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五明佛学院 益西彭措堪布

第四十 随意见诸佛国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我国中的菩萨欲见十方无量庄严清净的佛土,当时就能如愿在宝树中普见,如对镜照脸般清楚,若不如此,我就不取正觉。

    法藏大士怜悯欲见十方佛国、不能如愿的菩萨,故设立此愿。

    上面“净国照见十方愿”是总说,包括照见十方一切净秽国土。这一愿是别说,即随意照见十方清净佛国愿。极乐净土的菩萨欲见十方严净佛国,增益自己的修行,或成就自身净土,这时不离本国,而能在宝树中明见。这是此愿的内涵。

第四十一 闻名诸根具足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他方国土的菩萨众闻我名号,便能在成佛之间,诸根具足,若诸根缺陋不具足,我即不取正觉。

    法藏大士观见十方国土中有很多菩萨在修行佛道时,以恶业力,感得诸根缺陋。因此悲愍根缺的菩萨,而发此愿。

    事例:

    **范古农居士的朋友戴君,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有一年,他忽然双目失明,从此心情忧郁不乐。范居士劝他念阿弥陀佛,并介绍他住在平湖报本寺。他日夜一心专念,念了将近一年多,双目便重见光明。

    这就证明弥陀名号有使诸根恢复健全的功能。菩萨能够信受、执持弥陀名号,就能以佛愿力及缘起力,在成佛之间,六根具足、无有缺陋。

第四十二 悉得清净解脱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他方国土的菩萨众闻我名字,随着便证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此三昧中,一发意间,能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心。若不能如此,我就不取正觉。

    “清净”,即无有染著。“解脱”,即远离系缚。住于清净解脱三昧中,一发意间,能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并在广兴供养时,不失定心(做身口意供养时,常在定中,毫无移动),这是登地菩萨以上的境界。一般而言,从初地开始具有“住定供佛”的功德,但不离功用;直到八地,才是无功用道。《往生论注》中说:“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而能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教化众生。”

第四十三 闻名生处尊贵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在此生寿量穷尽之后,便能受生尊贵之家,若不如此,我就不取正觉。

    生尊贵家的作用:能为大众尊敬、供养、称赞,以大众尊敬、供养、称赞故,菩萨以善法劝导众生勤修,众生都恭敬采纳。因此,为广大教化众生,菩萨需受生尊贵之家。法藏大士怜悯菩萨出身卑贱,妨碍教化大众,故立下此愿。

    他方国土的菩萨,即生未能了生脱死,又未能往生净土,则寿终之后必然转生。如果他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则能仗万德洪名之力,受生在尊贵之家。所以,不论今生往生与否,闻信佛名都具有大利益。

    《涅槃经》中说:如果打开大库藏,在一月间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称念一声佛名,后者超胜前者不可计量。

    《增一阿含经》中,佛问阿难:“若人供养南赡部洲所有人民,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此人所得功德多否?”阿难答:“甚多!世尊!”佛告阿难:“若有众生善心相续,在挤一次牛奶的时间中称佛名号,所得功德超过前者不可计量。”

    《大般若经》中说:若人散心念佛,直至尽苦之间,此福无有穷尽。散心念佛尚有无尽之福,何况至心称念,功德无量无边。因此,称念佛名功德极大,仗此大福德力,即使今生资粮不足没有往生净土,来世也必定生在尊贵家中。

    蕅益大师说:“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所以,闻到弥陀名号,至心信受、称念,就能生尊贵家,这是由佛愿力和甚深缘起力所致。

第四十四 修行具足德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到我的名字,则欢喜踊跃地修菩萨行,具足功德之本,若不如此,我就不取正觉。

    “德本”有二释:一、六度为一切功德之本;二、持名为一切功德之本,从中可流出六度之行。

第四十五 皆得三昧见佛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号,都紧跟着就证得普等三昧,住此定中,直至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如此,我就不取正觉。

