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开愿法师开示:怎么才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开愿法师开示:怎么才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问:师父,为什么很难发起菩提心?怎么才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开愿法师答:这是一般初学或是一般修行人都很困扰的一个问题,都有这个问题,为什么说菩提心发不起来?主要的原因就是心量不够。

   念念都是为自己,了解不透彻,对宇宙真相,对佛讲得这些道理,认识不够。我们真正修学的过程当中,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认知就决定你的方向,决定你的目标。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是佛在《华严经》里面讲的。为什么呢?你在修行善法的时候,一定是有善的果报,将来上升的是天界,天界也没有超越六道轮回,在天上享天福。享天福的受用很自在,但是它有享到尽头的时候。比如在天上生活五千年或是一万年,很快乐,但是你的天福尽了以后,还要六道里轮转,如果在享福的过程中有种种恶业的话,有可能就会轮回三恶道,佛告诉我们,这也不究竟,所以叫“魔业”。

   在普通学佛的人来讲的话,就很严肃了,难道我做善事也是魔业吗?这要分一个层面的,大方面来讲是想要超越轮回的情况之下,你的菩提心没有发出来,你所感应的最多能够升天,而升天的这个果报不是你最终想达到的目的,不是你的目标,所以是“魔业”。困扰着你很晚时间才能超越六道轮回,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区分开。这句话不能轻易的乱讲。这是佛在一乘经里讲的,《华严经》是佛教的一乘经,给谁讲的?给这些大修行人讲的。你在这个世间,持戒严明,善事做的很多,但是心量没有大的情况下,佛看得很清楚,你将来的果报肯定是在天界,在天界享福五千年或者一万年,你就晚些时间超越六道轮回,等于是没有完成超越六道轮回的心愿,在这个基础上去理解称为“魔业”。从刚刚入佛门的或者还没入佛门来讲,人家做善事做好事,所求的是人天果报,这是善的,是这个道理。所以行善是要行的,我们菩提心还是要发的,这就对了。

   菩提心是怎么发出来的呢?首先要确定一个观念就是,个体生命是不存在的。你要消除业障,那我问你,“你”在哪里?你能找到“你”吗?哪一个是“你”呢?现在的这个形态的是“你”吗?他是每时每刻在变的,每一分钟在变,每一秒钟在变,甚至一秒钟里你不知道你的念头已经生灭了多少次了。哪一个是你?就像《金刚经》上所讲的,“三心不可得”。为什么三心不可得?最基本的,现在的这个“心”就不可得,现在的这个当下的都得不到,那过去的是无数个现在组成的,你没得到;现在的都得不到,那未来的能得到吗?为什么得不到呢?你说这一秒,这一秒刹那已经过去了,这一秒的生命和下一秒的生命不是一个生命,和上一秒的生命也不是一个生命,你没有抓住。既然没有抓住哪一个是你呢?过去的一秒是你还是现在的一秒是你?或是未来的一秒是你?既然没有“你”,你这些“业障”从何说起?

   要明了,个体的生命是不存在的。那怎么办呢?有些小乘的修行人听到这些就恐怖了,严重了。“我”都没有了怎么办呢?这修到最后连“我”都找不到了,不认识了,怎么办啊?佛告诉我们,我们所执着的这个生命,这个身体,是我们念头业力所感应变化的一个现象而已。它是随着你的心念在变化,随着你每时每刻的心情在变化。那心念是从哪里来的?是我们潜意识里无量劫以来所含藏的种子,每天在爆发,每刻在爆发,演变成这个世界。

