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达真堪布:具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学佛修行

达真堪布:具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学佛修行

对我们来说,无论是消业还是积福,都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进行。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没有时间修行;就算有时间,在固定的一两个小时里也坐不住;即使坐住了,心也静不下来,心和身不一致、不相应。如果我们平时不学、不修,不可能学会,不可能修成。但是我们可以把生活的时间都用在修行上,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消业、积福。



    早上醒了不要立即起来,要先发心:为救度一切父母众生要修持成佛!放松一会,接着修上师瑜伽,观想上师融入自己的体内,把自己的心和上师的智慧融合在一起,并在那个境界中坐一会儿。



    穿衣服的时候可以想:这都是上师三宝赐给我的,我要为了众生而穿衣。你过去生生世世学佛修行了,按照上师三宝的要求行善断恶了,才得到了人身,才能赚钱买衣服。所以这都是上师三宝赐给你的,也是你生生世世修来的福报。如果你过去世没有学佛修行,你现在肯定在恶趣里,哪有穿衣服的福报呢?

    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把吃的东西想成是上师三宝赐给的加持品。先把美味的食物供养给上师三宝,然后再吃,吃的时候不要生起贪心,要为众生吃。我们吃饭前可以做个简供(简单的会供),把吃的东西都变成上师三宝的加持品。这样,我们喝的都是甘露水,是佛的智慧;吃的都是甘露丸,是佛的方便。吃饱了,佛的方便就圆满了;喝好了,佛的智慧就圆满了。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全部都圆满了。



    我们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吃、穿、用,但是首先要感恩上师三宝,把这些东西供养给上师三宝,都看成是上师三宝的加持品。第一、能祛病,第二、能驱魔,第三、能消业。



    洗脸、洗澡的时候,最好念摧破金刚心咒,来祛病、祛魔、祛业障;也可以念百字明,念金刚萨垛心咒,念阿弥陀佛。要观想洗的是自己与众生的烦恼、业障、习气。这些都是上师三宝的加持,通过上师三宝的力量来保护自己。自己洗干净了,漂亮了,也不要贪着,要时时刻刻想着供养给上师三宝。



    打扫卫生的时候也是。在诸法的本性当中,没有不干净、不清净的,都是不垢不净的。你觉得不干净、不清净,这都是自己的烦恼和业障。把家里打扫干净了,我们的烦恼、业障就没有了。家里变得干净整洁了,也不要生起贪心,要把自己觉得美好清净的一切都供养给上师三宝。



    走路的时候,把上师三宝观想在右肩上,这样走路就是绕佛。安住的时候,把上师三宝观想在头顶上,发一个好心,努力去为人民服务,给众生提供方便。这样上师三宝也能时时刻刻加持你,这都是积福消业,你的一切都会顺利吉祥。



    现在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由贪、嗔、痴主导起心动念。不用特意想,自然而然就有;不用特意做,自然而然就去做。因为我们习惯了。我们现在学佛修行,就是要把不好的习惯通通断掉,变成好的习惯,把错的思想和行为都转变过来。那时,所有的思想都是善念,所有的行为都是善事。当好的想法、行为融入我们的生活了,变成习惯了,我们就解脱了,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把修行落实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每时每刻感恩上师三宝,感恩父母众生。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轻松,活得自在。如果我们以愚痴的心态做事情,时时刻刻都会造业、消福;反之,如果我们用智慧、用正知正念来摄持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行为,时时刻刻都能消业、积福。我们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变成修行,都变成功德了,才是清净平等,才是圆满。而且什么都不耽误,工作能顺利,家庭能和睦,身体能健康,心态能轻松自在,一切都能吉祥如意。

问:有时候上早晚课、念咒时,念着念着心神就跑了,想其他的事情了。这个时候再把心重新安住,继续观想,还能得到加持吗?



