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七十七集)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七十七集)

太上感应篇


(第七十七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看《感应篇》第三十节:

  【受辱不怨。】

  这一节是讲无瞋,断贪瞋痴,无瞋。『辱』,中国人自古以来看得非常重,古人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在古代的中国,读书人讲求的是道义。「士」,现代的话就是知识分子,古时候说读圣贤书的人;杀头无所谓,侮辱不能接受,把侮辱看得非常严重。

  佛法传到中国,佛教菩萨,教菩萨就是教学生,佛家的术语,菩萨就是佛的学生;教学生修养德行有六条纲领,就是经典里面所讲的六度,「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是「度」。这六个纲领就是学生的守则,你既然做佛的学生,一定要遵守这六条。这六条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里面就有「忍辱」这一条。实际上,佛说的并不是忍辱,佛讲的是「忍耐」,忍是忍耐的意思。翻经的大德,看看中国国情,中国人的习尚,把侮辱看得这麽重,就把「忍」後面加了一个「辱」,所以翻「忍辱」是专门对中国人讲的。这种翻译符合世尊教学的总原则,就是应机说法。这个译法适合中国人的根机,也就是适合中国社会的需要,翻得非常好!辱都能忍了,还有什麽不能忍的?没有事情不能忍。

  而且「忍」是修学成功必要的条件,《金刚经》上,佛说:「一切法得成於忍」,在中国古人有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由此可知,世出世法成就的大小,完全看你忍耐的功夫。你忍耐的功夫大,你的成就就大;忍耐功夫小,你成就也小;不能忍耐的,什麽成就都没有。这些事实都摆在我们面前,诸位只要冷静观察我们周边这些人物,你看看哪些人能成就?哪些人不能成就?都在眼前。佛菩萨的教训,我们读了、听了,细细思惟,再仔细观察周边这些成功、失败的人物,看看历史上记载那些成败的人物,我们就证实佛菩萨的教诲,古圣先贤的教诲是真实的,对我们有大利益。尤其是这地方教得好,「受辱不怨」,这是真实的德行。

  怨是怨恨;一般人受辱,受人侮辱,说实在的话,纵然能忍,不加以报复,但是怨恨的念头多少还有。这种怨恨的念头,说实在话,是将来报复的业因、根源。这一生没有报复,读圣贤书忍过去了,下一次碰到,他又发作了。学佛,诸位都能够相信,人决不是只有一生,还有来生。人如果只有一生,来生都没有了,那这个事好办,麻烦的就是人有来生。现在在西方,我们在美国、加拿大弘法多年,外国人对於前生後世他们相信,对於佛经里面讲的六道轮回他们承认。承认是哪些人?ji 督教徒、天主教徒。他们从前不相信六道,现在相信有六道。怎麽相信的?通过深度的催眠,他们相信了。现在在外国,催眠这一些案件有几十万案例之多,他们出版的书也相当丰富。通过催眠,这个人说出他前生。他说出来之後,记录下来,然後去调查。

  说前生,多半都是一、两百年之前的事情,但是在政府里面这一些档案资料还都保存,果然查出来了。他这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到这个地区去过,对这个地方非常生疏,完全不了解。他居然说出一、两百年前那个地方的社会状况,他的名字叫什麽,他住在什麽地方,问他都市街道的名称,他使用的钱币,他都能正确的说出来。经过查证,果然没错。问他生死的状况,他死的时候什麽状况,投胎出生的时候什麽状况,都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些书,我们中文有翻译的,翻译得不多,我曾经看过。还有前生是畜生道,前生是鸟、是蟒蛇、是动物,这就证明是畜生道转到人身。还有一些,数量不算太多,不是我们地球上的,他前生是其他星球上的,从这个地方证明有高等生物,决不是地球一个星球。别的星球上的人,他说的语言我们完全不懂,从其他星球投胎到地球上来的。所以经过这些科学的试验,证实人有前生。既有前生,当然就肯定有後世。

  佛在经典里面,把这个事情讲得太清楚、太明白了。宇宙怎麽起源的?生命怎麽起源的、怎麽演变的?後来究竟是怎样一个结束?只有佛在经典里面讲得透彻。我们读了能不能真正明了?很难。实在讲,佛法非常符合科学精神。甚至於今天科学里发生许多的错误,佛经里没有。佛经里佛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桩事情,都教我们通过实证。所以佛家讲「信解行证」,最後你要把它证实。如果你没有证实,你就相信他,这叫迷信。通过证实,确实是如此,这个信才叫正信。

  但是你要想见到过去,要想见到未来,你必须有能力突破空间。空间确实它是有个范围,好像有一道墙一样。今天科学家逐渐发现空间不是简单的,所谓发现的三维空间、四维空间、五维空间,也说三度、四度、五度。从理论上来推,空间是无限度。但是现在科学家,确确实实证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後面,附有他的报告,这是西方人科学研究的报告,与佛经讲的有类似的,他把它附在这个本子後面。注经的时候,他没有写进去,我到北京的时候,他突然想到这个事情,他还有几篇文章交给我,我把他印在这个经的後面,提供给大家做参考。但是空间是发现了,有这种情形,究竟怎麽样突破,现在还没有技术,还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在佛法里面,早就被突破了。佛用什麽方法?用禅定。这个道理,我跟诸位说过。这麽多维次的空间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不知道。佛告诉我们,时空本来没有。

