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七十三集)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七十三集)

太上感应篇


(第七十三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上一次讲到《感应篇》第二十七节:

  【不彰人短。不衒己长。】

  前面曾经说过,这两句话看起来是老生常谈,实际上对我们一个人的做人、修养关系最大。人一生当中最大的过失,就是喜欢批评人,喜欢攻击别人的短处,这一桩事情是最损阴德的。造作的时候,只知道图一时的快意,没有想到後来果报的惨烈。《地藏经》里面所谓是「拔舌地狱」、「火镬地狱」,都是这种业报所现的。古时候人心淳厚,一般都有教养。现在人可怜,没有人教导,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再看到社会外面的风气,内有恶因,外有恶缘,因此造这种罪业,比比皆是,这是值得我们警觉的。自己如果有,一定要痛改前非,这个过失如果不能改过来,念佛也不能往生净土。我们一定要记住,佛给我们介绍净土,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西方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决定不容许有个心行不善的人,到那个地方去把人家生活环境扰乱,所以这是决定不能往生的,我们千万要记住。

  注解里面引用很多的例子,看看古人是怎样的涵养,我们要效法、要学习。此地所列的几个古时候这些人,我们在史传、在古文里面都念过,都相当熟悉;宋朝的韩琦、王素、文徵明,这都是读书人,有度量能包容。人有小的过失,古人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的过失加以渲染,成了大过失,把人家一生的前途断送掉,这个因果背得很重。受害的人,他要是心里不服,他决定会报复。这个报复不在今生,就在来世,或者在後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古时候,同学、朋友看到有过失的时候规劝,规劝应在什麽时候?没有第三者见到的时候。你说这种人情多厚!提醒他,劝勉他。规劝两次、三次都不改,佛法里面讲的「默摈」,默摈就是不理他。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一生当中,跟随他的学生不少,经典上记载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相当庞大的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我们在经上看到,没有现代化的组织,为什麽这麽多人众,生活这样有规律,这麽严整,道理在哪里?人人都遵守「六和敬」,人人都修「五戒十善」,纵有过失,天天听佛讲经说法,自己知道自新、忏悔。我们没有听说释迦牟尼佛处分哪一个学生,没有听说释迦牟尼佛开除哪个学生,这是我们的典范,我们今天做不到,想学也学不会。所以从经典记载来看,释迦牟尼佛做人做得多麽圆满,这是现身说法,教导我们一生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丝毫瑕疵,这才真正显示出究竟圆满的智慧。

  下面一句『不衒己长』。自己有长处、有优点,现在人说「值得骄傲」,值得骄傲是炫耀自己的长处,你自己那点长处立刻就报掉,就没有了。所以自己的优点要藏起来,韬光养晦,这是古圣先贤教我们的,自己的缺点应当暴露,自己的优点应当隐藏,积阴功。行善是自己的本分,有什麽值得炫耀?尤其是自己分内的工作,本分的工作应当要做好,尽心尽力去做,这是本分;做不好是过失,不值得炫耀。本分工作能做好,这就是大善。真正能做好,要面面周到,相当不容易。所以没有智慧,没有学问,你就没有善巧方便。世间人哪个人不想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为什麽做不好?为什麽落得一身的罪过?这个原因在哪里?我们要细心去想想。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学之过。没有学,又自以为是,所以临事的时候,就有许许多多过失了。世间事尚且如是,出世间的大事更难!所以凡事自己一定要想一想,自己的智慧能力,这些事情我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做得圆满?能不能利益社会大众?如果不能,我就不敢接受。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能力,又有这个机会,那是古人所讲的「当仁不让」,我应当要做;我不去做,没有人做。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没有这个机缘,不可以强求着去做;强求去做,那就是《地藏经》上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所以人贵自知之明,别人不知道,我自己应该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能耐,要清楚。

  我一生没有带过人,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有做过领导。我一生当中是被领导,没有带人的经验,我自己清楚,所以我一生不搞道场,不作住持,不敢管人,不敢管事。为什麽?我知道我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福报,做不好!做不好就有罪过。我不强求,希望这一生当中寡过而已。我看到别人做,我欢喜,我从旁边协助他,我尽心尽力去帮助人家。中国习俗所说,凡是做个领导人,命中要有官印,这个话说得也不无道理。所以我了解自己,我一生服从领导,做自己本分应当做的工作。遇到佛法之後,我感到自己非常幸运,在这一生当中,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学佛之後的事业,就是讲经说法,宣传佛教的教义。我们自己有心、有愿,也得要有缘,如果没有缘,虽然有心有愿也做不到。世出世间法,都要善因善缘,後面才有善果。

