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最初的佛法——四圣谛

最初的佛法——四圣谛

最初的佛法——四圣谛

伦珠梭巴格西讲



翁仕杰口译

释演净整理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六日讲于花莲县慈莲寺佛教力行学院

谢谢大家邀我来这里,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与荣幸来到慈莲寺,跟大家分享我从我上师那里得到的佛法。

今天早上我要讲四圣谛,四圣谛是佛陀成佛以后在鹿野苑初转法 lun对五比丘所说的法,最初的法。

首先,我要引印度大师寂天菩萨的偈文。

寂天菩萨说:「我们人身难得,人身如同大船。我们要航海的时候,只有靠大的船才不会沉没。相同地,如果我们能够好好的利用这个人身来修行,它就像大船一样,能帮助我们渡过轮回的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

我们从无始以来,就深陷在轮回大海中受苦。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不知道已在轮回里受苦多少次、多少次?而未来还要再受苦多久,我们也没有办法确定。若不好好利用这辈子难得的人身修行,将来轮回的苦会很多。比如造恶业而堕落到地狱道,受生到下三道必然要受很多很多的苦。如果好好利用人身,就可以把这个宝贵的人身当作大船、工具,去渡过轮回的大海,到解脱的彼岸,甚至用这个人身来成就佛陀的境界。

人身难得

如果我们能够善用这一世难得的人身,知道我们人身就是解脱轮回的大船。知道、了解这一点的话,就会好好利用这个色身去解脱轮回的种种痛苦。为什么有这个能力呢?因为我们生在人道,得到人身,人身本身有很多的特质、功德及潜能。然生为人,人的肉身是很危脆(弱)的,但脆弱的肉身可以让我们知道苦。虽然身体很脆弱,我们的心却可以发展到很强,我们也有足够的聪明可以辨识对错。所以好好利用这个人身的话,可以成就修行的目标,甚至成佛。也许这一世没有办法成就解脱,即世成佛;但是未来,只要好好努力去修行,用几辈子的时间,一定可以成就解脱和成佛。

尽管我们有追求解脱的目标,但我们若不了解人身难得,未来也很难再得到这宝贵的人身,因为我们愚昧地浪费很多时间在追求今世的享受上;比如说追求财富,追求名声,追求感官的种种享受。我们把时间用在世俗享受上,就没有办法专心用在追求解脱成佛的目标上。像这样子,我们的生命又很短暂,很快就会面临死亡。如果在死亡的时候,这一世没有为来世做好准备,今世所努力的这些世俗的成就、享乐,不但带不走,而且为了追求现世的享受、名声、财富所造的种种恶业,会跟着我们,在下一世堕到下三道。一旦堕到地狱、畜生、饿鬼下三道去,想要再得人身就很困难了。

寂天菩萨对自己说:「如果我已经了解人身是这么难得,这个愚痴的您,不要再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好像昏沉睡着没有办法做有意义的事一样。」意思是说,我们要好好精进,好好把握时间,好好努力修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今世的享乐上。因为我们知道人身有多难得了,我们要每天反省所做的事,是为今世享受?还是为来世解脱成道?如果我们没有办法了解人身难得,只做世间的活动,那是最愚痴、最愚昧的了。

比起下三道的众生,我们是幸运太多了。这些下三道的众生,非常愚痴,根本没有办法修行。看它们只能自顾自的,而且互相残杀。我们生在人道,具有聪明才智,只要好好修行,就能产生智慧,判断什么是苦,什么是苦因,什么是乐,什么是乐因,什么是善业,什么是恶业,以及做了善业之后的果报,做了恶业之后的果报。生为人,心智能力就是这么强,能够分辨善恶业的因和果。

空慧与四圣谛

佛陀在大菩提树下成道证得佛果,想把自己所证的最深空性智慧告诉众生,教导他们。但佛陀又想,如果我讲这么深奥的空性智慧,这么深奥的教法,众生可能不了解。怎么辨?我应该从比较简单的教理、教法讲起。有一个偈颂是当时佛陀证道讲空性时,觉得空慧太深奥,没有办法讲乃用偈颂说明:

已灭戏论心,已得法甘露;

所证无人解,为谁而宣说。

是指佛陀自己刚成道,已息灭一切戏论心,已证得最深的空性,但是很难直接教授出来;要为谁宣说呢?佛陀成佛之后的七个星期里一直沉默没有说法,后来为了要利益众生,即从直接简单的法讲起,故一开始就是讲四圣谛的教法。

四圣谛所讲的是四种神圣的谛理。谛就是真实语言、真理。四圣谛的内容,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一是苦谛;二是集谛,是苦的原因;三是灭谛,是把苦永远息灭;四是道谛,是证得寂灭方法。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概要意思就是这些。

佛陀成道以后,从初转法 lun到圆寂,四十五年里所教的教法,像中文大藏经或西藏大藏经那么多,超过一百多卷。佛陀四十五年所讲的教法,事实上都是基于四圣谛的基本原理发展出来的。

