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怎样才能真实得到皈依的功德和福报

怎样才能真实得到皈依的功德和福报

佛在《无垢经》中云:“皈依之福德,倘其若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皈依的功德,若是有个形状,整个虚空也容纳不了。只要是如理如法地皈依三宝,世间的福报自然就有。

    很多人说,“某某皈依佛门很多年了,修行也挺精进的,也做了很多事情,怎么还没有得到这些福报和利益呢?”这就是以人来衡量佛法了,这是颠倒的。佛告诫我们“依法不依人”,应该以佛法来衡量人,不应该以人来衡量佛法。佛法是无边无际的,可以用佛法来衡量人;人是有局限的,不能用人来衡量佛法。

    因果不好讲,他没有得到相应的功德与利益,也许是往昔的一些恶业要了结,也许是他学修不如法。如果修行不如法,不但没有功德,反而会有罪过。这是个人的问题,不是佛法的问题。

    大家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信心是否具足,皈依上师三宝的决心有没有到位,是不是容易动摇。若是信心具足了是不会动摇的,也不可能得不到这些功德和利益。我们很多时候还是信心不足,不是那种坚定不移、绝不动摇的决心。虽然学佛修行好多年了,为众生、为上师三宝也做了很多事情,但还是没有深信,还是求这求那,想这想那的。

    应该是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上师三宝,无论是让你升天还是让你下地狱,这都是上师三宝的事,不用你操心;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都由上师三宝决定、安排。“我要快乐,不要痛苦;我要生天,不要下地狱!”这是在跟上师三宝提要求,是自以为是、自作主张,不是一心一意,没有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全部交给上师三宝,交给佛菩萨。

    自己尽心尽力依教奉行。佛菩萨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佛菩萨给你安排什么,你就做什么。让你了缘,你就了缘;让你了债,你就了债。一切都是佛菩萨的安排,一切都是佛菩萨的加持。当因缘具足的时候,你就解脱成佛了。若是没有解脱成佛,可能是因缘、条件暂时不具足,还要努力,还要精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尽量存好心、做好事,尽量断恶行善。不要有那么多要求。

    “好像是有违缘障碍了,佛菩萨快过来保护我!”你把佛菩萨当什么了?不是皈依处了,是保镖啊?你把佛菩萨当成手下了,让他们来保护你,让他们办这个办那个的。“让我顺利,让我发财,让我平安,让我健康啊!”你这样自私地求,是对佛菩萨最大的不恭敬!

    我们是上师三宝的追随者,我们应该为上师三宝做事,应该去保护上师三宝的事业,这才是正确的。而我们现在皈依上师三宝就是为了逃避灾祸,为了健康,为了平安,为了发财,这种自私地皈依是不如法的。诚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说的:迎请智慧天尊维护世间的利益,犹如将国王从宝座上拉下来,吩咐他扫地一样。

    现在我们皈依的目的就是求——求健康、求平安,但是越求越得不到,不求才能得到。远离世间八法,不执着世间八法,这是一种快乐的方法。远离是不执着的意思。当你不执着痛苦的时候,痛苦就没有了;当你执着痛苦,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就来了。执着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因为这是心里的一种束缚,使你得不到解脱。同样,当你不执着快乐,不去追求快乐的时候,快乐自然就来了,不执着本身就是快乐。但是有些人为了小利,失去了大利;为了暂时的利益,失去了最究竟的利益,这是愚者所为。智者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获得究竟的利益,与此同时还能自然得到暂时的利益。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礼拜是后世佛弟子为表达对三世诸佛和一切佛教典籍的恭敬之心而行持的跪拜之礼。礼拜诸佛及经典有多种功德,虔诚礼拜可以消前世之业障,还可开[启]礼拜者的智慧,使人远离恶业多行善事。

  在汉传佛教礼节中有三种礼拜,即拜佛、拜经和拜舍利。现分别就三种礼拜的行持方法及意义略述如下:

   一、拜佛。我辈末法众生,身处五浊恶世,只有礼拜佛陀,方是超越一切法门之上的捷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末法众生,从无始以来,所造诸种恶业,相互轮回受报,永无出期,这就象人借债一样,前债尚没有还清,又复借债,如此循环,永无止息之日。作为末世佛子,若能发大愿心,归命于佛前,至诚礼拜,终身不懈,我们便会清偿往世之业债,培植未来之福果。

