是基于我和我所的执著,而产生出的骄傲。《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中也说:“我慢者,谓于五取蕴观我我所,心举为性。”其中“于五取蕴观我我所”,就是产生我见,也就是说,凡夫在我见的基础上,对于我或我所,心生高举,也就是生起骄傲,这就是我慢。

我见本来就是错误的,所执的“我”,如同石女儿,根本就不存在,那么我慢,就像是觉得石女儿是最漂亮的,就更加荒谬了。比如,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或者认为我是权贵、我很聪明、我很漂亮、我很精进、我持戒很严等等,然后内心高举,有优越感,觉得别人都不如我,看不起别人,这种就是根据“我”而产生的慢心;或者认为这些地方属于自己,这些人是自己的弟子,这些功德是自己做的,我唱诵的声音很好听,我说的话很有份量,我的名声非常响等等,然后心中沾沾自喜,这就是根据“我所”而产生的慢心。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种我慢是愚痴可笑的,所以说“世智者谁起”。佛菩萨是最伟大的,历代的高僧大德断证功德,以及他们的智慧、慈悲心,和弘法利生的力量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他们一刹那都不会产生我慢。我慢为什么是愚痴的呢?原因就是“以一切有情,诸境皆共故”。就是说,世间上的一切现象,无论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还是高楼大厦、智能电器,这些都是众生的共业所感得的,乃至于路边不起眼的一草一木,或者最新的一种科技发明,也都是众生共业所感的结果。

任何一个众生,都无法凭自力感得这样的依报。这就像一片森林,是所有树木聚合的结果,而不是其中单独某一棵大树的功劳一样。既然这一切都是众生共业的果报,那又有谁可以单独据此为傲呢?

有的人会想,虽然这个世界是众生共业的果报,但是自己的别业比别人强,比如拥有比较多的权力、财富等等,也就是福报要超过别人,那这也是可以值得骄傲的地方吧?

确实有人会因为自己的福报而产生我慢,但是,如果将眼光放远,他就不会这样看了。因为业力是在无常变易的,一个人虽然在某一时,会因为福报而拥有权势,但是福报是有限的,会有耗尽的时候,这样就难免会遭受到“无常四际”,而失去这种权势。再加上众生因为缺乏因果的正见,所以在福报具足的时候,往往利用权势,比其他的人造下更多、更严重的恶业,使得来世不但失去了权势,甚至还会落到三恶道中去感受苦报。

《四百论广释》中讲了一个公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位演员,一会儿扮演国王,过一会儿扮演大臣,接着又扮演婆罗门、主人、仆人。他轮流扮演这几个角色,其中并没有一个角色是固定不变的。同样地,众生也因为业力的推动,而在五道中不断地流转,包括权势在内,没有任何东西是恒常不变的。因此一个具有智慧的人,就不会因为一时的权势,而产生出我慢。

这以上指出了我慢的自性,以及我慢不应理的理由。下面就来引导对治我慢的具体方法。

丁二、广明其理分三:一、断世间权贵之我慢;二、断法政自在者之我慢;三、断胜种姓者之我慢。

这三个科判中,世间权贵是指身居高位的人,法政自在者是指拥有威权的人,胜种姓者是指出身高贵的人。

戊一、断世间权贵之我慢

设问:国王是世间的权贵,掌控着国内一切事务,所以国王生起我慢也是合理的吧?

答:
六分雇公仆,汝有何所骄,
随所负责任,要待他授给。

颂文直解
所谓的权贵,只是往昔被众人雇为公仆,来为众人守护田地,并授以六分之一的收成,仅此而已。那你为何还认为自己是世间的权贵,而产生骄傲呢?并且国王所肩负的职责,都是民众所授予的。因此国王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自在权力。

释义
国王是如何形成的呢?《俱舍论》的颂文中说:“劫初如色天,后渐增贪味,由堕贮、贼起,为防固守田。”在劫初的时候,光音天的一些天人下到人间,刚开始他们仍然像在光音天上一样自在生活。

