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宝莲表法 因果同时

宝莲表法 因果同时





             宝莲表法 因果同时  (共一集)  

2007/2/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714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手出广供三昧门」第七首,偈颂第七首看起:

【菩萨右手放淨光。光中香水从空雨。普洒十方诸佛土。供养一切照世灯。】

从这下面有十偈都讲到放光。我们知道佛经裡面表法的意思非常之多,你一定要懂得;如果不懂,你就把它看成是神话,那你就错了。这种教学的方法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艺术,教学的艺术。世间人,无论是古人、今人,中国人、外国人,没有不欢喜艺术的,所以佛为随顺众生的爱好,用艺术来表法,在佛的教学当中是常常见得到的。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真是把这个方法发扬光大。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教学并没有讲堂,也没有教室,在什麽地方讲?多半是在树下水边,风景幽美的地方。佛在树下一坐,学生围绕在四周,这就开始上课了。

上课没有课本。世尊为我们上课,实在讲也没有教材,而且,诸位还要晓得,他没有准备,就是随口而说。他老人家过世之后,学生从记忆当中把他老人家过去的教诲重複再讲一遍,再由学生记录下来,成为现在的经典。你看经典裡面的组织、条理,我们中国人讲起承转合,真正是有条不紊。像《华严》这麽大的经,这绝对不是短时间讲的。这种智慧、这个能力究竟从哪裡来的?这在《华严经》上这个课本裡面才把这个事情讲清楚,佛告诉我们智慧德能,德是道德,能是能力,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是智慧,无所不能是德能,还加上无量的相好,那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福报,无边的福报。释迦牟尼佛讲一切众生统统都有。

现在我们在这个世间看看芸芸众生,为什麽有这麽大的差别?佛说,这个差别是你有障碍,把你自性裡头本来具足的障碍住,它不能现前,是这麽回事情。障碍并不等于丧失,你并没有丧失,你的智慧德能相好跟一切诸佛丝毫差别都没有,佛法是真平等。被什麽障碍?烦恼,烦恼无量无边。佛说无量无边的烦恼,他在教学当中把它归纳为三大类:妄想、分别、执着,这三大类。每一类可以说都是无量无边,太多了。在一般大乘经裡面,讲的名词稍稍有一点差异,但是是一桩事,《华严》讲的妄想,大乘教裡面常讲的叫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分别叫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太多太多了,像恆河沙一样,你的分别;执着叫见思烦恼,就是你见解思想错误了。所以这三大类的烦恼,把你的智慧德能障碍住,不能现前。

这三大类烦恼是最严重的,刚才讲都是无量无边。这无量无边,哪个最严重?佛也跟我们说出来,最严重的把它归纳起来也是三个字,叫贪瞋痴。贪是执着裡头最严重的,障碍福报,你要晓得你有很大的福报,有悭贪的心,福报没有了;你有万德万能,你的才艺、能力被什麽障碍?被瞋恚。瞋恚裡头包括贡高我慢、嫉妒,这个东西障碍住了。智慧,智慧被愚痴障碍住了。所以贪瞋痴这三毒烦恼,把我们自性裡面跟如来一样的智慧德相障碍住,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佛家的求学没有别的,佛法求学的目的是把障碍除掉。这个障碍是你自己一念不觉而变现出来的,不是别人造成这个障碍来障碍你,不是的。这是谚语裡面所谓「解铃还须繫铃人」。佛没有办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帮不上忙。但是佛是过来人,他可以把他的经验、把他的修学来教导我们,提供我们做参考,如果我们能信得过,也如法炮製,就跟他没有两样了。这桩事情,我们在讲席当中向诸位也报告多次,为了我们每次同学都有新来后到的,多说几遍也不碍事。这是佛法教学真实的慈悲,不厌其烦,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来说,为什麽?你没有做到。没做到,多说就不算多,你没有把它放下。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他很年轻,十九岁的时候出家,他是王子,捨弃王宫,捨弃荣华富贵去学道,为什麽?为了要解决一个大问题,这个大问题就是生死问题,我们讲生老病死。如何能够不生、不老、不病、不死,这个多自在!他就为这麽一桩事情出家去学道。真用功,人真聪明,学了十二年,在当时印度,宗教也好、学派也好,他都学遍了。学遍了,这个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实在讲他们所修学的,要在我们今天世间人来看,那真是了不起。