    法藏大士观见十方国土中有的菩萨能证三昧,常见无量诸佛,而有的菩萨却不能常见诸佛,因此怜悯不能见佛的菩萨,设立此愿。

    “普等三昧”:能见一切诸佛的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以此三昧力,能普见诸佛,故称“普等三昧”。如《华严经》解脱长者说:我入出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见十方各十佛刹微尘数如来,彼等如来没有过来,我也没有过去。我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如来,随意即见。欲见栴檀世界金刚光明如来,妙香世界宝光明如来,莲花世界宝莲花光明如来,妙金世界寂静光如来,妙喜世界不动如来,善住世界师子如来,镜光明世界月觉如来,宝师子庄严世界毗卢遮那如来,如是一切,全部照见。

    《般若三昧经》中,跋陀和菩萨问佛:“未来众生,云何得见十方诸佛?”佛教导说:“念阿弥陀佛,得见十方一切诸佛。”可见以持名功德之力,能普见一切诸佛。

TOP

第四十六 自然得闻妙法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我国中的菩萨随其志愿,想听什么法,就自然听到,若不如此,我就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观见十方国土中,有的菩萨听闻到的佛法非常稀少,而有的菩萨却能随欲听闻自己所想听的佛法,因此怜悯不能随欲闻法的菩萨,立下此愿。

    此愿成就的证明:《无量寿经》中说:极乐国土的七宝池中,池水波动,发出无量自然妙音,随着池中人想听什么,就听到什么。或者听到佛法僧三宝声,或者听到寂静声、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者听到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声,种种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凡是听到这些法音的人,都欢喜无量,随顺趣入清净离欲、寂灭的真实义,随顺于三宝,随顺于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随顺于菩萨、声闻所行之道。

    又,《阿弥陀经》中说,极乐世界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妙法,极乐人民听到这些法音,都念佛、念法、念僧。这些鸟实际是阿弥陀佛为令法音宣流,以神力变化所作。

    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中说:依此类推,极乐净土的七宝行树、阶道楼阁、宝池莲花、天乐天花、衣裓食器,任何事物都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妙法,且听闻之后,都令众生随念三宝。《大般若经》说:净土树林等内外万物,常有微风冲击,发出微妙法音,演说一切法皆无自性等。

    我们要从“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这一句,意识到当前发愿的重要。如果能志求无上妙法、学无量法门,则与阿弥陀佛此愿充分相应,往生后自然得闻一切佛法。总之,志愿大,与佛愿力相应就大;志愿小,相应就小。就如叩钟,大叩大鸣,小叩小鸣,感应恰如其分。所以,务必要随《普贤行愿品》发大愿,以广大愿力求得与弥陀愿海相应,这样做能速得成就。

    “无情作佛义”:

    一般人认为花草树木、水流风响是无情法,无有佛性,不能成道和转法 lun。这只是执著心的看法,认为有情一类有佛性,无情不能作佛。实际上,一切诸法本来安住于法性中。当成就菩提时,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领会这一妙义的前提是通达万法唯心。借助梦的比喻来体会,梦中显现的山河大地、水流风响等相,都只是梦心所现,一一是心。同样,器世界的万法唯一是自心所现,心现为色,现为虚空,现为古今三世,现为器情万法。既是唯心所现,就都是心,青黄赤白是心,风声谷响是心,草木瓦砾是心,一切无情都是心的相分。既然都是心,随心转依为法身智慧时,心中的一切有情、无情,就都现为圆觉、涅槃、一切种智。所以,阿弥陀佛作佛时,从佛如来藏心所现的净土庄严海,一尘一毛、一花一水,都是佛的智慧、佛的法身,都圆明具德,具足果觉妙用。以此原因,极乐道场,菩提树能清净六根,风吹树枝,水动作响,都能演说妙法,无一物不是佛身,无一物不转法 lun。(而且都具足“自然”妙德,如如意宝,随欲赐予所需,因此能随净土菩萨所欲闻法,自然宣演,在无分别、无造作中,任运作佛事业。)