所以,像前面所讲,佛陀为什么一开始要讲四圣谛?这个理由,弥勒菩萨有所解释。弥勒菩萨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佛陀为何要讲四圣谛;比如说,在世间有人生病,那要怎么办呢?首先,要知道这个人生的是什么病?病得多严重?第二步骤:要去了解病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个人生这么严重的病?第三步骤:了解这个病是否有办法医治得好?要用什么方法来治?第四步骤:真正进入治疗的过程。为了要把病医好,就要去找良医。医生诊断后,要依照医生的指示去做。医生的指示有时候会让我们很难做,很苦,很不愿意。可是一定要做,像打针会痛、吃药很苦;甚至有时候,为了把身体治好,必须把身体某部分切掉一样。这些都要听医生的指示,才有办法把病医好。同样地,要解除轮回的痛苦,就要好好依教法去修行。

如同刚才所讲,我们要去寻找正确的教法。正确的教法,就是前面所讲的四圣谛。首先,要了解苦谛;不执着世间,不执着轮回。要了解世间种种的苦和它的错误及过患。如果不了解世间是苦的,就不想离开它、舍离它。所以,第一个要思维的禅修对象是苦谛;思维如何去做。

苦和苦的息灭

人一生下来,即有生、老、病、死苦。在生活当中,想要追求的却不能随心所欲,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却来一大堆,这就是苦。死后轮回下三道中,地狱道、饿鬼道的苦,我们没有办法看见,但畜生道的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我们看那些畜生、禽鸟、虫蚁,牠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进一步,我们要了解上三道的苦,即人、天人、阿修罗的苦。人道刚才讲过,他们有一些快乐,但究竟是不自由的。现世他们可以享受快乐,等到善业尽的时后,他们一样要堕入轮回之中,甚至生在下三道中受苦。故要一一思维六道中每一道的苦,这是苦谛的一个禅修。

当了解苦谛之后,就想修行,就希望离苦。离苦有二种方式:第一个是离自己的苦,把自己从苦中抽离出来。第二个是离他人的苦,把心扩大离他人的苦,帮助其它众生脱离痛苦。

离自己的苦是一种解脱,离他人的苦即是大悲心、慈悲心。为了这两个目标,首先就要对苦有真实了解,特别是解脱轮回苦的真实。接下来就解释什么是轮回的苦。

印度大师提婆菩萨这样说:「如果没有苦受,也就不会想要寻求平和、平静;为了追求永恒的平静,即永恒的无苦境界,就要彻底了解轮回之苦;相反地,如果没有彻底了解轮回之苦,就不会真正寻求出离,只会寻求种种享乐。」故要先彻底了解轮回之苦。

有关苦谛的部分,没有办法再更详细的一一解说。但一般我们谈其主要内容,就是如果生活没有烦恼,没有困难,则苦谛对我们而言就没有那么重要。但事实上,我们的生活是充满各种的苦,不只这一世,我们来世要生在那一道,我们也不知道。有些人不相信有来生,但没有关系,它还是存在。我们来世要生在那一道,都有因果关系。今世造什么因,来世会得什么样的果。这都有因果关系。为了真正出离轮回之苦,为了来世不再受苦,我们要努力修行。

苦因和苦果

为什么我们这一生有种种不如意和痛苦?这种痛苦的原因是怎么产生的?这即是集谛!我们这一生寻求快乐,但结果还是要受苦。照道理讲,我们一直寻求快乐,应该没有痛苦才对;然而结果并不是这样,这表示我们对因和果不了解。所以,寂天菩萨说:「无尽心,想追求去苦。」一心想要去除痛苦,但是却不断在制造痛苦和苦因。

有一偈颂,第一部分这样说:「我们总一心想去苦,但由于无明的关系,我们不断地在制造苦因。」第二部分:「我们一心想追求快乐,但由于无明的关系,却一再摧毁乐因。」像这样子,我们不认识真正的乐因和快乐后果之间的关系,及苦因和苦的果之间的关系。所以,为了追求自己真正的享受,以为这是真正的快乐。我们因自私的关系,做了种种不善业,如十恶业等等。如果想要快乐,就要修十善业、修禅定、修智慧。这些真正的善业不修,反而去做种种恶业。想要快乐,却不知道真正因果关系、真正的业力关系,反而做种种恶业,其结果都是在摧毁快乐的因,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所以,真正的苦因即集谛。佛陀讲:「由于我们自私,只爱自己,心生起烦恼,以及因种种烦恼而造不净业。轮回的苦因,就是烦恼的业。」所谓烦恼是什么?总结来讲,最根本就是贪瞋痴三毒的烦恼。从根本三毒里面,又生出各种烦恼,如嫉妒、吝啬。这些加起来,就像佛经所讲八万四千种烦恼。因为我们每天都生起八万四千种烦恼,所以,心不能得到真正的平静和快乐。

修行即是修心

我们要去除种种烦恼和痛苦,首先,我们要从根本的因去灭除。这些苦因不能再造了,除了这个以外,还要把过去因为无明所造的苦和形成的业,都要去除和净化。我们整个修行,事实上就是修行我们的心。把我们的心净化,就是在修行。什么才是把我们的心净化?就是要把原本我们因无明产生自私自爱的态度去掉,用爱别人的慈心、悲心来替代,这就是净化我们的心。

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误认为身心有一个恒常的我存在,有实我存在,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产生错误的见解而对自我产生执着。进一步,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别人都只能称扬、顺从,只能赞叹、利益我们。所求一切都是要最顺利、最好的。一旦产生种种不顺的因缘,别人所作一切不合我们的意时,就产生瞋心,就不高兴。产生这种贪和瞋心,是一种执着,这些都是因为无明的关系。所谓无明,就是不知道事实上没有一个实我的存在,结果产生我执。如果没有从根本将我见去除,不能放弃对自我执着的错误观念,如何能把烦恼去除呢?