印度有许多真的算是高级的学派、宗教,他们修学的方法用瑜伽、用禅定。尤其是甚深的禅定,突破空间维次,他能够达到二十八层天。天不止一层,天有二十八层,天上也很複杂。我们人道以下的,畜生、饿鬼、地狱,饿鬼、地狱也相当複杂,畜生道的複杂我们见到,见到一部分,还有一大部分我们没见到。譬如在我们中国人习惯所称的龙,有几个人见到龙?龙没见到过,凤凰没见到过,所以畜生道裡头很多我们没见过的。他们在禅定,有禅定功夫的人他都能见到。

可是见到是见到,六道轮迴状况很清楚,六道从哪来的?为什麽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没人能答得出来。所以他学了十二年,说了一句话:都不究竟。这怎麽办?跑到恆河边上找了一棵大树,大树底下一打坐,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放下是放下什麽?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一放下就开悟了,中国禅宗裡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问题一下就解决了。这是什麽?是自性裡头本来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现前了,你只要放下,放下这个障碍,它都统统现前了,就这麽回事情。

所以这个时候智慧、德能、相好是圆满的。从这之后,他开始教学,三十岁开始教学,教到七十九岁,他走了,整整教了四十九年。这是佛门常讲「讲经三百馀会,说法四十九年」,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我们今天想要求智慧、要求德能,都不知道到哪裡去求,所以他做了一个样子,求了十二年,没结果,统统捨掉之后,哪裡知道就成就了。中国禅宗一些真正开悟了,也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几十年到外面去参学、去求学,求学也是不究竟,最后放下了,一放下就开悟了。所以说了一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那是求学;「得来全不费工夫」,是放下,没有晓得一放下全得到了。

在中国佛教二千年来,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是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二00七年。二千年来也有不少真的开悟了,参禅的开悟了,学教的大开圆解。大开圆解跟开悟是一个境界,用的方法不一样。念佛人也有开悟的,开悟的叫理一心不乱。用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境界完全相同。最着名的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居然把妄想分别执着一下就放下,这一放下,立刻就开悟了。他开悟之后,跟诸位说,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开悟完全相同;换句话说,就叫成佛,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开悟的时候,说了几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我们中国古人,这总是五千年传下来的,人性本善。我们老祖宗也了不起,你看小朋友念的启蒙课本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说得比较笼统,不够详细,但是跟佛开悟的时候所讲的很接近。惠能大师是佛,真佛,不是假佛,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们的身心都没有染污;「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没有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本自具足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本自具足,本来你具有智慧德能相好,你本来有。「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你的心永远是定的。我们现在这个心,妄念纷飞,前念灭后念生,止不住。他说确实你的真心从来没有动过。后头一句话说得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前面四句是说自性的德相,后面是讲它的作用。

整个宇宙从哪裡来的?你自性变现出来的。我们现在一念不觉,迷了,把自性迷了。迷了之后,我们用的这个心,佛法裡面叫妄心,不是真心,说得不好听一点,你的那个心是虚情假意,不是真心,为什麽?真心永远不变,真心永远是纯淨纯善,我们今天用的是妄心。佛经上讲得很详细,把妄心分析得很详细,就是现在所讲的心理学,八识五十一心所,讲得那麽细,讲得那麽透彻。这一迷了之后,就把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智慧相好变成烦恼了。刚才讲的,贪障碍我们的相好,瞋障碍我们的德能,这就是烦恼障;愚痴障碍智慧,所知障,佛法常讲两种障碍、两大类就这麽来的。所以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障碍马上没有了,你的如来智慧德能就现前,就这麽回事情。

所以惠能大师给我们的示现,真是无量无边的智慧德相,放下就是。我们今天读佛经读了这麽多年,道理都懂,问题怎麽样?放不下。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这是什麽原因?佛也说了,佛说你的烦恼习气太深,生生世世无量劫的累积,哪有那麽简单那麽容易放下。时间太长,烦恼习气太重了。在这个情况之下怎麽办?你不能一起放下,慢慢来,古德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妄念,就是烦恼,不怕念起,怕的什麽?怕你觉得太迟,那你烦恼就起现行。这句话就是教给我们断烦恼的祕诀,念头一起立刻就警觉到。这个念你要知道,不管是善念、是恶念,善念、恶念全是烦恼,你那个善念不是真善,所以要警觉到。