第四十七 即得不退转地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到我的名字,不能得至不退转位,我就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观见十方国土中有的菩萨在修行佛道时,半途而废,而有的菩萨能到达不退转位,因此怜悯半途而废的菩萨,立下此愿。

    南本《涅槃经》说:有无量众生发起菩提心后,见有少许违缘,就开始退转菩提,如同水中的月亮,水一波动,就动荡起来。

    比如舍利弗尊者发菩提心,在六十劫中行菩萨道。当他即将度过布施度时,遇到一个乞丐,向他乞讨眼睛。舍利弗挖出一只眼睛给他。乞丐得到眼睛,用鼻子嗅了嗅,就扔在地上用脚踩。舍利弗想:这样恶劣的人,真难度化,不如调伏自心,早脱生死。在他生起这个想法之后,就从菩萨道中退出,沉沦在六道中。

    《十住菩萨断结经》中,舍利弗尊者自述:我往昔或者从初住位进修到五住位,之后又退回初住,然后又从初住重复修到五住、六住,这样经过有六十劫,始终修不到不退转位。又经上说,有菩萨在大通佛时期发菩提心,由于退缘大,导致尘点劫来堕在声闻位。所以《涅槃经》中说:“鱼子菴罗花,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鱼肚子里的鱼子,数量非常多,但能长成鱼的却很稀少;菴罗树的花很多,能结成果的也很少;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很多,能成就的却很少。)”

    据《宗门武库》记载,宋朝海印信禅师,经常受一个姓朱的官员供养。有一天,朱家的人见信长老进入内屋,这时朱家恰好生了一个女孩。朱家派人去海印寺视探,得知信长老恰好在女孩出生时圆寂。当时这件事整个杭州城都知道。

    到女孩满月时,圆照本禅师来朱家探望,让人把女孩抱过来看。女孩一见就笑,禅师说:“信长老,你错了也!”女孩就哭起来,然后死去。

    《龙舒净土文》记载,宋朝草堂青禅师在生之时,有个曾家妇女,供养过他斋饭和衣物。草堂青感恩她,说:“老僧将来给夫人做儿子。”

    有一天,曾家的这位妇人生下一个男孩,当派人去看草堂和尚时,发现他已经坐化。生下来的孩子,就是曾鲁公。因他前世出家为僧,修福修慧,所以少年登科,五十岁时做了宰相,但离佛法却很疏远。

    又如南宋宰相秦桧,前生是雁荡山的僧人,以前世的修持,这一世做了宰相,但他收受金人的贿赂,事事为金国谋划,杀害了金国畏惧的名将岳飞。不与他同谋的官员,要么被他贬官流放,要么被他杀害。他死后堕入地狱。老百姓的怨恨没办法消,就用面做成两个条,代表秦桧和他夫人,一起油炸吃掉,又用铁铸成秦桧夫妇的像,跪在岳坟之前,凡是来祭拜岳坟的人,都用木板痛打他们,还往他们身上撒尿来泄恨。

    还有一则事例,清朝乾隆嘉靖年间,有三个出家人一同参禅,死后,一个生在江苏,叫彭文章;一个生在云南,叫何桂清;一个生在陕西,叫张费。其中只有彭文章记得前生之事。

    后来,彭进京考试,见到何桂清和张费,就说起他们前生做出家人参禅的事。两个人不记得前生,却和彭文章一见如故,结成莫逆之交。这次考试,彭文章中了状元(殿试的第一名) ,何桂清中了榜眼(殿试的第二名) ,张费中了传胪(进入殿试的考生) 。

    后来彭文章做了主考学台,但非常好色,最后老死家中。何桂清当南京制台,洪秀全造反时,丢了南京城,被皇帝问罪处死。张费给咸丰皇帝教过书,回回要造反时,把他骗去杀死了。