    上师解答:刚开始修持的时候就是这样,不跑是不可能的,做不到。能及时发现、调整,把心收回来,再继续观,继续修,就可以了。修行到一定程度了,境界高了,智慧高了,那个时候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

    修法的时候,身心调整很重要。有时候我们没有调整好,容易内收,或者外散。像这种情况就是外散。还有内收,就是昏沉。我们现在修的四外加行、五内加行,后面还有特加行,这都是调整身心的方法。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修共同外前行,简而言之,就是修出离心。出离心并非人人生而有之,上来就纯粹是为了解脱而学佛,大多数人的起点没有这么高。出离心要一步步培养起来。大家刚开始进到佛门里来,多是因为遇到了难事,求佛菩萨帮忙解决问题的,要不就是求福报,求平安,希望这辈子能少点磨难多点快乐。然而有些人慢慢就体会到,人这一辈子,沟沟坎坎是填不完的,快乐不是没有,转瞬即逝。多好的缘分,多好的人,轻易也就散了。这世间的事真是没道理可讲,你不学佛不生出离心,一切也是转头成空。知道世间法有多么靠不住,修出离心才算是有点影子了。

  开门见山就谈出离心,对很多人来说都不好接受,可是要绕过出离心先说别的,人生短短几十年,东绕西绕,转眼就没了。佛教的修行,再怎么绕终归要回到出离心上来。

  我知道,大多数人成长、生活的环境和传统都不鼓励人们过多地关注解脱轮回这件事,今生今世一帆风顺、幸福安稳就够了。即使在信佛学佛的人当中,也有不少人认为现世的幸福美满是学佛最起码应得的好处,如果连眼前想要的都得不到,还说什么来生来世得大福报。就算不以财富、地位、才智、健康、长寿等等为目标,也应该在追求解脱的过程中,顺便把这些福报体现出来,这也是大乘佛教度化众生的方便,否则学佛就有点理不直气不壮,不但不能说服身边的亲朋好友跟着一起学佛,连自己也开始犹疑了。现世、世俗的福报常被当作衡量学佛是否有成效的指标。说某位名人、富豪也是信佛的,大家便感到“与有荣焉”,备受鼓舞。如果一位居士越来越穷或者工作生活不太顺利,人们就会想:要么是佛法不灵,要么是他学佛没学好。

  你也许会说:释迦牟尼佛的堂弟阿难尊者当初就是因为羡慕佛陀宝相庄严,自己也想修成那样美好的相貌,才决定跟随佛陀出家的,可见要接引众生,自身各项条件还是要过硬,要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才能把爱漂亮、爱健康、爱享受、爱这爱那的众生们接引到学佛求解脱的路上来。我想,如果为了众生解脱而发愿示现福寿圆满,那很好。那是大出离心、大悲心。真要是发了这样大的愿心,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都会随喜赞叹的。你看《大乘无量寿经》里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所发四十八愿,是何等样的气概!他说他作佛时,要身体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身口常出无量妙香;他作佛时,寿命无量,就算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里日夜计算,也算不尽他的寿量;他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都将称叹传颂他的名号、功德;他作佛时,要成就一个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的美好刹土,七宝成树,黄金为地,建立常然,无衰无变……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发深广志愿,积功累德,为“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看见他,被他的身光照耀,听闻他的名号,都会心生欢喜,希望能追随他左右,在他的极乐刹土生活、修行,永不退转,直至成佛。

  相比之下,扪心自问,大家平时希望自己年轻漂亮、杰出富有,求这求那,是为了众生的解脱吗?说来惭愧,你我众人与诸佛菩萨的差别就在这里,佛菩萨做什么都是为众生,我们做什么都是为自己。嘴上说学佛,心里还是不免为自己打算,明明是放不下眼前这一点卑微的生活受用,却还要找借口说是为了接引众生、不做自了汉。

  法藏比丘出家前是一位国君,因听世间自在王如来说法,欢喜开解,生起道心,毅然弃国捐王,行作沙门。他不仅放弃了一生一世的荣华富贵,连来生来世的享受也一概不再期求,其后“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后人示现的修行之路也是这样,他放弃舒适荣耀的宫廷生活去做苦行僧。虽然避世、苦行本身并非修行的目的,但在不停顿地追名逐利、散乱攀缘的同时,修行解脱道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并不是说,大家学佛就得马上放下手头的事,跑到深山里去不见人。功名利禄、是非功过,或是感情,要放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习气若是那样容易改变,大家恐怕早就解脱了。面对生活的琐碎和挫折,难免有个厌烦得想一走了之的时候,可郁闷归郁闷,真狠下心来跟过去现在做个了断的不多。再说,你就算表面上放下了,可心里还有很大的不平,不服气,处处想显得自己高明,那么你的厌世不过是与人竞争的一种手段,与解脱无关。