中国人讲七情五欲跟佛法裡讲的烦恼是一桩事情。你看七情裡面,喜是欢喜,乐,这都在烦恼裡头,喜、乐都是烦恼;爱、恶,爱是欲望,恶是讨厌。你在这裡面,你喜欢的,这七个裡面至少有四个,喜、乐、爱、欲(欲望的欲),不是好事情;负面的,瞋恚、厌恶、嫉妒,这是负面的,统统是烦恼。只要这个念头一起来,你马上就警觉到,把它立刻放下。真正的心(真心)是平静的,真心裡头没有这些东西,喜怒哀乐都没有,这要知道。真心是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就生智慧,《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淨,则生实相」,实相般若。所以要知道,清淨心生智慧;换句话说,不清淨的心就生烦恼。心不清淨生烦恼,心清淨生智慧,这个道理要懂。

修行人修什麽?没有别的,就是在一切时、一切处,六根对六尘境界,能把自己的清淨心保住,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这真功夫,这叫真修行。外面一引诱,你的七情五欲马上就起来了,这叫凡夫,这没功夫。这就是六道轮迴的根本,只要有这个东西,你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迴。所以这不能够不知道。

这首偈子裡面所讲的,『菩萨右手』。菩萨是修行人,就像我们学校裡念书,他没有毕业,他正在学校裡面念书,这时候称学生,在佛法裡面就称菩萨。菩萨就是佛陀教育裡面的学生,他有等级,就像念书一样,就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佛学校裡头这个等级很多,五十一个等级,五十一个等级他把它分成六个阶段,就好像我们现在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所。佛教也是这样的,十信位的菩萨是幼儿园的学生,十住位的是小学,十行位的是初中,十迴向是高中,十地是大学,后头有个等觉,那是研究所。我这麽一比喻,你就完全明白了,统统叫菩萨,程度浅深不一样,好像学生,幼儿园是学生,博士班也是学生。此地所说的菩萨,在这个经上所讲的,在这一卷裡面所讲的,五十一个等级统统都包括在其中。

「右手」,他为什麽不写左手?右手代表顺着法性,左手代表违背法性。顺着法性,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讲,中国人讲道德,什麽是道?大自然的规律是道,大自然的运行是道,随顺大自然的规则运行,那叫德,叫道德。所以右手代表随顺。如果违背自然的原则,这个道德就没有了,会有很麻烦的现象发生。

今年冬天就有一点违背自然运行的原则,冬天该冷它不冷。过去像大年初一,我们都穿很厚冬天的服装,你看今天街上走走,很多人穿夏天的服装,不正常!我是这两天听同学告诉我,有个消息说太平洋的冰没有了,都溶化掉了。这报纸上常常刊登今年气候反常,是个暖冬,这就是违背大自然运行的一个常规。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对人的健康、对一切万物的生长,植物有生住异灭,一切动物有生老病死,都是随顺大自然运行的原则。这反常就很麻烦,不是好现象。佛告诉我们,大自然运行的原则是尽善尽美的,纯淨纯善。我们一个纯淨的心,纯善的行为,那就是跟自然原则相应,用右手来代表;所有一切不善的思想、见解、行为,违背自然的法则,这在佛法是用左手代表。它是表法的作用。

『放淨光』。底下这十偈都讲放光。淨是清淨行,也就是讲善行。在这个地方,他下面讲用手布施,这个大题目是用手来布施、供养。对上,我们称供养;对平辈、对晚辈,这叫布施,是一桩事情。但是心地裡头恭敬的程度不一样,对长辈一定是毕恭毕敬,这叫供养;对平辈就随便一点,没有那麽讲究,就称之为布施。但是在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只有供养,没有讲布施,为什麽?他是用纯一恭敬心。你要问:为什麽?他不分别。普贤菩萨已经悟入佛境界,在佛境界裡面看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他对于即使是贫贱像乞丐,乞丐是在人类当中贫贱到最低的程度,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到了底谷,普贤菩萨对他的施捨还是叫供养。普贤菩萨的心,布施乞丐跟供养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所以他称供养,不叫布施。

大乘教裡头说得好,菩萨不修普贤行决定不能成佛,你说为什麽?成佛的心要平等,你不平等。普贤菩萨的心平等,看佛、看菩萨、看帝王、看乞丐,完全平等,没有分别执着,所以统统用供养。这个我们要学,那就是要学习尊重一切人,不可以轻视一切人。不但对佛菩萨、对贫贱之人供养,对畜生也是平等的供养,乃至于对花草树木的照顾,也是用平等的供养。你家裡院子裡面栽的有花,你每天给它洒水,给它施肥,供养树木花草,普贤行。所以普贤菩萨跟一般菩萨,事是一样的事,用心不一样,他用平等心。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就是一个平等心,真诚、清淨、平等,这就是普贤菩萨,佛门裡称为大菩提心。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能用这种心,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容易;换句话说,你恢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佛)也就不难了。恢复佛,本来是佛,换句话说,恢复你自己自性裡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相好,你就得大自在。佛教教学的目的是在此地,这不能不知道。他放光,这是淨光。