   佛门里信佛还有一个标准,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很信佛了,我们对佛很虔诚了,这是你自己的标准。在佛门里也有佛门的标准,“信”到什么样的程度。在小乘教里面证得“须陀洹果”,这叫入门,在大乘教里叫“初信位菩萨”。 二信、三信到十信,初信位是刚刚信。“初信位菩萨”做到什么样的级别呢?就是八十八品见思烦恼的“见惑”断掉。“见惑”的第一关就“身见”,不再执着这个身体是自己的。这个观念转过来了,境界也提升了。在小乘里是“须陀洹果”,在大乘里是“初信位菩萨”,这个信,才算是真信,像学校里上小学一年级了,入门了,入学堂了,这才叫真正的信佛。我们所谓的很虔诚地烧香,很虔诚的念佛,你没到那个程度,这个标准不算,还是门外汉。佛有佛的标准,然后一信、二信、三信到十信,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对佛法了解的不够,阻碍了我们修行的进步。以为自己很虔诚的在修,很虔诚地在念,为什么我念三个月,念半年,念一年,没得到受用?怎么进进退退地,自己的心还是静不下来呢?认识不够,你的信心是你的标准,佛门里没达到标准。

   尤其是初学,首先要将自己的心量放大,逐渐地把“我”忘掉了,忘掉了这个我还有没有了?有。既然有为什么说没有了呢?在你的潜意识里没有执着了,这个身体还在不在?还在,这个时候你就会更健康了,一旦你证得了小乘的“须陀洹”,或是你真正地突破了这个境界以后,你的身体会很健康的,即使你有了疾病,你的自我免疫力的功能,完全可以把不健康的细胞转变成健康的细胞,把这些病毒完全可以化解掉。你的免疫力的功能完全可以资助你的身体能够不起变化,为什么讲“观音菩萨,年年十八”?就是他的那种境界可以控制身体不再变化。比如20岁的学佛人可以控制永远是20岁,八十岁的时候你的相貌还是20岁的样子。最明显的你们看净空老法师,人家八十多岁了,你看他皮肤,看他的相貌。这都是小儿科的事情。

   在修行过程中不断提升的状态,佛法无边,关键在于你自身认知的程度,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还是从基础学起比较好。

TOP

  问:刚才您开示的发菩提心的问题,那没发起菩提心之前做的业,不管善恶会障碍出离轮回?以前的功德也好人天福报也好,是不是会障碍发菩提心的那个成果?

   开愿法师答:不会。

   问:那发菩提心后是不是就转了?

   开愿法师答:发菩提心了以后,这个真正能发菩提心的是谁?是法身大士。我们凡夫所谓的发菩提心,只是相似的菩提心。能够做到相似菩提心就很不错了。我们所谓的菩提心,只能做到相似,或者做到“观行”,观行就是忽有忽无。哪一天的时候我的菩提心挺大挺大了,过两天灰心了,菩提心找不到了没了,这是在观行位上。想修,菩提心也挺大了,可是过几天就没了。但是比名字位的人强多了,名字就是有名无实,他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怎么样发菩提心,他不懂。所以我们从不懂到懂,再到发了,这个时候是很大一步的提升。然后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认知,不断地提升我们的修为,不断地把我们的心量扩大,从观行位提升到相似位。

   到相似位以后,这个时候的菩提心,虽然和佛不是用一个心,不是那么圆满,但是和佛已经靠得很近了。这个时候你的菩提心时时刻刻能够提起来了。这时你去帮助众生,最低限度能够做到差不多,跟佛相似了。但是自己的妄念还有很多,还盘算一些问题,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还在盘算,相似。什么时候这个相似位提升到分证位了,显出一点儿力量、效果了,这个时候你和佛用的就是一个真心了。同一个心嘛!“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这个真心起作用了,菩提心就不会忘失了。不会忘失了,过去的善业也好,恶业也好都变成了“净业”。所谓的净业就变成了感应道交了。

   你过去有善的因缘,就有一批善的人来感应,你就会到善道,示现做佛,或者示现做菩萨,为他们弘法利生。或者三恶道、畜生道如果有缘,他们有感应,你过去有恶业,就在畜生道示现外道身形的菩萨,来给此道的众生弘法利生。这是感应道交,所以有公鸡念佛往生的,老鼠念佛往生的,还有狐狸升天的,这一道中,说不定它们也是佛菩萨。众生都有佛性,这是佛说的,有佛性就皆能成佛。只不过是我们众生自己的思维:它是畜生道的能行吗?我们的思维它不行。但是佛的思维不是这样的,佛说它有佛性,照样可以成佛。只是相对来说它们迷惑得深一点儿而已,是过去的业报。

问:刚才法师讲的三心不可得,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咱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滴水,河是很多的水组成的,这一滴水不见了,只看到大河,这是不是就是无我?

