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寒窗十年答钱学森之问

寒窗十年答钱学森之问

   
——哥寒的不是身体是精神
   
看了谷歌搜索“钱学森之问”的前五页,觉得有一个重要群体中没有人出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群体就是“人才”。我想对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体会最深,最有资格来回答“钱问”的就是我们这些人才了。先自我介绍一下:84年出生,01级本科,明年毕业之时就会成为一个“新鲜出炉的某名牌大学博士人才”。十年只是呆在高校里的时间,其中有三年是在北京中科院某研究所。作为一个体验了国内各种教育机构的人才来说,我想我还是能尝试回答这个问题的。当然,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一谈到教育问题,大家都在批评教育体制,批评学术风气。孟子教育我们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批评来批评去大家怎么就不反省一下自己呢?这也是我认为我们教育最失败的地方:就是现在很多人们,尤其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才,一遇到问题就只知道抱怨,不知道思考,只会发发牢骚,提不出建设性意见。所以本文只反求诸己,挖掘最深层次的原因,并分享一些体会和提出一点建议。
   
既然要反求诸己,那么“钱问”就要换一个问法。现在请读到这里的人才认真的问自己一个问题、认真的思考一下再做回答。问题是:“我想过要成为像钱老一样的大师吗?”。如果您是老师,那请问自己:“我能培养出拔尖人才吗?”或许您心中已有了答案,或许您也能猜到大家心里都是怎么想的。我的意思不是要让每个人都想成为“大师”,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人心中能有这样坚定的信念,那“大师”又怎么可能出现呢?
   
钱老肯定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大师,但我想他在世的时候每天时时刻刻起心动念想的都是如何搞好科研,为国家服务。正是这种报效祖国,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成就了这位科学大师。可是现在这种精神哪里去了?能偶尔动个念头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就觉得自己很崇高了。回想刚进大学那会,还是想过要当一个科学家的,这也是儿时的梦想,可是慢慢的就开始堕落了。现在学校物质条件是越来越好。一直都有暖气,后来也有了空调,没有什么寒窗之苦,可为什么我们没有更加奋发而是持续浮躁?是什么在“寒”我们的精神?
   
填鸭式的知识技能培训,这一句话就能概括中国现行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从小学到中学是这样,进入大学之后环境是一下子开放了,但本质也一样。所以一下子自由了之后带来的不是创造力的发挥,而是持续的困惑。刚进学校时的理想被课业的难度和游戏的诱惑消磨殆尽,然后就想不明白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读中学的时候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上好大学,现在呢?当科学家?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还是算了。有一部分同学一直保持着勤奋学习的好习惯,要考出国,而我这种呢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出国,不都是混口饭吃吗?哪混不都一样。于是就维持个中等成绩,剩下的时间则就打打游戏,甚至连社团的活动都很少参加。本科毕业了还是继续困惑,好在还能保研,仍可躲在象牙塔里逃避现实。四年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去了,回想那时的自己真的很幼稚,没有人生目标,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何处,自然也不知道培养自己的能力。就只能混个八十分,玩玩游戏,虽然每次玩游戏的时候也都有点罪恶感,但看看大家也都在玩,也就无所谓了。好在读研之后终于知道要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一点了,三年前偶然间遇到了传统文化,人生从此开始转变。
   
最先看完的是《和谐拯救危机》,被净空老法师老人家的高度智慧和深刻见解给震撼到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看了两遍《了凡四训》,终于明白了该如何安身立命以及善恶的标准。看了《细讲弟子规》才发现自己连做人的标准都还没达到。看了《百善孝为先》才知道仅仅拿钱供养父母还根本算不上孝,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想起自己都这么大了也没挣到一毛钱孝敬过父母,以前还有时和父母顶嘴,真是惭愧不已。愧疚之后猛然发现为什么这些最基本的孝道、做人的道理我到现在才学到呢?现在遇到了也不算太晚,总比没有强,经过这三年断断续续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我这颗困惑浮躁的心终于逐渐被降伏了,从各种诱惑中解脱了出来,能够体会到读圣贤书之乐了,能够从容镇静的面对一切了。学会了独立思考,明白了人生意义,重新又树立起了奋斗目标并感到心中有无穷的动力。
   