  拜佛之所以有如是功德,是因为人若诚心以身拜佛,则身业清净;口称佛号则口业清净,意虔诚向佛则感得意业清净。人若三业清净,不久即会成就无上佛道;能一心虔诚,可消灭多世之罪。因此,诸佛如来和历代祖师都劝诫世人忆佛、念佛、诚心拜佛,实则是真实希望苦海众生早日脱离轮回之苦。

  拜佛的功德来自于拜佛时的虔诚之心,此外还要掌握正确的拜佛之法。正确的拜佛方法是拜佛时合掌当胸,直身下拜,俯伏称名,其心不能被外境所染。若是妄念生起时,可高声念佛,拖长声音。念佛不能过慢,慢则容易生起妄念,又不应过快,,快即易生疲劳,缓急得中,心存正念,才是最佳拜佛念佛之法。

   二、拜经。拜经的功德,亦超出于其他行持之上。因为经法为佛所说,拜经既是拜佛。恭敬诸佛有助于明了佛法。若佛法同等修持,可福慧双至。具体而言,拜经功德有三,即依经拜字,则圆成文字般若;一心不乱,心缘佛经,则圆成观照般若,依经解义,籍字明心,则圆成实相般若。

  拜经之时,必须五体投地,一字一拜,不计多少,不论日期。如果计算字数多少,日期长短,就有可能心不专一,甚至于看漏字迹,而不能达到一心专念专拜的功德。如果我们只专注于何时拜完某经,计算日期的短长,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快拜经的速度,草草结束拜经,若是如此,则只会增加我人色身有漏之福,却难以培养法身无生之慧。

  三、拜舍利。舍利的中文名为灵骨,即佛世尊金身之灵骨,因阿育王曾建塔藏骨,又称骨塔。在俗众中经常所说的佛舍利,通常指佛牙舍利和佛指舍利。佛舍利所在之处即为佛之存在。因此,虔诚礼拜佛舍利有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能够观瞻佛舍利也是殊胜因缘之感召。

  舍利有许多灵瑞之相,在三国时期有天竺康居沙门康僧会,欲在东吴建业建寺立会塔。有人奏明孙权,孙权即召康僧会问曰:“佛何灵验,汝独改形?”会曰:“如来迁化已过千年,遗骨世间,名曰舍利,在所应现,神耀无方。昔阿育王,统阎浮提,乃起八万四千宝塔,夫塔寺之兴,以表异化也。”

  孙权以为康僧会夸大其词,就说:“若能得舍利,当为造塔。”康僧会就以瓶盛水,烧香礼请至第二十天也没看到,在第二十一天五更时分,忽然听到瓶中铿然有声,康僧会自往探视,果然得到舍利,第二天早上便上呈孙权。权观舍利,五色光焰,照耀瓶中,孙权拿起瓶,将舍利倒于铜盘上,舍利倒下,盘即破碎。

  孙权大惊,赞曰:“稀有奇瑞。”康僧会有曰:“舍利威神之力,并不只是其光泽和形相,而且火烧不化它,金刚宝杵也捣不碎它。”孙权不信,就命力气最大的护卫,将舍利放在铁砧上,用锤击 舍利,结果,砧锤具破而舍利无损。

  孙权由此大为叹服,就为康僧会建塔,同时建建初寺,此为江东佛教之始,自此江东佛教大兴。

  凡是诚心拜塔的人,或拜舍利或拜纸印画像,一香一花,等同佛陀最后的供养;一瞻一礼,同于灵山现在的世尊。此时若求福,则福自会随声而来,此时忏悔罪障,则罪障自会消除,于自心中自会种下菩提涅槃的种子。

  对于此三种礼拜,不论是拜佛、拜经、拜舍利,都应怀有至诚之心,在礼拜终了之时,还要发愿,普度苦海众生,或发愿往生,或发愿无病,若不发愿则不能感应道交。这正印证了中国古言: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明了了三种礼拜的缘由、方法及功德,我们对于礼拜的真正内涵则会有更深的体会,从而会在礼拜时更为投入,达到礼拜的理想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