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达真堪布:略说戒定慧

达真堪布:略说戒定慧

在这里简单的讲一下戒定慧三学。

所谓戒,就是净。当明白诸法的真相真理了,众生就不愚痴颠倒了,这样心相续自然就能清净,这是戒学。“我受居士五戒了,我受菩萨戒了,是不是有戒学了?”不一定。如果你受戒了,虽然心地还没有彻底清净,但是比以前清净了,烦恼习气减少了,这就是有戒学的功德了;若是相续、心地彻底清净了,戒学的功德就圆满了。

所谓定,就是在任何对境中、任何情况下,心不动,不散乱,有定力,能保持平静。外在的这些显现都会变,但是你的心不变,这叫解脱。心没有随着境动,这叫自在。现在我们的心是随着境动,随着境转的。若遇到了顺境,心里就很高兴、快乐;若遇到了逆境,心里就很烦恼、痛苦,感觉不愉快,不舒服。心不随境转时,虽然外在的显现、对境会变,但内心仍然能保持平静,这就具足了定学的功德。

“我现在打坐可以双盘了,能盘三四个小时,是不是已经有定学的功德了?”不一定。尽管你的身不动,但是心动了,那就没有定学的功德。尽管你现在做不到心完全不动摇,但是能稳重一点,会转念了,虽然还不圆满,但也可以说你有定学的功德了。以前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心慌意乱、手忙脚乱;现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把心稳定下来了,然后再去想办法,能转变一下,这样就是有些定学的功德了。

所谓慧,是智慧,即彻见万法的究竟实相,对此通达无碍。若心里不起烦恼,一点疑惑都没有,这就是智慧。

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一体的。若戒学功德圆满了,定学和慧学的功德也会圆满;若定学功德圆满了,戒学和慧学的功德也会圆满;若慧学功德圆满了,定学和戒学的功德也会圆满。刚开始时,三者不一定是一体的,因为你还没有彻底圆满,没有达至究竟,这个时候三学可以分开;当达到最究竟的时候,三学的功德就可以融为一体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想护持学处就要护持这颗心,因为心是根本。把根本抓好了,一切都圆满了。语言和行为上也有善恶,也要取舍善恶,但根本是心。若是心里没有远离恶念,没有提起善念,只是在语言和行为上去断恶去行善,没有多大意义,再精进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暂时的利益,与解脱无关,更不会成就。所以,心善才可以一切变成善,心不善一切都不会变成善的。尽管表面上看似很如法、很善良,但若是心里不善良,统统都是不善的。

  我们受持戒律也是一样,主要是守持这个心,心净一切才净。所谓的戒律指的是净,若是心不清净,就不会有戒学的功德。表面上持戒再精进、再严格,也没有意义。有的人看似行为上很如法,表面上很有威仪,但是内心里不是贪就是嗔,不是嫉妒就是傲慢,稍微有一点点清净戒律就容易傲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似的。

  “我今天受戒了,受居士五戒了,受比丘尼戒了,是不是就具有功德了?”不一定。你受戒了,那你的心相续有没有变清净?心里变得清净了,才有戒学的功德。

  禅定也是如此。“我天天在打坐观修,是不是有功德了?”“我能打坐两小时不动,我很有功德啊……”你这个肉身是没有动,但如果不动就是“有功德”,那外面的石头、柱子应该也有功德吧!在任何对境当中心不散乱,心态能够保持稳定、不动摇,这才有定学的功德。比如有人侮辱你的时候,心里不知道什么叫生气,不知道什么叫怨恨,这是有定学的功德了。

  什么是智慧呢?“我现在明白很多佛理了,我还能给别人辅导了,还能开导别人,我是不是很了不起了?”不一定!虽然你懂了一些道理,增长了一些知识,但是否有智慧还需要观察。若烦恼减少了,习气减少了,内心变得越来越圆融、调柔,在任何环境中,面对任何人事物都一样,心里很欢喜,很快乐,这是有慧学的功德了。

  只有具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才可以说具有功德了,之前没有功德。若是没有功德,肯定就有过失。所以应该多去认识自己的过患,多去改变,这是很重要的。若是傲慢,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过患,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以,傲慢的人是不会有功德的,有功德的人是不会傲慢的。小河哗哗作响,而大海寂静无声。真正具有功德的人就像大海,他不会贡高傲慢。如果有傲慢,就还是没有变成大海,还是小河流。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