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所有的业,最容易得果报的就是增长业!

                      净界法师


         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对于业力的问题,唯识学说有增长业跟不增长业,如果有一个人他的念佛是…第一天念一百声,第二天念二百声,第三天念三百声,第七天念七百声,他的业是增长的,这是某甲。

    某乙刚好相反,他第一天念七百声,第二天念六百声,第三天念五百声,最后一天念一百声。他们二个数量一样,你觉得某甲容易往生还是某乙?

    对,某甲,为什么?因为他在造增长业。

    唯识学上说,哪一种业最容易得果报?增长业,他的业越造越大,势力就越大。

    为什么忏悔可以对治业力?因为忏悔之后,它造业的次数会减少,变成不增长业!

    诸位要知道,如果你做一件事情(不管是善业或是恶业),你是越做越多,你要注意,临终时它的果报会先现前。如果你的念佛是-- --去年念三千声,今年变成二千声,明年、后年一千声,这是不吉祥啊,越念越少,越念越没有气势,越念越没有力量。

    所以你必须让你的整个佛号变成什么?增长业。念佛要有一种意乐,当然气势不是说你念大声、念很多就有气势,不是这个意思,是内心的那种皈依心要很强。

    所以念佛人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的进步,不用进步很快,至少每天要进步一点点,总之,让你的生命变成活水;修行最怕成一潭死水,不能突破,那就糟糕了。

    我要提醒大家,我们修行不是进步,就是退步,发心容易相续难--勇猛心易发,恒常心难持;即使是初学者,要冲也很容易,但是你看跑道上,刚开始跑很快的,不一定就能够早到。

    所以你必须让你自己,每天都保持一种意乐的心情,每天进步一点点,重点不在于数量,而是那种心态。你不断的在增长,你就有希望,要让自己的念佛变成增长业。

    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最容易得果报的就是增长业,越造越多,你的势头越造越大。如果你念佛是越念越没有滋味,那就糟糕了。

    我们必须透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熏习,让你对阿弥陀佛的功德、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的功德,产生意乐;因为所有的业都是由心所造,心的意乐失掉了,业的力量就薄弱了。

    所以这个地方我要提醒大家:为了让念佛变成增长业,你必须对佛号永远保持欢喜心,对往生净土永远保持好乐心,这个很重要。不管用什么方法,可以多多听闻经典、看看祖师的开示…总而言之,保持一种强大的信心跟愿力,你就有希望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
                        净界法师

    附表四─二种根本─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附表四是讲正念真如,为什么要正念真如呢?

    《楞严经》说明一个人依止妄想的过失,分成两大段:

    第一段举过出由,先举出它的过失,说明它的原由;如果一个人没有正念真如,只活在心中的妄想,会有什么过失?有四种过失:

    第一、凡夫之过:一切众生,这个地方的众生是偏重造恶的凡夫,他无始劫来,总是根据自己的习气,种种颠倒是指起烦恼,业种是讲造业,自然是讲果报;他依循内心的烦恼去造业,得到痛苦的果报,就像恶叉聚一样。恶叉聚是印度的水果,一生出就是三个果子同时具足,如:惑、业、苦,三个同聚而生。

    第二、二乘之过:诸修行人,这个地方是讲二乘人,他思惟四谛十二因缘,不能成就无上圆满的佛果,他也是活在法执、偏空的妄想中,没有真正去忆念真如,以大乘佛法来说,二乘人还是打妄想。

    第三、外道之过:这是讲造善凡夫,为了追求人天果报,追求感应神通,变成魔王、魔眷属,虽然行布施、持戒、忍辱…但是心中还是有所执着。

    以上这三种人,就是不知道内心两种根本,而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如果你想把沙煮成饭,煮一辈子毕竟是沙,因为你还活在妄想当中,佛道难成。

    这二种根本是什么呢?

    一、生死的根本:众生的生死根本是什么?

    攀缘心。

    攀缘心就是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时,产生一个感受,如果是善业起现行,会产生快乐的感受,如果是罪业起现行,会产生痛苦的感受。感受之后,会产生很多很多的想像。《唯识学》上说,名言分别就是想像,然后你就住在想像当中,以它当作自己的本来面目,就跟着你的想像走。

    所以我们一般人是跟着感觉走,跟着自己的想像走,这就是标准的攀缘心。

   《楞严经》的正念真如,就是要我们走出心中的妄想--不随妄转。

    二、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这是清净心。

    这个清净心怎么变成现在这样呢?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就是我们一念的清净心,由于过去业力的熏习,变现了六道的果报;缘所遗者,当心跟果报接触,产生了种种妄想,这妄想所不能攀缘到的就是清净心。

    妄想可以攀缘所有的事情,好比我们凡夫在物质的世界,可以创造太空梭,创造飞机…什么都可以想得到,但是一辈子都想不到他有真如本性。为什么?因为都是向外攀缘,怎么找得到呢。

    一个人没有听闻佛法,纵使可以创造一切事物,但是永远也找不到真如佛性,因为方向错误,真如佛性是回光返照而契入的。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众生因为遗失这清净的本性,虽然终日在那个地方活动,却不能够自我觉悟,枉入诸趣。

    这个枉字,特别重要--冤枉的流转生死,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生死为什么冤枉的呢?

    从《楞严经》的角度来看,我们流转生死是不正常的,心性本来不应该流转生死的,它是清净本然啊。

    古德说: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

    一个人迷惑颠倒的时候,一下到人间,一下到天上去…跟自己的妄想走,好的妄想带他到天上去,不好的妄想带到三恶道去,再好一点的妄想带到偏空涅槃,但是本质都是妄想,都没办法成佛,因为本质都是妄想。都是沙,怎么能够煮出饭呢?

