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出家名额很难得 明一法师

出家名额很难得 明一法师

世间的人不知道,修行人成就以后,还是要回到世间行菩萨道,广度有缘人。



今天听孙居士说,他的父母终于同意他出家了,心里真是很高兴。不光是为他高兴,还为自己高兴,为佛法高兴。因为现在佛教被人误解得太厉害,以至于给出家人冠以“逃避现实,遁入空门”等等名号,压得我们出家人抬不起头来。出家人的家属也是一样,如果有家人出家,就会被人认为是虐待了他,所以更是抬不起头来。自己就听到很多亲戚好友说自己:“怎么混到这样的地方去了”。


出家修道的时候,为了断除修行人的偷心不死,往往要求修行人断绝一切外缘,这样修行才能上路。这也是被世间的人所误解的地方,他们往往认为修行人是逃避现实,而断绝一切外缘的。世间的人不知道,修行人成就以后,还是要回到世间行菩萨道,广度有缘的。这个时候的修行人,实际上是完成上报四恩,下济三涂的真正大报恩人。

在古代,出家人是很难得的,不管在哪个朝代,出家名额都很难得。比如在元朝,得度出家与中举一样光彩,一个大县只有两三个名额,而像黄梅这样的小县就只有一两个名额。所以四祖当年为了得到一个剃度名额,等了将近十年。而在柏林寺曾有一块碑,那块碑,就是记载某个出家人取得得度名额的事情。现在这块碑被赵州桥管理处所收藏。

古代有两位很杰出的禅师,是在选官与选佛之间而选了佛的,他们后来都有很大的成就。下面是他们出家的有关记载。

马祖道一禅师有个徒弟叫五泄,又叫灵默禅师,姓宣,常州人。
师未出家时,入京选官。到洪州开元寺,礼拜大师。马祖道一禅师问:“秀才什么处去?”灵默禅师云:“入京选官去。”马祖道一禅师云:“秀才太远在。”灵嘿禅师云:“和尚此间还有选场也无?”马祖道一禅师云:“目前嫌什么?”灵默禅师云:“还许选官也无?”马祖道一禅师云:“非但秀才,佛亦不著。”灵默禅师因此欲得投大师出家。马祖道一禅师云:“与你剃头即得,若是大事因缘即不得。”从此摄受,后具戒。(《祖堂集》)

邓州丹霞天然禅师,不知何许人。初习儒学,将入长安应举,方宿于逆旅,忽梦白光满室,占者曰:“解空之祥。”偶一禅客问曰:“仁者何往?”曰:“选官去。”禅客曰:“选官何如选佛?”霞云:“选佛当往何所?”禅客曰:“今江西马大师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遂直造江西,才见马大师,以两手托幞头脚。马师顾视云:“吾非汝师,南岳石头处去。”遽抵南岳,还以前意投之。石头云:“著槽厂去。”师礼谢,入行者堂,随众作务,凡三年。

石头一日告众云:“来日铲佛殿前草。”至来日,大众各备锹铲草,丹霞独以盆盛水净头,于师前跪膝。石头见而笑之,便与剃发,又为说戒,丹霞掩耳而出,便往江西,再谒马祖。未参礼,便去僧堂内,骑圣僧颈而坐。时大众惊愕,急报马祖。祖躬入堂视之曰:“我子天然。”霞便下礼拜,曰:“谢师赐法号。”因名天然。(《碧岩录》)

明觉禅师、佛果禅师、普觉禅师都有选官与选佛的偈诵。
明觉禅师:
选佛选官应在我,难兄难弟不唯他。
汀华岸草芳菲日,远远清风争奈何。
圆悟佛果禅师:
一着当机截众流,选官选佛两俱优。
相逢相见呵呵笑,天上人间得自由。
大慧普觉禅师:
眼空宇宙浑无物,大坐当轩孰敢窥。
选佛选官俱已了,同途把手不同归。

