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诸佛菩萨如何暗中护持修行人

诸佛菩萨如何暗中护持修行人


    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

  唐朝延载元年(西元六九四年),京城来了一个女人,自称是圣菩萨,此人为求名闻利养,显现各种神异,尤其具有他心通,可知道对方心事,一时之间轰动了京城。消息传到武则天耳中,女皇便召见她,且试验其各种神通皆有灵验,因此便请这位圣菩萨住在宫中接受供养。此时亦有一位大安大师来到京城,武则天也恭迎他入宫问道,并令那位自称圣菩萨的神通者,与大安大师见面,武则天更亲自介绍她的神通事迹给大安大师知晓。

  大安大师就问那位神通女人:“听闻你有神通,且擅长他心通,你知道我的心现在在那里吗?”女人即时答道;“你的心现在在塔头相轮的铃中。”稍待一会又问她说:“我的心在那里呢?”其又答道:“你的心在兜率陀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说法。”等一下大安大师又问她说:“我的心现在在那里?”她又答道:“现在在非想非非想处天中。”三次都被答对,武则天非常高兴,并赞叹她真是一位圣菩萨。

  过了一会儿,大安大师又再问她:“我的心此刻在那里?”这位自称是圣菩萨的女人,竟毫无所知而答不出来。大安大师厉声呵斥她说:“你还敢自称是圣菩萨!我的心安置在阿罗汉地,你就已无法知道了,如果在菩萨地,或者在诸佛地,你又如何能知道呢?”这位自称是圣菩萨的女人,终于在大安大师的锐言下现出原形「野狐精」,仓皇惭愧而去。

  神通常是行者热衷追求的,且喜好以神通大小,来评断所拜师父能力的高低,唯由上可知,若以此为择师条件,您就有可能已拜到擅长使用魔通、鬼通的外道邪师为师,而不知呢?

  学佛有正知见还是不够的,尚要有「对境不被迷惑」的定力才行,晚节不保、功亏一簧,更是遗憾终身,行者不可不慎!

  未证谓证、转世为牛

  梁武帝虔信佛教,拜当代高僧志公和尚为国师,皇后亦受到武帝的影响,亦拜云光和尚为师。云光却是又饮酒又食肉。一天,皇后请云光和尚为其讲经说法,云光又饮酒又食肉一番。国师志公问他:“你出家为的是什么?既现出家相,为何不持戒修行,了脱生死?你现为皇后讲经说法,应自庄重,何以饮酒食肉?”

  云光答说:“我不斋而斋、食而非食也。”

  后来云光死后,福报消尽转世为牛。有一天,志公和尚为武帝说法来到了一处,见到这只牛(云光)拖着车子,便叫着他的名字:“云光!”牛抬头视之,志公对他说:“你现在何不对大家宣说‘泄而非泄’?”牛听后泪下如雨,终触犁自杀而亡,志公即为它超渡一番!此乃未证谓证,而犯戒沦落畜牡道。

  弟子众多不一定是圣者

  逢此物欲横流、广告媒体发达的今日,学佛修行,决不能以为其弟子众多,声名远播,就认他是成就者:须知佛陀告诫弟子四依法中之‘依法不依人’:亦即皈依学佛依止于说法者,要合乎佛陀正法。绝对不可以其外貌庄严或神通广大、弟子众多,广告、知名度最大,就盲目皈依,如此将是自毁慧命的行为呢!

  《杂譬喻经》曾有这么一段故事;从前有一比丘,因破戒而被排斥、摈弃:正当其懊恼、悲叹哭泣行走之时,适逢一鬼,此鬼犯法,也为毗沙门天王所摘弃。鬼问比丘:“你有何事哭泣而行?”比丘答说:“我破戒违犯戒律,被众僧所排斥;一切檀越(施主)所供养的全部失去。而且恶名到处被传播,因此愁叹、哭泣啊!”鬼告诉该比丘说:“我能令你恶名声消失,并且得到很大供养,你可站在我的左肩上,我让你在空中行走。人们只能看见你,而看不到我,唯你若因此得到大供养,应当先供养我。该鬼就扛此比丘,于其先被摈弃的聚落上空行走。

  此时聚落人们见此景象都感惊奇,而认为该比丘确是行道圣人;辗转传言:“众僧不应冤枉摈弃得道圣人。”于是村人皆异口同声呵责该寺众僧,并且恭迎此比丘住于寺内,因此得到大供养。

