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曦比丘《你的烦恼熄灭了吗?》

续 6




       何必再增加他人的苦


  接下来,我们来看嗔心的心病。嗔心要用慈悲来对治。我们对人有嗔恨,想要报仇,就是我们没有慈悲,或我们的慈悲还不够圆满。简单的说,譬如有人骂我一句,骂得很严重,在骂的时候,假如我的慈悲心生起,我就会说:“你看他,他在骂我的时候,他已经很烦了,很苦了,我又为何要去增加他的苦呢?”他内心的嗔火已经燃烧得让他很苦了,他被折磨得很苦了,我们应该原谅他。他跟我们都是生老病死的朋友,他有可能是由于一时的误会、一念之错,这个念头过了,他还是会好好的对我们,所以我们不要因为他的这句话而生气,而烦恼。这就是我们有慈悲,能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为人家想。假如没有慈悲,他绝对不会为别人想,只是以自己为中心,为自己的情绪、心情有而做、嗔心一生起,就想些不好的念头。慈悲就绝对不会有嗔心,这要你们好好去证明,好好的去看清楚,这是佛陀说的。
  至于昏沉、懒散、懈怠,是因为不知道修行要做什么。这些就是属于退心,修行退了。对治的方法,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忆念佛陀、忆念佛法、忆念出家人—修行的僧伽。比如我们想起佛陀在他没有出家之前,他是个太子,他为了追求无上的真理,为了解脱生老病死,为了解决世间的种种占有、种种的灾害、处种的问题,他出家修行,从一个充满着世间俗乐的享受,到达面对修行的种种困苦。当我们忆念起太子的决心,自然的就不会退心。
  我有时候修行也会有退心,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一有退心,我就会想念佛陀,就没有问题了。一想起佛陀,假如想愈久的话就愈精进,就会跟佛学习了。
  忆念法。一想起佛法:“你看真理,这么好的佛法,我为什么要这么懒惰?为什么?你看佛法这么好,所说的都是真理,能让我的人生安乐、自在,一直思维念法的功德,念法所得到的利益、好处,我们就会好好把握修行的机会。”
  你们看广钦老和尚,他为了修行,躲在山洞十二年,有时甚至什么都不吃,一粒番薯吃了一年多。忆念起祖师大德们,就使我们增长信心,勇猛精进的心,然后一直的要修行下去。我也是一样,我有时有退心,我就念起泰国一些良好修行者:“你看他们为了要解脱生老病死,他们抛弃一切,过着这么辛苦的生活,我们也要学佛,我们也跟他一样吗?我们应该要跟他一样。”如此就会增进我们的道心。所以,假如我们懈怠、懒惰、退心,昏沉一起,我们马上想起要忆念佛,想起佛;忆念法,想起法;忆念僧,想起僧;我们就会赶快站起来了。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这散乱的心病,就是我们已经很习惯把心放掉了,放失我们的心,放它到处乱跑。现在我们学习训练自己做什么事情就一心去做。当我念书,看书,念头一跑,马上捉回来;在念经,想到过去未来,就马上捉回来;这样时间一久,心就觉得:“我跑出去做什么?我一跑出去,主人就把我捉回来,不跑才好。”我们的心就会听话了。假如我们没有这样去对付它,它跑得习惯了时,你叫它,它都不听了,它不听从我们的指挥了。所以,现在我们要对付它,它一跑,就捉回来。它有时有些借口:“去看一下。”你问它有什么好看?它说:“有啦!好精彩,好美丽!”假如我们不能控制这个散乱的心,我们就跟它去了。所以我们就要说:“现在不行,现在是要静坐,二十分钟静坐,有什么好看的,等二十分钟过后再谈。你不要打扰我,请你避开一点。”它一来,你就说:“你走开,你走开,我没有空和你谈话。”我样我们能慢慢的修,我们的心就能定下来。假如没有的话,很难。决定坐二十分钟,一想到就跟着想,再想就要去做了,就要去行动了。所以我们现在学习去把它捉回来,一出去就捉回来,一妄想,一有杂念,就马上把杂念灭掉,把妄想去除掉,这样我们的心就慢慢的能定下来了,就能对治散乱。
  最后一种的心病是痴心,我们可以以观因缘法来对治。假如我们不知道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要去,还是不去好?这就是痴,就三心两意。我们应该要去就去,不去就不去;要做就做,不做就不做。只要做了不伤害别人,不犯戒。要做什么必需以戒律来判断。过后要做就做,不做就不做,不要在那边三心两意,怀疑,要去观这个因缘法。等一下去了怎么样?那是等一下的事,现在不必多想,等一下去了,才能打算。现在很多人被痴心欺骗,而且一直在痴心之中,有很多的烦恼,所以有很多的痛苦。
  当我们的心病被治疗到好的状态,就是我们的心能平静下来,我们的心很坚强,我们的心不受外在所影响,我们的心就没有烦恼了,我们的心就可以是个能被我们利用的心。要做什么,它就能去做什么;要看书,就能全神地看书,一心一意的去看书;要说话,就能一心一意的去说话,这是有定力,没有定力就不能这样。

