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密的人必须守持戒律和誓言

学密的人必须守持戒律和誓言

有些人认为修显就不能修密,修密就不能修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显密是圆融的,不矛盾的。不过很多人对藏传佛教理论的完整性和有针对性不了解,就把显宗密宗割裂开来——其实佛法不管您选禅,净,律,密,教哪个宗派,凡是修大乘道:从一个凡夫到成佛都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放弃贪图世间安乐,建立出离心。二放弃自私,建立菩提心。三放弃我执,建立无我的智慧。只是修法的名词上有差别,内涵是相同的。还有显密的戒律也是密宗的戒律,而密宗的三昧耶戒是在灌顶时受的。实际上密宗的戒律包括了比丘戒,比丘尼戒及大乘菩萨的二十条根本戒律。那么,显密有什么不同点呢?其不同点在于证悟空性的方法上。显宗只有逻辑推理的办法。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把佛法文字上的理解转变为证悟的智慧。在修行期间,必须要先净罪集资。而密宗中有很多又快又方便的办法。由于不灌顶不能公开,所以显得有些神密。再从现象上来说,显宗认为肉眼所见所有物质都是不清静的,属于轮回。而密宗从初入门就教导世间所见一切都是佛的坛城。男女老少都观为勇士空行护法。一切都是清静的。并有证明这点的办法。从这个角度,显宗的智慧远比不上密宗。但显密并不矛盾,不过密宗更丰富完整。修显可同时修密,如修禅也同时修密的话。对证悟空性有很大帮助,因为禅宗在证悟前的方法上有所不足,密宗也可补充。所以显反对密,密不接受显都是智慧不够的人理解不到位造成。这种认识在佛法里是谤法。对往生和成佛都将是大障碍!

    佛经里讲:天上有日月,地上有两宝,指的是显宗大乘法和金刚密法(金刚——坚固,不可分离之义,慈悲和智慧不离等等)。“乘”是运载工具之称,运载无量众生出离苦海,一船同载六道众生,没有比船更大的工具了,大乘和小乘教,虽然都是佛教,但信仰对象,追求目标,思想境界,价值观念,智慧见解,行为准则各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小乘是小独木船,那么大乘是航空母舰,密乘法是航空母舰上的航天飞机,因此佛陀说:无显不入道,无密不成佛,所以,显密双修是如来正法,我们修行者,外修闻思戒,内修菩萨道,密修圆满法。“外修闻思戒”指的是小乘戒律,包括五戒十善清净。(内修菩萨道)是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行菩萨道德意识。(密修金刚乘)指的是密法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这三乘法都应机教化的方便法门,没有一样不重要,这三乘法,完整了佛陀的教义。

    学密的人必须在显宗的出离心、菩提心、见空智慧的基础上,再进入密法,如果没有显的基础,密亦无所谓密。三根本是进入密法的必经之道,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显宗的扎实基础,密法的宫殿就建立不起来,显、密是统一的。所以,在显宗旳基础上完成了前面的课程步入密乘才是正规的。在进入不可思议密法的深海中,祈求上师加持我,将成就之源:誓、戒、行看作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进入密乘的第一步就是亲近上师,不能违背上师,这是不动金刚戒中的第一条,就是上师戒,非常重要。第二条,不能泄密。学了东西不能随便说,随便传,没有信仰的人不能学密,似懂非懂的乱说,是违戒的,会造很大的业。有的人未经上师许可,就到处传密法,既不知法的律仪,也不知上师传法的严密,还以为自己在弘法,殊不知已严重犯戒。密法注重的是传承,在沒有传承灌顶的情况下,你把密法传给别人,不是在帮他们,而是在害他们。


    世间以及超世的一切善法都来自上师,解脱、成佛的一切成就来自上师,沒有上师,谈何成佛?释迦佛就是在前生无量世中亲近上师,不断修法,一步一步修成的。密法的金刚上师就像一个船长,他可以带你进入密法的深海中,不然的话,你只能望洋兴叹。不涉经续深海,不知海底的宝藏。所以,必须广学多闻。