  此比丘则不违其誓约,将所得衣食诸物先供养该鬼。另有一天该鬼又担此比丘游行空中之时,正值毗沙门天王官属巡游,鬼见司官大感惊怖,马上扔下比丘,奋力逃走,此比丘因此堕地而死,身首碎烂。

  宝藏论云:神通有五种:

  一曰妖通:如狐狸老变,木石精灵依附之类。

  二日报通;如鬼神逆知,神龙隐变,或夙世所修天眼未成,今世童年视听特异者之类。

  三日依通;如乘符往来,药饵咒水,以及放光引神,必有所依藉等类。此三者假名曰通,实非通也。以不究竟,且必退转故。

  四曰神通;计有五,一、天眼、二、天耳、三、他心、四、宿命、五、神足、六、漏尽通,此虽名通,有究竟不究竟二种。无道者,不究竟,终必退转,并有危险,颠狂成魔,堕大地狱。

  由上可知所谓‘有神通’的人,不一定是成就圣者,更可能妖魔鬼怪附身而不自知呢!佛陀于法华经中说:“未得谓得,是大妄语业。”‘未得谓得’亦即自己尚未得道,但是为贪供养,便告诉他人说自己已得道,说法时自已身上会放光,天龙八部都会来听,会惊天动地…殊不知佛陀严厉地教导我们,不可显异惑众。佛陀曾说:比丘不应于俗人前现其神力,若显现者,得越法罪。(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杂事卷二)另律摄卷九则说:“若对俗人现神通者,得恶作罪。…无犯者,为显圣教,现希有事,自陈已德,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调伏故,虽现无罪。”唯行者须注意‘心调伏’三字之意义;亦即显现神通者,若无法让对方‘内心清净无染’就是不合乎戒律,得越法罪。由此点可知学佛行者,若因见其师父显现异能、神通,或听推荐者言其师父神通广大方进去者,不妨退一步想,‘因这样的因缘而皈依学佛,我内心有多一层的平静否!’若没有,甚而热衷于追求各项感应、神通,那就表示自己所皈依的并非明师,反而有可能就是佛陀所云:“末法时代,外道、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数。”行者能不慎之!

  佛陀设教,是为了教导众生‘离惑证真’、‘回归本性’。‘诈现异象、神通’来吸引众生,便会使初学者因不解道理,而铸下‘道未得,神先乱’的后果。所以纵然已得宿命通或其他神通者,还是要隐藏这种凡人所无法理解的境界…比如宾头卢尊者,为了得到一只挂在半空中的钵,在俗人面前现了神通,便被佛陀喝斥一顿。另莲花色比丘尼,在佛前现作转轮王身,也被佛陀呵责了一顿呢!‘矜夸无德’拜师学佛不可不慎啊!

  佛学不等于学佛:相貌庄严亦不等于成就

  佛陀有一弟子名调达,侍候佛陀有廿四年之久,有一天佛陀对调达说:“弟子呀!您很会说法,口若悬河,但是并无实际修行证量,不能证得明心见性之悟境,则对修道无益呀!”调达对佛陀所说的不能接受,怒说:“我外表看起来相貌庄严,又很有佛学知识,与你并无不同,只是你身上散发出一些光辉,是我所没有的,我恭敬承事你长达廿四年之久,而你并无任何微妙修持之法传授与我。唉!你实在只不过是净饭王(佛陀之父王)不肖的儿子啊!”调达说完后,就离开佛陀的僧团,当时道场诸弟子,并不因为调达对佛陀之不敬,而心生毁谤,反而对佛陀更加尊敬,而来皈依的弟子也愈多。过了不久调达回来询问阿难陀,问佛陀说了些什么?阿难陀回答说:“佛说您七日后当死,死后将堕饿鬼。”调达不相信,连续六日不吃东西,结果口渴腹大。佛陀知道后,赶去救他,其始终背向佛陀,不愿与佛陀相见,最后佛陀用声音教他修法,调达却以手掩耳朵,不愿意接受佛陀好意教导,终于堕入恶趣。

