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不以凡夫衡量佛法

不以凡夫衡量佛法

学佛修行、解脱成佛是我们今生今世、乃至生生世世永恒不变的追求。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有些人把学佛修行想得太简单了。现在一说某某居士学佛了好多年,说某某居士修行特别好,就觉得他们应该没有一点缺点、毛病,没有一点烦恼、习气,跟佛一样。但这是不可能的。没有缺点,没有习气就是佛了。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三大阿僧祇劫这样漫长的时间里积累资粮,最后才圆成佛道。三大阿僧祇劫,对我们凡夫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我们只学修了两三年,有的人还仅仅是偶尔念一念、学一学,不可能这么容易就成就的。
  
    有的人看到了某些同修的缺点、毛病,就不理解了,“这些人的修行怎么这样呢?怎么佛法是这样的呢?”自己就不想修了。除了佛以外,菩萨有时候也会犯错误。作为凡夫,有烦恼习气,有缺点毛病,犯错、犯戒很正常。如果一点也不犯,就不是凡夫了,就不需要我们去度化、帮助了。
  
    佛法是佛法,人是人,我们不能根据个别人的行为与表现,去分辨和衡量佛法的真与假、对与错、是与非。这样议论佛法,批评佛法,去批评整个团队或僧团,罪过特别大!这是诽谤三宝,诽谤菩萨,比杀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的罪业还严重!我们没有必要去造这样的罪业吧!
  
    法是标准。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定要依法不依人,应该以佛法来衡量人,包括衡量自己的相续,以佛法来纠正自己,而不能以这些人来衡量佛法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诸法不离缘起性空,主要是看自己的悟性,看自己的智慧。包括我们吃饭、聊天、睡觉都是缘起性空。为什么大圆满的窍诀没有定义的呢?上根利智善根因缘成熟的人,像汉地古代禅宗时期时随便打个手印,打个手势就开悟了,随便说几句就开悟了,随便做个动作就开悟了,为什么呢?就在当下这里开悟。

    我们为什么不开悟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自性也好、佛性也好,太单纯了,离我们太近了,是我们自己搞复杂了,其实就是自自然然的。我随便一个动作,你就恍然明白了,噢,这就是缘起性空。这才是真正的开悟。

    给你念啊、灌啊,你体悟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真理,但是人执著这个。为什么给你灌顶,给你讲那么多的道理?没办法,必须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其实对一个真正相续成熟的人来说,这都是多余的,都是不必要的。面对面一坐就可以了,当下就圆满了。

    很多人修了这么多年的佛,心态还是没有放平。总是这个好,那个坏;想这个,又想那个。妄念太多了,应该少一些了!哪有那么多事?都是空幻的,都不是真实的。想那么多,说那么多,没有用。必要的时候,为了引导众生,为了表法,说一说、做一做都可以,但是对自己来说没有必要。

    众生难度才要度,众生不难度就不用你了,就都自成为佛了。菩萨的学处还是没有学好。六度万行是学不尽的,佛的事业是做不完的。有始终就不是轮回了,有头尾就不是缘法了。轮回法也好,缘起法也好,是没有始终的,没有绝对的。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含义,都是不一样的。

    人都特别执著法,认为我有法。有这样的见解也行,但不一定能起作用。因为万事万物都在变,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变,那种变化的程度是无法掌握的。它的本质就是空性,掌握这个就全都掌握了。

    在六道里,在轮回的过程中,在人世间,我们都是演员,都在演戏。不同的空间是我们不同的舞台,不同的时间要上演不同的节目。所以你要准备好,站在不同的舞台上演不同的角色,处在不同的节目里演不同的内容,要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这才是真正的演员。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