  精神的病,执著“我”
  最后我们要认识的病,就是意识上的、精神上的病。我也相信这种病,只有我们佛教才谈到了,而且也只有佛陀觉悟出来的修行方法才能治疗。第一种病—身体的病,可以到医院找医生治疗;心理的病,贪、嗔、痴、昏沉、掉举等等,外道也是可以短暂治疗的。如果,心病太严重了,就是他的贪心一直贪,一直想、想、想,晚上也想,白天也想,他的心没有休息,所以不出两三天,他的精神、心失去平衡,心已经不健康了,所以有些人就会被送去精神病院。
  精神的病,人人都有,如此我们现在身体没有病,内心也没有病,而我们的精神却有病,假如我们的意识没有真理,没有看到真相,我们的精神就有病。我们从一出世,我们精神就在病了,意识就生病了。为什么我说我们一出世意识就生病了呢?因为你看小孩子,他一出世就懂得有一个感觉:“我”,假如他没有“我”的感觉,他绝对不会再出世投胎了。所以这个“我”的感觉,是我、有我,它存在我们的意识中,在我们的精神上,使我们有意识上的病,有精神上的病,这种病,只有我们佛教才谈到,其他的宗教,其他的学说,其他的教育绝对找不到。你们可以慢慢去找找看。这个精神上的病、意识上的病,非常危险,而且,它已经是一种天性、本能,天生的一种本能。无论是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有“我”。这种天生的感觉是一定有的,一生下来就有的。所以我们说,意识的病一生下来就有,这是一种天性和本能。
  因为他感觉有我,感觉是我,所以他到最后可以发展四种精神或意识的病,我们称为是“我执”。有一个“我的感觉”,感觉有我,感觉是我,然后就发展出“执著”。执著这个身体是我,对身心执著了,我们就叫做“我执”。我们告诉自己:身体必定会老、病、死、对不对?但是当他一执著身体的时候,身体一生病,他就说:“为什么我要生病?”一直在那里烦恼:“我到底做了什么,是我的业力呢?还是我欠了某一些人债?或者欠了阴魂、鬼神,赶快去忏悔,赶快去回向,赶快去超度。”其实身体的病是自然的,但是当他执著的时候,就不自然了,就变成精神、心理不平衡了。所以,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当我们的身体受伤,被刀割着的时候,我们就会很不自觉的说:“喔!我的手痛,我的手流血!”“我的手”,其实是身体被刀割伤而不是“我”被刀割伤。错觉,错误的感觉“我的”,实际上真理不是你的。
  而我们可以再进一步观察,身体是四大和合:地水火风,假如没有空气的话,生命早就死了,对不对?哪里是我的?若是我的我就可以控制它,我就可以主宰它,我就可以操纵它,但不是这样,我不能没有呼吸,不能没有喝水;不能没有吃饭、没有休息,所以这个身体不是我们的。但是我们愚痴的人生,有这个错误的感觉,有我、是我,而且当这个感觉生起,我们就执著:“这个身体是我的。”生病的时候:“我生病了,我痛。”其实不是你,对不对?当他痛的时候,没有佛法的人,更会一直执著这个身体。老的时候也感觉:是我,“我老了。”“老了,不中用,孩子也不要我,我在家里只给我的的孩子带来负担,我要离开这个家,又不知道要去哪里。”所以,就一直在烦恼这个身体老了,没有用了。其实,老了当然是自然的,为什么你要一直去执著“我的身体老了?”不要去执著嘛!你把它看成是大自然的,老了是自然的;孩子不要我,也是自然的;孩子要我,也是自然的,为什么要去烦这么多?
  有些人他老了还不罢休,就是还想要整容一下。老了就接受嘛!还要去拉皮,还要去干什么的,一大堆。总而言之,你们都知道。老了就算了,还要吃什么补药?怎么样补都是没有用的啦!对吗?一老的时候,耳朵的听觉模糊了,眼睛的视觉模糊了,身体上的感觉也模糊了,甚至我们的记忆力也模糊了,我们的头脑也迟钝了,这是自然的,为什么你要怪:“糟糕,我的眼睛看不到;糟糕,我的耳朵听不到。”认说是你的?身体不是你的,是错觉在说:“我的身体”,“我的身体老了”,所以就苦恼了。甚至到了最后,这个身体要死的时候,他还一直的执著着:“我不要死!我不要死!”到了要断气的时候,还执著这个身体;“我不要死!我不要死!”不死也得死啊!
  现在我们学佛,我们看清真理,身体本来就生老病死,哪里有我?哪里是我的?有什么好去感觉是我,感觉有我?那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便我们去感觉这个身体是我的,身体生病就苦,身体老了也苦,身体要死时也痛苦。然而,我觉得这痛苦是活该的。为什么活该?因为你自己要去执著,本来是大自然的,你要去占有,你去占大自然的东西,欺骗大自然。本来是大自然的,但是你欺骗的说:“我的,我的。”现在你老了,你生病了,你会受苦,是你自己的事,因为你不听从大自然的话。大自然说:“不是你的。”你就听从了:“不是我的,是大自然的。”那你的意识就没有痛苦。
  我们还有一个“我执”的病,“我执”的病也可以说我们执著我们的名字,以为这个名字就是我。其实,名字是假设的。你在这里有可能别人称你“护士小姐”,但是你回去你的家,你的妈妈有没有叫你“护士小姐”呢?我相信不会。假如你结婚了,你的丈夫会不会称呼你“护士小姐”呢?我相信也不会。所以,这个名字是一直在改变,没有一个我,它是不实在的。在这里,人家给你一个名称;你回去家里,有你在家的名字;跟朋友接触,有你跟朋友之间的名字,所以名字是假的,不是我。我们有一个错觉,错误的感觉,当人家叫到名字,你就说:“你在叫我吗?”其实不是,他只不过在叫一个名字罢了,为什么你要把它当真?当作是真的?但是假如我们当作:“你在说我啊?”那我们就会烦恼,就对着这句话烦恼,甚至会紧跟着它。所以,我们要知道名字也不是真的。不要以为名字是我的,身体是我的,要看透身体是大自然的,名字也是假设的,不是实在的。