『光中香水从空雨』。这个「雨」念去声,念ㄩˋ,这个雨是当动词讲,从空中落下来,当作动词用,从空中落下来。「香水」,香水从哪来?从光中,光代表着智慧,就是说从智慧裡面流出来的。『普洒十方诸佛土』,这句话好懂,「普」是普遍,普遍就是没有分别。香水洒在十方诸佛国土。
『供养一切照世灯』。这一切照世的灯,「照世灯」是比喻,照世灯是什麽人?真正依照佛法修行的人,他是给世间人做好样子。虽然一句话不说,他是纯淨纯善的典范、模范,这是照世灯。另外一种就是弘法利生的人,他用教学教导大众,教什麽?我们今天看看《华严经》的内容,你就知道了,佛教导我们整体来说五个项目:第一个是伦理,第二个是道德,第三个是因果,第四个是哲学,第五个是科学。佛法并没有把这五个项目分开,分成五门来教,不是的,它是溷合在一起,一切经裡面统统都有,你细细看,统统都有,融合在一起。

佛用什麽教化众生我们就明白,佛用这五门东西教化众生。这五样东西是所有一切众生都需要学习的。佛说本来你都有、都是圆满的,伦理是圆满的,道德是圆满的,因果是圆满的,哲学、科学也是圆满的,可惜你有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了。除掉障碍,当然就现前了;障碍除不掉,那佛就教你。佛所教你的还是你自己自性裡本有的,你自性裡头要没有,教也教不会。我们接受佛陀的教诲,有人得的多,有人得的少。譬如我们讲悟,有人就悟的多,有人悟的少,各人听是一样在听,每个人悟入的程度不一样。还有一类人,天天在听,他就是不开悟。这个现象我们都知道,自己也是过来人,听的时候好像有一点觉悟,听完之后转眼就又迷了,还是老毛病、老习气都出来,这不可以不知道。所以照世灯就是一个是真修行人、一个是真正弘法的人,菩萨来供养。

现在我们要把他供养的东西具体说一说,先说淨光。淨光是真实智慧,世间人没有,世间人的智慧裡面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这叫什麽?佛法裡面叫世智辩聪,世间的智慧、辩才、聪明,叫世智辩聪,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讲的问题是生死问题,不能解决。纵然是对世间法的问题,也是解决得不乾不淨。这桩事情,我们在最近这些年来,诸位都晓得,社会非常不安定,人心反常,造作的恶业,所以我们现在感到气候反常。为什麽会有暖冬?一般科学界裡面说,这是自然的灾害,或者对于科学真有深入的,他说是人为的灾害,是什麽东西人为?是科学技术发达,排出去这些废气染污地球,所以造成现前这个现象。

我们现在再深入一层的,他就没有想到。人类为什麽要发展科学?为什麽要造成这麽多的污染?你再深入去想一想,你就想到贪瞋痴。贪图一点小的便利,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惨痛的代价是什麽?地球会毁灭,人类在这个地球上不能居住,这个代价太大了。有没有人说过?有,外国这些科学家、哲学家提出这个警告。告诉我们农业,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农耕一定要恢复到古时候完全用人工,不要用机械化、不要用化肥、不要用农药,恢复到原始,那是健康的,人类可以在这个地球上多住个几万年。如果用科学的方法,用化肥、用农药过分了,统统都有毒。不但人吃了有毒,土壤也中毒,水也有毒,空气也有毒,这就不适合人类在地球上生存,这就是你付出的代价。

现在的交通工具,你们想想每天飞机排出的废气,汽车排出的废气,工厂排出的废气,这些废气散布在空中,破坏臭氧层,造成热能不能够散发。不能散发怎麽样?地球就变暖,南北极的冰就会溶化掉。南北极的冰如果全部溶化掉,现在的海岸线要上升七十米;换句话说,七十米以内的海岸线统统要淹没在海水裡面。这是我们图一点便利,造成这样严重的污染。世界的毁灭不是一个自然现象,人为的,你说多可怕。为什麽会这样子?违反了自然的运作规律。随顺自然是好的,违背自然就有灾害来了,灾害是我们自己招来的,不是没有原因的。明白之后,这个zai 难你就不会怨天尤人,不会这是老天爷降下zai 难给我们,不是,是我们自己做错事情,自己要承担因果责任,道理在这裡。所以淨就是纯善纯淨,我们今天讲善心善行,这就包括一切了。