    密法是反世俗的,人我执中最主要的是世俗文化形成的知见,生起次第开始就需要反我执,破除世俗知见。如五肉变成五甘露作主要食品,世俗人认为是最脏的不能吃的东西,经过加持后变成了甘露就可以吃。又如亥母,世俗人认为猪是最丑的,最脏的,但无上密中,金刚亥母是最有智慧、最美的,还有马头金刚等以各种各样的形象出现的,都是为了破世俗知见。丑不丑、美不美、脏不脏等等这些都是我扏。

    执着是指与世俗的智见联系在一起的迷惑观念,执着就是认定、抓紧不放。比如认为钱是最可爱的,是最需要的,是最实在的,用手抓得紧紧的,这叫执着。比如爱,认定其爱的对象是可爱的,是真实的,其思想感情就象一双手紧紧抓着爱的对象不放,这也是一种执着。修密法就是为了打破这一点,打破我执,变世俗观念。比如我们现在按照大威德本尊观想,把自己观想成本尊大威德的身体,站在日轮和莲花上,头饰、身上的装饰、法器等这一切都观想的非常清楚,身上每一个毛细孔发出的光,就象燃烧的火焰一样,越来越扩大------这个充满了整个外面的器世界(山河、大地),有情世界(内众生),把器世界观想成佛国净土,或者观想成五彩缤纷的佛国坛城,里面旳男男女女甚至动物,蛆虫、蚂蚁等众生全部都化为佛菩萨。

    学密的弟子是宝器,密法就象狮子奶,一般的器皿是不配的,必须配上宝器,金碗中才能盛狮子奶,各种弟子中宝器是最好的弟子,戒律、智慧和对上师信仰不二,弟子对上师的传承、人品、学问等各方面也应了解。首先看传承有沒有问题,是不是很纯正?在西藏,人们很讲究这个,如果有上师要灌顶,那就要寻根究底地考察,这个上师的法流是不是清净?这个上师和他的上师之间守持戒律严不严?有沒有什么问题?考察清楚了再去拜,不然的话是不会去拜的。这样做是符合密乘戒律里的规定的。现在汉地灌顶的上师比羊粪蛋还多,不能信,不可靠。如果戒律守持不好,不但自己要负责任,上师也要背负责任,就象一对牛犁地时,有一个“档搁”,一块木头架,把两头牛的脖子拴在一起,如果其中一头牛掉下悬崖,另一头牛也会被拖下去。就是说如果弟子堕地狱,上师也会堕地狱,上师的责任是不该向这样的弟子传法。

    “誓”是誓言,“戒”是禁戒,是禁止的事情。誓和戒有吋侯一样,发誓守持禁戒,“誓言”就是受戒吋发的誓愿。特别是在灌顶受密时,上师把金刚杵放在弟子的头上,让弟子发誓,今后犯了戒怎么办?如果犯了就下地狱,粉身碎骨,永世不复。还有受戒时喝的水叫“地狱水”,你在喝前要再三考虑,然后再喝,所以学密的人,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受这个灌顶,受了这个灌顶就必须做刭。守戒可以成佛,不守戒就会埅入地狱。这些誓言在灌顶当中都有,也叫做“训诫”。训诫就是教言,是行为各方面规定的准则和要求。