当我们产生我执的时候,就一心想要追求一切舒适的享乐,贪求一切想要的东西。甚至为了要达到目的,去伤害别人。于是,心产生种种嫉妒、贪爱,口出恶言,身业就形成杀、盗、淫的恶业,因而产生种种的烦恼。自己烦恼这么多,如何去清净?他人烦恼那么多,怎么清净?有的人就会想,烦恼这么多,有办法清净吗?于是,就产生挫折、灰心。事实上这是有办法的,因为佛陀清楚的讲:所有烦恼都是从我执、我爱、错误的恶见产生出来的。是因为我们有对自我错误的认识,对自我的无明,而产生种种烦恼。这里所讲的无明,不是指不会煮饭、开车,而是指我见、我执。

砍一棵毒树须从根拔除

如果我们能够把根本的我执、我见去除掉,所有的烦恼就可以断。例如:要砍一棵大的毒树,可以从叶子、枝干砍,也可以从树干砍掉。当然,暂时一段时间,它不会长出任何叶子、枝干出来;可是,如果没有把根挖掉,过一段时间,它还是会长出新的毒芽出来。相同的,我们要对治烦恼,这些烦恼就像大的毒树一样。我们可以用其它方法对治,如用慈悲心、爱心去对治。这好像拔掉叶子,砍断枝干一样。如果没有从我见、我执的根本拔起,纵使用种种其它的对治方法,想要把烦恼去掉也没有用。所以,最彻底的方法,就是要透过对无我的了解,对空性的了解,把所有错误的我见、我执从根拔起。如果能那样的话,所有烦恼自然而然就能消失。

在佛陀所讲的教法中,层次最高的,就是空性和无我。空性等于无我,这可分为两个范围,一是人无我,一是法无我。一旦了解没有一个真实恒常我存在的时候,就能去除我见。我们常把我见称为恶见,错的、恶的见解。理由是什么?事实上,我们不知道我们这个色身是可坏的,而且是五蕴所聚成,是不恒久,是随时在变,且不是单一、独立存在。如果从五蕴去分析,就可以知道,没有一个恒久不变的我存在,或者从身体的头到尾、内到外,都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我。所以,当了解到没有一个恒常真实我存在之后,错误的我见就可以去除了。进一步还要了解,虽然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真实的我存在,但是,当下还是有五蕴聚成的我存在,是一个缘起相对的存在。修行者透过对无我的了解之后,一步一步去禅修,就可以慢慢把所有烦恼去除掉。

身、口业属中性意业成就善恶

我们的身业跟口业本身,不是靠动作声音来决定它善恶业的性,而是依据起心动念来判别。所以,平常身体有很多动作,如手指向下,跟人家讲话很冲,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身体的所有动作,就像树一样被风吹得弯来弯去而已。关键是因为心本身已生起恶念,才说人家「去死吧!」「下地狱!」的话。这都是心有这些想法,才会有那些动作。因为心有伤人的想法,才会有伤人的动作。光靠动作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例如,像口业也是一样,如果心里很生气,很恨某个人,就会去找全天下最难听的话来骂人。虽然声音不会造成痛苦,不会伤害肉体;但是最难听、最尖锐的话,却会让对方的身体像被箭刺到一样痛苦。声音本身是中性的,它会让人家产生痛苦,也是因为我们心中存有恶意。甚至有时候我们心存贪欲,欺骗人家或讨好人家,表面上话说得很好听,事实上动机是不单纯的,是为了要得到别人的利益,这也是一种恶业。所以,一切的行为,都是由我们的心所决定。我们修行要把心照顾好,把不净转成净,把自私转成慈悲、爱他人。这样,我们的行为才能真正走向清净。

结论

因时间的关系,最后,再把四圣谛做一个总结。四圣谛的苦谛,是指我们不断在轮回中受苦。集谛是指我们为何会不断在轮回受生死苦;这是因为我们的烦恼业,集是苦因。烦恼就像母亲一样,业力就像父亲一样,因两者的关系,让我们在生死轮回中受苦。业力在我们的意识里会变成种子,来世会成熟,让我们继续在轮回中受苦(生)。灭谛就是要把我爱、我见去除,特别是从根本我见去消除。根本我见消除后,才会证得无我空慧,透过亲证无我空慧,就是灭谛。道谛就是为了要达到亲证无我空慧,而用种种禅修方法。

四圣谛是深广的,因时间关系,只能简单的跟各位讲解。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推荐] 噶玛噶举 桑杰年巴仁波切讲授 —— 四圣谛简要开示

这段谈话是桑杰年巴仁波切给予一些德国柏林ji 督教家庭所做的开示,有关基于佛法四圣谛的内容,如何根据佛法的见地与方式来开展日常修行的方法和利益。


序言


我被问及是否可以谈论一下自己的佛教研习和见地,我是如何在此基础上修行的,以及我所信仰的是什么。所以,希望借此机会谈谈我所思考的。


关于佛教研习,首先我是一个学生,然后我跟随着自己的学习,同时我也是教导佛法的老师,作为一个校长的身份在工作。然而,关于我是如何来度过自己的人生方式,这些经验也许无法带给他人什么帮助。