「香水」是比喻,香是什麽?前面跟诸位说过,总要记住,戒定真香,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叫五分法身香。原来菩萨是用戒定慧、用五分法身香,在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国土裡面供养一切修行人,是这麽个意思。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下一首,第八首偈:

【又放光明妙庄严。出生无量宝莲华。其华色相皆殊妙。以此供养于诸佛。】

这四句,第一句裡面『放光』意思都懂得了。「放光」用现在的话也可以说是影响,他影响有多大的空间,有多长的时间,都用这个来代表。也可以解释,这是看在什麽地方,你能够体会得到,我们中国人讲气氛、氛围,外国人讲磁场,都可以用放光来表示,看用在什麽地方,我们怎样去体会它。此地的『妙』是妙好。『庄严』是佛教裡面常用的一个名词,万德庄严,在我们现在一般人来讲就是美好,佛法称庄严。这裡面包含的义趣跟境界就非常的广泛。

我们看看他下面一句怎麽说的,『出生无量宝莲华』。这也是表法,「无量」是多,莲花颜色之多决定不是四种,大家常念《弥陀经》,《弥陀经》讲四种颜色,「青色青光,黄 se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讲的这四种颜色就代表无量的色彩。为什麽?你想想看,它讲的这四种是不是现在所讲的三原色,所有一切的色彩都是这三种色彩交配出来的,连白色也是的。这三原色科学家告诉我们,黄 se的、蓝色的、红色的,青色青光就是蓝色的,红、黄、蓝三色,白色是它调出来的。由此可知,世尊在经上讲的这四色就代表无量色。

「宝」在此地代表永恆。因为我们一般的莲花,它是草本的,这个花有开有谢,花开花谢无常的,就是有生有灭;如果用宝做的莲花,它就没有生灭。譬如我们用黄金做的莲花,用翡翠来做莲花,这都是我们世间人讲的七宝。经上讲的琉璃就是翡翠,经上讲的玻璃,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没有现在人用的玻璃,经上说的玻璃是什麽?现在讲的水晶,所以它算是七宝之一,不是现在普通的玻璃,是水晶。所以水晶透明跟现在的玻璃是一样的,古时候讲玻璃就是水晶。用这些做成的莲花,它就不谢,没有花开花谢的现象。所以这是比喻,用这个来做比喻。

因此,我们世间人听了佛在经上这麽说,也用这些七宝做成莲花来做供养。这些供养一定要知道,是不是佛菩萨喜欢这些?给诸位说,不是的,佛菩萨还有喜欢、还有讨厌的,那他是凡夫,他跟我们一样,他是用这些方法来教我们。教我们,如果天天跟我们讲,天天纠正我们的错误,我们会听了厌烦,你太囉嗦了,会起反作用。因此,教学用艺术,这是最理想的,也是最有效果的。花代表什麽?因果教育,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开得好,果一定会结得好,花开得不好,果实不一定就能够结得好。所以它代表因果教育,这要懂得。

可是花裡面唯独莲花很奇怪,花还没有开,在长成的时候,花裡面就有莲子,花开的时候,莲子就成熟了。这代表什麽?代表因果同时。在植物裡面所有的花都是先因后果,唯独莲花是因果同时,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所以佛用这个来代表因果教育,提醒我们。果是我们现前受报的时候,果中有因。我们受报的时候,会起喜怒哀乐爱恶欲,会起这些情绪。这个七情裡面有善的、有不善的,如果善的多,将来感的果报是人天福报;如果善少恶多,他感的果报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佛菩萨要天天这样讲,我们听了你说讨不讨厌?他用这个来表法,不但你不讨厌,你还喜欢、欣赏它。

在这裡面一看到马上就想到,我们在生活当中,这是果报,我们的起心动念就是业因。造业因的时候,起心动念造业的时候,起心动念是意业,已经在造业了;如果表现在言语裡面就是口业,表现在动作上就是身业。六道裡面的果报,有苦、有乐、有忧、有喜,都是由善恶业因所感得的。你明白之后,全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不是环境给你的,怨天尤人这个错误的观念,你自然能放下。这个放下对自己来说,无论在德行、在修养、在智慧福德,都是大幅度的提升。如果不知道,随着业力流转,我们在六道裡面就每况愈下,一世不如一世。所以佛用这些方法来给我们时时刻刻提起警惕,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很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用宝莲花,宝不止一种,一切珍宝都可以把它做成莲花。