  我的感觉,也是“病”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种意识的病,从“我”的感觉,是我,有我的感觉发展出来的,就是“我见”的意识的病。“我见”也非常的明显,每一个人都执著自己的见解,我的对,你的错;我的好,你的不好,我所相信的是正确的,你所信的是不正确的;我所信的是有的,你所信的是没有的。我们拿一个简单的例子说,现在有很多人都想争论,也看不清楚谁对谁错,有还是没有,譬如我们说:鬼、神、灵魂,你们说有吗?你们说没有吗?有些人说:“我相信有。”有些人说“我相信没有。”假如我们执著我们的信念、我们的见解,我们就吵。那个说有的说:“有啦!你看人死了一定有轮回的,一定有鬼的,一定有灵魂的,没有灵魂怎么轮回?”那个说没有的就说:“那你拿给我看,你证明给我看,我说有灵魂、有鬼,你拿给我看!”假如我们有我执,对我见执著,我们就争吵、争论,到底要争论什么呢?争是小孩子的事情啊!我们会争,就是因为有我见,我见怎么样来?就是执著有我,是我的,我这个见解一定是对的。有一个感觉:有我,我强烈的感觉,然后就以自己的主观、自己的立场去决定一切,这就是“我见”。
  另外,就是争论修行的。我的修行对,你的修行不对,我修得这样好,你修得一大堆乱七八糟。因为我见,我认为我的好,我认为我的对,就去说别人的不对,别人的不好,这也是我见。甚至,我们的思想、看法、观念也被我见所束缚、控制了。有一些人分明知道他的理由已经错了,但是他放不下他的脸,或者放不下他的见解、看法,他就要跟你争到底,到最后也不认输,不认命。假如两个都执著各自的见解,等到最后就乱成一团了。所以我看这方面,就是对我们的相信,执著是我的,对我们的心念、见解也执著是我的,对我们的看法执著是我的,以“我的”、“我的”来解释一切,这就是我见。
  接下来我们来看“我慢”的意识的病。当我慢一旦生起,很麻烦。我慢一起,就自高自傲,轻视别人,甚至毁谤别人。“你看,你们都不懂,这么容易的事,你们都不懂!”就会批评,无意中就会得罪别人,对不对?这就是我慢。我慢也可以说是自尊心,当别人说到我们的名:“你这个人真不好的,看你做了什么事情!”我们就会说:“他不给我的面子,伤了我的自尊。”假如赞叹我们的时候,就膨胀了:“你看我多么好!"这就是我慢。然后在那时候,可能就目空一切了,就乱说话、乱批评了。所以,我慢一起,被人家赞叹,被人家说他一声好,他就会飘飘然,好像没有地心引力一样,飞上天空了。我慢一起,假如别人看不起他,批评他,他会觉得:“他在说我,我觉得我没有这个能力做了,我没有本事去做了,以后我不要去做了。”这也是我慢,但是这一方面是“减”的,刚才高傲自大是“加”的。我慢一起,我们就很烦恼,很痛苦,所以我们也必须去对治它。
  第四种是我爱。我爱一起,因为感觉有我,感觉是我,然后就生起我爱,这是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亲戚、我的孩子、我的朋友等等。当爸爸死去的时候,就在那边痛苦、烦恼;妈妈一不见,或者离开几天的时候,就在那边痛苦、烦恼,就是爱别离苦,这些都是从“我爱”来的,执著亲戚朋友,执著爸爸妈妈,怕失去他们。
  “我爱”一起,就对我们的财产执著,财产一不见了,就痛苦;财产被别人偷去,也痛苦。钱不见了,也痛苦。这就是我爱。我爱也可以发展到对我们的色声香味触法的贪爱,就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执著于外在。眼睛看到美丽的事物就贪爱,就“我要!我要!我要占有它”;鼻子闻到香味就要去占有;耳朵听到好听,就“我要,我爱,我喜欢”;舌头尝到好吃的、美味可口的东西,也贪,“很好吃,我要吃,我要吃多一点”;甚至我们的身体接触到那些很好的、舒服的触感的时候,我们就会爱上:“你看多么舒服,多好,坐在这里软绵绵的,不想起来了。”坐到硬硬的地方,就不想坐,这就是我爱。想到我们的爱人,亲戚、朋友、孩子、财产,想到外在的东西,一想到就一直在执著,这就是我爱。为什么有我爱,因为感觉有我。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学佛,只是为了对付心病及精神上的病。身体上的病,有时候也可以以佛法来治疗。但是佛陀觉悟到真理,它真正的就是为了要去治疗我们意识的病,意识有病是因为我们没有看清真理,我们有无明。无明一起,我们就认为有我、是我,感觉是我、感觉有我,一个自我感。所以,我们就要看清楚,哪里有我?哪里是我?一切都是大自然的,一切只是因缘和合的,要一直这样去观察。然后,我们念念不离本心,不要离开真理,本心,就是空掉自我,内心本来清净的面目,就是没有自我,没有我了。当我们远离本心,有妄而没有正念的时候,就想有我,然后从有我是我的感觉发展到有我爱、我慢、我痴、我见,四种病出现了,那我们就在我执那边而痛苦、烦恼,这就是意识上的病、精神的病。
  这意识的病,只有在有佛陀的法和道场才有方法治疗,其他的没有办法治疗。大家也知道,我们都有意识的病,我们应该赶紧的去治疗,不然,人生很痛苦,这个我执,或者这个感觉是我,是什么时候生起?它虽然是一种天性,是一种本能,但它也没有时常生起。“我”的感觉一生起,就是当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一接触到的时候,我们没有好好的安住在本性中,我们失去本性,没有看清楚真理;我们无明,我们不知道真理,我们认为有我。“你叫我吗?”“我爱,我赞叹,我在说,我在吃”,认为有我,认为是我,感觉有我,感觉是我,那时候就已经精神生病了,意识生病了。
