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诚法师 开示悟入 佛之知见

学诚法师 开示悟入 佛之知见



诸位大德、诸位新戒比丘:

十方同聚会    人人学念佛

此是成佛堂    心空及第归

  《法华经》说:“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静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所谓“一大事因缘”,就是为了使众生解脱生死,悟入佛之知见。但是,我们现在都是凡夫的知见,颠倒妄想,迷惑造业,轮回生死。因此,佛陀兴慈运悲,谆谆善诱,普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那么佛的知见和众生的知见究竟有何区别呢?众生的知见,是以无名烦恼、虚妄分别为根本,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见解。佛的知见,是通过累劫熏修,断除一切烦恼,而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实谛理,以无漏智慧关照世、出世间的方方面面。

  那么,“开示悟入”如何解释呢?

  开:是开导。开导众生修道之法,让众生断除一切烦恼。

  示:是显示。显示众生本具的无漏智慧,无量功德。

  悟:是觉悟。觉悟诸法实相,事理圆融,平等不二。

  入:是证入。证入萨婆若海,(一切智海)证入诸法实相,成就法界藏身,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智者大师在《法华文句》第四卷里,以修行的次第来解释“开、示、悟、入”的四种层次:

  开,是属于十住位;示,是属于十行位;悟,是属于十回向位;入,属于十地位。

  其次智者大师还从修行的理体上来分别“开示悟入”的含义:十住位,属于空门;十行位,属于有门;十回向位,属于亦空亦有门;十地位,属于非空非有门。

  世尊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其目的尽在于斯,观机逗教,因病施药,于其无量无边的法门中,特开念佛求生净土的无比殊胜而又非常简便的法门。出家人的当务之急,便是修行解脱生死,而念佛法门尤为适应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

  念佛法门的殊胜之处在于“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世亲等上根利智的诸大菩萨修此法门,即能顿证清净法身;下至愚夫愚妇修此法门,也能即身往生净土,证得“三不退转”。

  一、位不退转:修证的果位永不退转。

  二、行不退转:修行的力量不会中途削弱,而勇往直前。

  三、念不退转:正念永不退转。

  我们在受戒期间,欣逢阿弥陀佛圣诞日,举办精进佛七,以期诸位能够放下万缘,专心念佛,共同体验净土法门的殊胜处。

  藕益大师说:“流俗知见不可入道,我慢习气不可求道,未会先会不可语道,宴安怠惰不可学道,顾是惜非不可谋道,自信己意不可问道,舍动求静不可养道,弃教参禅不可得道,依文解义不可会道,欲速喜近不可悟道,隔小于大不可见道,执秽为净不可知道,厌常喜新不可趋道,乐简畏繁不可明道,将就苟业不可修道,得少为足不可证道。惟超群拔俗、谦己、虚心、忍苦、捍劳、亲近知识、触处体会,以教印心,广大悠久,事理双备,栖神净域,履蹈典型,博通古今,特达勇锐,深心无极,誓穷法海源底,乃真实男子,出世丈夫。”

  在佛七期间,希望常住师父和各位新戒比丘收摄身心,遵守规约,精进念佛。


  最后供养大家一首偈子:

  自家一个弥陀佛,举念之时不见他,

  认得依然成两个,与君说破笑呵呵!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