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华严经梵行品新讲 梦参老和尚讲于五台山普寿寺

这叫知法自性。知道一切诸法的本体,这样你得到的效果是什么呢?“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这是没有一点贪恋心,心里不随着颠倒而颠倒,认识颠倒,你就不颠倒了,这叫梵行。

这是从心上不颠倒,并不是从行为上不颠倒。颠倒是什么样子?本来是幻化的当成实际的;本来是做梦,但是他要留恋,做好梦也要留恋好几天,做恶梦更不要说了,做恐惧梦,他害怕时间更长了。

但是做梦,不是真实的;虽然不是真实的,你却当成真实的。当你睡觉做梦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但是现在咱们都没有做梦,而且就是在梦里头,你这个梦能醒吗? 做梦,早晨醒了,这梦没有;但你这一辈子还是在做梦,你上一辈子还是在做梦!

但当你能发了菩提心了,还不说成佛了,而是发了菩提心,渐渐就明白了,这都是在做梦。在你一切动作中,你就想到这都是做梦的,没有真实的。这个是说,梵行让你去观,观就是思惟修,用你的智能照见它,不要在这里头起执着。

你坐飞机,或者到火车站,人越多的时候,你就观想;那些人,你看忙得不得了,不干你的事,知道吗?要常时做如是想,这是因缘所生法,没有真实的。

咱们一天忙得不得了,忙什么? 今天,如瑞法师打电话希望我到大寮去看看,她到大寮炒菜,我去看了。我是怎么想的? 你说咱们忙什么?那么多人洗菜的、做菜的、炒菜的,这是在干什么? 填饱肚子。吃到肚子里去又没用处,它渐渐地消化消化又排泄出去。那明天早晨又再吃,中午又再吃,忙什么? 这是口,腹。嘴不吃不行,肚子要饿。肚子饿了,嘴就吃了,非把肚子填饱不行,还要讲求味道。为了吃,还要做,做好了再吃,这是过程,一切都是假的。这本身是假的,吃到肚子里还是假的,排泄出去了,它不是真的,它不停留的。那人死了,死了就不吃了。所以人生的一一过程,你要观,观就是观想,思惟修。

人生的一切活动,后头总加一个为什么?‘聊斋’、‘阅微草堂笔记’、‘天方夜谭’,我想有人看过,有人没看过。那看小说的人着迷了,之所以迷上了,因为他认为是有的。特别是蒲松龄作的‘聊斋’,因为蒲松龄官没当上,脑筋往哪用? 就写书了。

‘阅微草堂笔记’就不是这样,它是记录现实的。皇帝把纪晓岚贬到新疆去,他听见新疆人所说的故事,以及自己所看见的故事,这本书之所以叫‘阅微草堂笔记’,因为是在他的草房子里编的。世间上许多微细的事,用我们佛教所说的四句话就解决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那些书说的好像都是神奇古怪的事,咱们活着的事,哪样又不是神奇古怪的? 每个人说说他所见的、他心里所想的都很怪。有的人想的非常怪,咱们叫什么呢? 想入非非。想的很怪,做的也很怪,有很多人做事很怪的。这个很怪的意思是指什么呢? 这是说,他是人道的人,可是做的事不是人道的事,所以就怪了。一切有为法都是如是的,这是说有为法,了知一切境界,境界就是有为法。

了知是什么呢? 了知是心,是无为法;用无为法了知有为法,这是在文字上说的。用你心里想的,想那个奇奇妙妙的怪事。看电视,看电影,那写小说的人已经告诉你,没有这个事,这是小说;但是看他编成戏剧,编成电影,有的人还是会流泪的,有的甚至还痛哭;甚至还想找出那两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找不到的,那是他脑子里编出来的。不要向外头看了,每个人自己都是一部很好的电影,自己想想吧!

《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你的心。说了这么多,十法界、六道、四圣,十法界就是你心的演变。直观自己的心。说这些法都是直观你的心,不过弯子有很多,要经过好多道手续,我们可能认为这个道理很深,其实,浅的你也不知道。

今天我们在厨房炒白菜,大锅里的白菜很多,如果不是一个个菜籽种下去,它怎么会变成一个大白菜? 就一个小籽儿变的,要生长也要经过很长的时间,长完了,拿它去贩卖,咱们就买进来,又把它切了,给它一炒一煮,完了又吃到你肚皮里头去,它又化了,化了又没有了,就这些事物,你去观察吧!