在佛教传统中,我们有许多关于人生的思考,以及如何有意义的度过一个人的人生。解释这些将会十分有利益,通常这样的思考就是我接下来所要讲的内容。


正文


在这个世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人类种族和不同的社会,即使在一个社会中,都会有许多不同的思考方式。因此,我相信,尽管种种宗教、种族和文化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有着同一个目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管一个人是什么类型的,我们都拥有相似的希望,那就是想要获得快乐,而不想要痛苦。


谈到见地,你可能会说,在这个世上有许多不同的宗教,而每个宗教都有其鲜明的观点,并且坚持他们的哲学态度。举例来说,即使是在佛教的见地里,过往在印度都发生过许多争论。同样的,在西藏也有许多争辩发生在学者们修学佛教观点和维护自己的哲学信条时。有时候,这些争论对当时的社会并没有产生多大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首先我想要解释的是,按照所有佛教观点的本质来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在这个世上,有许多以宗教名义而发起的战争,也有许多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争论。产生这些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人类本性中的不诚实、虚伪,强烈的私欲与很少有利益他人的倾向。因此,很多不快乐便产生在这个世上。当我们通过逻辑来研究这点时,就会发现事实显然如此。所以,这个世上有许多不同的宗教,主要是佛教、ji 督教、yi si  lan教、犹太教、印度教等等。然而,因为不同的宗教有其不同的见地,往往不会接受他人的观点。但是,所有这些宗教都有一个唯一的基础,那就是慈悲,一颗无私利他之心,想要达致觉醒之心,帮助他人,避免伤害其它众生,一种尽可能帮助他人的心态,这些是所有宗教都拥有的基垫。


因此,当我们谈到这点时,足以认为这些宗教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举例来说,在佛教中,那些教导无上佛陀​​之教义的老师们,与类似那些教导其他宗教的领袖们,他们都在真诚的教导我们不要去伤害他人。那些老师们他们自己都已经走过这条道路,所以他们教导我们,作为他们的追随者,我们当然必须追随着这条道。然而,尽管我们这些修行者们,依靠着老师们的指示,但是却无法真正前行,我们的修行变得扭曲失真。当我们错误的去实践时,便无法根据我们个人的宗教老师们的建议而修持,也无法正确的追随着他们。


因此,不管我们是不是宗教的拥护者,我们都在分享同一个目标;不管我们是不是一个宗教徒,我们的内在都想要追寻快乐、避免痛苦。当我们以佛教的框架来思维时,我们了解到此一事实,那就是希求快乐与避免痛苦。因此,去思维如何避免痛苦和获得快乐的必要性,便至关重要。


首先,在这个方面,佛陀教导了四圣谛。如果有人问,我们到底有没有能力去除所有的这些痛苦,有没有能力避免它们,有没有能力让痛苦完全耗尽?是的,那就是道圣谛,接下来我就会给予四圣谛这一方面的解释。不论你是不是一个宗教徒,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修行。撇开不同的宗教所使用的不同术语,在任何宗教中我们都需要修行。


当我们提到痛苦,可以说有一种比较粗重的痛苦感是我们凡夫能够感受和经验到的。但是,在这种比较粗重的意识下还有一种很微细的痛苦,人们通常难以觉察。当我们认识到这样的体验时,就知道有两种类型的痛苦,一种是微细的痛苦,另一种是粗重的痛苦。因此,我们谈到粗重的痛苦,通常是在经历与身体有关的严重疾病,我们了解到这是痛苦。当我们的心里感受到困境与不快乐时,也能体会到这是一种痛苦。又或者,当我们无法满足个人所需时,内心便会产生极大的压力;而当我们不想要或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痛苦也会同时出现。我现在将要解释的就是这种粗重的痛苦。什么是这种粗重的痛苦呢?其实不需要去思维它,当我们一有这些痛苦时,就能够认识到它,这就是粗重的痛苦。


那么通常来说,微细的痛苦又是什么呢?它同样存在于我们之中,然而此时此刻由于我们粗重的意识而无法觉察到。主要来讲,一切有情都有五蕴:色、受、想、行、识。一旦我们投身于轮回中的任何一道,自然而然就有了这五蕴和合之身,它也是粗重痛苦的产生之地。此五蕴之身是一切开始的基垫,唯一的根本,是粗重痛苦产生之地。如果没有它的话,粗重的痛苦也不会产生。基于粗重痛苦之上,也会产生微细的痛苦。


所以,我们到何时才能看到这种微细的痛苦呢?如果我们能够非常认真严肃的研究当下的心意识,我们的觉性变得越来越稳固清晰,通过这样的方式,当下的心意识将不会再保持那么粗重。我们应当评估自己能够看得多深,到什么程度。当我们如此研究之后,心的品质将会提升,心的品质提升后,心会变得清明与平静,再也不像我们现在粗重的心那样。如此,我们便会直接的经验到这点,一切粗重痛苦所产生的根基,概括来说即是这种微细的痛苦。因此,为了要了解和认识微细的痛苦,首先必须要锻炼我们的心,也就是修心。当老师解释佛法时,我们应该从何处开始学习呢?答案就是从了知痛苦开始,这是根本。