温总理说过:“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在经历上述转变之后突然明白了我们与大师最重要最根本的差距在哪里,那就是“道德的光芒”。钱老这一辈科学大师们,哪一位身上不是闪耀着明亮的道德之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之所以不能念念自强,摆脱不了浮躁诱惑,不能独立冷静思考,缺乏创造力,正是因为我们的道德光芒太暗淡,不足以照破蒙昧,迸发力量,只能忍受精神的贫寒。那么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辛亥革命之后就断层了,马上就断了整整一百年了。钱老这一辈,以及钱老的老师们,从小受的都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的道德根基是孔老夫子的教育奠定的。孔子的教育有四个科目: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德行是放在第一位,我们现在的教育知识技能培训是很发达,但德行的教育却没有了。沉淀下来的才是教育,试问现在的学生把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忘掉后还能剩下些什么?所以说没有道德底蕴的教育根本不能算是教育,当然培养不出“拔尖人才”,只能培养出科研民工,甚至是有才无德的毒品。
   
“钱学森之问”的答案现在已经很明了了。文化断层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抱怨为什么没有人教我们,我们这一代和父母老师这一代都没学过。现在知道了再学也来得及。可能有很多人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有很多的误解,也不一定能认同我给出的这个答案,这也是很正常的,我们都很缺乏对我们自己文化的深入理解。说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是我们连学都没学过,怎么知道哪是精华,哪是糟粕?所以我们心里面对于传统文化的印象只能说是一些道听途说来的偏见。关于学习经典的好处可以,可以参考《震撼百年的演讲》这篇很长的帖子。我今天写出这篇文章,本身也是在为大家做证明,学习传统文化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而且学要从最根本的德育学习,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枝叶花果,是学习的第二步,如果没有德育的根本,这些枝叶花果都将是昙花一现。
   
现在想学其实真的很简单,刚开始连看书都不用。只需要花点看电视剧的时间点两下鼠标,找到前面说的那些视频,直接听老师讲就可以了。只要您能花点时间静下心来走出这第一步,自然就能被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吸引,因为这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时间是没有办法将其隔断的。随着国家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已经悄然开始,势不可挡。如果您还有偏见,疑惑,信心不足,可以去看《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网上的视频,这里每一个老师的案例都能震撼你的心灵。只听还不行,等有所感触之后还要去实践,做到。做到之后才能有真实的体悟,自己的智慧才会慢慢增长,烦恼习气自然渐渐消除。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不仅可以用在生活、文学上,同样可以运用在科学上,而且可以说,未来各门科学的发展、突破都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做指引。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就有两本非常畅销的科普读物《The Tao of Physics》《The Dancing Wu Li Masters》讲述了现代物理学与东方智慧之间的平行性。这两本书现在在卓越上还能买到,也都能下到电子版,前一本有中译本叫《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该书中提到,物理学家玻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被太极图中阴阳互补的关系和他提出的互补性概念之间的平行性所震惊了。俄罗斯物理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提出了扰场(Torsion field)理论,其实这个扰场就是中国讲的“气场”,可能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现在俄罗斯人很信风水,那是因为他们的科学家把这背后的原理给研究明白了。看风水就是看这个地方的气场好不好,气场好对身体有好处。每个人都有这种气场,而且可以通过训练强化,这就是“气功”。我们传统文化中这些神秘的东西现在都已经不再神秘了,如果我们还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它,而仍是把它们当做迷信、伪科学,那恐怕未来的重大科学发现依然是没有我们的份。
   
    十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十年,知识技能沉淀的十年,智慧和创造力开启的十年;也是最容易困惑虚度的十年。十年前“我的未来不是梦”,十年后我的未来是现实。好在这三年学习了传统文化,在经历了无数的迷茫和彷徨之后我终于又能在心中唱出:“我的未来不是梦!”您还在等什么呢?轻点鼠标,静心听讲,让五千年的智慧照亮你的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