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传喜法师 学佛信佛是真理之路

传喜法师 学佛信佛是真理之路



传喜法师开示节选(11.01.18)

生命在清净中积累



中国人对年都是有很深的感情,每年这个时候还是被它感动,感动于我们中国人过年那种强烈的情感,去年年夜饭四十五桌,今年年夜饭五十一桌。昨天元宵节,你看多少人,常住的功德就在这里,守着一方道场迎来送去。当然他们来的那股力量是对佛的向往,那种善根力。我们呢,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地就会喜欢上那种清净。

喜欢上这种清净,这是一种好的相,文殊菩萨告诉我们说“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但对大乘行者来说的话,比如说他从清闲当中得到了智慧体,得到如如不动的智慧体了,当然“得到”这两个字也不恰当,《金刚经》里佛说“三藐三菩提可得否,须菩提答,不也世尊,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所得。”这就是我们平时在修行当中觉悟到的,觉悟到既无所得。反过来说,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丢掉吗,也可以反过来这样说,有丢吗。

如果按照《金刚经》这个模式的话,须菩提应该答“不也世尊,一切众生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所得”。既然诸佛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所得,众生无所失,众生轮回是不是很冤枉的事情,自己制造了轮回更加地冤枉。所以的话,无众生中去度众生,《金刚经》里面讲到无众生相,确实没有众生相,所以才可以度众生。你要有众生相,你还不能度众生,所以不取于相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布施从小的财施到大的法施都不住于相,这基本功就来自于我们平时的修行。所以我们看古人,生命在清净中的积累,然后有强大的一种力量,这个力量强大,却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形成一个人的福德资粮,可以自度可以利他,古人讲的厚积而薄发。清净可以把它积累起来,像千层饼一样地积很厚,能不能?可以的。

虽然这个清净不可见不可摸,但你生命经历它的时候,你以清净为生命的时候,像很多农村的老太太一个字不识,她也不会看报纸也不会看杂志,过去也没电视,很少有电影,偶尔过年看一两场戏,但是很有智慧,不懂文字不一定没有智慧。识字不一定有智慧,不识字也不一定没智慧。有些老太太讲话很有哲理,为什么?就是因为她很清净,就是因为她不会看报纸,不会看杂志,大脑没有被污染。当然这些老太太也是因为有善根,有很大善根的人才会这样,不能否认那些,她有她的作用。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有时候要反省,清净宁静是非常大的一种福报,已经对这有认识的人他这样觉得。对不同的人,他不会同意你这个说法的,他说这有什么好的,寺庙冷冷清清,请我来住我也不要住。外面多好,人那么多,想看电视打开就看。

但是对一个事物有没有一个评价呢,有的,人也是盖棺定论的,人一辈子下来他就知道了,究竟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就像有的人他否定,哪里有因哪里有果。他否定不等于没有,等有的时候他就发现他错了。这个时候就有对有错了。在还没有经历的时候,他认为没有,你讲因果他觉得你很古板很古董:这个人出土文物,这个人太迷信,这是错误的,什么有因果。他认为你讲因果是错的,没有因果是对的。但终有一天,他会知道他是错的。所以这个世间因为这样才会有一个真理,我们学佛信佛这是一条真理之路。

除妄显真妙难思

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照见五蕴皆空,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你说这个你怎么想象啊。阿难尊者在《楞严经》里问佛陀,世尊啊世尊,我就是这颗心看到你,我生欢喜啊,我跟着你走东走西,甚至跟着你上天啊,到十方佛国去供养诸佛,我都是靠这颗心。你如果讲我这颗心也没有,那我什么跟你去的。

我们生命就是色受想行识组成的,现在佛告诉你无,照见五蕴皆空。我们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感官,一生从头到脚就是个眼耳鼻舌身意。观音菩萨说无,无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多奇妙啊!