没有任何一个有情众生想要痛苦,我们的目标或者在一开始就说到的,非常重要要去思考的就是,我们不需要痛苦,痛苦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我们应当要如是思维:“我不要痛苦,我必须舍弃它。”


当你生起了希望摆脱痛苦的态度与心念,什么方法可以立即免除痛苦呢?没有,没有所谓立竿见影的方法,但同时我们又需要摆脱痛苦。一旦你不想要痛苦,就应当真正去探寻这个痛苦最初到底来自哪里?因此,很重要的是要去认知痛苦产生之地的基础、根源。此外,在这段讲话中,我们会触及痛苦的成因与根源,来自于我执与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干扰我们的心,干扰我们也干扰到他人。像是嗔恨、愤怒、嫉妒这些想法,当我们的心变得完全的粗俗、邪恶时,也会令他人的心变得粗俗、邪恶和不快乐。这样的心态失去了平和与快乐,怀疑、痛苦构成了这颗黑暗、负面的心,这是你所有痛苦的根源。在我们这个世界,甚至不是人类的动物们,都因为有“我”这个标签而开始产生问题。首先,“我”想要对我好,困难与不满令“我”多么难以忍受,而愉悦和快乐有多好啊。然而,这个“我”却很少去考虑,每当他人在痛苦时是多么糟糕;“我”很少有如此的希望,如果他人能开心和快乐那该有多好。大部分人都认为,当痛苦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是不好的,如果自己能开心和快乐才好。因此,在他们的心里总是有强烈的我执,非常自私,整个世界的所有困扰都来自于此。


因此,在佛教我们给它一个名词叫“snyonmongs”——负面情绪。每当这些负面情绪使我们的心变得粗俗时,心中就不再有快乐与喜悦。一旦这些负面情绪使心变得不舒适,即使我们感受到巨大的快乐与喜悦,这些快乐与喜悦也将耗尽,耗尽后,紧接着就转变为痛苦。除非,真正的快乐与喜悦永远出现在当下。否则,我们可能会开心几天,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但是只要我们有负面情绪,快乐便转瞬即逝,无法永远开心快乐。尽管仍然有快乐,但是它会转变,因为它的根源除了痛苦没有其它,所以它会转变为痛苦。这就是负面情绪。


为了要让我们有真正的快乐,必须放下我执、自私,有一颗利他之心,和对他人真诚的爱心。如果我们生起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和利益他人的心念,就像是​​我们关爱自己那样,如此的话,我们才可以获得开心快乐。如果事情并非如此,如果开心快乐来自于富有、名望、成就和魅力,那么整个世界早该快乐才对。然而,并不是那样,因为即使是拥有了财富、名声、权力和权威,痛苦仍然不会减少。因此,真正的快乐是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爱他人的心,能够给予他人一种关爱之情,就像是关爱自己那样。如果一个人可以对所有的众生,不仅仅是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开展如此的关爱,那么基于此,快乐和喜悦便会随之而来。


因此,我们应当知道痛苦的成因便是负面情绪,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执。除了我刚刚提到的这个原因——我执以外,我们还要管理好自己的身和语。未调服的身、语行为,来自于我执,对他人造成了伤害,这是所有业的来源。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提到两个词语:痛苦和痛苦之因。当我们想到痛苦和痛苦之因时,会认为有办法可以直接战胜任何痛苦。然而,当我们实践这些方法时,却发现那些方法并不究竟。为什么呢?要能够永久去除一而再、再而三生起的痛苦,在这个世上并没有什么常规方法。因此,最深奥的方式就是弃绝一个人的邪恶本质,也就是一颗粗俗狂野、未调服的心。通过这样的体验,我们将获得信心。

所以,我们已经开始探寻去除痛苦的方法。不管什么痛苦产生,当我们研究它时,会发现它来自于负面情绪。如果一个人能够战胜或弃绝那些负面情绪,他/她就能够去除负面情绪产生的结果——痛苦。谈及此点,什么才是真正的断除痛苦呢?意味着一旦我们能够从我执,与令到我们的心变得粗野的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我们就可以完全彻底的断除痛苦,这就是结果。总之,我们将能够获得开心快乐,并永远从痛苦的核心处终结它。毫无疑问,我们将会获得真正、永恒的快乐。

那么,究竟该教导何种方式来断除痛苦和痛苦之因——负面情绪呢?考虑到有一系列方式方法,等等这些,我将要谈论的是道谛。在这条道中,有许多佛法的观点要学习,像是小乘、大乘等的各种观点和哲学概念。由于这些内容太多,我们无法全部都学习,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浓缩成一个精华。同样的,这个精要之道通常也会被称之为佛法见地,这是我们都要了解的。

其中有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出离心。首先,我们要了知轮回是痛苦的。不论我们多么努力想要去获得快乐,但是当我们在轮回中时,却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也无法永远断除痛苦。因此,思维这点,首先需要教导的是​​,一个人应该要认识到轮回的本质即是痛苦,有缺憾的。因为它的本质是痛苦,当我们继续在轮回中时,便无法脱离痛​​苦。

