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唤醒沉睡的佛

唤醒沉睡的佛



    佛法看似非常浩翰而复杂,庞大到我们花几辈子的时间,好像也学不透一般。从某个角度来看,佛法确实如此——至少在我们达成证悟的终极目标之前是这样。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佛法也可以非常简单,它轻易地将奥秘与复杂,融入普通常识的真实之中。事实上,佛法包含了如上的两个极端,而佛法之哲理与实修的基础,都奠定在一些清楚的原则之上。

   一些核心思想,反覆出现,若对核心思想有所了解,则对于那些想研究佛法,想将佛法应用于他或她的生活中的人来说,或许是最重要的成就了。不论你学习的是哪个层次的佛法,若能掌握这些基本原则,则会形成稳固的磐石,它将成为日後无限地进步的基础。本书即尝试去厘清大乘佛法思想中,最常被开示及讨论到的一些主题。

   一开始,我们以探讨[佛性]为首,因为它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接下来,对于一个大乘佛法的行者而言,「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如何才能圆满的证悟佛性,以及我们修持菩提心等这些领域,都会涉及「转世与业力]这个议题。了知「空性」将带领我们进入「密续科学」的研习,而「大手印]又是密续之最高境界的一个实例。大手印乃是透过种种密绩科学的修持而证得,是「转化]了所有的陷溺,而获致的「证悟]。

   当转化的历程不断向前推进,开悟就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开悟本身是多方面的,它引导我们走向最高的证悟,那是超越主体与客体,相对与绝对——所有轮回(娑婆)的化现。生命中的每一刻,及生与死之间、眠与醒之间的中介状态,都是我们获致开悟的法门媒介。每个错误及每个成功,都带引我们渐渐地到达究竟的目标,当然,学佛与习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完全净化的状态,如佛一般的圆满[证悟]。


.

TOP

惟贤长老:人间佛教就是以做人为主 成为完人


  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最早提出来的人生佛教。信仰佛教,首先把人做好,成为一个完人,由完人到超人,再到超超人,就是一个成佛的过程。康有为讲过:佛陀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一个超超人,是完成人格的第一人。所以人间佛教就是以做人为主。

  如何把人做好?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拿儒家来讲,就是四维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拿佛家来讲,就是三皈五戒,相信因果;这样做起码就完成人格,就具有道德。

太虚大师讲的人生佛教有四个阶段,第一个人生改善,第二个后世增胜,第三个生死解脱,第四个法界圆明。这四个阶段是一个成佛的阶梯,也是人生佛教的基本理论。首先在人生方面建立道德,就可完善人格,在这个基础上再学菩萨,以大悲心救度众生,救度苦厄,这样就把从做人到与做菩萨成佛联系起来了,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就是人乘趣向佛乘的基本过程。

  人生佛教讲做人,其实就是一个“德”字,真正要实现和谐,没有“德”,没有菩萨的悲心,怎么样能够实现和谐呢?这是个根本问题。所以人间佛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这是个重要论点,有理论根据、有事实依据。如果没有德,世界上大家尔虞我诈,互相斗争,哪能实现和谐呢?

TOP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释迦族的王太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佛教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传人中国。佛教分北传、.南传两种。北传佛教为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尽管世界各国的佛教,因地域不同各具地方民族特色,但却拥有共同的佛的九大象征。

  1、塔

  梵语为SIupa,原为安置佛菩萨、祖师、高僧遗骨,作为供奉礼拜之用的一种坟墓建筑。现在成了象征佛教的一种建筑物。究其根源,塔的建筑可以溯至佛陀。传说佛陀涅檠后,他的须、发、舍利子等均由国王大臣收取,开建塔供奉。据佛经记载,建造塔有三层意思,一表人胜;二为起信;三为报恩。并为后世佛教徒沿用。建造各种各样的塔,以珍藏大德高僧生身舍利或经卷等。久而久之,塔式建筑就成了佛教建筑的典型象征了。

  2、法lun

  法lun的梵语为Dharmacakra,,是佛教诸多象征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它也是佛陀所说教法的象征。所谓
“轮”原本是古印度的战车,据说能席卷战场之敌,可见其威力之大。佛教取其摧破、圆满等义,象征佛陀教法所具有的窟义:(1)摧破众生之烦恼;(2)辗转不停,不滞于—人一处;
(3)圆满无缺。因此,佛教称弘法为“转轮”,的象征,并且,在印度的国旗中至今保留着法lun图案。

  3、莲花

  莲花是佛教典型的象征0e物。莲花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晶质,有香、净、柔软、可爱的四德,故佛教常以莲花来比喻法界的清净。又莲花妙香广布,令见闻者喜悦、吉详,故,诸佛、菩萨大多以莲花为座。如西方极乐世界之王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都坐在宝莲花上;佛教密宗中,以莲花比喻人的肉团心,表示众生本来具足之心莲。经常观想莲花可使人清净光明,所以莲花历来受到佛教徒们的珍视。