后来因为渐渐贪吃地上的美味,人们的色身就逐渐沉重。之后福报逐渐减少,烦恼逐渐增盛,有人因为贪婪,开始储存自然香稻,导致自然香稻减少,于是大家把田地给均分了。之后又有人开始偷人家田地里的香稻,于是众人商议,请一有德之人,作为田主,他的职责是保护田地,并授给他六分之一的收成。这就是国王的起源。

既然国王是民众用六分之一的收成所雇用的,那么他就是被民众雇用的公仆,用现在话来讲,就是一个为民众打工的人。他的权力,全部是民众所授予的,那他还生起这个国家都属于自己所有的傲慢,就完全不应理了。

而且国王虽然具有威权,但是他所做的事情,都是需要臣民们的配合。离开了他的臣民,那这个国王就将寸步难行、一事无成了。这也是国王不应该生起傲慢的理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四百论广释》中举了这样一个譬喻。一个国王出兵去征战,在经过野外荒原时,让一位低贱种姓的人来带路。这个人虽然一路上引领着国王与军队前进,但是他是以此来谋生的,所以不应该因此而生起自己高高在上的傲慢。同样地,国王虽然领导着全国,但是他也是以此而谋生,所以也不应该生起高高在上的傲慢。

设问:国王有绝对的权力来作财富的收集和布施,所以还是有资格生起骄傲吧?

答:
如佣得所得,思主为施者,
主给所应给,自矜为施主。

颂文直解
犹如佣人得到了报酬,尽管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但是会觉得这是主人布施给他们的。同样主人支付了所应该支付的报酬后,也会很骄傲地觉得自己作了布施。其实主人的骄傲是不合理的,主人与佣人是相互观待的,不可能存在完全自在的布施者。

释义
国王可以收集和发放财富。但是前面说了“随所负责任,要待他授给”,就是说国王的权力是民众赋予的。财富呢,也是民众自己创造出来的,是属于民众的,国王只是代为收集、代为管理、代为发放而已。因此民众在通过劳动,获得自己应得的报酬时,不应将财富视作是国王所赐予的。国王也不应该将自己视为是布施者,而觉得高高在上,要知道这是把本来就属于民众的财富,发放给民众而已。而且国王还应该感谢民众为他提供了六分之一的收入,使他不需要进行其他的劳动,只需专心进行管理。

设问:国王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生活上极尽奢侈,所以生起傲慢也是不足为怪的吧?

答:
余视为苦处,汝起颠倒念,
以他事存活,汝由何生喜。

颂文直解
其他人明明视为是做仆人的痛苦之处,你却对此生起了颠倒的念头,认为是快乐。你需要为他人长期劳作才能得以存活,这又有什么可以值得你欢喜的呢?

释义
有的人特别羡慕国王、国家领导,或者有钱的老板、明星们的生活,认为他们吃香的、喝辣的,坐豪华汽车,经常乘坐飞机穿梭于各个城市之间。但是这些光鲜外表的背后,是他们所背负的巨大压力,他们每天要处理很多棘手的事情,要付出远远超过其他人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国王是为民众劳累,老板是为了客户、员工劳累,明星是为了观众劳累。因此,他们并没有什么可以引以为傲的地方,这样劳累的生活,也不值得其他的人羡慕。

如果有利他的慈悲心,去做有意义的事,那当然是做得越精进、越劳累越好。但是如果是为了虚荣,为了面子的好看,为了我慢,去做那些劳累身心的事情,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这以上是针对具有高位的世间权贵的引导,接下来是针对法政自在者,即拥有巨大权力的人,引导他们来对治我慢。

戊二、断法政自在者之我慢分三:一、断总护世自在者之我慢;二、断分别法自在者之我慢;三、断大英勇自在者之我慢。

己一、断总护世自在者之我慢分二:一、正说;二、明以此离非福之方便。

庚一、正说

设问:国王是民众的保护者,如果没有了国王,那么世间的规则就没有人遵守,这将会损害到众生,所以国王是完全可以值得骄傲的吧?

答:
王是护世者,亦为世所护,
由一而生骄,余何不离骄。

颂文直解
相比于民众而言,国王是保护他们的人,但同时,国王又需要被民众保护。如果根据其中的一点而生骄傲,那为什么不去根据另一点,而远离骄傲呢?