  所以现在我们要时常的训练自己,眼睛接触,就要提醒自己说:“心知道,眼睛看到,不是我看到。”身体在做事,就说:“心知道,是身体在做,不是我做。”嘴巴在说话,就说:“心知道,是嘴巴在说话,不是我说话。”耳朵听到,就说:“心知道,是耳朵听到,不是我听到。”一直的这样提醒:不是我、不是我,走路的时候,提醒自己:“心知道,是身体在走,不是我在走。”假如我们这样一直在训练,甚至在吃东西的时候:“嘴巴吃,不是我吃。吃的是这个身体,为了要给这个身体生存,不是我要生存。”这种错误是我,有我的观念,把它去除;这种无明的观念,不明白真理的这种观念、见解,把它去除,那我们的意识就没有生病。意识的病很难治疗,世界上最难治疗的,就是意识上的病,只有佛陀说出的治疗方法才有办法治疗。
  现在的心理学,人们研究心理学,却没有研究到这一方面。他们去治疗心理的病,或者精神上的病,但是他们却没有完全的把“我执”拔除,把这个我的感觉拔除。当你没有拔除,没有熄灭我的感觉,是我的感觉,自我感,我们的意识永远生病,精神永远生病。所以,现在我们是一个学佛的人,就是要完完全全在意识上没有生病,在精神没有生病。那就要时常观察这个宇宙是没有我的,不是我的。说话也好,唱也好,听也好,吃她好,身体接触到东西也好,想到也好,尽量的保持本性,空掉自我,没有我的感觉,这是一个身体、一个身心在做事,不是我做事。
  在马来西亚有一种修行方法,他们叫做Vipasana禅,Vipasana就是修习智慧,智慧禅就是修行不要有我的感觉生起,做什么都要“心知道,是身体在做,不是我在做”。譬如说,我们的心有受想行识,当听到一句话,“想”蕴有资料,想的资料告诉你这是什么样的一句话,确定这话之后就去“行”,就决定要怎么去做,身体就去做。怎么是我做的?怎么是我?纯粹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身体接受“它”,然后去感觉,然后想、行、识。所以,做什么也好,在什么地方也好,尽量的控制自己,把这个我的感觉灭掉。我的感觉一没有生起,我敢保证你们绝对没有贪,没有嗔,没有痴,心病也没有了。心病就是因为还有我。感觉有我就有贪,有我就有嗔,有我就有痴,有我就有错觉掉举。对不对?假如你的心没有我的感觉,身心安置在涅槃,安置在不烦恼、很清静、很安乐的一个觉念,简单的说,就是清清楚楚了,了了分明的心。
  心和身在做事,没有我,这样我们就能到达最后的解脱的阶段,就不再来轮回了,不再来出世了。这里的出世,这里的轮回,我要向各位解释一下。我所谓的出世轮回,不是说身体死后的出世、轮回,而是我们精神上、我们意识上的出世、轮回。什么叫做出世?就是我们感觉有我,感觉是我,我的感觉一生起,就一世了,一次的投胎;当这个感觉有我,感觉是我熄灭了,就灭一世了。第二次,假如我们听到一句话:“阿辉?”“我啊!你在叫我啊?”就出世了;然后一句:“我听错了,不是我。”就灭了,我感觉灭了,是我灭了。所以,现在我们已经轮回了好多次、好多世。出世,我们是往内心去说,往内心去感受。假如我们能看到真理、没有我,“你说什么?”心很平静;“你叫谁?”你叫这个名字是代表这个身体,不是代表“我”。知道他在叫这个身体,这个身体就做事,这个身体就有所反应,但不是我。这个名字影响不了我,这个名字也不能使我来轮回,来投胎,来出世,因为我们已经照见,看清真相了,没有我。所以,佛教的空,没有轮回就是空,空就是解脱,真正的空就是空掉了自我感,空掉了我的感觉。

  “我”的感觉是颠倒梦想的
  懂得修行的人,只是将“自我”逐步的减轻、消灭。相反的,没有“正知正见”的行者,若是越用功,越勇敢,自我感就越强烈,离开解脱道就越远。“我”的感觉其实就是虚幻的,是颠倒梦想的。所以我们看到《心经》里面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没有我了,照见它是空的,空掉了我。没有我的感觉,也不是我。照见五蕴皆空,那个时候已经没有苦了。假如我们能一直保持下来,一直的训练,就能解脱、脱离这个世间,解脱这些烦恼,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意识的病,就慢慢的被治疗了,慢慢的好了,最后我们的意识就没有病了。意识没有病,就纯粹只有真理了,没有无明。简单说,就是没有我的感觉,没有我了。别人说我们,或骂我们,可以跟他笑笑,但是内心没有任何的波动,因为没有我了,不是我了,你骂的是这个身体,所以甚至到最后,身体生病,身体老了、死了,也是自然的,都没有我,“没来没去,没代志”(台语)。若我们“有来有去,全代志”,就是因为有“我”。
  今晚我跟你们分析的是,我们人生有身体的病;内心,有心里的病,还有一种,我们很少注重的,就是意识的、精神的病。意识的病就是有“我”,感觉是我。感觉有我,就是意识已经生病了,精神已经生病了,要去治疗。要怎么治疗?就是别产生“我”,做什么事是身体做,心知道身体做,不是我做;心知道嘴巴说话,不是我说话。这样一直去观。一直去观,那你意识的病就慢慢被治疗,治疗到它全部没有了。
  所以,今晚要讲的,就讲到这里为止,我也希望你们听得懂,听不懂也没办法,也委屈了各位,辛苦了各位,接下来你们有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互相讨论。