出离心

我们不应认为出离心的意思是必须逃避轮回,从轮回中逃跑。那么,什么是出离心呢?在这个世上,无论我们是政治家、商人、一家之主,还是宗教或宗教观点和信条的拥护者,无论我们是谁,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我们都在扮演各自的角色。如果你能够从自身角度仔细思考,就可以理解这点。基于此,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从而减少身心的痛苦。

通常来说,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困难。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因为在我们心中对工作抱有非常大的执着、期待和目标。在工作​​中,当我们无法达成预设的期望和目标时,额外的痛苦便产生了。如果一个人能够胜任的去做一件事情,在合适的期待与目标下,而没有强烈的执着,那么许多困难便不会产生。基于自身的经验,我们可以了知此点。这同样也表现在宗教之中。

举例来说:在佛教里,有许许多多佛法修行者。因为我是一个佛教行者,所以我必须要和别人不同。带有这样的动机,一个人​​便会认为因此必须要达成伟大的目标。基于想要变得和他人不同的期待,而去修行、学习佛教的见地和信条,或去禅修,我们将无法圆满自己的愿望。如果你有很大的期待,导致的结果便是你的修行会变得十分脆弱。当我们无法减低自己的期待和愿望,心会变得不快乐,反而无法从佛法中获得利益,却引起很多伤害产生。就像之前所举的例子,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样的事情,如果能根据自身能力去做的话,我肯定困难会减少。

因此,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因为要去相信别人很困难。正如一开始,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喜欢我们自己,关爱我们自己的话,如果也能如是的将此开展在真诚的修行之道上,那就会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关爱之心,但是,即使我们懂得利益​​和爱护自己的必要性,如果错误的去运用它就会产生问题。重要的是,修行与真诚的希望必须同时进行。

作为人类的我们

人类有一种特殊的品质,那就是能够圆满巨大的、特别的利益,这与动物和其它有情有所区别。

当谈及邪恶的行为时,仅仅是一个人就拥有毁灭整个世界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应当将人类的这种能力运用在不正当的地方,而是要恰当的使用它。如果我们每一天都能转化自己的坏心眼、虚伪,和对别人的恶毒之心;只要它们出现,就令它们转变成相对的另一面,也就是一颗善良之心、利他之心,有能力圆满真诚而恰当的利他事业,那么这个世上的战争、困境和伤害就会减少。当我们能够通过直接的觉知而经历这种转变,快乐与喜悦将会变得丰盛,不断增长扩大。

我们有许多不同种类的人和观点,但是无论从事怎样的工作,如果我们有强烈的执着、不断扩大自己的目标与希望,除非拥有这样的能力,否则将会面临许许多多困难。当我们意识到此点,并且能够胜任的去做工作,而我们的修行也通过合宜的方式进行,那么得到的好处便是我们遇到的困难也将减少。因此,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行持,如果我们试着这么做的话,也一定能够按照此方式进行。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一直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工作,那么所能达成的任务也将不断增长。为什么呢?因为事情并非如此,是源于我们仅仅抓住自己伟大的目标而圆满心愿,而是根据自身能力去圆满自己的心愿,这才有所助益。当你执行很伟大的任务时,结果却很难达到目标。

首先,如果你有这种胜任的动机,那么非常有帮助的就是,你的事业本身即会增长与扩大。这就与出离心有关。基于了解轮回的本质,一旦我开始承担某项职责,痛苦就会增加,但是如果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轮回的本质,却做的太多,反而会带来很多困难。

因此,我们首先应当无误的分析和了解轮回的本质。一旦你能够很好的体认,那么所有你所做的心灵层面或世俗层面的行为都将以你自身能力而定。这是我们要理解的很重要的一点。接下来我将要解释的内容是增长你心灵状态,也就是觉悟之心的两个阶段。

菩提心

菩提心通常也称为“利他心”。为了要生起这样一颗善良的利益他人之心,首先,我们要根据自身能力利益我们自己,使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好人,然后我们才能够利益到他人。否则,如果在一开始,我们都无法利益到自己,那么也将无法利益到他人。

当我们谈到菩提心的两个阶段时,你也许会问那么佛陀究竟是如何说的呢?

“为了断除你所有的痛苦之因,如果在当下,你没有希求他人能够获得圆满究竟快乐的愿望”,佛陀说:“那么,我们就失去了这种利益他人的,无条件的菩提心。”要生起真实的利他之心并不容易,仅仅是“口头上的慈悲”没有什么用处。当你看到一些无助的人,只是暂时的帮助他们一下,并不意味着你拥有菩提心和真正的爱心。真正的觉悟之心的特质是,我们能够舍弃对自身的贪执。只要还有这种对自身的渴求与喜爱,我们就需要将此关爱之情也给予他人,甚至是敌人。因为我们惯有的习气,所以要不断的去熟悉和训练自己习惯于有一颗利他之心。有许多故事都是关于这种真实而真诚的自他交换,去承担他人的痛苦,并将自己的快乐给予他人。由于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我将要告诉你们的是,对此我们需要怀有极大的热诚。

