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真实学问从性德流露

净空法师:真实学问从性德流露

释迦牟尼佛首先表演给我们看的,佛陀的自行就是入定,出了定就是教学。有人向他请教他出定,他所教的写成文字就是经典。他当时在­讲的时候,他没有讲稿,他也没有任何材料,随口而出,记录下来是最好的文章。这是学问,学问从哪裡来的?从德行来的,身心没有恶­念,没有邪行。佛陀只有三桩事情,每天就这三桩事情,不是在讲经,就是入定,再一个就是去托钵,就这么简简单单的生活过了六十年­。四十九年教学,十二年学习,六十年。三十岁开悟之后,这个末后的四十九年,我们看起来这个生活太呆板,这种生活有什么意思?这­个生活裡头大乐,一般人尝不到。

  祖师大德们在没出名,修学过程当中也很简单。你看在寺庙裡面,讲从前不是现在。从前在寺庙裡修行,早晚课之外,早晚课是共同的,­专门学一部经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不是在读经,他就是在讲学。求学过程当中,每天如果讲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至少要十个小时­去准备,去备课。他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阅读经文就是智慧。有人备课是很简单的,不要找很多参考资料,就这一部经,在讲经之前­,他把它念个几十遍,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就这个意思。不懂的地方怎么样?念过去不讲解,念没错,讲会讲错,念哪裡会有错?一门­深入,这一部经讲完的时候从头再讲,听众不一样。跟你来学,来听你讲经的,这一部经讲完了,离开了,后面那一批又来了。人数不拘­,两个、三个都好,我来讲给你听,完全是从自性裡流出来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愈熟悉,意思愈明显,这么来的,不需要找这些参­考资料。这就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之后跟你讲。古大德用的方法跟现在人不一样,这些方法全从释迦牟尼佛那裡学来的,古人­哪有那么多参考书?那时候没印刷,书都是手抄的。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书籍,经典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弟子们结集的。­那我们就能想到,释迦佛当年在世的这些弟子,他们的学习除了听经之外,也有研究讨论、心得分享,没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只是能够记­得什么?佛去年在哪裡讲,前年在哪裡讲的,拿来做印证,如此而已。愈简单还愈有效果。现在这一大堆资料摆在旁边的时候,把自己头­脑搞乱掉,什么都学不到。

  我们在台中那时候学经教,老师规定参考的注解只能选一种,为什么?你不乱,你的思想脉络是一条线。你找两个人的参考书,他两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讲法也不一样,你无所适从;三种参考书就是三叉路口,四种参考书就是十字街头,你学不到东西,这个道理要懂。那我­们想古人这个原则,古圣先贤都是从这个路走出来的。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成就?我们今天资料比他丰富一百倍都不止,为什么跟人家­相比,他的百分之一我们都做不到。我们的智慧不如他吗?不见得。我们的德能不如他吗?也不见得,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方法错了,用­心不一样。古人的心是真诚的,没有自利的心,也就是没有为自己的心。今人自利的心太重,对自己名闻利养没有好处的不要,可以取得­名利的才学。所以心不诚、心不敬,真的好东西他也学不会,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真想成就,头一个对佛菩萨相不相信?有没有­怀疑?我这一生,告诉诸位,读的书不多,搜集的书很多,是提供给大家用的。我不要这东西,我今天讲一样东西就要这一样东西。这一­次跟诸位在一起学习《无量寿经》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我的参考资料只有四种,一种是《中文大辞典》,一个是《佛学辞典》,一个是­《三藏法数》,再一本是《教乘法数》,就这四样东西。他在这裡面引用的好多东西,我不会去找原本去查,太累了!我查什么?《三藏­法数》,大多数《三藏法数》裡统统都有,《佛学大辞典》都有,不多,很简单。真正遇到障碍、遇到困难,一切放下去拜阿弥陀佛,拜­上三百拜好像就知道了,就明白了。这李老师告诉我的,求感应,诚心诚意求三宝加持。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这是字面上的解释,它与性德完全相违背,这是我们应该要远离的,不能有这个心,不能有这个念头。「无有」,那就是­统统放下了,我们的心要真实、真诚,真就是不是假的,诚就不是虚伪的,虚妄就不实了。菩提心是以真诚为体,它起作用有自受用跟他­受用,自受用是清淨平等正觉,他受用,你用什么样的心待别人,菩提心是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爱­心,佛法为什么不用爱?在一般人心目当中,爱裡头有情、有执着,有情执。慈悲是爱,慈悲是基于理智的,智慧,不是情执,就是不是­感情用事,它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裡面的爱就叫慈悲,阿赖耶识裡面的爱才称之为爱。在相上讲是相同的,在根源上不一样,一个是出­自自性,一个是出自阿赖耶。我们简单的讲,理智的爱叫慈悲,慈悲裡头带着有感情,就叫做爱,这个大家就好懂。所以这才晓得,佛法­裡头对于一切众生的爱,对于一切众生的关怀、照顾、帮助,都是基于真实智慧,他不是感情用事,所以他能够永恆不变。爱会变,你看­男女相爱结婚了,上午结婚,下午就离婚,这是什么爱?儿戏!这种事情真有。所以它不是真的。如果是佛法裡面,是真的,永恆不变。

