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推荐] 噶玛噶举 悲玛丘准尼师开示 —— 四季与四圣谛

[推荐] 噶玛噶举 悲玛丘准尼师开示 —— 四季与四圣谛

[推荐] 噶玛噶举 悲玛丘准尼师开示 —— 四季与四圣谛

开示:悲玛丘准尼师
摘录:《不逃避的智慧》
录入:爽然
校正:菩提法灯



佛陀初转法 lun时的开示有各种可能性。不久之前他才彻底证悟的;他的心清明而无碍——只有无边的空寂与圆善。但据说他很难传达心底的体悟;他原本不准备做任何开示,因为没人能理解他的意思。最后他还是决定走出去为有缘的人弘法。有趣的是,他一开始并没提到绝对真理,也没谈到本善、澄明心、至乐、玄妙之境或无边的空寂。佛陀一开始的教诲就是四圣谛的苦谛。



体验生命的能量



我一向把四圣谛体认成对生命觉醒的肯定。我们都是这生命之网的一部分;众生皆是息息相关的。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是一股活泼的能量,缺少了它,我们连举起手臂,张嘴或开合眼睛都不可能。你若是陪伴过临终之人,就会明白人即使衰弱到快要死了,仍然有一股能量,但死亡降临时,这股能量就不见了。据说当我们过世时,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会一一消融到彼此之中,最后则融入于虚空中。活着的时候,我们全都共享着这股创造的能量,从小草到大象,都得历经成长、衰败和死亡的过程。这股能量,这份生命力,创造出了整个宇宙。不过很奇怪的是,其中只有人类具有自我意识,也只有人类会抗拒这股生命力。



前几天我和一位罹患忧郁症的人面谈。当他发病的时候,总是动弹不得地坐在椅子上,成天除了担忧之外什么也不能做。他说一整个冬天他都坐在椅子上,心里一直惦记着要把刈草机从雪堆里拖出来,但就是做不到。这可不是我所谓的静坐。静坐或是安住在蒲团上,意味着把心安住于当下而不产生妄想,只是全然地体验着自己的能量。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我可以告诉你们我的经验。有一回我在静坐时,心里突然生起了不好的感觉。接下来我发现自己的妄念开始泉涌,很担心九月份可能会发生一些事,然后又担心谁能处理十月可能发生的那件事的细节。接着我突然想起来要安坐在大火、龙卷风、地震或海啸之中,因为这提供了一个再次体验生命能量——地、水、火、风的机会。



痛苦源自于拒绝与万物融为一体



我们为什么会抗拒自己的生命力?我们为什么会抗拒那股流经我们的能量?苦谛告诉我们说,如果你是觉醒的,如果你是热情的,如果你心中有爱、有悲心,如果你能发现那股令万物更迭、变动、生长及死亡的能量,就不会再有怨怼或抗拒了。苦谛要说明的是:感觉痛苦乃是身而为人的一部分。我们甚至不需要称其为痛苦或不舒服,我们要认清一切都只是火的猛烈、风的狂野、水的扰动、地的动荡,或是火的温暖、水的清凉与平滑、风的轻柔,以及地的坚固、可靠与厚实。没有任何一样东西的本质是不变的。四大元素就像魔法一般,不断在变换成不同的特质。有时它们会示现成某种形式,有时则是另一种形式。如果我们觉得这些变化是个问题,就会抗拒它们。苦谛同时让我们发现,我们自己也像季节一样不断在更迭,像潮水一般不断在消长,像月亮的盈亏不断在转换,所以没有理由抗拒这种变迁。如果我们抗拒,生命的活力或实相就会演变成不幸,演变成地狱。



集谛则告诉我们说,这股抗拒的力量便是所谓的自我运作机制。传统一向认为,执着于自己的狭隘观点,便是痛苦的成因。另一种说法则是,痛苦源自于拒绝与万物融为一体,不承认我们也像季节一样不断在改变,不接受我们与万物共享同样的能量,而这狭隘的观点便是所谓的我执。