我们的年龄不同,来的处所也不同,这么好几百人,真的吗? 说真的,真的它不存在,一百年之后,谁都不存在了。为什么呢? 过去历史是这样,我们前面一百年的那些人,都不存在了,你回忆一下吧。所以你把这个如梦如影如想变化,好好体会、观照。这话说的很多,耳朵不晓得都听了多少遍了,你能体会到吗? 若真能观到、体会到了,你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观一观,想一想佛所教授的,不管好的,坏的,完了你来证实一下。经过你的思想去观照,道就是这么样修的。你在这里头要是能找着真的,你成就了。

《华严经》所讲的一真法界,我们把它认识到了,就成功了;成什么功了? 成道了。成道了,再回来看,当你出了家了,你再回头看你在家的事。

四、五十岁的人,经历就很多了;二、三十岁的经历少了。像我,活到九十岁了,根据过去世间所说的话,老而不死是为贼。知道贼吧? 贼有两种,有偷的有抢的,抢的就厉害些,偷的是小偷小摸。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经历太多了,他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一看就知道了。咱们是学智能学的,不等你老了,没智能没关系,你把佛菩萨的智能借来看一看。

我们现在是没有证得,没证得就借佛菩萨的智能来看人类。你这一班人十个人,你观吧! 一天当中都在变,不用打开电视,每个人自己都是一套电视,先静下来看看自己的。从你当小孩,六岁记得了,上小学开始,一步一步都是你自己做的事,你自己都会笑得不得了。你大了,再看小孩做的事,愚蠢极了,你会感觉到好笑。你再看这个整个的世界,再看整个的人生,这就叫“行无上意”。

观照的功夫,观到最后了,大梦方醒,到那个时候,你才知道一切法真正是如梦。现在你还是不承认呢! 现在咱们谁会承认咱们的现实生活,就是做梦? 天天看佛经,这是佛说的,你自己并没当成梦。如果你当成梦了,你证了果了,起码你的见惑断了,你见什么都不会生起烦恼的,不会把自己也掺进去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当你看电视看电影很容易把自己摆进去了,你自己是在做梦,还把自己摆进去了!这只是演戏,也不能把它变成事实;可是每位道友现在能把一切事物,都变成如梦如影如幻如响吗? 你还有烦恼吗? 这些世间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什么关系都没有,那只是你真心上所生起的妄影。

妄影不是真实的。你回头看看历史,看看满清末年的时代,蒋介石的时代,看历史、看小说,走遍全中国,看看每个地方的变化,人事时物全变了,连影子也没有了,还有影子吗? 连影子都没有了。咱们现在讲三皇五帝,乃至皇帝私游,全是假的。你看过二十四史的,你看过纲鉴的,你看一看,是非曲直,什么是直? 什么是弯曲的? 没有标准的。做人的道理,有标准吗? 怎么样做个人? 那得看你生在什么地方,生在什么处所,生的时候是什么时间;如果你不把这个定下来,要来论一个人,好与坏,是与非,没办法评论的。

因此让你返观自性,〈梵行品〉里说我们怎样能达到清净无为? 要生起大悲心大慈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在娑婆世界观吗? 在极乐世界观吗? 佛告诉我们,你要厌离这个世界的生死苦,生到极乐世界。那有没有舍离众生? 你怎么来对待这些问题? 你一天磕头、拜忏、持戒,持戒目的是什么?你得把你的标准先定了,再去学,学完了再去做。

遇着一件事物,每个人看法想法不一样的。你平常一天都是如是生活,突然间一变化,你的想法就变了。这就是什么呢? 心被境转,客观的外境,把你心转变了,这就是凡夫。你看见任何事物,不随外境转;你的观察力,看问题的看法,让它被你转,你不被它转。我们现在就学这么一个方法,学什么方法呢? 我们的心不随现实的客观环境而转变,我们要转变那客观的现实;把它看成了如幻如梦如影如响,那就转化它了;转化它了,就不被它转了。