这个「出生」是在智慧,妙庄严,智慧你才能把它造出来,造得非常之美观,让人家见到都能生欢喜心。莲花还有一个更深的意思,所以莲花在佛教教学裡面就变成一个标识,像商品裡面的mark,商标一样。在佛门裡用的最普遍的是莲花,第二个就是法lun,第三种是卍字。卍字是代表吉祥的,这是有大福德的人,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卍字是三十二相裡面的一种相,一般人的胸口没有,你看佛、转轮圣王他的胸口有个卍字。这是表吉祥,也表示他做事情真的是心想事成,事事如意,它表这个。这都是修来的,不是幸运得来的,生生世世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有这样的相好。

莲花,你看看它生长在池塘的泥底裡面,池塘底是泥沙、污泥,那个土很肥,所以它长得好。它的茎在水裡面,花开在水上面。佛用这个来表法,把污泥代表六道,六道是非常不清淨,但是莲花也从这裡生。佛是六道众生成就的,六道众生不要有自卑感,要认识清楚,认真修学你可以成佛,所有莲花的根都是在污泥裡面生出来的,这个意思好。茎是往上面走,在水裡面,水代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清淨心,为什麽?他见思烦恼断掉了,也就是说,用《华严经》来讲,世出世法那种执着统统放下了,不再执着,在这个世间什麽都好,他能随缘,放弃自己的成见。

我们要问,人家一个善的是很好,他要是个恶念,他造恶,好不好?也好。你善恶都不分?善恶确实是不分。人不是煳涂了吗?不是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道理很深,深在哪裡?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不是简单的,肯定与过去生中有关係,也肯定与来生后世有关係,它不是偶然的。他行善,有过去的善因,他造恶,有过去的恶缘。一个心地清淨的人他生智慧,他绝不感情用事,他该造这个业,他该受这个果报,这是他的事情,佛菩萨没有他的办法。佛家说「佛氏门中,不捨一人」,佛菩萨帮不帮他忙?帮助,只能在旁边提醒他,他要能觉悟,这就回头,不能觉悟的多。不能觉悟怎样?阿赖耶识裡给他种了善的种子,这帮了他忙。但是阿赖耶裡面这个善种子这一生当中不起作用,来生后世再遇到佛法的缘分可能它起作用,是这麽一个道理。

所以佛菩萨不断的示现,示现就是不说话,做出好样子给你看。我们有恶念,他没有恶念,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有不善的言论,他从来不说别人的毛病;我们身体常常做错事情,他身心清淨,做出样子给我看。看久了,人就觉悟了,还是他做得对,发现自己错误。如果没有这个样子,不是常常在看,自己永远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就回不了头来。所以祖师大德劝导我们,学习,学佛。佛是什麽你要搞清楚,学佛学什麽?菩提心是佛,佛心。学佛就是学真诚,你说我们需不需要用真诚处事待人接物?学佛就是学清淨,要不要清淨?学佛就是要学平等,学佛就是要学智慧,学佛就是要学慈悲,我们有没有?这些都是我们自性裡头本来具足的,所以佛讲你本来是佛。现在很多人不懂,佛是什麽都讲不出来。

佛教从印度传过来的,佛陀、菩萨都是印度话,和尚也是印度话,僧伽都是印度话,什麽意思?真正懂得能讲得透彻的人确实不多。古大德用最简单的词彙给我们解释,佛是什麽意思?佛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学佛就是要学开智慧,学佛就是要学觉悟,觉而不迷,这是佛。菩萨是什麽?菩萨是正在学觉悟的人,他的智慧、觉悟还没有达到圆满,称菩萨,达到圆满就称作佛,是这麽个意思。和尚是什麽话?我们中国人称老师,印度人称和尚。不过这裡头还是有一点差别,这个老师直接教导我的,才称和尚;如果这个老师不是直接教导我的,好像我们在学校念书,学校老师很多,有很多老师并没有上我的课,跟我们关係没有那麽密切。直接教导我的这个老师,称和尚;不是直接教导我们的,我们中国人习惯称法师,不是直接教我的,在佛门裡面称阿闍黎,不一定是直接教我的。这裡头有这麽一个差别。这些名词术语意思你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后你就晓得佛教是教育、佛教是教学,不是宗教。