极大的热诚

这不仅仅只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之上有无量的有情众生。为了要断除所有这些有情众生的痛苦,使他们都获得圆满究竟的快乐,正确的动机与正确的修行是必须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带有短暂或永恒的期待,如果一个人真正帮助他人,应该是无条件的,并不期待说因为做了这些,所以在将来可以获得好的果报。在此,我准备谈论的是,菩提心或利他之心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慈心与悲心。

慈心

慈心是指一种感受,我们希望一切有情都能够获得快乐,同时还希望一切有情都能够获得快乐之因,这就是慈心。

悲心

悲心是一种强烈的感受,希望一切有情都能离于身心的痛苦及痛苦之因,这就是悲心。

这种感受有时候会存在,有时候没有,但是我们都应该需要。通常,在大乘中我们会说,一切有情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因此,他们对我们有很大的恩德。然后,佛陀说,如何才能生起觉悟呢?不管众生是否曾经是我们的父母,菩提心的主要修持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体会到他人比我自己要珍贵的多。为何如此呢?要如何才能修持呢?

两个阶段

首先是动机,我们应当思维:“我要带领每一个有情众生都远离痛苦,使他们安置在究竟圆满的快乐之中。”首先,这被称之为“smon pa'i sems”——愿菩提心。然后,仅仅通过愿菩提心,是没有利益的,我们也无法从痛苦中解脱。接着,为了要获得快乐,我们需要去实践。这个“我要去做”的想法称之为“'jug pa'i sems”——行菩提心。因此,一个人要修持慈心与悲心,这是大乘的修持,它很重要!作为佛教徒,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基础,就没有机会去学习更高阶的见地和内容。当我们在修持佛教的观点和内容时,需要按照次第,循序渐进。如果我们的修持没有错误,那么就有机会在短时闲内达成最高的成果。如果不是这样,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的按照次第,混乱的修行,就会失去目标和结果。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思维这些。

举例来说:“这个‘我’”

通常,当我们接触到令人愉悦的事物时,贪执就会产生。而当我们看到讨厌的对象时,厌恶感就会生起。如果我们不去检视,事情会像这样持续下去。此外,当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时,我们会有一种平平淡淡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未经检视的、平常的、普通的世俗感受。这种讨论不仅仅是学者们和佛法修行者所关心的,而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内心中都有很多痛苦,不快乐与种种困境。当他/她能够分析到底是什么令到心不快乐时,他/她们将会获得很大的利益。

有两种令我们分心的想法,那就是贪执与憎恨。当然,佛法中提到有很多烦恼,但是所有这些烦恼中,贪执与憎恨是许多严重问题的制造者,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举一个例子:我们称一个讨厌的人为敌人,称一个喜欢的人为朋友,它的根源来自于我执。“我”是如此珍贵。当我们不赞同他人时,就称他为敌人,然而,当我们认同时,就称他为朋友。基于这两者——朋友和敌人,最大的麻烦则产生了。同样的,如果一个不快乐的人遇到一个快乐的人,他们两个将会成为敌人。如果我喜欢的一个朋友遇到了他不喜欢的敌人,那么我朋友的敌人也会成为我的敌人。因此,这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即使那个人是我的朋友,也将变成敌人。敌人与朋友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当我们深入探寻事情的根源,就会遇见“我”。因此,在这个世上很难彻底消除敌人。

印度学者(寂天菩萨)曾说道:“我要走遍全世界,但是当石头和荆棘刺破我的脚底时,就会感到很疼。因此,为了能够行走,我是不是要将大地铺满皮革呢?而要遍大地铺满皮革,是无法找到足够多的皮革的。因此,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如果在我的两个鞋底垫上皮革,则相当于用皮革铺满整个大地。”他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我们无法对付所有的敌人,也无法取悦我们所有的朋友,因为他们无穷无尽。那么,该如何去做呢?如果我们能够战胜自己对敌人与朋友的执着,这种执着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心态,那么快乐就会来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正见

负面情绪,我们心相续中的贪执与憎恨,就是烦恼。一个人应当深入彻底的去探究自己的感受,像是生气、傲慢、嫉妒,这些引起不开心的成因。产生极大痛苦的原因就是人们心相续中的负面情绪,所以一个人应当说:“这才是我的敌人。”

敌人

当我们看见敌人时,心里会不开心。即使是看到此人的衣服或鞋子之类的东西,都会觉得不舒服。说实话,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心中的愤怒才是真正的敌人。愤怒和负面情绪才是我们的敌人。

此外,有位印度学者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不管我的敌人是朝我扔石头,还是用棍子打我的头,我会朝他生气。然而,坦率来讲,我更应该对棍子和石头生气,而不是那个人。”他说道。

“但是,为什么我们不对棍子和石头生气呢?当敌人用石头和棍子打我时,石头和棍子却没有遭到责怪。因为它们并没有自主性,没有控制权。是那个打我的敌人,是他掌控了石头和棍子。当敌人使用他的权力打我时,我便朝他生气,但事实上,我也不应该责怪他。为什么呢?因为愤怒生起时,他自己也做不了主。所以,当他失去自控用棍子打我头时,愤怒不由自主的刺激他做出这样的行为。”

因此,一个人如果真的要生气,就应该对心中的愤怒生气。那是什么意思呢?棍子本身没有自主性,同样的,敌人也没有控制力,因为本质上,他也是受到了愤怒的驱动。因此,这个世上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战争,存在的整个不幸都来自于负面情绪的持续伤害。因为这颗狂野的心,我们的行为总是失去控制,从而造成了整个人类所犯下的错误。

