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专修与杂修

专修与杂修


  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要精专。佛教的经典浩如烟海,对于常人来说,可能一生都没有办法修学完。这样就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宗派,来进行长时间的一门熏修,若想宗宗都通达,可能不是很现实。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门门通、门门松的大通家而已。

  我们早晚课诵,在最后拜愿时,都会唱到:“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想我们应该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所在。深入经藏,不代表漫无目的阅读经典,而是在开始的时候有选择的、有目的的来选择自己宗派的教典进行学习,等把自己所修学宗派的根本教典与重要论著研习过之后,再来广学多闻,以此来增长自己的见识,或者来拓宽自己的见解。若一开始就由着性子来,漫无目的地通读一通,这样下来受用是很有限的。因为每个宗派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佛法进行判教,在没有对自己所修宗派完全了解时,就一味盲学瞎看,这样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甚至产生思想上的冲突。

  专修与杂修是相对而言的。选择了一个宗派进行修学,也可以有其他辅助的修学方式,例如忏悔、念佛、诵经、学戒等等。这些相对而言可以更好地促进与巩固自己所选宗派的修学,可以作为增上缘。或者说忏悔、念佛、诵经、学戒,这些可以是修学任何一个法门的过程中,必须要修学的内容。

  专修并不是说仅仅研究自己本宗的教典,而对于其他经典一概不加理会。这样的修学应该只限于初入门,若修学若干年之后,已对本宗的教理以及教义有了很深的见解,就可以考虑去相应博览其他宗派的思想,这才不至于让自己的见解变得非常狭隘。

  现在有很多修习净土宗的同修,他们一味执著持名念佛,而对于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等,一概不加理会。我想这样的修学难免有些偏激。

  还有一些同修们,只专修一部经对于其他经典也是从不涉足。对于净土宗而言,其立宗根本经典是净土五经一论,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与《净土十疑论》。这些教典都是对于念佛法门的详解与指导,希望同修们绝不可偏废一部。

  每部经论对于我们修学任何一个宗派来说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加以借鉴,最终来完善与促进自己所习宗派。



——摘自《上海佛教》2009年第6期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