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南怀瑾:财富的去向

南怀瑾:财富的去向




那么人生的目标,有钱只为“饮食男女”吗?你们都知道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有一首诗,我改了一改,因为不是我有意改的,是它要改:“世事循环望九州,前人财产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世事循环望九州”,世间的事情就是旋转,跟圆圈一样循环的。望九州,中国人有九州,世界有九大洲。“前人财产后人收”,前面发了财的人永远是你的吗?不会的,会到别人的手上去了,所以说“前人财产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后人有了财产你不要高兴,“更有收人在后头”。我看了九十年看了这么多,升官这么大,发财这么厉害,到最后都没有了,所以说“世事循环望九州,前人财产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世界上所有的财富在道理上要懂得是非你之所有,不是你所有,属于你所用,归你所用。财富永远不属于你,只是给你所用,不是你所有。赚了一块钱,你只能够五分之一归你用,任何一个人赚一块钱,一块钱赚的五分之一给你。第一份是政府,第二份“土匪”要抢一点,所以你赚的钱这两份要扣掉,王贼要扣掉,你只有五分之三。然后疾病生病你要扣掉,还有眷属、父母、朋友、zai 难,所以只有五分之一被你所用,并非你所有,你还是两手空空。所有人财富的道理都是这样。

希望把自己的人生的理念搞清楚,有自己的商业道德行为,这是最重要的,不能够依赖政府、不能依赖社会,要帮助政府、帮助社会,自律的发展起来,这是我今天浓缩时间最后一句话贡献给大家的。

《南怀瑾讲商业道德》

-------------------------------------

所以我常常给大家讲,有一个经济学你们没有看过,释迦牟尼佛的经济学。释迦牟尼佛他讲一个原理,他说这个钱啊,你只有五分之一的临时支配权,有五分之四不属于你的,财富多的也一样。他说第一份要给政府;第二份是盗贼的,骗你、抢你的、偷你的钱;第三份属于你的疾病;第四份属于你的家人、兄弟、朋友。除了这个以外,你只剩下五分之一。这五分之一,还并非你的所有,只是你临时可以支配使用而已。我说他的经济学最高了,其实那五分之一也要自己真正用了,而且用对了,才是有效的。又有一说,世间财物,为五众所享,“王、贼、水、火、恶子”。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 企业 · 国学》

------------------------------------------

南怀瑾老师在向浙商讲财富观时说:“天下财富五家共有:一是王者所有,即皇粮国税,不可或缺;二是盗贼所有,贫富过于悬殊,必然引发非理性分配,盗贼禁而不止,固有其一;三是去病所有,生命延续,生老病痛,终有一用;四是灾害所有,水灾火灾,天塌地陷,付之东流;五是恶之所有,败绩败家,不能一以贯之,终致散失。如果把财富的去路搞明白了,来路的追逐也没有必要太执着了。”

南怀瑾说,钱财不是固有和固定的,是无时无刻都在地下潜行的,今天归你,明天不知在何方。财富易手,都是常态,真正的智者,要按照转换趋势对事业进行散布,按照天下财富共有的规则要有意识地进行散财,按照智性是本、理性是道的要义对情绪进行控制和散发。散布,是事业布局;散财,是财富布施;散发,是情绪布防。

对我们普通人来讲,赚点小钱有点积蓄,远没达到人们现代观念上财富的标准、厚度,虽不会有“在巨富中死去是耻辱的”担心和恐慌,但也要尽量做到按照天下财富共有的规则有意识去散财、布财,帮助那些被灾害、盗贼、健康等原因掠去财富的人。  

南怀瑾的财富观对我们的启示意义在于,看清了财富的去向后,我们可以积极地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省去一些“去病所有”;教育好子女,警惕骄奢淫逸、保持简朴生活习惯,杜绝“恶之所有”;勤学多思、注意安全、学会辨别和判断,减少“盗贼所有”和“灾害所有”;心态坦然平和,保证“王者所有”。以更加平和的心境淡然地面对财富的得与失。  

财富的去向已明,对于财富来路的追逐也没必要太过执着了,不必太过舍命赌气聚财。当然,你尽可以有追求财富的念想,一夜暴富的奢望,但终究应拿得起,放得下。

《南怀瑾的财富观》

----------------------------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带了20个民营企业家到太湖庙港大学堂听南怀瑾老师讲学,希望能够给企业家安装上一颗人文心,南怀瑾老师90多岁的高龄,他对浙江的民营企业讲了一个价值观问题。

南怀瑾老师说“天下财富”五家共有:一是王者所有,皇粮国税不可或缺;二是盗贼所有,社会两极分化,必然要引发非理性分配,盗贼禁而不止,固有其一;三是去病所有,生命延续,生老病死终有一用;四是灾害所有,水灾、火灾、灾害塌陷付之东流,所以不要心疼,本来这个钱救灾赈灾也是一部分;五是恶子所有,败家子,败绩败家不能一以贯之,富不过三代。所以你把财富关系想的这么通,把财富的去路搞清楚了,来路的追逐也没有必要再执着了。

情绪冲动、情绪失落都可以得到散发,引而不发,发而中节的可能性就大了,因此只有散财的价值观才有散发的情绪场,这是南老说的。他说有些财富守得这么牢干什么?他告诉企业家,经济发达的地方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最早战国时期经济最发达是山东临缁,后来唐代最发达是扬州,宋代最发达在福建泉州,清代末年才到上海吴淞。他给了我们一个大胆的想象空间,经济重心不是一成不变,它世易时移。

南怀瑾老师讲三个观点,情绪要散发,最好不要发,不发谓之中,情绪要发出来但是要有节制,谓之和,致中和,所以情绪要散发;财富积累要散财;投资落脚点要散布。所以,在人文教育方面,要重建价值观,这个问题很重要。

《法句经》云:“信财戒财惭愧亦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这七财才是真正智者所应追求的法财、圣财。

阿底峡尊者也说:“舍弃一切有漏财,当以圣财为严饰。远离一切散乱境,依止殊胜寂静处。”不过,这么好的教言在现今的环境下又能被多少人奉为金玉良言呢?

大多数人在日夜寻觅财富的过程中,大概十有八九都会把这些圣者的教言抛置脑后的,而这恰恰是智者的呵斥处。萨迦班智达就曾不无悲哀、不无痛责地说过:“漂泊轮回诸众人,昼夜拼命求财富。”能否有更多的人都能像传馨一样,把佛法当成生命中最值得希求的无价之宝,在勤勉不辍的求真过程中,打开生命本来的无尽宝藏?

「现有眷属,常乐远离」,本身有许多眷属围绕,像是父母、妻子、朋友、学生等等都算,可是他的修行境界是不会留恋这些的,已经超越了。好像我跟老朋友说,儿女大了,就不要再牵挂了,互不相欠,也不要指望儿女回报,否则你下辈子可能变成儿女的儿女来还债。也有朋友为儿女不肖而愁,我便劝他们看开些,社会上年轻人一定有好有坏,不可能个个都好,也不要要求自己的子女一定全都是好的,总要分担一些吧!自己家里样样都要好的,不是菩萨道。别人的苦难我们挑一些,这也是回向。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2-22 14:33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