佛陀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在精神病院里,一颗快乐的心是不存在的,所以医生要用药物。用药时,因为药性,疯子就不会再发怒。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疯子的本性。当我们思维“这不是他的错”时,慈心就会开展。同样的,那些能够运用正见来思考的人,当困难出现,他们知道这是轮回的本质,没必要特别在意说轮回的本质是痛苦。当你理解到这点,就不会对那些愤怒的人和制造伤害的人生气。当你认识到轮回的本质,爱与关怀就会生起。因此,我要解释一下正见。当我们能够运用正见来生活,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许多利益。就像是那些社会工作者和环保工作者是必不可缺的一样,在一个家庭中,拥有正见极其重要。无论我们所做的工作是什么,这都会有很大利益。

谈到修行,如果我们能够追随着正见,那么不论你是一个商人,还是政治家,或经济学家,困难就会减少。拥有正见,就能够去利益他人。精神上的痛苦也会减少,毫无疑问,正见将带来利益。

当我们平常遇到痛苦时,如果我们是宗教徒,就会在困难发生后立即跑去寺庙,礼拜,点灯……等等,向神诉说我们的种种问题。然后,当我们去见la ma,站在他面前,就开始讲述我们的许多问题。我们想要通过这么做,以便终止这些问题和痛苦。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在我们心里仍然有许多痛苦。当我们有精神困扰时,会跑去心理医生那里,说:“我的精神很混乱,请你给我一些建议好吗?”然后,医生便给予你一些建议。然而,很难真正从这些立即的指导中获得利益。

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最有意义的是我们应当好好研究,直到能够习惯于此,成为规律。如果一个人能够探究得越来越深入,痛苦在一开始就不会生起。无论你从事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如果你总是带着正见,障碍困扰从一开始就不会出现,通过正见,我们将获得很大的利益。

现在,我要简要的将之前所讲的出离心、菩提心和正见总结一下。这不仅仅是佛教观点,我相信这些对任何人都很有必要,不管是在这个世界上工作得快乐或不快乐的人。尤其是,我们人类拥有极大的潜能,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商人也好、社会工作者也好,很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善良的动机,要诚实与正直。如果我们不诚实与正直,总是做出欺骗别人和虚伪的行为,那么我们的痛苦就无法终止。因此,我们说:“生而为人,具有很大的利益。”

巨大的潜能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我们能圆满成办无量的利他事业,有巨大的能力去获得真正的快乐与喜悦。通常来说,人类有行住坐卧四种行为,这些行为在动物中也同样存在。然而,什么是人类特有的,独特的品质呢?那就是人类不仅能考虑到自身,同时也能平等的去思考他人的快乐与悲伤。所以,一颗关怀他人的心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我执”,要断除“我”并不容易,有时候也没有必要非得断除它。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我”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那就很好。

对一个拥有大量财富的商人来说,什么才是他真正的财富呢?无论你是多么的富有,都不应该受控于你所拥有的财产。如此,你才能够获得快乐与喜悦。否则,我们每时每刻都是我们所拥有的财产的奴隶,如果持续如此的话,也许就会毁了自己的人生。

诞生在这个世上

你必须成为一个控制者,否则你诞生在这个世上就是来为这些财产服务。因此,我们的生意,像是这些外在世俗的各种事业应该用来帮助他人,减少他人的困难,为社会增加快乐。去赚取财富和金钱,这很重要。基于正见,我们在为社会服务时,就有了其重要性和强烈的目标。

在佛法中,佛陀是如何说的呢?他说:“人身难得。”这是真的。通常,获得一个人身似乎并不困得,但是在众多的人身中同时能够获得强大能力的人身却很难。为了要获得这些能力,去圆满成办自他无量的利益尤为重要。

今天,在我心中生起一个类似的想法。那些理解佛法,同时也能接受这个观点,认为它很有利益的人,即使他们没有这种佛教想法,认为说有一个这样的佛法见地,他们需要去学习这个新的事物。在每一个平凡人中,我相信都会听到有关于这些利益的教言。佛教并不仅仅局限在佛陀所说的法之中,只要你永远有一颗善良的心,能够圆满利益他人的事业,你的我执很小;你能够很好的基于之前谈到的正见去行持,用觉悟之心去思考,你完全可以不必把佛教当成一种宗教。如果你基于宗教,却无法好好去修行,那就是一个大错。

只是跑到寺庙去,祈求神灵是没用的,也不必那么做。首先,我们要在社会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要有善良的动机和善良的心。有了这些基础,然后如果你能从事宗教事业,那么这些事业才会对他人和你自己产生利益。如果一个人缺乏了善良的动机,无论你追随的是什么宗教,这些都仅仅成为口头文字而已。如果我们能够专注于人类良好的品性,一颗善良的心,成​​为一个高尚之人,同时拥有宗教修持,这才称之为真正的宗教。在此之上,同时还需要带有正见去思考。如果一个人能够开展出这些人类的良好品性,那么无论追随何种宗教,ji 督教、印度教、佛教等等都是好的。

我希望并祝愿你们都能够运用你们的自性,这是每一个人人生中最重要的意义。

(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