  学佛不实修实证,仅是戏论,不能了生死。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家修行,其兄精进修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位,神通具足,弟弟出家后,由于日夜精研教理,终成为着名的法师,到处讲经说法,不遗余力。有一天其阿罗汉哥哥对他说:“法师!你应该如法赶快修持,不可只顾忙着空谈佛法啊!”法师弟弟回答说:“尊者!我明天就开始修行。”阿罗汉哥哥再次向他说:“法师!难道你没有听见佛陀说:修行要像救火烧头发那么急切吗?”。其兄又向他说了很多教诫的话,他总是说:“是!是!是!尊者说的确是真理。”唯明天又过明天,他始终没有如法修持,不久,这位法师忽然身患重病,恐命将终了,此时才后悔说:“我信奉佛陀的教法,那真是大光明的法灯,而我却是一位最无明的人,连自己都不能自照了:以不能自照的缘故,以后恐将永远沈没于生死苦海中。”因此心怀大恐惧,恳求阿罗汉哥哥说:“尊者!由于我的愚疑,不听从您的教诲,如今病重将要命绝,愿兄垂愍拔济,令我远离大苦。”法师说完后即命终。其兄以天眼观之,知道他还生在人间,即常去探望。后来有一次,其乳母抱这小孩来到阿罗汉的住处,由于失手扑地,把小孩的头撞在石头上,这小孩大发嗔恚心后,即舍生命而堕于地狱中,是时,阿罗汉又以天眼观察,看见他生于地狱中,受大苦报,即叹气说:“唉!真是悲哀,你的处境,连佛力都难搭救,何况是我呢?”

  由以上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即使穷研佛理,而不如法修持,不仅不能得见道迹,解脱生死,更会因理论坚强,我慢心生起,而有堕诸恶趣的危机呢!所以修行须如广钦老和尚所开示的:

  一、经藏全在心,戒定慧也在心。戒定慧不是用讲话而已,是用行的,即是要修五蕴。

  二、有时间看一点经书,看经书是要了解知道,依经典去修持,不是看了去讲说而已。

  三、修行要表里一致,不要口是心非。

  过去有位祖师曾说了一个譬喻:“苍蝇在纸窗前一直飞钻,再怎么飞钻,也无法飞过那层薄薄的纸。”所以一个人若只在纸上的理论下功夫,是绝对无法突破现状,解脱自在的。

  恶人求佛,亦蒙感应否?

  佛无差别心,对众生平等平等,求则得之,不求则失之。往年西藏,有三人合夥为盗,盗窃某姓贵物后,一同回家,内有一强盗信佛,向其余的强盗说:“我们盗qu若许宝物。失主必然追捕,观音大士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菩萨,我们诚求大士,必可免难。”余盗笑日:“好人得蒙默佑,菩萨岂佑窃盗耶?”。对曰:“不然,我闻菩萨乃无差别心者,如祗佑善人不佑恶人,则非菩萨矣!”乃独自观想左腿曲屈之白衣观音,并一心念观音圣号,随行随念。未几失主果有多人前来追捕,捕获不信佛的两位强盗。此二盗并指同行之彼盗日;“何只捕我二人,不捕彼耶?”追捕者说:“彼乃跛足观音大士,安能指菩萨为盗耶?”此念佛之盗,遂免于难。总之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均是恶人所堕落者,佛菩萨均须平等普度,何况恶人求佛,当亦同蒙感应。诸佛菩萨有求必应,如有人所求之事同时又适与某人所求之事相反。不知所求之事,能各满其愿否?对诸佛菩萨有请求之事,最要紧是不可有疑心,如无疑心,一切所求,无不感应。

  小小的起心动念,就有大的果报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阿难点点头,拿着空桶子,往世尊指示的方向去要水。他想说,这么容易的事,一定轻易就能办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务。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庄,真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在井边洗衣服。

  阿难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恭敬的作揖,说:“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见这年轻人,不由怒从心生,很生气的说:“不行,这口井只能给这村子里的人使用,任何外人,是不被允许的!”

  接着就赶阿难走了,任由阿难苦苦哀求也不为所动!阿难无奈,只有带着空桶回去。他将他所遭遇的种种情形,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世尊点点头,示意阿难坐下,接着他叫舍利弗去。

  舍利弗一样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庄;一样见到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妇还在井边洗衣服。

  舍利弗一样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人说: “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见这年轻人,不由得心花怒放,彷佛见了一个很投缘的亲人。她很高兴的说:“行!行!来来,我来帮你打水………”

