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生气会带来疾病[摘编]

生气会带来疾病[摘编]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活动与肝脏的功能有关。当人受到精神刺激造成心情不畅、精神抑郁时,会影响肝脏功能的正常发挥。
《黄帝内经〈灵枢篇〉》中对疾病的原因有一段说明:“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起居”,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明白生气是最原始的疾病根源之一,不但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更是造成人体各种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
由于生气会使身体造成许多问题,因此,日常保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不生气”。所谓的不生气并不是把气闷住,而是修养身心,开阔心胸,或者寻求一种宗教信仰,使得面对人生不如意时,能有更宽广的心胸包容他人的过错,根本没有生气的念头。
人人都知道生气对身体不好,可你是否真的了解这小小的情绪会引起哪些疾病?
1、生气伤脑——生气时由于大脑过度兴奋,会使血压升高,头痛、眩晕,严重时脑血管破裂发生脑溢血,或由于脑血管收缩、管腔狭窄,血液黏稠形成脑梗死。生气还会促使脑细胞过早衰老而患痴呆症、反应性精神病、癔病等。
2、生气伤心——生气时可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跳加快,心肌缺血、缺氧而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调、心衰,严重时导致猝死。
3、生气伤胃——生气时胃肠痉挛收缩,胃酸分泌增多,胃黏膜缺血,糜烂,出现烧心、胃痛、胃食道反流,发生胃溃疡,严重时胃大出血。
4、生气伤肺——生气时呼吸加快、气急,气体交换失常,缺氧、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发生哮喘、肺炎、呼吸衰竭、肺心病、肺梗死。
5、生气伤肝——生气时肝解毒功能下降,肝胆代谢失常,易发生肝胆管结石、胆囊炎、糖脂肪代谢紊乱,诱发肝炎、肝硬化。
6、生气伤胰——生气时会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多。糖代谢紊乱、血糖升高、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分泌不正常,发生消化不良、胰腺炎,还可使原有的糖尿病加重等。
7、生气伤肾——生气时肾血管收缩、缺血、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紊乱、肾小球滤过功能差,就会出现口渴、多尿、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严重时会使尿糖、尿蛋白增加或出现贫血、肾虚、肾功能衰竭。
8、生气伤皮——生气时面红耳赤、血中毒素增多,不少人会出现皮肤过敏、荨麻疹、瘙痒、皮肤色素沉着、脱发、毛囊炎、过早生老人斑等。
9、生气伤甲状腺——生气时“吹胡子瞪眼”,久之会使甲状腺功能失调,发生甲状腺机能亢进。出现双手发抖、食量增多、消瘦、出汗多、甲状腺增大、有杂音、眼球突出等。
10、生气损害免疫系统——生气会阻碍免疫细胞的正常运转,使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易感冒,白细胞下降,常发病并过早衰老。
生气是一个人内发的因素造成的,再好的医生也无法防止病人生气,因此这个问题只有生气的人自己修养才有机会克服。要力戒嗔恨心、力戒发火生气,否则,恶缘广结,终会吃大亏的。
《不气歌》: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太可惧,诚恐因气把命废。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要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性格暴躁易发火是缺乏道德修养的表现,它与现代人的素质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要培养自己的忍耐性,有宽容之心,得让人处且让人,不要与人争名夺利,力求做到淡泊名利,在生活中,要理智,用佛法来强化自己,约束身心是极其必要的,能大大加快净化自己的心灵,能很快的去除这些嫉妒、障碍,贪嗔痴,烦恼习气都打扫干净了,使我们的身体健康,认真修心,老实念佛,一门深入求生净土,永出轮回,永不再受苦。

TOP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家小编为您精选了一些保健养生知识、健康小窍门,助您更好、更科学地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
人生在历史长河中不会一帆风顺,好事不会让一个人独占。坎坷带来的痛苦未必不是上天赐予的一种特殊财富。感受痛苦,面对痛苦并不难,难的是在接受痛苦的同时,学会欣赏痛苦。做到这一点,在人生道路上就能大彻大悟,就可以面对一切,而且是坦然地面对。
尽管外面刮风下雨,心里平静;外面就是狂风暴雨,心里仍一片祥和。内心不要养个汉奸,跟客观世界的不幸里应外合。狂风暴雨总会过去,明媚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绝不能在逆境中“轻生”、“倒下”,应在逆境中“求存”、“谋生”。
养生方法很多,原理原则只有一个,在佛门里面用轮相来表法,佛家常讲falun 常转,轮是什么?轮是圆,圆有圆心、有圆周,我们这个身是圆周,心就像圆心。养心要静,心是静的;养心要虚,心里面不能有东西。
几个人能懂得?圆的周是要动的,不动,它就没有作用。圆周要动,圆心要静,所以我们养身要动,养心要静,这是养生的原理原则。
人为什么寿命这么短促?他与这个原则完全相反。现代人他身要舒适,它要不动,心里头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跟这个原理统统相违背;心里面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心坏了,心影响身,身才会生病。我们禁不起外面一点风寒的感染,就会得病,什么原因?心里头的毒素太多,今天讲病毒,佛说什么是病毒的根源?贪嗔痴叫三毒烦恼,内有贪嗔痴,外面就很容易受病菌的侵扰,你很容易得病。

佛菩萨、阿罗汉他们为什么不生病?他们把贪嗔痴断了,心里面清净,没有病毒,外面纵然有干扰,他很不容易被感染。除非他示现,那个示现都是教学的作用,都是用来教化众生的,否则的话,他不可能生病,这些地方我们应当要学。
所以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我们就不会得病,心地真诚慈悲就能够解毒。
我们现在的饮食,真是像经上所说的,每天“饮苦食毒”,用什么来把这些毒解开?用慈悲心,慈悲能解毒,清净能不受感染,这讲的养生之道。
养心贵在静心,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如果你的心里每天都是快乐的,那就说明你在养心方面确实是个高手。
养心重在养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之三宝中,精要化为气,气要化为神;神是精气之和,神乃人之灵魂。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养神,说到底就是要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而且会成为被众多人羡慕的养心专家。
在修炼的目的及所追求的功效上,由于佛家追求的是解脱自在、超越生死轮回的涅境界,是出世的哲学,所以佛家着重只是参证佛法的一种手段,它的禅那止观等调身调息、调心观想等方法的目的,是制心一处,参究佛理,以求开悟,静定生慧,彻见法性,解脱自在。与儒家一样,佛家除了为检验操作是否无误或检查修炼所达的层次外,并不刻意企求养生功效,但佛教养生去病延年的功效亦很显著。如果功夫高深,还可以开发出许多人体潜能,如所谓的神境通、天眼通、天耳能、地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等“六通”。但在佛家看来,这些都不过是禅修的副产品,其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是脱烦恼,超生死,度众生。若执著养生的功效反而会因执成障,不能破无明证菩提。佛家养生要求的是明心见性,即要求在思想和精神上下功夫。修行的过程是领悟佛法、破除妄念显发自身的佛性的阶段,其最高境界是大彻大悟而成正觉。心要清净,心要空虚,心里头不能有东西,这是大乘佛法教给我们的养生之道,这是最高的养生之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