    在修密法中,皈依上师求法是入道之门,弟子的成就完全取决于上师。在密乘中,离师无法,离法无成。相应自已的上师是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亲近上师、善知识,你的根器和成就就有本,有了根本,枝叶花果自然茂盛。不亲近金刚上师,就像盲人骑瞎马一样,不会有任何成就。我们拜师求法,一定要慎重选择上师,选择后就不能背叛上师。别人说自己父母之过,我们听了就立刻避开。别人说上师的过失,弟子也要赶快避开,无需跟他争论。皈依上师之后,诚信的依止上师的教诲才会成就,你眼中没有这个上师,对上师失去信心,上师再好,诸佛菩萨再来,你也得不到成就,空中楼阁不得佛果。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弟子对上师要一心一意地依止,心地清净,这样才会生智慧。决不要受外界的干扰,遇到点小风浪,心就动摇,就生烦恼,烦恼会失掉智慧,不但修行没有成就,也把自己的慧命断掉了。不管上师有没有过失,或者成就高不高,对弟子来讲都不重要,关键的是你的信心与清净心。你把上师看成佛,就能得到佛一样的加持,看成菩萨,就能得到菩萨一样的加持,你把上师看成凡夫,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对上师有足够的信心,就能得到足够的加持。

    密宗里无上瑜伽有十四条根本戒,无上瑜伽灌顶后一定要护持密乘戒,否则破戒后再不忏悔,必堕金刚地狱。无上即三宝,特指密宗的见解和行为。密宗的见解:指中观论,一切法空性,原本清净等观点。密宗的行为:指显宗无有的方便。我们未受灌顶,没有受戒前,应当观察决定是否入密,如果已受戒后再认为密宗的见行有错误,心中一起此念即犯戒。受戒后,如果我们不通达密宗的见解,就应该祈祷上师本尊。

    十四条戒的第一条,也是最严重的一条,就是对金刚上师不能生嗔心,不能诽谤金刚上师。你犯了这条根本戒,其余十三条戒守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在密乘里有六种上师,在这里只要指重要的三根本上师,一是给自己灌过任何密乘顶的上师;二是给自己传密法的上师;三是赐佛法最高层的上师,在密乘里这叫三大恩师。

    在密宗里,再三要求在没有依止上师之前应该观察上师,然后再依止。若依止后就不能再观察了,不论上师有无功德都不能诽谤,不能嗔心。如果犯此戒而失去金刚上师,想忏悔都无法挽回。再则对上师不能以凡夫心去看待,因为上师是十方诸佛的总体,他代表慈悲喜舍,他是来度化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在他的心里众生一律平等,没有高低,好坏之分,都是可怜的众生。

    皈依以后一定要护持、保护、利益上师的弘法利生,对上师负责任。弟子代表上师的身口意,代表上师的形象,不能用世俗间的贪恋来执着上师,要用清净心来恭敬上师,如果用不清净的心来亲近上师,不但没有丝毫功德,还要下金刚地狱。只有这样,师徒的关系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

    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持戒的重要性。由于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完全不犯戒是不可能的,犯了戒后一定要及时忏悔,如不及时忏悔,后果是不堪想象的,是绝对逃不了的,可不慎哉!

TOP

每个人皈依佛门都有很多原因。对于我来说,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自己以前做过太多的错事。曾经的我傲才视物、争强好胜、心胸狭隘、盛气凌人,为此伤害了很多人,自己也一直在苦恼当中,想到自己以前做的错事,就感到心如刀绞,特别难过,无法容忍和面对自己。每每跪在佛前,读诵“往昔所造诸罪业,皆有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时都会泪如雨下,并希望能够改过。可是在刚皈依上师、三宝时,心里被各种各样的恶念所充满,就算人在寺院,心也不在寺院,脑海里有各式各样杂七杂八的念头,我知道自己一定有问题。随着,学习《广论》后,更加确定自己的毛病出在哪里。

    有一天,看了奔恭甲格西的故事。奔恭甲曾经是个大恶人,后来他悔过自新,弃恶从善,开始修学佛法。开始的时候,他摆了白色和黑色的两堆小石子,当一念恶心生起的时候,便拿一粒黑色的小石子放在一边;当一念善心生起的时候,就拿一粒白色的小石子放在另一边。开始的时候小石子多是黑色的,很少有白的;之后黑石子愈来愈少,白石子愈来愈多了。时时看住自己的心,就像警察拿着枪,防着犯人,专心一意地,就只注意这个工作而已。因他生起恶心的时候,自己马上知道要去除恶念,因而善心立刻滋长。

