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达真堪布:做个表里如一的修行人

达真堪布:做个表里如一的修行人

修行一定要有目标与方向,要有方式方法,并且要有把握。最好对即身成佛有把握,最起码也要对临终往生有把握,不能糊里糊涂地盲目修行,不能欺骗自己。但我发现很多人学佛都是不伦不类的,说没信佛也信了,说信佛了也没真信。

    信佛,是要信佛讲的这些道理。最基本的道理都没弄明白,一点佛理都不懂,还天天拜佛、念佛,这根本不是信佛。看似佛门弟子,实际上却不是;说不是佛门弟子,看上去却也像是。说学了也没学到什么,说没学也学了一点;说修了还没修,说没修也修了。每天都上早晚课,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东西,也念了很多咒语、佛号,每天忙忙碌碌,但相续一点变化都没有,烦恼依旧,习气依旧。不能这样修行!信就要好好地信,学就要好好地学。若不信,就干脆别信,干脆别修,不要用佛法来造业,否则罪过非常严重。

    以前那些高僧大德是怎么修的?就是观察自己的相续。相续中生起一个善念,就放一个白豆;生起一个恶念,就放一个黑豆——这样观察相续,每个起心动念都不错过!刚开始黑豆多,没有几个白豆;逐渐的黑豆、白豆一样多了;最后全是白豆,没有黑豆了。这个时候已经成就了。这样修行非常扎实!

    但我们学佛都很虚伪。每天都按时上早晚课,虽然身在修法的行列中,心却出去了,刚念完加持咒,心就跑到外面游荡去了,有时候回家看儿女,看父母,再看亲朋好友;心回来的时候,已经开始回向了。这样修行多虚伪啊!表面上做课、修行,实际上造业去了,心总是处在散乱当中,不停地贪着、嗔恨。这样修行没有意义。

    我们早、晚课的内容,都是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经典的精华,每一个字、每一个偈颂、每一个仪轨都有甚深的含义。要边念边思维,边念边观想,边念边安住,这样才有意义。

    现在人上课分几种情况。其中修行好的、有一定功夫的人,刚开始念诵加持咒就入定了;出定的时候,已经回向了。最差的人是心全程出去造业,回来的时候课诵已经结束了。还有一种状况,心有时出去,有时回来,反反复复的,坐着不是腿疼就是腰疼,然后心里生起了厌烦心:“怎么课诵还不结束啊?”好好观察、对照,自己属于哪一种,是不是最好的那种?一个小时的课诵就像是一瞬间,这是表里如一的修行人。

    我讲过,一门深入、死心塌地、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地修,非常快!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一年比一年有进步。那种像木棒或石头一样,盲目地修,会越修越差。暂时精进是没有用的,最后容易退心。因为不明理,所以得不到修法的真实利益。刚开始可能挺精进,往后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如果越修含义明白得越深,内心的感受越强,喜悦越多,越轻松自在,这就是得到了佛法的真实利益了。这样的人还能退步、放弃吗?肯定不能!

    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有收获就是有收获,没收获就是没收获;有进步就是有进步,没进步就是没进步。知道自己正在修行就可以了,每天、每个小时、每分钟,最好是每个刹那,都知道自己是否有进步、有收获、有改变,这叫修行。

    但我们不用说一刹那,就是在一个小时里都不知道自己是在造业还是在修行。很多人甚至在一天当中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糊里糊涂的,这种人很难成就。


为什么说一切观象皆是我们的牢狱,因为你执着金钱,你就被金钱关在牢笼里面。今天你为了这个名,好名,喜欢在新加坡出名,让大家都认识你,愈多人认识你愈好。但是我的想法刚好相反,大家都不认识我最好,睡觉比较没有人吵。人的心境不一样啊。人家不认识我们好修行,没人吵嘛,出名有什么好呢?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肥。”没出名的人想出名,很出名的人怕受声名之累,猪大只就要抓去宰了。所以说: “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

    不要看到钱就执着,看到女色就执着,看到名就执着。你贪睡就被睡觉所困,你贪一件事情,你就会烦恼一件事情;贪两件事情,就有两件事的烦恼;你贪三件事情,就有三件事情的烦恼,只要内在的“贪”不除掉,你就永远烦恼。

    只要你不断地向外在的一切现象攀缘贪求,你就永远有挂碍、有恐怖、有烦恼,不得自在、不得解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修正自心,使之不断趋于慈悲并证悟空性,这是所有学佛的人唯一需要精勤所做的事情。当一颗心真正具备了圆满的慈悲并彻底地证悟了空性,这颗心就叫做“佛”。

为了使自心能够不断地向着慈悲和空性的方向前进,我们首先必须有牵引自心向着既定方向前进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不断在心里真诚地发愿,也即经常在心里认真地对自己说:“我要如何如何……”。

比如,要使自心变得善良,就需要经常认真地对自己说:“我要善良!我要戒除一切不善的思想、行为和言语!”经常这样不断地在心里真诚地发愿,身口意就会变得越来越善良。反之,要使自心变得自私,就经常不断在心里认真地嘀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个人经常这样在心里发愿,就会越来越自私。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不断发愿、不断在心里下决心几乎是改变自心或者实现一个目标的唯一方法。所以,作为一个修心者,对这个修心要诀不可不知!