  见性,见到烦恼的本性
  问:请说明“见性”是怎样的状态。
  答:见性是已经看到本来的面目,本来的面目就是本来没有我的,“我”只是一时的无明、烦恼制造出来的。有无明,有烦恼,“我”就出生,有“我”的感觉,是“我”的感觉,那时候就离开本性。要见性就是当我们内心没有我的感觉,很舒服,很自在。你们现在假如真的能够体会到这种内心的感觉,你们就是见性了,见到没有烦恼的本性,空掉自我的本性。见到空,感觉空,体会到空,空的味道怎么样?它的滋味怎么样?空要怎么样去体会?空要从内心去体会。空是什么?空就是没有烦恼,精神没有痛苦,精神没有压力,内心没有压力,那时就是空了。假如我们去感觉它,那就是见性了。在这里的“感觉”不是肉体的感觉,而是内心的。你如何去感觉烦恼?就是内心去感觉。没有烦恼你如何去感觉?就是内心去感觉,去体会。所以见性就是体会没有烦恼的涅槃之境的滋味。
  问:我们一般来讲“见性成佛”,所谓“见性成佛”的佛是不是等于究竟佛?应该不等于,见性成佛是见到我们本体的佛性,和究竟佛有什么不一样?
  答:假如他是“佛”,那他的本质就是一样。简单的说,咸鱼和盐都带有咸的味道,我们才叫做咸鱼和盐;或者,我们说这个是乌龙茶,那个是包种茶,假如它有一个“茶”那它的味道大概是一样的;假如它称为牛奶,有的是木瓜牛奶,有的是苹果牛奶,它只要有一个“奶”,它的味道一定是一样。假如他是佛,不论你是究竟佛,还是不究竟佛,都是佛。究竟佛就是已完完全全从早到晚都不离本性,保持着无执无着,念念不离本性,不离本性,就是空性,空性没有自我感。究竟佛一直安住在“空性”中,而不会再中断了,不究竟佛有可能他会再中断。但是假如是“佛”,它的本质、特性是一样的。
  问:因为我们常在经典上看到,佛是眉毛放光,或是从哪里放光,但是以我们来讲,还是说是因为我们是凡夫,所以没有看到?
  或是他可以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或是可以变大变小,但是我们体会见性成佛,本身却没有这种能力。
  答:这种都是外在的,好像你说的放光、一大堆的神通感应,那都是外在的。但内心都一样的,就是没有烦恼、涅槃之境,外在有可能不一样。外在的你的面目和他的面目都不一样,对不对?但是实际的感觉,我敲你或敲他,我们感觉一样,但外在不一样,所谓“见性成佛”是说内心的体证、内心的感受,外在有可能不一样,但他内心的体验绝对一样的。外在我就不大清楚,因为有些经典说有,有些经典说没有,我要相信有好,还是相信没有好?我相信有的,就我见;我相信没有的,也是我见。我见就是以我的感觉去说话,以自我为中心点。经典有时不要太过相信(编案:因经典是应机宣说的),因为太过相信我们都会沉迷于神通感应,本来是件好事,却变成不好的事。
  我觉得我们学佛更应该比较实际一点,你学佛为了什么?为了要学神通广大吗?神通广大又没有尝到解脱自在,那你神通广大又有什么用呢?对不对?那解脱自在,是身体吗?还是内心?是哪里?内心。内心可以解脱自在,但神通还是不可以解脱身体啊!身体坐太久还是要痛,坐太久脚还是要麻痹,对吧?时间一到,肚子饿了,又要吃饭,等一下口渴了,又要喝水,身体没有办法解脱自在,要靠“因缘”。因为这个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我们必须给它吃饭,才能维持下去。但是有一种可以不受因缘和合的,我们可以解脱自在,就是意识、精神、内心。内心不要攀缘,不要执著,就不被因缘和合了,就属于涅槃,解脱自在;内心要攀缘外在,执著外在,就已经因缘和合了,内心就有无明烦恼,所以我们要寻找解脱自在还是要从内心。
  而且,我们更要理解的就是,其实真正的佛陀还是像我们一样,他的身体还是会老,也会病,也会死。释迦牟尼佛,二千五百年以前的佛,他老的时候,他走路走不动了,他也要拿拐杖慢慢走,甚至要人家拉,要人家扶,甚至他生病的时候,也要拿这个药物—外在的药物来治疗;口渴,也是要喝水。佛陀曾经跟阿难说:“阿难,我口渴,请你拿水来。”为什么佛陀还会渴口?因为口、身体还是个因缘和合,还是要依靠地水火风啊!所以,身体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要太沉迷于外在,太沉迷于身体。身体得到什么神通,那都是不实在的。最重要的是,内心的、精神的没有生病,那比较好。假如你给我神通而有烦恼,我宁愿不要。有钱却带来烦恼,我宁愿不要。没钱,没烦恼,那更好。
  问:那再请教师父,在一般来讲,我们在医院常常看到病患他痛苦、生病,这种痛我们常说不要执著,但实际上他还是痛。请教师父,他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答:很容易,你只要把他的心拉出来。心要怎么样拉?就是教他佛号、圣号,他的心被我们拉出来,他就不会感到痛苦。
  问:但是我们一般都拉不出来。
  答:那你就要慢慢跟他说。好像推销员一样,你说得让他动心,他就会被你拉了。
  问:所以心一旦拉出来,痛是不存在了?
  答:当然了,你没有心去感觉,怎么会有痛?对不对?现在,假如你们在静坐的时候,你们的心就会观想佛菩萨,或是念佛的圣号,一直念,一直念,念到最后,没有脚痛的感觉。为什么刚才你念的时候脚不会痛?因为我们没有去感觉它,你的心没有去注意。当然就不会感觉到痛。很简单,现在我们在说话,如果我没有注意你的话,我不管你的和衣而卧,你的话根本像没有一样,好像是不存在的。但是,假如我去注意这句话,我去感觉这句话,它就存在,或者就会被影响。身体也一样,这个筋痛或脚痛,心不去感觉它,心不去注意它,它就没有痛。或者它有痛,也好像没有痛,或者等于没有痛。
  问:刚刚有说“意识生病”,或许有碰到病人,他的意识生病了,可能身体方面不能去控制,在旁边也是放佛号给他听,像师父刚才说,佛号可以把他的心拉回来,可是像这种生病,佛号也是二十四小时一直听,那是不是有什么方式让他早走,或是他的果报一定要一直承受下去?因为他已经住院将近两年了。
  答:意识生病必须要他自己开悟治疗,就是有个“觉醒”去接受这句话就是真理,他必须要去接受这句话是真理,然后他就把这句话实践出来,才能治疗他的意识病。明白我的意思吗?假如他没有办法接受这句话就是真理,绝对没有办法治疗意识的病。身体的病很容易治疗,不必他接受,他只要跟就够了;不必去了解他,只要有佛号念就够了;而意识的病,除了要接受这个身体不是我的,而且一直要把真理实践出来,把它修行下去,意识的病才能断根。
  问:像这样的病人是不是没有办法去转变他的业报?
  答:身体生病是自然的,要说是业报也好,不是业报也好,总而言之,生老病死是人的必经之途,我们把它当作是自然的。他病得久了,要说业报也可以,就他的业报来决定。要治疗人的意识的病很难,不是那么容易,连我们这么清醒的人都很难治疗了,何况那些模模糊糊的、昏昏沉沉的人,他哪有那种觉知去接受这种真理?所以,要治疗意识的病,佛陀说小孩最少要到七岁。到了七岁他就有分辨是非、好坏的本领,他知道这个美、那个丑,这个好、那个坏,这个是、那个非,分辨这是无我的真理,然后就接受,接受这个真理,然后意识的病就慢慢被治疗。
  问:身体的病当然就交给医生,那心病的话,是不是可以对病人有所帮助?
  答:我吃饭我当然饱啦,我不吃饭我就不饱啦!
  问:像念经功德的回向,对病人是不是也有所帮助?
  答:这一方面很难说,有可能说给予他的家属精神上的安慰,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假如病人心灵被安慰,就会慢慢好起来。可是假如你要说那种看不到的神通感应,这我很难说。是有,还是没有?很难肯定,因为我没有神通,等我修到神通,等我修到有那种感应了,我才跟你说:有,还是没有。因为我说有,有人说没有的话,也不好;我说有,有人说没有的话,也不对,因为它不能被证明,它不能被实践,很难被证实。而且它对我们治疗意识的病也没有什么帮助,根本治疗不了意识的病,所以佛陀就不去强调,不去提倡,假如你要试试看也可能,你就让家属念经回向给他。
  问:请教师父,刚刚师父说要把病人唤醒,那师父的意思是说,就是这个人的这一世或过去世,他曾经种下这种子,知道佛号是好的,去提起他的正念,是不是这个意思?
  答:就是说这个人的邪念不要很深重。邪念、恶念或者无明不要太深,假如太深的话就没有办法。我们也不用解释得太明,譬如说这个人从出生到现在,一直的去杀生,一直去做些犯戒的事,做到现在,你跟他说:杀生不好,他一定很难相信,因为他习惯了。除非你的口才好,用你的头脑善巧的去跟他解说,假如他说:“不对,没有理由。”他不能接受,那就没办法。但是我们不用灰心,我们尽量用一些理由,一些正确的道理去跟他说,看看他能不能接受。他不能接受佛法,就要慢慢骗他,要给小孩子吃药,你以为拿整粒药给他,他就要吃吗?他不要,你必须要包上糖衣,然后说:“这个吃了很好。”孩子才愿意吃。至于你刚才说的,他前世有没有种下佛因?那我不清楚,大概可以说,他没有种下去,没有办法,大概也可以说,他有种下去,有办法,因为我很难肯定说前世有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吗?我很难肯定。
                                                              —讲于长庚医院

