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达真堪布:学佛好几年了为何还没成就

达真堪布:学佛好几年了为何还没成就

现在很多人都学佛修行,也特别精进,但就是没有正确的方法,或者修行的方法不完整、不圆满,所以始终没有得到成就。想学会、想成就,首先一定要有完整的方法,要有传承与窍诀。没有这些,再聪明也不可能学会,也不可能修成。

佛法的教育和其它的教育有区别。佛法的教育是用恭敬心、信心来获得的。修习佛法,若是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就不可能有收获。

还有的人有方法了,也会修持了,但是不够精进。你们为了生活那么努力,那么奋斗,把这些精力都用在解脱上了吗?都用在修行上了吗?为了解脱你付出过那么多吗?为了修行你那么奋斗过吗?修行是最重要的事,没有什么事比修行还重要。你们要把这些聪明都用在正事上,不要总是用在没有用的闲事上。天天忙着用自己的学问、技术造业,天天为了发财奔波,不要这样。如果都用在正事上,肯定很快就会有成就的。

1 我们学佛,障碍很多,这障碍从哪儿来的?你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他不希望你成就,你有成就他嫉妒,他想尽方法来障碍。要解决这桩事情,佛陀菩萨教导我们,要忏悔念佛,把自己的念佛功德回向给他们,有福大家享,他们也就很乐意,就不再找麻烦了。

2 我们修净土,净土从哪里修起?从净业三福第一条里面这四句修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3 如果你不能够落实这四句,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的效果不大,你的冤亲债主得的利益小,他不放过你,那你的麻烦就大了!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6-9 20:59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学佛者要警惕的十大问题

一、法不契机、择法不当: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经典,八万四千门门门通圣道;药无贵贱,中症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修才会受益。

    二、执理废事、不重实修:有时间呼吸就有时间修行,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都是佛法,其中都是智慧。法在书本里,道在屎尿中,修行在呼吸间。理悟不等于事悟,正所谓一念相隔万重山,佛法要靠实践去检验。

    三、褒已贬它、自命不凡:常看别人的缺点是不会产生智慧的,那只能是自寻苦恼,智慧是在单纯地观察自己内心中产生的。如果总看别人都是凡夫,自认已大彻大悟,最终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四、感应着魔、以假当真:尽管“假做真时真亦假”,但毕竟假的总归是假的。修行不能有所求(求开悟等等),智能不会从欲望中生产,它是在修行如法时自然生出的,也就是本来就有的。因为我们常去干涉它,所以不能显现。

    五、心外求法、依师靠祖:如果别人能救你,那么佛早就将众生度尽了,何苦费那么多的口舌?出世间法与世间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出世间法是内求法,世间法是外求法,即出世间法是求自己,世间法是求别人(物)。

    六、法不专一、修学多门:对未开悟的人来说,读书是在寻路,即寻找修行的方法,找到方法后要身体力行才对。佛法不是从书本中得来的,整日埋在书堆中是不会产生智慧的。既使你了解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法门,如不择一老实修去,也不能到达智慧的彼岸。世上没有同时走两条以上的路而到达目的地的方法,哪怕走点儿弯路,只要坚持,最终也能到达。

    七、两德不分、以福为功:善行培福,莫以为道;外求是福,内求为功;泥菩萨过河,自身都难保,还能保你吗?

    八、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慢功出细活,欲速则不达;业非一时消,道非一日成。不论用何种方法,直接单纯地观照内心,不论何时、何地、何事都尽力如此,一定要有极大的耐心和长远心,久而久之,智慧将不期而至。

    九、好为人师、自以为是:启功先生诗云:学高人之师,行正人之范;愿我百无成,但患人之患(孟子曰: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真为人师应自敢承当,良医门前多病患,何况好者不自知?

    十、自己未度、急于弘法:佛经云: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自己未见本来,弘扬的是何法?当心好心做了害人害己事!当然,接引他人入门,未偿不可。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