  学佛,佛教给我们要修「觉、正、净」,要修清净心。要想得心地清净,只有省事,事情太多太繁,你的清净心决定得不到,你的事业做得再好、再辉煌、再善,都落在人天福报。往生,诸位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心不清净不能往生。《坛经》说得好,这个事情福不能救。建道场是修福,讲经说法也是修福,度众生还是修福,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福再大,与了生死、出三界都不相干,这一点我们要知道。

  如果大家稍微留意一下,你能看得出来,出家人的道场,居士的道场,凡是住持道场的人,有几个人能往生?有几个人临终时有好瑞相?反而不如一些默默无闻,老实念佛的人,被人瞧不起的人。倓虚法师告诉我们,《影尘回忆录》里有记载,《念佛论》後面也有记载,哈尔滨极乐寺修无法师往生,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修无法师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没有出家之前是作泥水匠的,出家之後只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人非常谦虚,非常和敬,对待任何人都恭敬。在寺院里做一些粗重的工作,修苦行,样样让给别人,别人不要的,自己来受用。你看他往生那麽样自在,那麽潇洒!倓虚法师往生、谛闲法师往生,瑞相比不上他。谛闲法师还有个锅漏匠的徒弟,我们讲经时候常常提到他,也是一个字都不认识,念佛三年,站着往生。往生之後,还站了三天,等他师父给他办後事。师父往生比不上他,他的师父是谛闲老和尚,天台宗的一代祖师。为什麽师父比不上徒弟?徒弟省心没事,师父是寺庙住持,每天许许多多应酬,操心!换句话说,论修福,徒弟不如师父;论修行的功夫,师父比不上徒弟。这一些事实真相,都在我们眼前,我们有没有看到?

  倓虚老法师、谛闲老和尚是佛门大德,真正解行相应,真正是一个修行的好出家人,也是我们的好榜样,如果我们的德行修持不如他们,必定堕落。所以领众很不容易,领众不是凡人,真有智慧、有德行,才能领众。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大众,不好领;从前人老实、听话,现在人不老实,每一个人意见都很多。如果没有真正的德行令大众敬服,你的障难就在所不免。

  我们在新加坡看到李木源居士,真正是菩萨化身,他有没有障难?多,也有一些人嫉妒障碍,向政府诬告,他被政府许多次严格的调查,查清楚他是冤枉,是人家诬陷他。李居士很清楚,人家为什麽冤枉他?大概过去生中冤枉别人,冤冤相报。所以事情了了,政府官员还劝他,他可以起诉,反过来告那些诬告的人,那些人都有罪。李居士说不必了,冤冤相报,到这里就完了。这是一个明理的人,是个学佛的人,所谓别人以善行对我,我以善行对人;别人以不善对我,我还是以善行对人;这是一个学佛的人,是个行菩萨道的人。学佛的人,知恩报恩,决定不报怨。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不与一切众生结恶缘,事事忍让。你要的,我全给你,不但身外之物能放得下,你就是要我的命,我也给。

  释迦牟尼佛就做榜样给我们看,魔王波旬劝他入般涅盘,用现在话说,劝他早一点死。释迦牟尼佛点头答应他了,就入般涅盘,满一切众生的心愿。佛满魔的愿,魔将来灭佛法,还会留一点情面,手下还会留情。佛要不满魔的愿,魔灭佛法恐怕手下就不留情。佛对於恶人,对於魔王,都满他们的愿,何况是一般常人?这些地方我们都要学习。古圣先贤的长处,我们要记住,要认真努力效法;别人的短处,绝口不提。不但不提,最好耳也不闻,为什麽?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这是绝对的自利。喜欢听别人的过失,喜欢打听别人的过失,必堕地狱。为什麽会堕地狱?自作自受,不是别人推你下地狱的,是你自己造不善的因,感不善之果,我们不能不知道。

  真正如法的僧团,世尊在世那个团体,我们现在怎麽学都学不到,原因是我们现在的团体没有他那麽大。三、四十个人在一起相处,一个人是一个心,一个人是一个思想,「六和敬」第一条做不到,没有办法做到「见和同解」,所以基础没有了。我们还分成几个班,还要选个班长,这已经很过分了。但是这是不得已的作法,为什麽?人不能自治。世尊当年在世,僧团里每一个分子,都能够自重、自爱、自治,不需要组织,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管得很好,这是佛法僧团。我们要多想想,如果同参道友在一起共修的,达不到这个水平,不如不干得好,自己修自己的,决定成就。不如法就不做,真正如法我们就做,完全效法释迦牟尼佛。

  祖师大德们所做的,已经是打了很大的折扣,我们晓得这些折扣都是不得已而做的。最圆满、最究竟的是佛陀在世那个方式,这是我们应当要记取的。真正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行、学问,才真正能够做到自行化他,才真正有能力领众。领众完全是自然的,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组织,自然是最美的,自然是最善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