    于是,我便拿起法镜照射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细致的观察自己的心念,并时刻记录下来,每个恶念的内容和根源是什么?开始的时候,自己常常处于恶念当中而不自知,还觉得很有道理。当我猛然醒悟时,就不断地提醒自己注意并责问自己。这样的日子持续几个月,恶念减少了很多,心境也越来越明朗,自己也越来越快乐,从原来的斤斤计较到乐于奉献,愿意去帮助别人,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勉励自己去做,也甘愿吃亏。

    现在回想起来,我是非常幸运的。上师、三宝的加持,从一开始我便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看到有的人、皈依佛门的时间虽然很长,却走向了一条相反的道路,不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而是全神贯注的去挑剔他人的毛病,自己真为她们感到惋惜!

    贪嗔痴这些毒瘤不从身上挖出去,永远不会有进步。在这里特别提出妒忌这个可怕的心理,许多学佛人都被它所控制,我自己也曾经有过一次,在妒忌这个魔障心驱使下,把自心的邪恶变成对上师的埋怨!当我反省过来时,知道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上师面前求忏悔,并发愿从心底把妒忌的种子根除掉!对于我的错误和恶念,上师也都知道,他永远不会轻蔑我,依旧会包容我,“对诸心识污染者,诸佛未曾轻蔑过”。

    妒忌是个很怕的心理,它能把你累生累世积累的善根摧毁,也会把好不容易修法所积的福德丢失。我们天天这么辛辛苦苦的追求解脱,追求快乐,我们真心想离苦得乐,不希望有病痛、贫困、zai 难等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去念佛、磕大头等进行种种的修法,以及行种种善,为寺院做贡献、为众生去服务,可是如果我们的心还是一点都没有改变,如果还是整日都在种种的丑恶的心态当中,而自己不自省,我想不论做了多么辛苦的事情,还是没有进步,挡不住困苦的来临,也闭不上三恶道的门,因为自己的种种的丑恶的心态是把自己推向痛苦的根本所在。

    当我们心里满怀各种苦闷,生活中有种种的不如意时,各种的病魔zai 难偏偏降临到我们身上,当我们向上师、佛菩萨祈求时,可曾想过,为什么我们自己会受苦?是老天不长眼吗?是社会不公平吗?不是,是自己的业障,自己内心的邪恶、丑陋造作了种种恶因,而受的恶果,是自己恶的心理招感种种不如意。这是上师、三宝告诉我们的真相和道理,为什么不去自省?为什么不去忏悔自己无始以来的罪恶?反而去增长自己的恶念呢?我经常提醒自己:如果我自己不自救,谁能救你?上师能像丢石子一样给你丢到极乐世界吗?如果那样的话,佛菩萨早就那么做了,可是不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每天都要认真的反省自己一天当中做的错事,用忏悔来铲除心里邪恶的种子,时时低下头来查看自己的内心并学会诚实,坦诚的面对别人,也坦诚的面对自己。

同修道友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达真堪布解答:现在很多时候,金刚兄弟、同修道友聚在一起不谈佛法,也不谈修行的感受,只说一些闲话,说社会上的、家里的或者是亲戚的一些没有意义的话题。我们交往共处的时候不能说闲话,不能说世间的一些琐事。这都属于绮语。道场是修行的地方,应该宣扬佛法,互相交流修行的感受,这样对自己的修行也有一定的帮助。应该保持坛城、道场的清净,不应该染污它。否则不仅没有功德,反而还有一些罪过。

怎样才算犯菩萨戒的根本戒了?

    达真堪布解答:菩萨戒的根本戒是舍弃众生。舍弃众生的界限是从心里想:我能救度他的时候也不救度他,我能帮助他的时候也不帮助他。对任何一个众生只要有这么个念头的时候,就算彻底犯菩萨戒的根本戒了。那个时候在你的相续中存在的菩提心的戒体就失去了。我们都是凡夫,有时候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没关系,犯戒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忏悔,然后再重新受菩萨戒、发菩提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