释义
保护民众是国王的职责,同时,国王自己也需要被民众保护。比如现在的各国领导人都需要雇用保镖,来保证安全,所以民众也保护了国王。这种保护,是双向的。因此,国王自己还是没有值得骄傲的理由。

在家庭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四百论广释》中说,一位丈夫向妻子抱怨说:“我在外面干活挣钱,累得要死,而你却只待在家里享福,什么事也不需要做。”他的妻子回答说:“那你来做一做我在家里的事情,做一天一夜后,你就会知道了。”这位丈夫做了一天一夜后,果然知道了妻子所做的家务也是非常繁重的,正是因为妻子在家里辛苦劳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才能使他安心在外挣钱。知道了实际情况,他的傲慢心就消失了。

同样地,比如一位法师觉得已经为居士们讲了不少法,因此心里很是自得。那就应该从另一角度来想想,自己并没有从事世间的工作,饮食、衣服等的来源,都是居士们供养的,这样就理应去回报众生,给他们讲法。如果能考虑得更长远一些,观察到从前的多世累劫中,众生无一例外,每位都对自己有养育之恩,因此回报他们完全是份内的事,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样想了后,就会远离我慢。

设问:国王就像保护他自己的儿子一样保护了民众,很胜任他的职责,而且国家中有人行持善业的话,国王按理也可以获得所有这些善业的六分之一福报,这样国王获得的福报就很大,因此国王也足有理由傲慢吧?

答:
种中喜自业,存活者难得,
若汝获不善,汝难得善趣。

颂文直解
然而在当今五浊恶世,各个种姓中的老大,都无法避免不善业,因此不造恶业,而欢欢喜喜从事自己的职业而存活的,已经非常稀少了。如果你接触了恶友,就将获得他们的不善业,因此你后世连生善趣也很困难。

释义
在五浊恶世,人们的道德水平下降,烦恼越来越增盛。《瑜伽师地论》中是这样介绍五浊中的烦恼浊的:“如于今时,有情多分习非法贪、不平等贪,执持刀剑,执持器仗,斗讼诤竞,多行谄诳、诈伪、妄语,摄受邪法,有无量种恶不善法现可了知,昔时不尔,是名烦恼浊。”

意思是说:现在的大部分有情,生起了对杀盗淫妄等非法事的贪心,以及对贪嗔痴等恶行深生耽著的不平等贪心。并且身喜欢持刀剑器杖等武器;语喜欢争吵、斗讼,以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谄诳和欺诈,经常打妄语;意中则充斥着各种邪恶。

正因为烦恼炽盛,所以末法时代的人行持的恶业多过善业。那么国王管理着国家,在分享国民的六分之一功德的同时,也一样要承担国民六分之一的罪过。而国民产生出的罪过远远大过功德,国王要承担如此严重的过失,而且这样的过失每天都在不断累加,那这样的国王,后世怎么还能指望投生到善趣呢?

《四百论广释》中说:麻风病人应该好好治疗,但是他不但没有服药,反而去吃了具有发性的鱼和牛奶,这就大大加重了病情。这里病人对应国王,麻风病对应他们自己造下的恶业,服药表示忏悔,吃具有发性的鱼和牛奶,对应要承担全国六分之一的恶业,加重病情对应只能投生到恶趣。

设问:国王是一国之君,控制着全国,这样还不可以傲慢吗?

答:
若由他使作,世说彼为愚,
如汝随他转,更无有余者。

颂文直解
总之,如果自己没有自由,而需要听从其他人的指使,才能做护田等仆人的事,这样的人就会被世间人称为愚人。在这个世上,像国王这样受别人控制的人,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释义
国王表面上掌握着一切的权力,但是实际上他一个人不可能了解和掌握全国那么多的事务,因此他必然要依赖身边众多的辅佐大臣。于是他只得听从大臣们的计策,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都需要按照大臣们的意图行事。因此,实际上他是受大臣们控制的,是大臣们的一个傀儡。作为一个傀儡,又有什么值得傲慢的呢。

世间企业的老总们也是这样的情况,他们需要依赖很多下属,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方案的决策。既然很多事情都是由下属来决策和完成的,并且往往还受到下属的欺骗和蒙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认为自己能力超强而骄傲自大,就非常地可笑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