孙居士在家人不同意他出家之前,来四祖寺住了十几天,自己也曾经与他深谈。当时他家里的人是坚决反对的,找了种种的理由,反对他出家。其中一个理由就是生活环境很艰苦,当时孙居士想把四祖寺的环境,用照片向家人说服。自己心里完全明白他家人只是把生活环境作为一个借口,所以告诉他,要把古代出家人的辉煌,告诉家人才能解决问题,不知道他后来是怎么说服家人的。现在既然有这样的结果,自己心里实在高兴,希望正法昌明,佛法永驻。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在中国,信佛法的与不相信佛法的人,对于佛教,每每有些误会,不明佛教本来的意义,发生错误的见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确的信仰,批评佛教的人,也不会批评到佛教本身,我觉得信仰佛教或者怀疑评论佛教的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应该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认识佛教。

  由于佛教教义而来的误解: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义,只懂得表面文章,随便听了几个名词,就这么讲,那么说,结果不合佛教本来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这当然是佛说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论,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确了解它:

  “人生是苦”,佛指示我们,这个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的真义的人,就生起错误的观念,觉得我们这个人生毫无意思,因而引起消极悲观,对于人生应该怎样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这是一种被误解得最普遍的,社会一般每拿这消极悲观的名词,来批评佛教,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于消极悲观的错误,其实“人生是苦”这句话,绝不是那样的意思。

  凡是一种境界,我们接触的时候,生起一种不合自己意趣的感受,引起苦痛忧虑,如以这个意思来说苦,说人都是苦的,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生也有很多快乐事情,听到不悦耳的声音固然讨厌,可是听了美妙的音调,不就是欢喜吗!身体有病,家境困苦,亲人别离,当言是痛苦,然而身体健康,经济富裕,合家团圆,不是很快乐吗!无论什么事,苦乐都是相对的,假如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说人生是苦,岂非偏见了。

  那么,佛说人生是苦,这苦是什么意义呢?经上说:“无常故苦”。一切都无常,都会变化,佛就以无常变化的意思说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体健康并不永久,会慢慢衰老病死,有钱的也不能永远保有,有时候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也不会持久,最后还是会失掉。以变化无常的情形看来,虽有喜乐,但不永久,没有彻底,当变化时,苦痛就来了。所以佛说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没有彻底的意思。

  学佛的人,如不了解真义,以为人生既不圆满彻底,就引起消极悲观的态度,这是不对的,真正懂得佛法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要知道佛说人生是苦这句话,是要我们知道现在这人生是不彻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后可以造就一个永久圆满的人生。等于病人,必须先知道有病,才肯请医生诊治,病才会除去,身体就恢复健康一样。为什么人生不彻底不永久而有苦痛呢?一定有苦痛的原因存在,知道了苦的原因,就会尽力把苦因消除,然后才可得到彻底圆满的安乐。

  所以佛不单单说人生是苦,还说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乐。学佛的应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学,把这不彻底不圆满的人生改变过来,成为一个究竟圆满的人生。这个境界,佛法叫做常乐我净。

  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是自由自在,净是纯洁清净。四个字合起来,就是永久的安乐,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纯洁,佛教最大的目标,不单说破人生是苦,而是主要的在于将这苦的人生改变过来,(佛法名为“转依”)造成为永久安乐自由自在纯洁清净的人生。指示我们苦的原因在那里,怎样向这目标努力去修持。常乐我净的境地,即是绝对的最有希望的理想境界是我们人人都可达到的。这样怎能说佛教是消极悲观呢。

  虽然,学佛的不一定能够人人都得到这顶点的境界,但知道了这个道理,真是好处无边。如一般人在困苦的时候,还知努力为善,等到富有起来,一切都忘记,只顾自己享福,糊糊涂涂走向错路。学佛的,不只在困苦时知道努力向上,就是享乐时也随时留心,因为快乐不是永久可靠,不好好向善努力,很快会堕落失败的。人生是苦,可以警觉我们不至于专门研究享受而走向错误的路,这也是佛说人生是苦的一项重要意义。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