我们今天上课要披这件衣,这是什麽意思?这是纪念释迦牟尼佛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天天教学,就穿这麽一件衣,所以我们现在把这件衣当作我们在上课时的礼服,是这个意思。这个衣服也表法,表一切平等、表多元文化。它裡头有一格一格,一格一格是表不同的文化,但是大小都一样,就是平等;现在人讲多元文化,它代表多元文化。我们要学释迦牟尼佛,学习不能够分族群、不能分宗教,也不能分不同的文化,我们用清淨心、用平等心一视同仁,都欢喜学习,这就好,你的智慧才是圆满的。圆满的智慧才能解决多元複杂的问题,没有圆满的智慧你就感到困难,问题摆在面前,不知道用什麽方法解决。

所以佛好学,没有一样不学。年轻的时候,你看他从十九岁学到三十岁,十二年,当时印度学术界、宗教界的他全都学了,真叫广学多闻,都接触到,没有一样不知道。这裡头你要晓得,不能解决终极的问题,所以佛说它那个不是究竟法,也就是说不是究竟的智慧,不是究竟的方法,他要求圆满、求究竟。最后给我们表演的是放下,彻底放下。这一放下障碍没有了,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透露出来了,这就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究竟的德能,圆满的智慧,你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问题,这就出来教人了。

真的,到他老人家出来教人的时候,你看他来求学的学生,他不分国籍,无论哪一国的人都欢迎,不分族群、不分学派、不分宗教,只要你愿意来学,统统收。同学们现在很多人念《华严经》裡面也都说到,他的学生当中,有印度当时学派的那些专家学者,有宗教的领导人或传教师,在佛经裡面常常看到,并没有说是你要把那个放弃,你要跟我学佛,不是的。所以佛教是教学,跟任何学派没有冲突,跟任何宗教也没有冲突,为什麽?它是智慧、是科学。所以方东美先生当年介绍给我说佛是大哲学家,佛是圣哲,佛经是高等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从这个地方入门的。

莲花代表的是出污泥而不染。你看莲花的根生在污泥裡面,花不染污泥,茎在水裡面,花也不染水,它开在水上面;水上面代表什麽?代表一真法界。他把污泥代表六道,把水代表四圣法界,水上面是一真法界。这个比喻太好了,让你看到这朵莲花,你就晓得它告诉我们什麽。深处说,告诉我们放下执着,执着是污泥,放下分别,分别是清水,超越十法界,告诉我们这个。浅而言之,对一般人来说,中下根性来说,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时。跟我们讲的是什麽?因果教育。跟上根以上的人讲高等的哲学与科学,这个意思多好!

那我们要用七宝来做莲花要智慧,光明是智慧,要很好的手艺,手艺是妙庄严,你才能做得出这样好的艺术品。所以它裡面有教育意义的。『其华色相皆殊妙』,这个色是光彩,相是相状,做得太好了,像真的一样。但它不是从水裡头採来的,它是用七宝製造的艺术品,跟真的莲花唯妙唯肖。

『以此供养于诸佛』。这个地方供养诸佛意思就深了。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是佛,他是佛,我也是佛,我们都是佛,这怎麽供养法?对已经放下的人,佛在经上讲得很详细,放下执着就叫做阿罗汉,执着是六道的因,执着放下了,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比阿罗汉高了;放下妄想,本来就是佛。不断的教你放下。莲花供养已经放下的人,你看他对阿罗汉,阿罗汉三类烦恼只放下一大类,还有两类没放下,莲花供养他提醒他还要放下;菩萨分别执着都放下了,妄想还没有放下,这都是劝他,你还继续不断的要放下,再往上提升!对于诸佛如来,这个花供养的时候,是佛用这个莲花去度众生,让众生见到这个莲花,他就明白、就觉悟了。所以你看看佛菩萨手上拿着莲花,两隻脚站在莲花上,是不是那麽喜欢莲花?不是的,这要知道!站在莲花上不好过,哪有站在平地上舒服?所以这个道理你要懂,它是表法的,它是教学、是表法的。你要不懂,你真的去买几朵莲花供养佛,以为佛欢喜,讨他的欢心,他保佑你,你完全错了。佛是怎麽保佑你?是用这些表法提醒你,是这个意思。

诸佛,诸佛等级就多了,我们真的是诸佛,不是假的。那我们也是一朵莲花,我们的莲花在哪裡?在污泥裡面。想不想超越?想超越先要出污泥,根是在污泥裡面,从这裡面长出来的,你要向上,这意思很深,你不能向下。你在六道裡头,污泥是六道,六道你向上,不要向下。向上,一个是清淨心,一个是善行,心要清淨、要平等、要真诚,行要善。善是随顺性德,五伦十义是善。古大德很慈悲,把它很具体的一条一条的写出来教导我们,像《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都是随顺性德。