  你们读《百法明门论》,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到这些事情。《百法》就是解释宇宙人生的,说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弥勒菩萨很了不起,将佛在经论里面所说的,把它总归结起来,归成了六百六十法,在《瑜伽师地论》里。《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的着作,天亲菩萨读到这部书,看到六百六十法还是太多了,不便於初学,所以他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成为百法,便利教学。百法分成五大类: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分成五大类。这个五大类,就是整个宇宙人生的说明,所以他解释释迦牟尼佛讲:「一切法无我」,「一切法」就是归纳这个百法,「无我」就是讲人无我、法无我。你必须透彻了解事实真相,才真正懂得什麽叫无我,讲得清楚,讲得彻底。

  时空的维次,在《百法》里属於哪一类?归纳在「不相应行法」里面,不相应行法总共有二十四个,里面有时分、方分,时分是讲时间,方分是讲空间。时分跟方分,时间跟空间,假的,不是真的。不相应行法,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实,是个抽象概念。概念从哪里发生的?从妄想、分别、执着。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着无量无边,所以变成无量无边维次的空间,这是佛才能把它说出来。你既然懂得它怎麽形成的,那你就能想方法把它突破。怎麽突破?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突破了。所以人在入定的时候,他的意志集中,他没有妄想。意志集中,逐渐逐渐就突破了,从三度看到四度,从四度看到五度,随着你定功的浅深,你突破的层次大小不一样。佛家讲突破时空是有道理的,有理论根据;理论跟事实,完全结合成一体。

  大家都知道,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虽然多,它的原理原则是一个,那就是修定。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绝对不是只有禅宗修禅定,其他的法门不修禅定。我们念佛「一心不乱」,不就是禅定吗?教下提倡的「止观」,止观就是禅定。密宗的「三密相应」,相应就是禅定。所以要晓得,八万四千法门是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统统修禅定。这才是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所用的方法手段不相同,你的方向目标是一个,成就完全相同。方法手段不相同,是因为个人根性不一样,习染不一样。顺着自己的根性,修学容易成就;不顺自己的根性,修学就会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佛法永远是随顺众生根性来教导,这种方式顺乎自然,不加丝毫勉强。我们现在讲勉强,佛经里面讲意思,不加丝毫意思。所以佛不度众生,佛对於一切众生,没有丝毫勉强,没有丝毫意思。你说这个多自在!

  我们今天讲「真善美慧」,只有在佛陀一生生活行谊当中,在他所使用教学方法之中,我们能体会「真善美慧」。现代人讲高度智慧,我们实在体会不到,也看不到。但是在佛陀经典里面,确确实实体会见到了高度智慧,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能随顺大自然,这是最健康。自己加一点意思,这是病根,所以佛说「贪、瞋、痴」三毒。三毒是什麽?现在的话叫病毒。你心里有了严重的病毒,外面风寒感染,你就容易得病。内里面没有贪瞋痴,你内里面没有病毒,外面这些东西不会有什麽感染的。

  侮辱是外面境界,内里面如果有瞋恚,外面受一点侮辱,你马上就发作,这个发作就是病。这个病不能轻看,不能小看。为什麽?有意无意当中,给人结下了深仇大恨,这个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很多。无意当中得罪人,到以後人家有力量报复的时候,招架不住,甚至於惹下杀身之祸。在古时候遭灭族之祸,都是小不忍,无意当中得罪人,历史上这种例子太多太多。注解里面,举的例子很多。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对恶人,心量窄小的人,一定要对他谦虚、要恭敬,不结怨。普贤十愿就教我们「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我们能把这四句十六个字做到,你一生受用不尽。无论对於什麽样的人,都要谦虚,都要恭敬,决定不可以有傲慢的行为,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萨,甚至於哪一个阿罗汉、须陀洹,我们跟人家比都比不上,有什麽值得骄傲?常常向佛菩萨看,我们傲慢的心就没有了,自自然然养成谦卑。

  谦卑属於性德,佛教我们,孔老夫子也是这样教我们。一部《礼记》,讲的是什麽?无过於「自卑而尊人」。这是一部《礼记》精神之所在,教我们自己处事待人接物要卑下,要尊敬别人。孔老夫子做到了,我们在《论语》里面看,夫子接见任何一个人都谦卑。佛经上面我们见到了,释迦牟尼佛无论见什麽样的人,态度也是谦卑。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尚且如此,我们有什麽值得骄傲?人一有骄慢这个念头,就完了。

  孔老夫子看人,《论语》上有一句话说,那是夫子对人的观察。他说假设,未必是真有,实在讲,他也是教学生,勉励学生。假如有个人,他的德行才华如周公之美;孔夫子最佩服的就是周公,在记载里对周公的赞叹很多。周公实在了不起,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来说是最伟大的政治家,周朝立国能够八百年不衰,得力於周公的制度。周公的着书流传到今天,就是《周礼》。《周礼》是什麽?用现在的话来说,周朝的宪法,那个宪法是他制定的。