伪是假相,诈现假相,不是真的。谄媚,我们一般讲巴结人,所谓看风使舵,讨人欢喜,这叫阿谀奉承。曲,委曲,枉也、邪也,邪是不­正,我们讲邪知邪见,邪说邪行,曲裡头有这个意思。这些都是违背性德的,这些心行都是在造恶业,这不是善业,在造恶业,恶业所感­的是恶报。所以,「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现代科学家教给我们应付zai 难,这个方法是教我们改变心态,很有道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轨则就是规则,规矩、原则,模范。「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有法则,也就是说有原则、有轨道可­以遵循,思想言行决不越轨,像火车在铁道上走,不会出轨的。菩萨两条轨道就是福德跟智慧,这是两条轨道,福德是利益众生,智慧是­一尘不染。世间人无论做什么,他有企图,他有他的目的,总不外乎名闻利养。佛子没有,真正修行人,国家帝王给他有封号,他有没有­感觉光荣?没有。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清朝封他为国师,到民国政府给他也有封号。他老人家告诉我,这是不得己勉强接受,心裡真有这­个?没有。外面人看到他地位很高,不敢去见他,其实平易近人,他很喜欢跟大众接触。人家一看到是国师,不敢去见他,真叫冤枉。我­们要记住,释迦牟尼佛一生没封号,他的学生当中,经典上看到的,十六位大国王都是他的皈依弟子,他是名符其实的国师,但是他没有­这个封号。为什么?他不愿意做这个榜样,免得后面的学生争名逐利,他老人家不开这个头。这是真实智慧,真实利益,这才是最好的榜­样,轨范具足。

我在澳洲,十年前学校要送我这个学位,聘请我做教授,当时我拒绝了,你请我来讲演、上课我会来,我不需要这些头衔。校长告诉我,­希望我能代表学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做出一点贡献。联合国邀请的这些人,他要头衔,他们邀请的人都是有学位的,都是有教授身­分的,我们是这样不得已答应他的,没有感觉得这是荣耀。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这个世界都是假的,这个虚名有什么意思?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有时候有一定用处,那就是对弘法利生带来一点方便。现在有同学也是发心弘法利生,甚至于发心将来想出家。他现­在干什么?他现在在念博士学位,我说:为什么?有博士学位将来弘法方便,这出家人是博士。锺茂森拿博士学位的时候没想出家,人家­看到锺茂森将来会出家,有博士学位,他也准备出家,赶快去拿个博士学位,那就没有必要。这是什么?名闻利养没放下,没有放下,它­障碍菩提,这个不能不知道。世间事有人干,我何必去干?没有这个必要。真正没有人干,那是义不容辞,有这个缘,你一定要去干,你­不去干你就没有慈悲心。真实智慧处理问题正确,人要有实德,要有实学,别人自然会尊敬你,不需要这些名义;没有实德,没有实学,­再多的博士头衔人家还是不尊重你。有,我见到过,一生当中有三、四十个博士学位,在社会上大家并不尊重他。我认为那也是菩萨示现­,说明什么?这个不重要,重要是你真正的德行。他甚至于比不上一个老太婆,念阿弥陀佛的老太婆,人家见她尊重,知道她是一尊佛,­她一定会成就。你拿到再多的博士学位,你还要搞六道轮迴,那有什么意思?