TOP

续 7




                                           心的监牢·心的解脱



                                                                  许如瑶整理

  各位非常有福报,很幸运来这里听经,学习佛法。为什么我说你们来这里听闻佛法非常幸运呢?因为在人生中,我们必定要死,然而我们到底要来找些什么?有人知道吗?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得到不要有烦恼、安乐自在的生活,对不对?
  我相信你们都不想要来监狱里,可能因为某一种的因缘,使你们进来了。但是我今天自愿的进来,很高兴的进来,跟你们不一样,我们的心境是不一样的。你们进了监狱,我觉得可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家庭一样来生活,大家好像兄弟姊妹、亲戚朋友一样互相照顾。假如你们因为某一些事情一念之差,错了,而进来这里,然后在这里又产生一大堆的问题烦恼,那进来做什么?进来了就好好的生活下去,安心的、没烦恼的生活下去,那才有一个很好的人生,对不对?
  佛教是一个教我们明白人生真理的宗教,假如你们明白了这些真理,我相信你们在监牢之中有可能比外面的人更舒服自在,因为在监牢之中不必工作,不必去上班,又有人服侍你们,多好!而且去哪里都好像有保镖在看着你们,多好!人家绝对不会打扰你们,也不会捉你们,所以这里非常安全、非常自在。因为没有人会来打你们,也没有人会杀你们,所以你们的生命非常安全,没有危险,有什么不好?我也想要来呀!只是你们的院长不喜欢让我来,因为我没有犯错。我今天来是自愿的,我的心愿也想是要见见你们。我在马来西亚那边也进过监牢,跟他们谈谈天,大家互相的交流,如此大家的精神就会比较安乐、自在一点。
  刚才我也说过,我们的人生就是不要有烦恼,不要有痛苦。进来监牢这里,其实就是住在一个大家庭,我们把它当作这样,我们就没有烦恼了。假如我们进来了,觉得不自在,精神又有压制,被强迫的感觉,那真的是监牢。当你在指责别人,你在埋怨的时候,你自己就在折磨你自己,你自己就在烦恼之中,对不对?一直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那我要问你,为什么你的头脑这么笨要去听他们的话?假如你的头脑聪明一点,你的耳朵重一点,你就不会被骗了,你就不会进来这里。
  所以,你们进来这里,不要紧,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的身体在监牢之中,但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心可以不坐监牢啊!对不对?你们说可以不可以。(可以)可以的,因为我们的心、我们的精神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身体就没有办法,身体就被大自然这个地方关起来了;但是我们的精神可以自由发展,现在我们的心要想家就想家,要想谁就想谁,要做什么都可以。心和身体,这要从这两方面去看。所以你们应该用一种很开朗、很自在的心情,把这里当做一个大家庭。我们在监狱里面,心不要被束缚着,因为我们的心没有执著我们的身体。
  现在我们来看什么叫做监狱、监牢,就是我们处在于一种被压制,不自在,不能自由自在,被关、被管,甚至要被处罚,要捉去哪里打屁股都不知道;或者去哪边被询问、被问话、问的时候要说又不对,不说又不对,不说等一下要被罚,说后出外的时候有问题又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说。假如你们的心、你们的精神一直执著外在的这些,那你们就真正的身心在监牢之中。假如你们的身体是真正的在这里,但是你们的精神、你们的内心没有执著,没有去烦恼它,那时,你们不是在监牢之中,你们真正是在天堂。天堂的意思就是一个很舒服、很快乐的地区,你们现在就是在天堂,你们知道吗?你们现在的心,尤其是那些懂得听闻佛法的人,他的心是很开朗的、很自在的,但是有可能我在这里说话,他的心想到外面去,想到等一下的事情,想到未来的事情,想到过去的事情,那你们好像自己在折磨自己,在痛苦的状态,我们就叫做地狱。假如你们懂得控制心,不要烦恼,身体被关,身体不自在,但是精神、内心自在,这是不执著身体。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受到时间的控制。有些人一进来监牢,他就说:“糟糕了,这一次进来一定要两年才可以出去,把我活活的关在这里,好像是死人样,要做什么都不能,真是活活的受苦。”假如你们有时间上的观念,你们很痛苦。我们人生最难过的时间,就是等待,等待着一件事情。现在你们是“等待两年后出狱”,一直等待,这两年日子怎么过?住在这里,想到环境全部变了,亲戚朋友也不见了,所见的都是陌生的人,不认识的人,你看我,我看你,而且以前的事被迫要放掉,舍掉。进来这里,可能还会遇到一些仇人或不喜欢的人,就跟别人吵,跟他闹,所以假如我们在时间的控制之下,你说痛苦吗?如果我们想:“两年就两年吧!算了啦!认命了啦!谁教我们要做那些事情呢?”或者:“谁教我们要这么轻信别人的话,要这么笨呢!现在聪明就够了,过去的事就已过去了,过去的事去烦恼它做什么呢?”未来的事还没有发生,也不要去想太多,所以,我们就活在现在,不要被时间控制。明白吗?(明白)。
  你们现在好好的安居,就没有问题。现在你们在这里,内心去想到两年后出狱的事情,那我觉得你们真的是傻瓜!假如你们懂得,把你们的心全部放在这里,尽量的定下来,当想到过去一些使得我们很烦恼的事,赶快“不要烦恼了,算了,”把它放下来;想到未来两年的事:“算了,还很久,还很久!放下,放下!”这样的话,我们的心就可以收回来,我们的心就不被时间控制,对不对?我们的心就可以安乐自在,精神就不被监牢所束缚。所以,我们虽然身体在监牢,但是我们的内心、我们的精神还是自由自在,逍遥法外。对吗?所以,还是希望你们好好去注意。
  另外一种,该去注意的,其实就是在于我们的感觉。我们一个人的感觉非常的重要,你们说对不对?譬如说,有人说一句话,我不要去感觉,不要去管它,这句话就变成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对吗?但是,往往我们就被我们的感受骗去,人家说一句话:“喔!你看这些女孩子都是没有用的女孩子,不纯洁的女孩子。”你们就会想:“说我不纯洁,你又多么纯洁?”你就会很不满,甚至假如我们的嗔心很重,就说:“这个人要注意一下,要记起来,以后有空就跟他好好算帐!看谁比较纯洁?”别人说一句话我们就被他捉住心了,我们的心被他控制了,那我想要问你们:你们想不想做一个自由自在、没有烦恼的人,内心不要有痛苦?你要,我也要,人人都要。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感觉,就是指我们的内心烦恼,人家说:“你们不纯洁。”你说:“他不是说我,他说他,不是说我。”我们要把这些感觉拒绝,把它推掉,我们没有去感觉这句话,这句话对我们没有任何的作用,没有影响到我们,我们就可以超越这句话,对不对?内心是自在的,假如我们不能超越它,我们会很痛苦。
  而且,我想比喻说,你们在这里,你们没有钱赚或赚得太少,有些人就不满:“我做得半死,只有这么少钱,我在外面做,一晚就赚多少了!”叫我做这些工作,我不要做!你逼,强迫我,我可以硬!但是你能硬多久?所以我们还是不要跟他们对抗,还是安分守法的跟着他们去做。钱赚多,赚少,没关系,只要吃得饱、穿得够暖!你钱赚多了,很危险的,就好像女孩子要去化妆、做头发,做得很美,然后去引诱别人,那怎么办呢?等一下别人对你下手,你要怪谁呢?假如你穿得破破烂烂,很难看,你说谁要你?对吗?所以,当然没有人要你,没有人要你就没有烦恼嘛!我们要自己,自己爱自己就够了,为什么我们要打扮得很美,戴金链子、金戒指,然后引来一大堆的蜜蜂、苍蝇?那时候他要对我们下手,我们要怪他,要责怪他吗?我觉得我们应该检讨自己,我觉得是我们的错,我们不能怪别人,对吗?所以,我们在这里,这些蜜蜂、苍蝇不能影响我们了,我们很自在了,所以,你们应该觉得很幸运,减少许多的麻烦、苦恼,你们知道吗?所以要好好的珍惜。只可惜我不能长久的跟你们生活下去。假如可以的话,也是很好。我们在这里—我刚才就跟你们说了,又有保镖,又没有人来打扰我们。三餐一到时间就有人送饭来,没有人送的话就有人给我们准备好了,不必为三餐,为吃、住而烦恼。而且又不必出钱,真好!所以,应该要好好珍惜。希望你们没有任何烦恼,精神没有压力、痛苦,也希望你们活在监牢之中,而不被束缚,不被压制,能自由自在的,逍遥法外,对吗?那你们就慢慢的去要安分守己,好好的做人。知道错了,改过。我们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大家都可以回头,所以也不要去烦恼它,过了,就重新做人,没有问题的,只要自己给自己信心,自然给自己鼓励。
  我们在这里生活,要互相恩爱、互相照顾,不要把它当作是战场一样,你打我,我打你;你骂我,我骂你。不要这样。我们大家都要当作是兄弟姊妹,互相帮助,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就慢慢的解决,总有一天或总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的。我们要互相忍让,看到他嗔也就暂时离开他,不是我们认输或是怕死,而是要减少问题,减少事情,减少烦恼,对不对?别人嗔火起、痴火起的时候,我们赶快逃走。离开他,要聪明一点,然后慢慢的等他的心平静下来的时候,没有火了,很清凉,我们就靠近他。这是比较理智的。我们要过着互相慈悲、互相照顾的生活。最后,希望各位在监牢中过着不被束缚的生活。最后,祝福各位,身体健康,没有烦恼,谢谢!
                                                              —讲于桃园监狱



      附录:

                                                             如 何 修 空 观

                                                                法灯法师讲
                                       曦比丘译


                                    如何在生活中修空观

  物质空与心空
  佛陀说:“别礼敬我,但礼敬法;别相信我,但相信法;别皈依我,但皈依法。”在南传三藏经典里,法有八万四千个名字,“空”可以涵盖一切名字。“空”是佛教的心要,它存在每个地方。佛陀发现它,并宣扬公布出来。佛陀说:“我所宣说的全部都与‘空’有关”。有人曾问佛陀:“您怎样安住?”佛陀说:“我安住在‘空’中”。
  要了解“空”就得把本来认为有个“自我”的感觉反过来,就是空掉“自我”,让我们的心安住在“空”中。
  一般人不知如何学“空”,以为“空”是什么都没有。“空”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什么都没有,譬如我们的口袋空了,就是口袋中没有东西,这种“空”我们称为“物质空”,以眼睛判断,把东西拆开或毁灭时就是空了,一般人理解的就是这种“空”。第二是“心空”,这种“空”要用心里的眼睛—慧眼来看,空掉自己的身体,甚至一切。眼、耳、鼻、舌、身、意接触时不会乱动,看清楚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执著,我们的心就能放下诸行,永远在平常心中。