我们今天打开《弟子规》,好像感到很困难,这不容易做到。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没有出家,还在公家机构裡头上班,刚刚学佛,有个长官,阶级很高,他也学佛,有天跟我谈到,十善业道是好,太不容易做到了。当时我还没有能力跟他讨论这个问题,我是刚刚初学,他已经学了十几年,真不容易做到。现在我们晓得,十善业、感应篇、弟子规是自己本来具有的性德,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不是祖师大德制定叫我们守的,不是,是你自性的性德,你的本性本善就是这样的。那现在为什麽?现在你因为迷失了自性,把你的性德扭曲了。把你的智慧扭曲变成烦恼,把你的性德扭曲变成恶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善,扭曲了,把你的相好扭曲变成你痛苦一生的受用,扭曲了,哪裡是圣人的制作。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真正体会到孔子所说的「述而不作」,他一生所学、所教、所受用的,都是古圣先贤传下来的,他自己没有创造、没有发明,都是叙说前人的。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开题裡面说了一句话,释迦牟尼佛一生也是述而不作。清凉提醒我们,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发明?没有;有没有创造?没有。他所说的是什麽?都是自性裡头本来有的。他有,我们大家个个都有,只是他不迷了,他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所以性德完全流露出来。我们在迷,我们不觉,我们妄想分别执着一点也没有放下,所以把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统统变质了。现在我们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是如何把它再变回来,就这麽回事情,这个道理要懂。

莲花对于我们的供养意义就更大了,所以佛祖、祖师大德时时刻刻叫我们不要忘记莲花,这个非常有道理。前两个星期,有个同修送我一包钱币,人民币五毛的,我还分了给大家。很难得,这个钱币的另一面是一朵莲花,图桉採用莲花,那一面就是五角,是中国人民银行好像是二00四年发行的,他特别送来给我看。我们看看香港这些钞票都印的些奇奇怪怪的,印莲花多好,让我们时时刻刻能看到莲花。用莲花的,佛教是很普遍,好像其他宗教也有。好!他取这个意思,用这个来供养诸佛,特别是供养在迷惑颠倒的这些诸佛,对他们来讲非常重要,常常想着清淨、想着因果,这是两个最明显的表现。

染淨二边都放下。染污放下了,清淨不放下还不行,停留在四圣法界,你到不了一真法界,染淨都要放下。你看,淨都要放下,染就更不必说了,你才真正得清淨心。如果你还是执着这坏事不能做,要多做好事,你出不了六道轮迴。坏事不做,不堕三恶道,多做好事,三善道,这个不究竟。那要怎麽办?善恶二边都放下,恶事决定不做,善事要做,做了怎麽样?做了不要放在心上,就像佛菩萨一样,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我为了要得好的果报才做善事,这个善心不清淨,你能不能得到好的果报?能得到,你不能得到最殊胜的果报。

天天做好事,做一辈子好事,自己不求果报,不享受福报,有福多供给大众去享;特别是这个世间苦难的人,我有福报给他们享,自己不享,决定没有求报的念头,这个心就清淨,这个心才能够超越十法界。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像莲花开在水上面。《华严经》上有很多句劝导我们要像莲花一样不着水,莲花在水上面,不着水,善恶二边都要放下,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善就不要做,那你就错了,恶不能做,善要做。善要做的时候,不要有作善求报的念头,那个要做是你应该做的,是你自性性德的流露,像《弟子规》上条条都是性德流露;你要不做,你的性德隐藏在裡头,永远被障碍,流露不出来。流露出来之后,你跟一切诸佛如来没两样。你要晓得你什麽时候成佛?《弟子规》究竟圆满的做到,那就成佛,是你性德圆满流露;《感应篇》究竟圆满的落实了,性德圆满流露。

有一个基础,或是感应篇的基础,或是弟子规的基础,到究竟圆满,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全都在其中,你不要看轻。《弟子规》又何尝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你真做到,就成佛了。你要不相信,你去读《坛经》,你看看六祖大师惠能,他不认识字,经教没有学过,听五祖忍和尚给他简单扼要的介绍《金刚经》,不到一半,大概三分之一,他彻底放下就大彻大悟了。悟后,他的思想言行、处事待人接物,佛家的三聚淨戒,八万细行,你讲弟子规、感应篇,他哪条没做到?条条都是究竟圆满的落实,自性的。所以我们看到做不到,要想到我们的性德被烦恼习气压住了。这是很可耻的现象,为什麽人家流露出来,我统统被压住?这是真正的供养,供养于诸佛。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学到这个地方。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