   开愿法师答:没有。

   问:那河也没有了?

   开愿法师答:三心不可得是你的妄心转变的一个过程。众生之所以称为众生,就是众缘和合的。这个众缘和合就是我们无量的念头组成了我们众生的生命体,它是在刹那变化的。

   现在的医学上说,人的身体七天是一个周期,人的细胞在七天就有一个崭新的变化。那我们就可以问一个问题了,细胞七天有一个崭新的周期变化,那七天是不是一二三四到七天,忽然间变化的呢?还是说今天第一天变一点儿,明天再变多一点儿,后天再多一点儿,到了第七天才是整体变化过来的?它是每天在变,每时在变,每一刻都在变,积累到第七天才能够完成这个变化。每一天在变,每一个细胞都在变。所以我们人所能够思维的,所能够观察到的这个东西已经是很粗很粗的了,我们借助于显微镜仪器才能看到。我们这个身体七天能够变一次,没有这个仪器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能够七天变一次呢?是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知道我们身体的这个周期,发现这个问题了。但是佛在没有发明显微镜之前是怎么知道的?这就是佛的智慧了。

   佛给你说明原则,这个身体为什么会变。也许科学家会给你解释说,是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引起这个身体的变化。但是饮食和生活习惯是谁来主导的呢?是你的意识来主导的。今天想吃什么东西了去买去做,你就可以吃得到。它在变,它每天在变来主导你的身体在变。这就是一个保健的原则了,你想身体健康怎么办呢?你意识里面全是美的,全是善的,全是好的,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身体所变得就会健康,而且会变得非常清净。为什么呢?感应。

   你心里想好的想坏的,都决定于你过去接触的什么东西,你意识里面所爆出来的种子是你过去累积的。你要想好,怎么办?学好的、看好的、听好的,经常跟好的在一起。学佛的天天跟佛友在一起,跟佛菩萨在一起,读经念佛,那你所想的都是佛菩萨,都是佛菩萨的教诲,久而久之,你的身相就像佛菩萨了,相由心生嘛!那你想自己庄严,自己变得殊胜,佛很殊胜,你天天想佛嘛!这样久而久之你的相就像佛相了。一个脾气很暴,烦恼很多的人,他的身体不会健康的。

   在我们修行当中,这些事情都是小事。虽然是小事,却是修行的基础当中很难突破的也最重要的事情。但是这些对了生死有没有直接关系呢?可以说这只是了生死的基础。这样修行下去能不能了生死?不能!心量太小。还是为“我”,为了“我’心情舒服,为了”我”身体健康。既然身体不可得,那这个健康也是不长久的。你没有从打掉你的妄想、分别、执着上下手,没有从甚深禅定上下手,生死不能了,将来只能是升天。因为你的心里是美好的,和天界相应,这就应了刚才的那句话,“忘失菩提心”,菩提心是大心量,大心量不是为了我这个身体要健康,我是希望一切众生都健康,一切众生都能够觉悟,这就是大菩提心了,这个菩提心就和佛菩萨相应了,和诸佛的法身相应了,在相应的状态下,久而久之,“你”就没有了,不是这个身体没有了,而是变成了一个替佛菩萨办事的工具了。不是被你的意识牵动,而被佛的大愿牵动。

   问:是随缘了?

   开愿法师答:不是随缘了,是随众生所感。感应道交,为什么说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是这个道理,众生有感就有应,到那时候不是你想做些什么,而是众生感应什么,众生需要一个菩萨来得度,佛就变成菩萨身,众生需要一个老人来得度,佛就变成老人身,感应道交。所以观音菩萨就有三十二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