  打好一桶水给舍利弗后,又叫他等一下;老妇人匆忙的回家拿一些斋食叫舍利弗带着路上吃。

  舍利弗带了整桶水回去,将他所遇到的种种情形,也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

  世尊点点头一样示意舍利弗坐下。阿难和在场弟子就很纳闷、疑惑,问世尊是何种因缘?造成阿难和舍利弗这两人有这么大的差别。

  世尊开示说道:在远劫前的一世,这位老妇沦为畜牲道,是只老鼠;牠死在路边被烈日艳阳暴晒着……。阿难那时候是个赶货经商的贾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嫌恶之心,掩鼻而过……舍利弗那时是个正要赴京赶考的读书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怜悯之心,顺手捧把泥土将牠掩盖。

  经久远劫以后,现在他们见了面,产生这样不同的差别待遇。众人可以想象小小的起心动念,就有如此大的善恶果报,何况是直接加诸痛苦在人身上呢!!

很多修行人会发现,怎么自己这两年突然的运气不顺了,怎么老破财啊。以前很好赚钱的,现在很难赚钱。甚至负债累累,而越是急着赚钱还债,就越是破财,债务越来越重。有的人,念佛。发现运气好了,财运顺利了,很欢喜。而有的人,则相反,越是修行,财运反而越背,很是烦恼。因为这些问题很普遍,每位真修行人都要遇上的。

  佛家有逆度,顺度。对财运,讲究的是中道。对真修行人,要求的是功德不是福报。也就是说,你如果真修行,佛家护法和菩萨,一定会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不会让你受冻挨饿,为吃饭而辛劳奔波。护法和菩萨会帮助你,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保障你的生命安全。这是肯定的。

  所以穷困的人,诚心念佛,护法和菩萨,会帮助他们,让他们衣食住行无忧,可以养家糊口,这样才能安心修行。此为顺度。

  而对于生活过的很好,甚至奢侈浪费,开始腐败的弟子。如果他们不是真的修行,只是念佛烧香布施供养,求求福报。他们很多也会事业顺利。而因为他们奢侈浪费,这个福报,很快就享受完了。此为顺而不度。

  而真正有福报而真心修行的人,佛菩萨和护法,绝对不会让他们奢侈挥霍,很快地耗尽福报。所以这个时候就会有磨难。让他们事业不顺利,经常出现破财等等。让他们烦恼,生起出离心。不执著与世俗的享受和福报。

  这时,你如果还一心想着发财,甚至求菩萨让你发财。你会发现,你越念佛越是求,你越是破财。而有的人这时就会对佛菩萨失去信心,觉得,我都这么虔诚了,佛菩萨和护法怎么不保佑我呢?

  其实佛菩萨和护法,都是为你好。是真正的再保护你。你只要静下心来,就会发现。无论你怎么破财,其实你都没有倾家荡产,没有一无所有。即使有欠债,债主也不大逼迫你。而你其实还是衣食无忧。只是没法发财。而问题就在这,你是要修行呢,还是要发财?

  要真修行,就应该放下贪图发财的念头。不要在为钱财而劳累一辈子,应该放下对这些东西的执着。做自己该做的喜欢做的事情,不再为钱财而辛劳,而作努力。因为你一旦发财了,就会想着要更多。更多了,有想着如何守住,如何让子孙不会败掉。所以你一辈子都在为钱财而辛劳。一辈子都在做钱财的奴隶。那你还如何修行?

  其实你无须为钱财担心,因为你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养家糊口。虽然没有发财做富翁,没轿车豪宅。但起码衣食无忧,吃穿住用还是不用愁的。

  这就够了,行者应该安于平淡,清茶淡饭,能有饭食充饥,能有房屋安身,这就够了。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子孙的健康成长,培养健全的人格。所谓“有钱难买少年穷”啊。对孩子不要太过于溺爱,不要让他们从小就养尊处优,娇生惯养。而应该培养节俭,勤劳的美德。

  所以,护法和菩萨,其实一直在努力的让你从世俗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让你能净心修行。同时要你懂得“惜福”。此为逆度。也是真度。

  而当你碰上这个情况,要恭喜你,因为你是真修行人。同时要提醒你,你现在要作出选择,是要功德还是福报?是要惜福还是享福?

  冤亲债主要害一个人,而如果此人很有福报,他们不能靠近。他们往往就是想方设法,让他发财,让他们享福。让他们腐败,这样他们很快就福报尽了。如果再加上,作恶多端。此人很快就会让冤亲债主,拉到地狱去。

  所以,一定要记住“惜福”。尤其是吃素,因为吃素功德,比布施功德要大千百倍。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