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也发现,不断真诚地对自己说:“我要如何如何……”——这种方法是心在作决断,在下决心,在作自我暗示,不断重复可以起到不断巩固所下决心的作用,并能排除混乱无用的思想和念头,激发与决心相应的行为,是一个人改变性格或者实现任何一个目标的最有效的办法。

要使自心达到某个状态,或者在行为上完成某件事,首要的前提就是在心里认真地说:“我要如何如何……”。缺少了这个发愿前提,人类的任何事情都无法承办。比如,我们要来到这里放生,首先需要真心实意地想:“我今天要去放生”,心里没有这个想法,我们今天怎么也不会来到这里放生。一件事情,只有首先在心里想到并发愿去做,我们才能做到。从来没想过要去做某事件,这件事永远也不可能自动成为现实。

如果,你要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就要不断在心里认真地对自己说:“从今之后,我要快乐!我决定,不再为一些无所谓的小事悲悲戚戚,也不再为自身的得失荣辱忧愁、悲伤;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无条件快乐的人,在心里培养快乐的秉性。”通过这样反复认真地、一遍又一遍地真诚发愿,你就会发现自心慢慢地变得快乐了起来。

如果,你要想成为一个勤勉的人,你就要在心里不断认真地重复:“从今以后,我要勤勉!戒绝一切懒惰和懈怠,绝不贪图感观上的享受!我要认真勤勉地工作、操持家务、完成朋友委托的事情,努力行持一切善业!”

如果,你要想成为宽容的人,你就认真地在心里经常对自己说:“我要包容一切!不再为一些小事喋喋不休、斤斤计较!”到一定时候,你自然就会渐渐包容别人,包容一些你以前几乎不能包容的事情。

佛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当我们精勤地利用不断发愿的修心要诀,就能使得心向既定的方向前进,并在行为上完成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发愿——这个殊胜的修心方法,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就可以在我们内心培养起人世间的一切美德,将一切恶习从我们的内心扫除。

在大圆满“五加行”的修法里,之所以规定要念诵十万遍皈依词和发菩提心词,其目的就是让心通过十万遍“认真地对自己说”,不断自我暗示、自我改造、自我激发、自我巩固,把心改造到“皈依”和“发起菩提心”的状态。此外,金刚萨垛、供养曼扎、上师瑜伽这些修法,都是利用了不断发愿的原理,使我们的心尽快得以改变,接近佛的觉悟状态。

作为一个大乘佛子,在世俗显现的层面上,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得自心不断趋于慈悲,发愿救度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使他们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安乐。所以,每天我们都要认真地念诵“发心词”,真诚地发愿彻底舍弃自我,将一切众生当成自己的父母看待,对他们在轮回中遭遇的种种痛苦生起强烈的悲心。

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心作佛,心就是佛;心作菩萨,心就是菩萨;心作僻支佛,心就是僻支佛;心作阿罗汉,心就是阿罗汉;心作善,心就是天人;心嫉妒,心就是阿修罗;心或善或恶,心就是人;心愚痴,心就是畜生;心悭吝,心就是饿鬼;心嗔怒,心就是地狱众生。十法界的圣人和众生,都是心不断发愿、顽强造作而成!

发愿就是心在立志,发愿就是心在取舍,发愿就是心在造作,发愿就是心在选择,发愿就是心在避免无意义的活动,发愿就是心在激励自己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前进!

一个人的心中只有具备了正确而崇高的志向——为众生的解脱而奋斗一生,这样的生命才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没有志向的人生,就是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无聊、空虚和散漫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即使活上一大劫,也没有丝毫意义。

在这大多数人已渐渐遗忘“佛法就是心法”的时代,在这各种似是而非、远离修心实质的说法反而受到重视的时代,在这众生完全把自心淹没于外境、并将自心的苦乐交付于外境的时代,让我们运用佛陀传授的这个殊胜修心要诀——发愿,认真地、坚决地改造自心、修正自心,使之不断趋于慈悲和觉悟,最终成就圆满佛果!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