那你可以得到什么好处呢? 任何时候你都是高高兴兴的,愉愉快快的,它被你转了。你说这是假的,骂你,假的;打你几下子,你说这个五蕴是和合的,不是我,你没打我。痛了,打痛了,平常的拿拳头打还可以,拿刀砍你一刀还得到医院去治,它痛啊!你要是能把它看成是假的,真的是观想成熟了,它就不痛了。它本来就是假的,假的还痛吗? 为什么痛啊? 当真的。这就是观,修行观力的观。

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

你所观的跟你所做的,两者和合了,就是相应了。知道印度瑜伽大法吧!印度瑜伽大法,是婆罗门教的。佛在世时也讲瑜伽,瑜伽是什么意思? 就是相应,你的观跟你心里所想的,跟你所做的,两个合而为一了,就是相应了。相应什么呢? 一切法都如是!

于诸法中。不生二解。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没有第二个解释,就是假的,如梦幻泡影。作如是观,这样一观,观的心行合一了,境界现前了。

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怎么样现前的呢?一发菩提心就成了佛了。

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这个身不是五蕴色受想行识成的,那是什么成的呢? 智能成的。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智能身。一切法都是心生的,一切法即心的自相,心生则种种法生;要是不想了,心灭了,种种法灭,什么都没有。

在文字上、语言上说的非常简单,可是做起来就难了,都是自心领悟,不由他悟。这文字是佛的教导?三宝的加持? 那是帮助你自己去领悟。一切法从你心里生的,一切还归于心,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呢? 种种法灭。说在梦中,或者在迷的时候,明明有六趣;要是明白了,什么都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

这都要你深入去观察,你要是把别人说的话,一切的行为,一切的交往,都当成如梦幻泡影,你想想你还会有烦恼吗? 比如说,要是不吃东西,那就活不了了;可是有好多和尚入定的时候,他不吃不喝了,他也没死。

这是心的力量,要经常这样观照想,快乐的时候要想到痛苦,痛苦的时候要想到快乐。为什么呢? 你能解除自己的烦恼。在任何时候,你心里总是让它快快乐乐的,起码第一个好处,减少疾病。人有没有发高烧的时候? 发高烧的时候,自己找找原因,为什么会发高烧? 凡事,你的心别帮助你的身,要让你的心跟身分离。怎么样分离? 一天当中别在自己身上打主意,那就是分离。你不能完全说是不打了,咱们没办法,还没成道呢! 打的少一点,重了你给它减轻一点,你别再帮它的忙了;你帮它的忙,那不得了,你的道就修不成了。

在平常生活当中,你要常时想,心里要平平静静的,无欲。什么求都不求了,心像水似的,没有欲望,什么都不求了。这个时候,你的心非常平静,你说的话非常的灵。为什么? 自己有智能了。

无欲的时候,那个心像水一样的流,我看见古人有这么一句话,他不是佛教徒,可是悟得了,“无欲常教心似水”,没有欲望就像水那么流的,“发言自觉气如霜”,这是说话,不是冷言冷语;霜就是很寒冷的意思,感觉非常有作用,确实的意思。一切法就是你自己的心,心的自性。这个时候你有智能了,慧心成就了,初发心时就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这里是讲清净梵行,那还要不要功德呢? 下一品讲〈发心功德品〉,就是怕你偏到空无这边来! 以为我要修清净梵行了,什么也没有了,不用做功德事了,那就麻烦了;菩萨道也不行了,落哪边也都不行。你看佛所教授的方法非常的微妙,不可思议,你要照着去做! 能成佛,了生死,得解脱。解脱是什么? 你什么不执着了,无挂无碍了。什么是无挂无碍了? 你这个心不去想它,就这个意思。有的经文说的很深,但做起来很简单,可是就是做不到,很简单却做不到。