  4、光相

  人们常常在佛、菩萨造像上看到一轮圆环形的美丽光环,这就是光相。它象征着佛、菩萨的智慧之光。据说这种神秘的光明可以遍照二切而无所障碍。光相——般分为头光和身光两种。头光是发自眉间的白毫光,头顶周围所发的圆光;而身兜则是全身周围放出的毫光。 5、卐读作“万”

  是古印度表示吉祥、圆满、清静的符号,它也是人们最常见的佛教象征之一。印度教中以此象征湿婆神与毗湿奴神胸前的旋毛;在佛教中,是佛陀的胸、手足、头发等处所显现的和,这标记武则天将其定音为“万”;意为太阳光芒四射或燃烧的火。后来作为佛教吉祥的标记,以表示吉祥万德。佛教的标志也往往以fa 轮表示。因为佛之法论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

  6、念珠

  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持咒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之一,今已成为佛教徒表示身份的标志。念珠因其颗粒数目不同,其意义也有所不同。如108颗念珠,即象征108种烦恼。一般信徒只用寸·八颗手珠,称罗汉珠。

  7、菩提树  

  传说释迦牟尼当年就是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修成佛道的。于是,菩提树就成了佛教关于“觉悟、成道”理想境界的象征。因此菩提树被佛教徒尊为圣树,至今许多寺庙仍种植这种树。

  8、曼陀罗

  是以佛陀跌坐金刚座、菩提座上觉悟为主题所绘画的一种图案,用来表现大乘佛教“一即—切,一切即一”的思想。一般意义上的曼陀罗是“道场”的意思。但在密宗当中,曼陀罗则有多种象征意义:佛觉悟的境界;观想的界;以图像绘出佛菩萨布阵的情形,作为修行密法时观想的对象。

  9、六色旗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成道时,圣体曾放出红、黄、橙、白、蓝及五色混合色。基于这一佛教界普遍性信仰,1952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佛教徒联合会第二次大会,决定将六色旗作为今后世界佛教信仰的一大象征。

佛教徒有许多的名称,名称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佛教徒的正式称呼,如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赛、优婆夷等。一类是对佛教徒的别称,如僧、沙门、和尚、阇梨、头陀。

《佛教徒的名称》一、比丘,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

    二、比丘尼,意思是乞士女,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女性佛教信徒。相传佛教中最早的比丘尼是释迦牟尼的姨母。比丘尼要受“具足戒”。

    三、沙弥,意思是息慈、求寂等,称呼年龄不满20岁但已满14岁的少男出家者。他们虽然还不能受具足戒但也要受许多佛教戒律的约束,—般受持“十戒”。

   
四、沙弥尼,意思是勤策女,称呼年龄已到14岁但还不到18岁的少女出家者。她们虽然不受“具足戒”的约束,但也有很强的行为规范要遵守。比如,不得于避处自弄身体、不得照镜子化妆等。

   
五、式叉摩尼,意思是学法女,称呼年满18岁但还不满20岁的沙弥尼,她们专修“四根本戒”和“六法”。之所以要沙弥尼再经两年的式叉摩那时期才受具足戒,是因为要检验女弟子会不会怀孕。

    六、优婆塞,意思是清信士、近事男,称呼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信众。这些信众虽然没有出家,但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教义加以约束,遵守“三皈五戒”。

    七、优婆夷,意思是清信女、近事女,称呼在家修行的女性佛教信众。她们与优婆塞同样,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一定要求加以限制,遵守“三皈五戒”。

《佛教徒名称的别称》

   
一、僧,梵文音译“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就是众多的出家人和合相处在一起。所以僧实际上是一种集体称呼,一名出家人不能称为僧,由四个以上信奉佛法、遵守戒律的人所组成的组织才能称为“僧”。

二、沙门,梵文音译,也译为“桑门”。沙门本是对古印度婆罗门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修行者的一个总的称呼。但传人我国后,就成为佛教徒特有的一个称呼。
   
三、和尚,也称“和上”。在我国,“和尚”的称呼最为常见。其实,和尚本来是对有相当地位、学问并堪为僧师的男性佛教徒的尊称,在古印度曾有博士之称,不是任何一个普通的僧人都能使用这个称呼的。
   
四、阇梨,阇梨的含义与和尚相近,也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教授、规范正行等,即熟悉佛教徒的行为准则,能纠正弟子行为的一类教徒。阇梨与和尚的区别在于和尚的资历比阇梨深。

五、头陀,对一类佛教徒的称呼,原意是抖擞、弃除等。正宗的“头陀”要抛弃一切物质生活的拖累,云游天下,修苦行,以乞食为生。所以也称呼头陀为“苦行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