  身、心皆安住在“空”中
  现在让我们来观察“空”。人能生存是因时常安住在“空”中,但我们不知道“空”,就像我们吃饭之后,还不知道这些食物叫什么名字。假如没有“空”的地方,身体就不知道要住在哪里,甚至一切东西也没有安住的地方,所以“空”接受一切并让一切得以安住。
  看看这身体如何生活在“空”中?假如母亲的肚子不空,我们就不知道住哪里;整个身体若不空,不能容纳各种器官;血管必定是空的,血液才能循环;鼻子必须有空间才能呼吸,不然立刻就会死亡;耳朵也要有空间,否则就听不到声音;如果肚子不空,食物吃进去要放在哪里?这教室若不空,我们就不可能在这里座谈了;马路如果不空,我们也不能开车到这里来;煮饭的锅必须空,我们才能煮饭;假如水不空的话,我们无法将它喝进嘴里,也不能拿来冲凉;假如食物不空,我们不能咬碎吞进肚子里,所以我们的身体时常安住于“空”中。
  生命可以生存下去,是因为我们的心安住在“空”中。有人以为内心永远有烦恼,所以他不认为心安住在“空”中。另外也有人认为心本来就安住在“空”中,烦恼只是偶尔生起,扰乱我们的心罢了。其实我们的心原本就已经“空”,但由于我们产生各种烦恼,心就不再“空”了。
  大家看看自己的心,现在有没有嫉妒别人,喜欢或讨厌某种东西?目前的心是不是中性的?举例出来说,假如现在突然有个人跑进来,用粗戾的语言责骂我们,若有人具足智慧保护心,心就能安住在本来的“空”中,若有人对那人生起嗔心,他的心就不“空。这股情绪可能持续一两年,虽不常生起,但当缺乏智慧或失去正念时,嗔恨又再生起,心仍然在苦恼中,这是自己可以证明的。

  修行空观秘诀—别听信别人
  修行时要结合戒、定、慧,心才可能“空”,缺少任何一个是不可能的。小心谨慎就是戒,专注就是定,观察思维就是智慧。如现在大家很谨慎地听,这就是戒律;很细心、专注地听,就是有定力;听时观察、思考它,就是智慧,如此我们的心当下就“空”了。假如我们没有修行戒、定、慧,心就不“空”,愈听就愈乱,愈听就愈不懂。
  修行空观的秘诀—别听信别人,心自然就会常在“空”中。但假如认为什么都不听,就会生起顽空,这是会出问题的。我们必须遵守这社会上所制定的许多规律,假如不随着去做,心会因此混乱,如泰国比丘来到台湾,若不遵从这里的规矩,相信会产生很多问题,心就无法“空”了。
  佛陀在《噶拉玛经》里有十种教导,它说明当我们听到任何一种说法应该持有的态度。这部经是为那时印度的某个种族而说的,他们住在噶拉玛村,每个宗教导师会经过这地方,而他们都很坚持自己说的才是究竟,别人的不究竟,噶拉玛人就很迷惑,不知要相信谁,所以佛陀就跟他们宣说《噶拉玛经》:
  一、不可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二、不可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三,不可因为传闻就信以为真。
  四、不可因为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五、不可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六、不可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七、不可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测就信以为真。
  八、不可因为符合自己的预设、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九、不可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十、不可因为他是导师,就信以为真。

  总结:不可听信别人,但要听信自然定律,因缘法则—无常、苦、无我。
  经典不是不可相信,而是我们要在学习后去修行,看看是不是可以止息烦恼。假如可以止息烦恼,它就可以相信,假如不能止息烦恼,就不要去管它,因这部经会使我们更加迷惑。
  为什么说不要听信别人?因为他们所说的并不真实,都是假名、假有。且看看达摩祖师如何宣扬空,他闭关在山洞里九年,什么都不说。慧可向他求法不得,最后砍掉手臂表示虔诚求法的信心,他告诉达摩禅师说:“我心不安,请求师父帮助。”达摩就说:“你把心拿出来,我帮你安。”慧可当下就开悟了。因为心本来就是“空”的,是我们组合、造作出来的,我们相信外在的语言,心才会很迷惑。
  举例来说,有些人说盐是咸的,我们必须去吃盐,真正感觉是咸的之后才相信它。这样我们就不是相信那个说的人,而是我们相信盐里面所具足的咸味,同时这种咸味很难解释给别人知道,谁吃到盐,他就感觉到咸,大家都有同样的感觉。我们的心会混乱,是否因相信别人,忘掉无常、无我,而制造出很多问题,你们应该自己去观察。
  在禅宗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小姐和某某男士发生关系而怀孕了,父亲问她那孩子是谁的,她说是师父的。父亲非常生气,带很多人到寺庙去咒骂、诽谤。师父不为自己辩护,只说一句话:“他们这样说的,是吗?”他的心不再起造作,因他不相信别人说的话,而使心常在“空”中。直到这位小姐生下孩子,父亲把孩子带到寺院丢给师父,他愤怒地说:“你使他生下来,你就抱去养!”师父仍然说:“他们这样说的,是吗?”就把孩子收下抚养。而那小姐因造恶,心常苦恼,最后受不了内心的折磨,向父亲坦承那孩子是跟某位男士生的。她的父亲大吃一惊问:“为什么你要说是师父的?”小姐回答:“因为我害怕父亲会杀死那个人,那我就变成寡妇了,我相信父亲最尊敬师父,不敢杀死师父,所以我便说是师父的。”这父亲到寺院跟师父道歉,师父仍然只说那句话:“他们这样说的,是吗?”
  这是很特别的修行法,它使我们接触一切事物,而心却在“空”中。

  不是什么,不成为什么
  佛陀如何安住“空”中?有个婆罗门问佛陀:“你是不是天神?”佛陀回答说:“我不是,也不成为天神。”“你是不是人类?”佛陀说:“我不是,也不成为人类”;“你是不是梵天神”;“你是不是乞丐?”佛陀说:“我不是也不成为乞丐。”婆罗门迷惑地站着反问佛陀:“你到底是什么啊?”佛陀说:“婆罗门!我不是什么,也不成为什么。”
  那就是一个清净的“空心”,只做好自己的责任而已。佛陀一生都在尽社会的责任,到处度化众生,不要求任何回报;也修行以尽身体的责任,如必须要吃饭、洗澡、大小便;他宣扬佛法以尽嘴巴的责任;而于菩提树下成道时,佛陀的内心已经“空”了,完全结束内心的责任。佛陀常说:“不是什么,不成为什么。”因为在空性里我们不可能成为什么,没有实体,那就是本来的心。
  有个婆罗门名叫莫格纳,他非常怕死,前来问佛陀:“要怎样脱离死?要怎样超越死?”佛陀说:“莫格纳!你必须要有智慧,看到一切是空的,除掉内心‘我是这样’、‘我成为这样’感觉,就可超越死了,死神不会找到这些看到世间‘空’的人。”莫格纳当下看到法的真相,心就“空”了,解脱成为阿罗汉。
  “空心”就是一颗“不是什么,不成为什么”的心,但外在还是随缘,以便在社会上做好责任。当佛陀进入这个真理之后中,佛陀跟谁生活在一起都没有问题,甚至有些时候吃三个月的马麦、有时剩下的食物,但他“不是什么,不成为什么”,心常在空性中,佛陀就会说:“阿罗汉的境界没有高也没有低,全是一片清净,他的内心已不再攀缘、造作,因为已空掉一切了。”
  举例来说,身体是中立的,要这身体“是什么”或“成为什么”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正专注地听,不感觉我是什么、我将成为什么。等一下妈妈来找我们,我们就成为孩子;哥哥、姊姊来找,我们就成为弟弟、妹妹;老师来找,我们就成为学生;学生来找,我们就成为老师。实际上,我们“不是什么,也不成为什么”。所以心必须安住在其上,这就是阿罗汉的心—空心。
  有些人嘴巴受持阿弥陀佛的名号,但内心不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有些人希望死了以后到极乐世界去。我问各位,如果现在你们没有跟阿弥陀佛住在一起,死了之后,阿弥陀佛如何接受你们?假如现在我们跟阿弥陀佛住在一起,死了我们就可和阿弥陀佛住在一起。所以不论我们做什么都好,要有一个感觉—“我不是什么,也不成为什么”,只是做好责任,以“空心”承担一切责任,心就不会再挂念、紧张或忧悲苦恼了。所以把“不成为什么”挂在心中,去哪里都会跟阿弥陀佛在一起。