    心里放下才是真放下。有些人学佛,不在出离心上下功夫,开口就是:我是出家好呢还是不出家好?心里为此很纠结,跑来问我该怎么办,这倒让我为了难。出家当然好,修行的障碍少,可以专心办道,进步自然快,但前提条件是要有出离心,与世无争不是做做样子,是心里真觉得这世间的五光十色没什么好。否则加入僧团过集体生活,很容易与道友发生矛盾,或是成天被人围着叫“师父”“师父”,不自我膨胀才怪。在家同样可以修行可以解脱,然而障碍多,睁眼闭眼全是冤亲债主,意志不坚定的话,修行路上是进一步退十步,举步维艰。说来说去,关键还是出离心。有出离心的人,出家的因缘成熟了就出家,因缘不具足就居家修行,发菩提心积累资粮,一样解脱。不用为此另生出一桩烦恼来,也不必一定等到出家了才开始修行。

  在家身份的,尤其不能忘记自己是修行人,虽然也朝九晚五为生活打拼,却终究与一般人不同。别人想的是如何在人群当中混出头,你想的却是要尽早结束这头出头没的无奈循环。别人可以随心所欲、随波逐流,而你,懈怠放逸了要知道心生惭愧。这一点很重要。在家学佛的人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名利财色统统都要,一点不亏待自己,最后解脱也要,成佛也要,他耽著世间而心无愧疚,反倒觉得世间出世间两不耽误,才叫有本事。你若讲出离心,他觉得你小里小气走极端,没有大乘气象。的确有很多大菩萨示现不离凡俗享受五欲,但他心无挂碍,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五欲动摇不了他。我们自己是什么程度自己知道。若没到这种境界,还是老老实实尽量远离诱惑障难为好。

  佛门当然讲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修行和世间福报的关系,就像烧柴火做饭的同时会产生炊烟一样,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而自然会伴生福报。一般世间福报对学佛人来说真的是很容易得到。有一位弟子看见电视里播放名人显贵的镜头,对我说:师父,这些人福报好大呀!以前一定做过很大的善事。我说佛经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曾有个穷人拿着一把豌豆准备向一位新娘抛洒,以示庆贺,这时正巧遇见德护如来前往城中,穷人生起极大的信心,将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两粒触到佛的胸口。以此异熟果他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以四粒豆落入佛钵中的果报,执掌四大部洲的国政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是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释王朝中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国政。世间的荣华富贵其实并不难求,也不需要很大的福报。纵然是洪福齐天,也逃不出生老病死去;满目繁华,爱恨情仇,转眼就烟消云散了。若能勘破这个,生起出离心、菩提心,那是真正有大福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没有必要为这些外境而烦恼。在这些境界面前不要动心,不要害怕,耐心一点,忍受一下,它总有改变的时候。只要有自己正确的知见、方向、目标和方法,按照这些去做,一切都会好。人心一动,事就会变:心越乱,事就越乱;心越急,事就越不顺利。关键是心不动摇。

   我们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这颗心。我们有了自由自在的心,才能过一个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总追求:“我要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父母劝也不听,自己到那些娱乐场所去,吃啊,喝啊,唱啊,跳啊,什么都做,像个疯子似的。但他们不可能自在,因为他们没有自在的心。但是人就是这么迷惑。迷而不觉,叫凡夫;觉而不迷,叫佛菩萨。

   现在很多中年人也是,都希望自己能够过上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也经常问我:“我的要求不高,能过上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就行。”这很难!发财不难,当官不难,当总统也不难,但是要过平平安安的日子难!那些总统、官员、大企业家、大老板,都过不上平平安安的日子,你的要求够高的了。

   任何人都想过一个自由自在、平安快乐的生活,无论学佛的人、不学佛的人都是一样。那怎么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唯一的方法就是修持佛法。不修持佛法,是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生活的。心不自在,不可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心不平静,不可能过上平平安安的日子!心自在、心平静是什么意思?就是不为境动,不随境转,把握住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管好。

   我们这些凡夫,总是把握不住自己的心——心不自在,为境所动,因境而转,所以什么成就也没有得到,什么目标也没有达到。我们只有把握住了自己的心,心不随境动了,不随境转了,所有的境都为我们的心动,都随我们的心转。那时,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法界、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整个法界是自己的家,一切法都是自己的心,这就是大自在的境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