  我在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方东美先生问我:「你有没有念过《周礼》?」我说:「我没有念过。」他说:「要念。」他前後跟我总讲了有十几遍,劝我看《周礼》。可是我喜欢读《礼记》,《周礼》翻翻,《仪礼》翻翻,兴趣不大,所以没有去念。他告诉我,这是全世界最好的一部宪法,如果周朝後世的子孙统统照这个做,周朝万万年也不会改朝换代,方先生对这部书赞叹到这种地步。但是我们对政治没有兴趣,我们还是搞佛法。所以经过他给我们介绍,知道这是一部好书。

  所以夫子对於周公赞叹备至,假如一个人,德行、学问像周公之美,「恃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矣」。他说有两个毛病,一个骄傲,一个吝啬,这个人就不必看了,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就晓得,骄慢对一个人的德行有多大的伤害。吝啬就是贪,贪烦恼,骄就是瞋烦恼。儒家虽然没有讲这是三毒,佛家讲得透彻。你三毒烦恼还没有断,你的道德学问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孔子讲这句话,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意思就很鲜明。

  怎样断贪?布施。我学佛第一天见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就把这个教给我。世间人吝财,不肯放弃,佛跟我们讲财富从哪里来?从布施来的,愈施愈多。如果你不肯布施,你的财到此地终止了,就这麽多。你肯布施,像流水一样,活的,永远享受不尽,为什麽不干?吝啬是把这个堵塞住了。堵塞住了,後面就不会进来,你所有的就这麽多,用完就没有了。这些道理都要懂得,愈施愈多,永远用不尽。

  道场也是如此,你们看新加坡居士林,这是你们亲眼看到的,居士林一点吝啬都没有,大布施。现在每天供应三餐、两道点心,无条件的,不管你信不信佛,你骂佛、毁谤佛、侮辱佛,到这来吃饭,都欢迎你来。每天平均一千人吃饭,法会期间现在打佛七,每天三、四千人吃饭,没有买过米,没有买过菜,没有买过油,什麽都没买过,永远吃不完,愈吃愈多。但是这些菜、米又不能放久,放久会坏掉,每天一车一车往外面送,送孤儿院,送养老院。不但送佛教的,其他宗教办的养老院、孤儿院,我们都送。佛讲得很清楚,愈施愈多,你不肯布施就没来源。还是古人话讲得对,古人懂得道理,古人有这些经验。

  所以我们要想一生物质生活不缺乏,能做得到,只要你肯布施,你决定不会缺乏,永远受用不尽。但是得愈多,你施的也要愈多,所以佛家讲「舍得」。舍得是两个意思,浅的意思,你舍你才能真正得到;深一层的意思,你得到的赶快舍,,你就永远享受不尽。得到了不肯舍,那你的福报就那麽大,小福而已。所以得到的统统舍,决定不留。财富如是,智慧也如是,样样皆如是。佛教菩萨学习的六个纲领,第一个就是布施。

  第二个是持戒,持戒就是守法,意思一定要了解。国家的法律决定遵守,决定不做违法的事情,心安理得。好事,他有命令禁止不让做,就不做。不是我不做,众生没福。我自己乐得清闲,乐得自在,有什麽不好?好事,有缘我们就要尽心尽力去做;没有缘,独善其身;有缘,兼善天下。决定不做违法的事情,我们到任何地方受人欢迎。法律是有文字记载的,还有没有文字记载的道德、风俗、习惯,入境要问俗,入门要问讳,人家有什麽忌讳的,决定不犯。这是佛教给我们的。

  第三个就是有耐心,心平气和。我们以禅宗为例,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梁武帝的时代,跟梁武帝谈话不投机,梁武帝不护持他,跑到少林寺去面壁,等待机缘。没错,等到一个慧可,一代一代的单传。传到惠能大师,缘才成熟,你说他多有耐心。他把佛法传到中国,要等到第六代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这是忍辱最好的例子。我们纵然有大心、有大愿、有大德、有大能,要利益一切众生,缘不成熟,要学达摩祖师,能有一个传人、两个传人,代代传下去,总有一天机缘成熟了,可以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何必一定要自己一生去做?没有这个必要,这才是真实智慧。不必自己去做,传给学生,学生没有机会,再传给学生。由这里你看到古圣先贤他们那个耐心,不是平常人能够相比的,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得圆圆满满而没有缺陷,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受辱决定没有怨恨之心,这一句意思深,对我们修学关系重大。我今天跟诸位讲的,只讲一半,明天我要跟大家举一些事例来说明。我们要非常重视,否则的话,不但对道业有重大的障碍,就是对读经,深解义趣,也产生了妨碍。你读经不会开悟,为什麽不会开悟?有这些烦恼存在,它在这里作祟,做障碍,所以这些一定要讲清楚、讲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