    但是当你醒过来时--空空无大千。那有人就问说: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到底有没有生死轮回,诸位知道吗?

    答案是,很难讲!你要继续跟着妄想走,对你来说就是有;你要觉悟了,就没有。

    也就是说,如果你还是喜欢活在妄想,未来无量无边的生死还等着你;如果你开始回光返照,妄想慢慢消失了,你的三界生死也慢慢消失了。

    所以有没有生死轮回,是你决定的。

    有一位禅师,晚上在禅堂打坐后,要回寮房休息。走着走着,回到房间之前,不小心‘呱唧’,踩到一个软软的东西,他一想:啊呀,糟糕了,我踩死一只蛤蟆。他感到非常惭愧,回去之后不敢马上睡觉,就在佛堂忏悔拜佛。拜完之后回去睡觉,感到不安,总觉得那只蛤蟆的灵魂,不断的对他哀怨、抱怨,你走路怎么不小心一点,把我踩死了!所以一夜没有睡好。第二天,他的徒弟在那里扫地,说:啊呀,师父啊,您门前怎么有一条踩烂的茄子呀。他听到之后,立刻通身清凉!

    你看他昨天一整晚,一直活在心中的妄想、住在自己的妄想中,其实我们凡夫的心情难道不是这样吗?就活在自己的妄想中。

    所以《楞严经》教导说,你要问妄想:你从什么地方来?它也不是外境给你的,也不是自己生起的,那是因缘和合的假相-- --妄想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妄想本来就没有,那是因缘的假相,你不随它转,它就消失掉。

    但是如果你住在妄想,它可厉害了,它就展转增胜,你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处理。

    所以正念真如,就是要你走出妄想,你才能够面对阿弥陀佛的光明。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净界法师
    我们看最后附表第五,我们这次净土宗的修学,有三种忆念,是你必须要去观照的:

    附表五:净土宗修学之三种忆念

              一、破除妄想
一、忆念真如
              二、开显真实  

              一、光明无量
              二、增长福德
二、忆念弥陀 三、善根坚固
              四、十念必生
              五、临终接引


               一、远离恶道
               二、国土庄严
               三、衣食自然
三、忆念净土  四、身心安乐
               五、闻法欢喜
               六、具足五通
               七、寿命久远
               八、功德圆满


    第一个,忆念真如:破除妄想、开显真实。这个有助于我们保持正念。

    第二个,忆念弥陀:我们提出五点:光明无量、增长福德、善根坚固、十念必生、临终接引;包括现世的安乐、临终的往生,阿弥陀佛的名号都帮你准备好了,只要你用信心去忆念祂就好,其它都不要想--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产生百分之百的信心。

    第三个,忆念净土:产生百分之百之愿力。我们往生到极乐净土有什么好处呢?

    有八种好处:远离恶道、国土庄严、衣食自然、身心安乐、闻法欢喜、具足五通、寿命久远、功德圆满。

    当你有这三种忆念,就可以念念之间培养正念,临终的正念准备好,佛号一带动起来,马上就相应了。

    最后看总结:总而言之,我们念佛有二个重点:

    第一个,你要具足皈依之心;第二个,要培养专注之念。

    具足皈依之心就是具足信愿,你要深信一句佛号,具足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智慧无量,无量寿--福德无量。

    甲三、结劝(分二:乙一、具足归依之心。乙二、培养专注之念。)

    乙一、具足归依之心

    无量光 ─ 智慧庄严

    深信一句佛号具足

    无量寿 ─ 福德庄严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乙二、培养专注之念

    一句弥陀法中王,无边妙义广含藏;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

    我们的佛号,古德譬喻什么呢?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意思是说:佛号是一种真实的功德,虽然我们造了很多罪业,但是罪业毕竟是虚妄的。

    所以昙鸾大师解释十念必生,他说,我们无始劫来,造了很多的生死罪业,怎么十念就能把它消灭?

    昙鸾大师说:因为你以前造业是用虚妄的心攀缘虚妄的境,心境和合造了虚妄的业,不管造了多少,它的本质还是虚妄的;而阿弥陀佛的功德,是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所以你用真实的心,忆念真实的功德,它的本质就是真实的,虽然少,但它是真实的-- --真能破妄!好比说这一个房间暗了很久,但是千年的暗室,一灯即明,光明能够破除黑暗,对不对。

    所以你相信你念佛是随顺本性、随顺真如、随顺阿弥陀佛的本愿…本性是不能改变的,妄想是违背本性的,以《法华经》来说,它是离家出走的小孩子;忆念真如是把心带回家,不管你怎么流浪,你的本性还是清净的。

    所以,你在念佛的时候,是用一种随顺本性的心来念佛,这是一种真实的功德,即使造了很多的生死罪业,毕竟都是一种虚妄的境界,真实是可以破除虚妄的,就好像光明能够破除黑暗一样。当我们的信愿栽培起来之后,念佛就容易了-- --

    一句弥陀法中王,无边妙义广含藏;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我们产生强烈的皈依,就以一句佛号当作法中之王。所有的法门都可以往生,但是称念阿弥陀佛是最直截了当的法门,祂具足无量光、无量寿、无边的功德妙义,所以临终具足十念就可以往生,不要去在乎人世间这短暂的因缘。世间一切如梦幻泡影,不管你今生过得满不满意,总会过去,只是一个过程,没什么好执着,好坏都是一场梦而已,重点是你来生要往那里去比较重要!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