轨则、模范,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这自己走的,我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永恆不变。我这条路走成功了,我的目的达到,目的在见阿弥陀­佛,方向在西方极乐世界,我往生见佛了,大家就相信了。三转法 lun,为一切众生作证转,我给你做榜样,那么这样子,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福慧双全。你去问老太婆,她什么都不知道,她只晓得恭恭敬敬给你作揖,给你问讯,回答你的话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福慧具­足,这还得了!这种人你不恭敬,你恭敬什么人?你所行的没有离开福慧,你所教的自自然然就是规矩,自自然然跟性德就相应。你所表­现的是你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就是一般人的模范、榜样,每天干这个事情是常法,我每天工作是什么?一样的,没有变化。



「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这就是古人讲的,人不懂得道德仁义礼,跟畜生有什么两样?「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六道轮迴的众生­。了解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超越轮迴,轮迴是真的不是假的。拓展我们生活的空间,不懂佛法,你生生世世在六道轮迴裡面生活,搞这个东­西;通达佛法之后,不但超越六道轮迴,超越十法界。我们生活的空间变成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是我们生活空间。学佛之后这才了解,生­命永恆不灭。世间人看到生灭是身体,物质的身体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身体不是我,灵性是我。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了,不再执着这个小环境是我所有,不是的,我都没有,哪有我所有的?你的心量拓开了,真的像经上所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说你多自在、你多快乐!

对老师的恩决定不能忘掉,忘恩负义、不孝父母,果报都在三恶道,这些全都是事实。所以「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在古时候,老师的­生活学生照顾,老师年岁大了,家裡面人丁要是少,僱不起佣人,谁去服劳役?学生,「有事弟子服其劳」。我们读《论语》裡面看到有­记载的,孔夫子的学生都在身边照顾老师。现在社会不一样了,他连父母都不照顾,老师算什么?这些话是李老师告诉我的。所以李老师­了不起,通情达理,对现在人的心态了解得太透彻。他不要人照顾,九十五岁还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说明什么?健康。我要健康,我­不需要人照顾,我自己能照顾自己。九十五岁那一年,才有两个学生姐弟两个人发心照顾老师,我们大家要求老师接受,老师才答应这两­个人跟他住在一起。九十七岁,他老人家走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入此大止妙观」,「大止」是什么?真放下。我们现在的麻烦,是知道了、放下了,可是一转眼境界现前,毛病又出现,就是没有真放下。口里放下,心里也想放下,其实没有放下,还是老毛病,所以结果是生生世世依旧搞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就搞这个。说实在话,非常辛苦,非常劳累。佛菩萨看在眼里笑笑,我们是自作自受。佛菩萨生生世世对我们的教诲,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我们都回不了头,从这个地方才稍稍能够体会得到,烦恼习气真难断。为什么难断?五十八年前,章嘉大师给我讲,我们凡夫在六道里头,生生世世被六道习气的熏染,时间太长!理上讲,可以顿悟,可以顿超,事上可不容易。事上是什么?事上能顿悟,能顿超,这是佛法常讲的再来人,不是凡夫。这是什么人?有两种,一种是佛菩萨来示现的;另外一种,他生生世世修行,功夫修得差不多,这一生当中成熟了,像烧开水一样,火候不够没开,必须火候够了就开了。所以在我们这个世界看顿悟,顿修,顿超,是这两种人。我们自己晓得,我们过去生中也是生生世世在修行,但功夫不得利,所以到这一世还没把握。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