                                如何掌握“我”与“无我”的关系

  是“我”坐在这里吗?
  “无我”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它跟“空”所不同的只是名字,因“无我”没有一个实体,它就是“空”。
  一般人对“我”的见解有两种:一种是“常见”,认为有个实体—“自我”,现在有“自我”,死后也有个“自我”。另一种则是“断见”,认为现在和死后没有“自我”,于是就不接受善恶,也不相信有生死轮回。这样主张“有我”的人生就跟主张“非我”的人争吵。而佛陀的观念是中立的,他看清楚“无我”,不跟任何人争吵。
  “无我”就是没有实在的主体,我们接受自己及这世间一切,但要清楚它没有一个实质的“自我”。如我们坐在这里,大多数的人都会坚持:“我坐着”,但经过训练的人,他们认为坐着也是“无我”,因为等一下就会起来。我们时常感觉我坐、我站、我走、我动,这种“我”的感觉要改为—不是我坐、不是我站、不是我走、不是我动。如此念念不忘,才以进入“无我”。假如还感觉坐是“我”,站是“我”,感觉是“我”,你们的心就不是“无我”。假如我们问:坐着是谁?是身体在坐或者“我”在坐?感觉的是“我”,还是心在感觉?头有“我”吗?手有“我”吗?脚、心脏、耳朵、鼻子有“我”吗?这些都没有“我”,那么我在哪里?实际上没有一个“自我”。
  由于大自然因缘条件和合,有地、水、风、火、空、识六大,我们就执著有“我”、“我所”,因此心就不“空”了。我们的嘴巴可以照样说有“我”,是“我”,但内心要知道是“无我”,无论想或做都不可以有“我”的感觉。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佛陀教导我们须以三个原则思维苦:一、它是真正的问题;二、它能被我们看到且能被证明;三、它能透过我们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假如不属于这三原则的问题就不要去管它,假如我们去注意它,我们的心将去造作,陷入痛苦之中。
  佛陀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字—生、死,假如不明白生、死,我们就无法明白佛陀的真理。佛陀开悟时感觉没有一种语言、文字可以把他所知道的表达出来,因为那是个人内在的体验,所以他就借用已在社会上应用的语言—生、死,表达出内心的感受。现在我们就用上述三个原则来思维生、死。
  一般人认识的“生”,指的是从母亲的肚子生出来。当从母亲肚子生下来时,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就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也不会有问题;最后这“生”的过程是不是在你生下来时就结束了呢?显然“生”的问题在生下来时也解决了。所以母胎的“生”是不苦的,因它不是真正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死”。每个为了解说死亡的人都还未死,听的人也都活着,他们只是用一些分析来解释,其实听者、讲者都仍在黑暗中搜索,人可以看到他自己死吗?死了还可以避免死吗?躺着的尸体会有苦恼吗?真有轮回吗?佛教因人的智慧不同而有适应根机的教法,如基本的道德,教人止恶行善—假如这一世做好,下一世就出生在善趣;假如这一世为非做歹,下一世就出生在恶趣。每个宗教都有这样的教法,但那轮回不知要在何时结束。佛陀就是因对生、老、病、死有疑问而出家,若光明能解除黑暗,生、老、病、死到底要用什么解除?他到处去跟当时的宗教导师们学习,也没有一个人能给予答案,最后他自己顿悟了“无常”、“无我”的真理,当时佛陀就说:“假如有谁和我成为法友,他就不再生、老、病、死了。”

  解除内心的生死轮回
  有个茶帝比丘原来是婆罗门,他原有的见解还未消除,就向居士说人死有个识从身体离开而到外面投胎,佛陀便问:“什么是从前世到今世的识的起因?什么是今生的识的起因?什么是今世到来世的识的起因?”他都不能回答,因为他听信以前所说的—人死后离开身体去轮回,这是一般人的见解。我们无法看到自己死,而且我们也还没有死,更不能避免死,所以这不是佛陀所要教的。
  佛陀所教的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些识有因缘就生起,刹那生灭,它是无常、苦、无我的。如眼识生起就必须要眼睛接触物体,当眼睛看到这种景色时,就生起喜欢、讨厌,它使我们的心起了各种造作而产生苦,这是自己可以看到,可以解决的。这六种识我们有办法去避免、解除或禁止它生起,其他的识就没有问题了,因为假如不能保护这六识,每一识都会带来苦恼,假如能控制这六识,现在就不苦了,来生能控制或解决它,那也不会苦。这就是佛陀自己开悟的识。
  至于别人所说的常见、断见的识,佛陀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谁要去相信都好,如能熄灭烦恼就是对的,不必浪费时间争吵;因为我们的问题在苦或不苦罢了,有和没有不是问题,我们争来争去就生起苦了。佛陀说一切事物没有实在的“自我”,只跟随自然的定律生灭,所以,以后你们不必跟别人争吵这一方面的问题。至于死后识从身体离开到外面投胎,这种教导是为根基浅的人而说,使他们接受善恶果报轮回,就不会做恶,但相信这种识的人还是会担心现在与未来,烦恼依然不断。假如我们能真正知道“无我”的真理,我们的心就停止造作而完全止息烦恼了。
  由三个原则来看,一般所讲的“生”其实不是佛教所要探讨的问题,佛陀的“生”指的是内心的感受—有“我”或“我所”的感觉。内心有烦恼就会产生痛苦,这痛苦是自己可以看到、解决的。佛陀所说的“死”,其实指的也是内心的感受,佛陀认为人有苦恼就等于是个死人,他的心起造作就是死人,生起喜欢或讨厌的情绪就是死人,因为他的智慧已经死了。身体会老,假如内心没有苦恼就不老,因内心不起造作;身体的病痛是顺自然律,是无法解决的,但心理的病痛可以解决。第一位解除烦恼的人是佛陀,佛陀内心没有烦恼,不再继续“生”了,他一直安住在“空”中。
  身体的生死我们不能避免,自己也看不到,更无法解除,但是内心的生、老、病、死轮回是自己可以看到、可以解除的。佛陀的心已不再生死轮回,至于身体就随着因缘解决它,因它是因缘的组合—无常,无我、空。一切都是无常的,法谁作谁得,让别人帮助我们是不可能的,去祈祷也不可能,必须要用个人的醒觉心,智慧来修行。
                                                         —讲于香光尼众佛学院


                                        ------全文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