反过来说,我们如果对自我的生命完全地否定掉,比个例子说,这个生命如果是个玻璃杯的话,“嘭 ”一锤把它砸掉了就没有了,玻璃碎片落在地上,空空的,你会觉得我被骗了、我被骗了,哎呀,怎么没有!不是这样的,佛来引度我们,你看《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福聚海无量啊,福聚海无量来到我们面前。但是因为我们有我执,见不到观世音菩萨福聚海无量。

现在要照见五蕴皆空,要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时候,这个玻璃杯如果你一个个把它去掉之后,你发现不得了了,不单单不是无用,简直是太美了!所以修行有的祖师说“但得除妄,不须修真”。真就在,但是妄障着你不见真。修行以惑尽为极,这个尽是走到尽头的尽,惑除没了,走到尽头没了,修行就成就了。

好在有佛菩萨有三宝的依靠,如果不依三宝,有也没意思,没有也没意思。如果搞错了跑邪魔外道了,那更糟糕,那有也痛苦,没有更痛苦,这个世间的人哪,真的一步都不能错。包括在这一方,慧日寺多少个平方,我们在这里体验着与三宝之间的联系,我们皈依三宝在这里修行。

这个慧日寺,此时的慧日寺也不一定是彼时的慧日寺,比个例子说,再过多少年我们不在这里了,那时候我再回慧日寺,跟现在是不是一样?不一样的。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就是这样的。别说我们人生做一个凡夫走错路做错事,学佛没福德照样也错,踏错一个门,你结错一个缘,好了,那你不是要绕了!

经典里说思维活着多少难得,因为死的因缘太多了,每天断命的因缘太多了,居然我们这些因缘都没有,我们还活着,这是值得庆幸的。学佛也是这样的,你真的想遇到佛法不容易的,千难万难的。

弥陀一句悟无生

我们修行要有一个目标,怎么样把《心经》消化了。世间的有点明白了,想出世间,不知又绕圈绕哪去了。祖师说有法,没有饭吃也应当住;没有法,吃的住的很好也不能住,我们出去参学的标准就是这样。如果没有法,条件再好也不应当住在那里。如果有法,条件很艰苦也应当住在那里。如果又有法,条件也还可以,那我们要更加那个了。如果你这个人是为法来的,你不会在意这个的。如果你很在意这个,你的法乐不是很大。

做功课的时候背诵,静坐的时候应当去分析,最简单就是什么?静坐的时候至少你要念阿弥陀佛,要默默地去持,持到你能跟阿弥陀佛合为一体。念而无念当然是最好,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是高境界,那是果。果从哪里来?从念的因里来。念得纯熟,像闻花香一样,久而不闻其香。我们念佛念的久久纯熟了,自然就会进入到那种境界。

但是这种境界不是闻花香的那种,跟那种还不一样,念阿弥陀佛有一种提升,“阿弥陀佛”我们的生命就跟这四个字融在一起。这四个字,请问“阿”字有多大?我们看书本上,“阿”就是“阿”嘛,读书的时候,“a o e”第一个就是“a”,嘴怎么样才念“阿”呢,字写起来就那么大,读起来好象也这样,但是念下去这个“阿”字是不得了的,“阿”是宇宙的基础啊,非常非常广大的。所以往生的时候,你记住这个“阿”字就可以往生了。我们在金刚萨埵片子里讲“阿”字的时候,“阿”是什么?是无生的大空性。大空性是什么?就是佛的身体啊,梵文的阿字翻译成中国的意思来说,就是无量的意思,无量。

如果你真的生命能和“阿”字融在一起,那你还了得了,无形当中要突破这个小我了嘛,不得了的。所以你修下去,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要是修下去,越修越深、越修越深,不得了啊。这辈子修这一个都修不出来哦,哪里修的出来。你进去了证小乘果、大乘果都可以的。

因为什么,这“阿”字本身是无生大空性,本身无我的,可以证小乘果的,无生的大空性本身和众生是同体的,所以他可以发菩提心的,他可以有大乘果位含在里面的。无生的大空性本身就是诸佛的不动之体,是金刚体性,可以入金刚乘的,可以即身成佛的。这六字洪名,乃至四字名,乃至一个“阿”字都不得了的。所以打坐很有好处啊,至少可以生个惭愧心吧,哦,心又散乱了,一坐下心又散乱了。心掉举了不入法,法都没有的。

如果有,调御自己,怎么让我们的身心皈依进去,天天如是修,天天修这么一个课题。法是一种快乐,法是世尊给我们三界众生的“止啼之黄叶”,遥控飞机,遥控玩具,也可以这么说。毕竟你生命当中依着这个的话也会得到快乐的嘛,毕竟我们众生心很苦嘛。你看,往那一坐也坐不住,要么就打瞌睡,要么就是妄想,心不入法,不能够安息下来,心不能现前涅槃的快乐,这很痛苦的。人生多坎坷啊,苦多乐少,无常变迁啊!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刻。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