只要一有抗拒,念头一定出现



昨天我开始对“抗拒”这个东西产生了好奇。我发现我在静坐时,心和胃有一股不舒服的感觉,可以说是一种忧虑。当时我觉得这是一个体认四元素的大好机会,我想看看那种气候变化的感觉是什么。当然,这么做并没有使不舒服的感觉消失,却暂时去除了抗拒的心态,可是不久内在的活动又出现了。只要一产生抗拒,念头一定会出现。接着我发现,基于某种理由,我从来就不喜欢这个特定的气候。因为我不喜欢它,所以制造出了自我。当你在抗拒时,就是在固执己见。就好像你是块大理石,而你在其中凿出了一个你来;你把自己弄成了一个非常坚实的东西。以我的例子来说,担忧某件可能会发生的事,往往令我感觉非常不愉快;这几乎像是一种上瘾症似的。如果你是个有酒瘾的人,那么再度酒醉显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或者你有毒瘾,那么不停地打吗啡也不会是快乐的事,甚至如果你有暴食症的倾向,那么不停地吃东西一定会令你不悦。这些瘾头都是很奇怪的东西。我们都很清楚什么是上瘾倾向,因为我们都对“我”上了瘾。



很有趣的是,当气候在改变而能量流经我们,如同能量流经小草、树木、乌鸦、熊、鹿、海洋和岩石一般,那时我们才发现,我们根本不是坚实不变的存有。若是能如如不动地坐着,如同飓风中的甘波拉切山一般,不再阻止自己去面对当下的真相、鲜活的事实以及生命缺乏确定性这件事,那么我们就不再是非得让事情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的孤绝存有了。



你一直在煽动自己的心火



灭谛要说明的则是,止息痛苦的方式就是放下我执。“止息”意味着停止抗拒、怨恨、觉得自己完全卡住、不计任何代价地想保住这个巨大的“我”,也就是不再进入与气候变化相反的无间地狱。有关“无我”的教诲听起来也许很抽象,但这条道路的奇妙指南已经给了我们,而那把由黄金打造的钥匙,就是发现自己的真相而对自己说“妄念”的加标签方法。照着这个方法去做,就能放下心中所有的噪音、虚构与对谈,只是如如不动地与气候的变化共处,包括每种气候的特质与能量。但你仍然会有战栗的感觉、搅扰的感觉、爆发的感觉、安详的感觉、迟钝的感觉,或者如同被埋在土里的感觉。不论当下是什么,你都要与之共处。这便是关键所在:面对所有的感觉。唯一能面对这些感觉的方式,就是去发觉你一直在跟自己对谈,一直在担忧下星期、十月份或下半辈子会发生什么事。很奇特的是,你非但没有如如不动地安坐在大火中,反而发展出了这种自动煽火的方式。你煽了又煽,煽了又煽,“如果我不做这件事,那件事就可能发生。如果那件事发生了,另一件事也可能跟着发生,所以我最好告诉某某人有关这件事的问题,而且若是不告诉他,整件事便可能会搞砸,接着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噢!我真想死掉算了,这整件事真是恐怖......”你甚至很想站起来跑出屋外大吼几声。你一直在煽火,可是到了某个时刻你却开始忆起:“等一等,妄念!”这时你突然放下了心中的妄念,回归到最初的那股令你心神不宁的感觉,你发现那基本上只有地、水、火、风的一种作用力罢了。



既不抗拒,也不执着



我现在所说的并不是要你们把飓风变成太平日子。我说的是去了解飓风的本质或太平日子的本质。我指的并不是把森林大火变成壁炉里的温火,或是炖汤的锅子底下的灶火。我指的是当森林起火时,不要抗拒那股力量——那就是你自己。火若是温暖而舒适,那么既不要抗拒它,也不要窝在它旁边。你不需要把地震变成花园里的花,如果花园里的花开了,就任由它们盛开。我说的是既不去抗拒,也不去执着,或卡在希望与恐惧、善与恶之中,而是要彻底去体验人生。



四圣谛的精髓就是八正道。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所有的锻炼、努力、禅修、谋生方式以及从生到死做过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发现我们与万物之间的一体性,以及生命的整全性。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善用我们的人生来察觉自己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那股能够令我们存活下去,使我们变得整全、觉醒及活力四射的能量,就是创造出万物的那股生命力,而我们都是它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善用自己的人生与其相连,也可以藉其而变成一个孤立、抗拒、愤怒、刻薄、充满着怨恨的人。一切都看我们自己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