放下吧! 放下吧! 放下就自在了,他就是放不下,每个人想想自己的心吧! 你哪件事放不下。或者你要想回家,跟常住请假不准,你这一天很烦恼;回去了没事了,再回来放下了。病,生老病死苦,病,就是放不下。脑壳痛,那找找原因吧! 它为什么要痛? 也没有人打它,没人伤它,头为什么要痛啊? 你想想这个痛的问题去了,想想它不痛了,起码减轻了。有觉觉痛,觉痛那个觉啊! 它不痛的,它感觉着痛,不是它痛。

有很多的问题,在文字上、在事实上很简单,为什么做不到? 如果那条路,你走的非常熟了,没灯你也走去了,瞎子他摸也摸去了;要是这条路,你没走过,睁着眼也找不到,就是这样的意思。不要太钻牛角尖了,认为佛法很深! 其实等你大致懂得了,可以把你一天当中的生活颠倒过来,因为咱们现在都在颠倒当中,你再把它颠倒过来,不就对了吗! 那样就不颠倒了。

这个不由他悟,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是说是佛所教导的,我们根据佛所说的去学,好像是从佛那里悟得的,不是的。佛只能给你启发、帮助你。悟! 得你自己去悟。成就慧身,得你自己成就,佛不能给你;佛也不能断除你的业,也不能给你智能,佛只是告诉你方法,你照这个方法就能得到了。

得到什么了呢? 得到智能。智能不是梦幻泡影,也不是如露如电,那个是真实的。反正那个心里之外的,都叫如梦如幻如泡如影。

〈梵行品〉的经文不长,现在〈梵行品〉讲完了,我还是劝大家多读〈净行品〉,〈净行品〉读熟了,你才能入梵行。梵行就是清净行,做什么事都清净的,就是你的行为、你的作用,都让它清净。怎么才能清净呢? 就是你的心,放下吧!看破了放下了,心就清净了。要好好观,希望自己自在,不要找烦恼。

我们都会背《心经》,《心经》的头一句话就是全部的〈梵行品〉,也就是观自在菩萨,你要观,看破了,放下了,自在了,也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咱们所讲的清净梵行是空的。照见五蕴皆空,从你自心生起自己的智能,自己的智能照自己,别向外照。一照自己,就照见自己的胡思乱想,颠倒梦想,这就明白了,不贪恋了;不贪恋了放下了,放下自在,自在解脱了,那就一切皆空了。那个空是用深般若智能,照见五蕴皆空了。

空完了,到了后头又不空了;如果你不能达到,就念观世音菩萨的咒!“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大家都会背,都会念,不晓得念的好多遍了,但是在这个里头还要加上观想,《心经》上的第一个字,就是“观”。

《大般若经》有六百卷,要想全部读完,很难啊! 光是空就说了二十种空。其实一个空就够了,你不懂,就给你空空空,空来空去还是不空,空到最后不空,空了说什么佛法? 什么不空? 觉悟。觉悟了就不空了。这个空是建立在觉悟上的,觉悟了不空了,它不起贪恋,就是他自己不贪恋了,他就空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现在这里的比丘尼师父,二十多岁的很多吧,她空了,不贪恋,也不去交男朋友去了,以后也不用离婚了,什么都没有了,多清净啊! 就这样子,也就空了,她没有不空了吗? 你要是参加进去,那就不空了,参加进去再想出来,好难啊! 那就危险了,很不容易了。

这完全是心,不是物质。要是贪恋钱财,能办置五欲,等到把钱挣的差不多了,没办法了,享受五欲吧! 身体又不行了,身体又不能享受了,还都是空的。他不理解,他去贪,贪吧,贪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不论学哪一法,都是希望我们不要执着,放下吧!

怎么能放得下呢? 看破了,一切如梦幻泡影。好比当你做个梦,做梦发财了,一醒了,就没有了;你想了好几天,还是没有,还是得放下。那是被迫放下,而这个是自觉的放下。

佛教授我们要行梵行,虽然得到一点的功德,得到一点的好处,也不要在那上面执着贪恋。像我们四众弟子,出了家,清净了,在这个上面就不要贪着,不要起执着;一起执着就又恢复原来的烦恼了,就是这个涵义。这是怕你落入空,下一品讲〈初发心功德品〉,就说发心的功德有多大,劝大家发菩提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