    印光大师说:这三个人都不是平常的僧人,可惜不知道求生西方,虽然得了一点世间洪福,但两个人不得善终,彭文章竟然还贪著女色,恐怕来世更不如这一生。

    “不退转”,是指所修的功德善根只增进而不退失。在五浊恶世,一般人单凭自己的力量修行,要达到这种地位,有相当的难度。其原因:五浊恶世中,凡夫内在有无数的烦恼种子,外在有种种引生贪嗔的境缘,在内因外缘和合时,烦恼就会立即现行,导致屡屡退转。像海印信、草堂青,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宗匠,但他们和在家人交往过密,动了世间凡情,就投生在对方家中做儿做女,后一世不如前一世。所以,“登不退地”谈何容易!哪怕起一念世间贪染,也要生死轮转。

    秦桧更是三世怨的典型。印光大师说他以多年的禅定工夫,后世做到宰相,一被金人的贿赂所迷,就成了香臭、好歹、忠奸不知的痴呆汉。遭致后人打他的像、尿他的像、炸他的身,千百年来,一直如此。秦桧一世修行,二世享福造业,三世堕地狱受苦,退堕得非常厉害。

    从以上的举例就知道,修行人在没有登不退地期间,在轮回中的处境是很危险的,今天是出家人修梵行,明天就可能还俗成家;今生好不容易修行开悟,隔世又可能变成“悟后迷”,对佛法蒙昧无知。所以,只要没登上不退地,就生死有份、恶趣有份。修行人全力以赴要达到的第一关,就是得不退地,过了这一关,才有不堕落的保证。

    阿弥陀佛因地正是见到无数修行精进的菩萨,因为障缘纷至沓来,而退转堕落,多生不能证果,因此怜悯退转的菩萨,立下此愿,让闻到佛名的菩萨,都证到不退转地。

    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说:“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阿弥陀经》云:“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闻到阿弥陀佛名号,能够信愿持名,就会得到不退转。

    问:为什么信愿持名就能得不退转呢?原因是,不退转的功能已摄在名号中,一称名号,名义不分离,故能得到不退转。此处,“名义不离”是要点。道绰禅师在《安乐集》中讲过两个比喻,第一个比喻:一般被狗咬了,用加热的虎骨敷在伤口上,就能痊愈。没有虎骨,用手按摩,口里念:“虎来!虎来!”也能痊愈。此处,当心正念“老虎”名字时,意境中就有老虎的义,也就能起到虎骨的作用。

    第二个比喻:扭伤了脚的人,把加热的木瓜枝条敷在伤口上,就会好;没有木瓜,把手弄热,按摩受伤部位,口中说:“木瓜!木瓜!”也能好。这也是在念“木瓜”的名字时,心中现有“木瓜”的义,因此能起到“木瓜”的作用,这都是唯心变现的妙谛。世间名字尚能如此,何况佛的万德洪名!佛把万德统摄在名号当中,一称名号,名义不离,当时就在心中获得真实功德。所以,如果大家有真信切愿,在至心执持名号时,名号所摄不退转的功能就持续地发生作用,因此信愿持名能得不退转。

    这就像有一种能使人飞升的仙丹,服入人体之后,仙丹的药力就无欺地起作用,让人飞腾起来。飞的人自己并没有飞行的能力,但依仗仙丹的药力,就出现了这种能力。像这样,以佛的愿力和无量功德所成的名号,本身就具有使人得不退转的妙力,念佛人信愿持名时,名号的妙力就在念佛人的心中出现,就在他心的深处作加持,使他获得不退转。

TOP

第四十八 即得诸忍究竟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他方世界的菩萨众闻信我名,不能当即获得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种种佛法,不能即时获得不退转,我就不取正觉。

    这也是怜悯菩萨不能证得三种法忍,而建立此愿。

    文中所说的三忍,即音响忍、柔顺忍和无生法忍。《净影疏》云:“寻声悟解,知声如响,名音响忍;舍诠趣实,名柔顺忍;证实离相,名无法忍。”以下逐一解释:

    一、闻圣法而了悟诸法皆如谷响,空无自性,名为音响忍。

    观察:有一空旷山谷,随着声音而传出回响,正当显现回响时,了无实体,完全是现而空的。

    反面观察,如果回响有实体,应有安住之处。但在山谷的任何处寻找,都得不到它的实体。又观察,如果回响有实体,从何处来?从虚空中来?从山谷里来?还是从呼叫声来?如果从虚空中来,虚空中应有回响的实体,这样应成在没有呼叫声和山谷等时,也能在虚空中听到回响,实际上单以虚空是不会出现回响的。如果从山谷里来,山谷里应当有回响的实体,也应成能在山谷中听到回响,但不向山谷呼叫听不到任何回响。如果从呼叫的声音中出现,声音中应当有回响,但是口对着地面呼叫时,并不见传出回响。

    可见,虚空、山谷、声音这三处都没有回响,三处合起来也决定没有回响,就像一粒沙子中没有油,多少粒沙子合起来也决定没有油一样。

    这样就发现,回响是无实有的法,它实际上是以呼叫、山谷、虚空这三缘和合,无而显现的法,所以没有任何来处、住处和去处。

    这样类推观察内外诸法,就会了达诸法都现而无实有。像一切水以湿为性,一切风以动转为性,一切法以空为性,都是无而显现。了悟此理,就是“得音响忍”。

    二、舍诠趣实,名柔顺忍。

    “诠”:能诠真实义的教法文字;“实”:教法所诠的实相。教法如指,实相如月,以教法指示实相,如以手指指示空中的月亮。“舍诠趣实”:舍开言诠,直趣实相,就像见真月后舍开手指直接看着真月一样。所以,首先是“以手指月”,然后是“见月舍指”,舍开虚假的教法文字,不再执“指”为“月”。教法是用来指示实际的方便,见到实际后,“舍诠趣实”,叫做“得柔顺忍”。

    三、证实离相,名无生法忍。即证入实相而离一切相,称为“得无生法忍”。

    对于上述三忍所在的位次,古来的注经家判法多有不同。很多注解把第三忍解释为八地境界,根据是《宋译》的经文:“闻我名号,证无生忍,成就一切平等善根,住无功用,离加行故,不久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经中明显说到“住无功用”,所以是指八地之上;“不久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即速疾成佛。

    弥陀名号的方便力用

    我们要体会到阿弥陀佛的悲心,要普度包括三恶道在内的一切众生。那么,要完成这一平等普度的愿望,就需要用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

    比如过河,如果只有很细的一条钢丝,没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是过不去的,一般人即使练一辈子,也不一定会走钢丝,因此大多数人只能呆在河边走不过去。如果是一座很宽的大桥,任何人就都可以走过去,连跛子、盲人都可以过去。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普度下至蜎飞蠕动在内的众生,要造一座什么样的桥?是造钢丝桥吗?如果造“钢丝桥”,业力凡夫就走不过去,这样,自己累劫修行的成果和专为众生建立的殊胜净土就等于虚设了。因此,阿弥陀佛就用“称名”这个方便中的第一方便,来让一切众生都能速达涅槃彼岸。

    这是最容易、最简单的法,不需要做其它什么,只要能开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这样,下至鹦鹉、八哥鸟都可以念。不然条件高了,就少有人能做到。

    所以,阿弥陀佛因地发愿要设立最简易、最大众化的法,谁都能修的法。这就像构造复杂的电视机是科学家发明的,但不懂科学的老人或小孩只要一按开关,复杂的线路就开始运作,播放各种画面。当初设计电视机的思路,是要达到让任何不懂电子学的人都能使用,让电视普遍进入千家万户,得到最广泛的应用,而不是要制造成只有少数人能享用的机器。同样,阿弥陀佛以大慈悲心用最简单的持名念佛这一法,来救度最为广泛的众生,得到究竟的成就。

    其次要体会到,这是极圆满、广大之法。佛以大悲心、大愿力,把无量功德摄集在名号中,让一切持佛号的众生受用。所以持名就能圆成一切功德。莲池大师说:“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意思是说,在一念中能越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在六个字里能证齐圣者的功德境界,法门极为圆顿。

