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

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

那么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所以,你真正认清楚、明白之后知道佛教的本质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里边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造物主、有一个真神,这个神是创造宇宙的;佛教里边没有。大乘经典里边告诉我们: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经典上明白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自己的心想。也就是说,佛肯定承认宇宙是我们自己造的,是我们自己念头造的;万物也是我们念头造的;“我”自己还是念头造的。

  经上常说,很多老同学都能耳熟“一念不觉”。这宇宙从哪来的?从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讲宇宙的发展、宇宙的开端。这桩事情现在被量子力学家承认了,这是最近三十年来被科学发现了。科学家一味追求“物质”到底是什么,这个宇宙的密码被揭穿了,“物质”可以说是完全明白了,跟佛经上说的完全相同。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说的,被最近三十年才发现。“物质”从哪里来的?德国的科学家勃朗克,他是个物理学家,一生专门研究“物质”。他是爱因斯坦的老师。他告诉我们,根据他的研究,世间一切物质现象是假的,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是“念头”变现出来的。他使用的方法跟佛经上完全相同,就是要分析,不断地分,分到最后,看到是是什么。

世尊也是用这个方法,讲物质分析,最小物质,肉眼能看得见的,佛经上称它作“牛毛尘”,牛毛很粗,牛毛的尖端上有一粒尘土,在牛毛的尖端上不会掉下来;无论你怎么转,它不会掉下来,这一粒小尘土,我们知道有地心吸力,因为它太小了。以这个为单位,把牛毛尘再分,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就称为“羊毛尘”。羊毛比牛毛细。羊毛再分七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尘”,这兔毛更细了。兔毛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尘”,这我们肉眼就看不见了,这一粒尘能在水里边没有障碍地游动,因为水密度不大,在显微镜里观察,有空隙,它从空隙里边走。 这个水沉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尘”。“金”是金属,金银铜铁密度大,但是还是有空隙,它还是能够穿过。“金尘”再分为七分之一,叫“微尘”,这是最小的了。这个“微尘”,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应该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原子”。那“微尘”再分,分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色聚极微”这个意思很广,大概包括现在所讲的“粒子”、“基本粒子”、“夸克”等类的,现在科学家分析出来,“粒子”有几十种之多,“夸克”也是有几十种。那“色聚极微”再分七分之一,叫“极微色”,这是佛学名词;也叫它“极微之微”,这不能再分了,再分没有了。这是“物质”到最后的现象,这是科学家把这个“极微之微”找到了,他们用的名词叫“微中子”。这“微中子”多大呢?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起来等于一个“电子”;换句话说,就是“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这个东西是佛家讲的“极微之微”,是“物质”最小的,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没有了。

  最后科学家还是把它分裂,分裂之后真的没有了,“物质”现象没有了,出现了什么东西?是“念头”波动现象,这就证明佛说的了:物质是从心想生的。这发现了,科学家承认了。你看佛经上讲,“色有心生”,大乘经上讲的。大乘经上这个“色”,就是“物质”;“心”就是“念头”。“物质”是从“念头”生出来的,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那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它这频率多高呢?波动的频率,整个宇宙是波动现象产生的。这个波动,佛经上有一段经文,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我们凡夫动一个念头,很微细的一个念头,“心有所念”,佛说“几念几相识也?”这个波动里边有多少个细念、微细的念头?有多少个“物质”现象?有多少“精神”现象?就是“受、想、行、识”。弥勒菩萨回答,“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算出来是三百二十兆。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念头,你说这个念头多微细!

那么现在最难的是老师,师资到哪里去找?找不到!只有希望真正发心,能够苦学的人,我们自己努力自己培养自己,要有信心。那么讲经不是难事情,我们最初以为这个很难。李老师劝我讲经,我不敢上台。他办了经学班,培养讲经、弘法人才。他给我说:我们今天上课,你去看看好不好?我说:行,我去参观一下。这一堂课下来之后,我一看同学们,年岁轻的二十多岁,有比我小的,二十多岁,小不了几岁;年岁最大的六十岁,林看志老居士。学历一半以上是小学毕业,我感到很惊讶,初中毕业有几个,高中毕业的有一个还是两个,大学没有毕业的只有一个,念大学二年级朱非居士,现在这些人都不在了,程度都不高,这些人都能够发心出来讲经。所以我跟老师讲:行,我可以参加。我们是这样参加的。