    在四十八愿中,处处可见阿弥陀佛以名号作为度生的方便,如称名得不退转,得无生忍,得陀罗尼,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得男身,得诸根具足,得人天恭敬,得修梵行,得富贵,得净障,得开慧,得往生,得成佛,总之,一切都能得。蕅益大师说:“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所以,一名统摄万法,一名圆具万德,一切功德都摄在其中。

    世间人对各种药物了解得多,对药物的功能比较清楚,因此就对它非常有信心,一生病马上买相应的药吃,但有的念佛人对无价之宝的佛号并没有这么深的信心,念佛号的意乐提不起。其中的原因就是对佛号了解得太少、太浅,认识很不足够,不知道弥陀名号是佛的果觉,是万应灵丹、无价宝王,是万德之名,不可思议,上至十地菩萨以自力也难以了知其中摄有多少功德。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从佛圆圆果海中流现的六字洪名,实际上与佛的果海不二,它就是佛的果觉、佛的智慧,因此说名号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因此在一念称名时,佛的果觉就在心中显现,这叫“因果同时”,如同在莲花开放时,就有莲蓬在里面。

    所以,闻到弥陀名号的人,只要能至诚持念,就能摄取到一切功德。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就看你愿不愿意摄取,愿意摄取,就能得到;又像一桌美味佳肴,愿意吃,就都能吃到;又像进入一座宝山,有手就能随意摄取宝物,信心就像手,就看对阿弥陀佛名号有没有足够的信心。

    有一个故事讲,一个山洞中藏有无量珍宝,没有其它办法能打开它,只有对着门喊“阿里巴巴”,山洞就自动开启。所以谁能喊“阿里巴巴”这四个字,谁就能进入山洞,成为大宝藏的拥有者。

    现在这一句六字洪名,就是开启极乐世界大门的钥匙,开启无量佛法功德宝藏的钥匙,智慧、辩才、三昧、神通、相好、陀罗尼、无生忍、正定聚,无量无边的功德海都从这里流现,摄集无数佛国精华的极乐净土就从这里显现,这是无上的方便。(这是佛心与众生心如何相应的问题。一念万德洪名,佛功德就源源不断地融进心里。或者说,一拨动这个密码,就能入于佛的功德海中,所以是无上方便。)

结束语

    总结四十八愿内容,可以得出结论。阿弥陀佛一乘愿海是从佛的大智慧、大慈悲中流现的大秘密藏、大功德藏、大方便藏、大总持法,能赐给众生从暂时到究竟的一切利益、一切安乐、一切成就。依仗这个无与伦比的一乘悲愿之海,众生如来藏本具的恒沙功德全部会开显出来。长寿达到的是无量寿;神通达到的是极广大的神通;智慧达到的是无尽智慧;相好达到的是一切相好;事业达到的是尽法界、虚空界利乐有情的事业。

    阿弥陀佛以大慈悲心一切都为众生设计好了,这何只是慈母心肠。世间的母亲会替孩子设计未来,上什么样的学校、读什么样的专业、成哪种人才、成就怎样的事业,但最多只是考虑短短一生几十年的微小之利。而阿弥陀佛以大悲眼观照尽法界的一切众生,发下四十八大愿,把怎样实现暂时和究竟安乐的一切方面全部设计好了,一整套全部给众生弄好了。现在关键就看一个人对佛有没有真实信心,能不能以诚心修阿弥陀佛的法门,在任何情况下,不动摇、不改变,坚持到底。这样来修,就决定横超三界,直登净土,入不退地,速疾成佛。

    这个无上的法门得之不易,是我们多生累世修积广大福慧资粮的结果。希望大家珍惜并勤修阿弥陀佛的法门,在这一生报尽之时,顺利面见弥陀慈父,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最后把这次讲闻四十八愿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都速疾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最终成就无上佛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