  那么第一个真的要发大心。那么我在同学当中,我的记忆力好,我听老师讲经大概一个星期之内,我做复讲能讲到百分之九十、九十五的样子,有这种能力。这个是自古以来培养讲经法师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你记忆力好、理解力好;你能理解、你能记得,你就能够学习。学习一定要上讲台,讲台上不锻炼,是练不出来的。老师常常比喻中国古人,打拳的人,天天打拳,“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唱戏、唱歌的人天天吊嗓子,三个月不吊嗓子就不能讲了。讲经也是如此,三个月不上讲台就完了,这天天要上讲台。没有机会,怎么办呢?找同学。那么李老师的学生很多,特别就是老师每个星期三讲一次经,这些人都会来听,那我们跟他结法缘,认识了、熟了,“我到你家里去讲经,可不可以?”一个星期一次,星期一我到你家里去,去学讲经,听众三个、五个都可以;星期二到那个家去讲;星期三到那一家去讲,我的机会就多了。你自己不找,你就没有机会;你找,他们也很欢迎。所以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到以后常常出国,在外国,没有这个机会,怎么办呢?我买个小录音机,我就对着录音机讲,讲完之后,我来听。决定不能中断,这样才能够练得成功。所以它不是个难事情。

  那么最好呢,我现在是有经验,这个经验是累积起来的,从失败当中找到的。我过去讲得太多、太杂,我不专,所以没开悟;如果我五十年讲一部经,我就成佛了。我把这个经验告诉你们年轻人,“一门深入”,不要学得太多、太杂,一门。你遍遍讲,遍遍不一样,听众越听越欢喜,不是像学校老师教书,用一个笔记、一套教材,每一次都是这一套的,人家不愿意听第二套,不是的。我们学讲经,同样是一部经,每一次讲都要作我第一次讲这样的心态,不要用过去的旧的材料,不要;要用新的,这样就遍遍你自己都有味道,遍遍提升,人家永远听不厌、听了生欢喜心,真正得利益。

  所以我们中国寺院丛林把经教丢掉,大概两百年;日本人丢掉了有四百年。我在日本讲经,他们那边的法师告诉我,四百年前日本的寺庙都讲经,他们接受西方文化比我们早,把这点疏忽了;中国丢了两百年,所以佛教衰了。佛究竟是什么,没人知道,把佛菩萨、阿罗汉都当作神去拜,这就变成迷信了、宗教了。要知道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学位的名称。你达到什么境界,你就达到这个学位。达到这个境界不是学的东西多少,与这个不不相干;与放下有关系。放下见思烦恼就是阿罗汉;放下尘沙烦恼就是菩萨;放下无明烦恼就成佛了。所以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肯定不用书的,他不认识字,讲经给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通通放下了,把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这一放下就成佛了,五祖的衣钵就传给他了。那就是他听经这个五句,五句话就是他拿到博士学位的论文,只有二十个字,他就拿到了,五祖就给他了。所以要明白这个道理,“放下”比什么都重要。真正能放下,学任何经教都不会有困难,里面非常微妙的意思你都能悟得出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1 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有没有欲望?没有,什么欲望都没有。我们学佛菩萨,把欲望放下,一切随缘,这就很自在;如果你成天打妄想,“我想怎样怎样”,你心不清净,那就苦了。

2 佛菩萨与一切众生往来,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对于一切众生绝不加丝毫勉强。佛菩萨教化众生,只是苦口婆心地教导,对于众生确实不加丝毫干涉,这是我们要学的。

3 我们今天教学,为什么会生烦恼?因为你干涉学生。佛菩萨何以不生烦恼?他不干涉学生,“我教了你,你懂了,很好;你不懂,也好。我教你断恶修善,你肯听、肯做,很好;你不听、不肯做,也好”,所以佛菩萨快乐,不生烦恼。

4 我们今天教人、劝人,用的是凡夫心——人家听了照做,心里就很欢喜,欢喜是烦恼;人家听了不肯做,依旧还作恶,心里就很不高兴,那也生烦恼。这是什么?这是不能随缘。

5 众生业障深重,不是一生能够得度的!我们是恨不得一生把众生都度了,比佛的愿力不知道强多少倍,这是自找烦恼!

6 佛菩萨度众生,非常有耐心,众生这一生不能得度,没有关系,来生再来;来生还不能得度,下一生再来。佛菩萨可以等到无量劫之后再来度你,你什么时候愿意听话,他就示现;你不听话的时候,丝毫不勉强。我们学这个本事,就能够自在随缘了。

7 否则的话,你决定不会得到自在,你不会得到清净平等觉。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自己没有得清净平等觉,怎么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太有限了。

8 我常常劝勉同学们,尤其是发心出家的,我说:你要学佛菩萨,你得把欲望放下。你能把欲望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你真的把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放下自己烦恼习气,随顺佛菩萨的心行,你这一生就成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