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每曰法语〗

净空法师--〖每曰法语〗

净空法师--〖每曰法语〗




(第一集)




摘自净空法师2004年1-6月讲《华严经讲记》





因此你就要好好去想想,你想不想超越六道?你对于六道了解有多少?认知有多少?你对它了解愈透彻,你想脱离六道的决心就肯定了。六道轮回不好玩,玩这个游戏,付出的代价太重太重。就像什么?像那个赌场里头赌博一样,就像吸毒一样,付出的代价太重,得不偿失。在六道里头确实说,因果相续,因果循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真看清楚了,这是何等的恐怖。那个出离的心会非常坚固,不想再搞了,回归自性就回头是岸。

所有一切善念里面,哪个善念是第一?「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善中之善,没有痹烩个更善。世尊在经里面曾经说过,念一个佛菩萨的名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就晓得名号是无比之善。所以不管什么念头起来,马上把它转成名号,要转得快。
佛法不难,难在你放不下,你肯放下,不难。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六根接触六尘不加一点点意思,你能入佛境界。这个功夫慢慢练,先怎么样?少加一点,不要加太多。练到总得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才真的放弃了,放弃是怎么样?我们一般讲没有意见。没有意见是佛菩萨,有意见是凡夫。

所以佛门里头,无论大乘小乘,无论是宗门教下,或者是显教密教,总的来说修什么?戒定慧三学。戒是手段,帮助你得定,定还是手段,帮助你开慧,慧是目的。慧是什么?慧就是无限量。无量的光明,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是智慧显现出来的。所以佛法所求的不是别的,就是智慧,但是智慧要从禅定你才能够得到。为什么?禅定破障。戒律是什么?广义的戒律是方法,持戒就是守法,你要不守法,不依照方法学习,你得不到定。那个方法就叫戒律,所以要认真的学。

这个安乐,在一般讲也是因果,你身心不安,哪来的乐?安是因,乐是果。怎样能得到安?世出世法里头常常说,平安。换句话说,你心不平,你就得不到安,心平就安了。怎样能得到平?公平,大公无私。所以说把自私自利放下,公才能现前。如果自私自利放不下,你哪里来的公?所以公是因,平是果;平是因,安是果;安是因,乐是果。真正要达到公平,不能不放下自私自利。

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心要清净、要善良。修行要掌握原则,要掌握纲领,愈简单愈好,不能搞复杂,不能搞乱。古人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有大道理,经验之谈。修学,确实只有一门,你的心专一,念专一,行专一,你得清凉自在。

灭谛里面这些名称,你要真正能够通达这里头的道理,有什么好处?帮助你放下,有这个好处。知道自己性德是大圆满,这是给自己信心,奠定了信心,处事待人接物不敢轻慢一切众生,也不至于有自卑感,为什么?自他一样,生佛平等。对于万事万物自自然然生起恭敬心,恭敬是性德;自自然然生起谦虚的心,谦虚是性德。

我常常说最重要的一个心态,「好学」,这两个字比什么都重要。人不好学,那就难了,你这一生要想成就几乎是不可能。好学的人,假以时曰,他能成就。也许有人问了,如果他寿命短呢?不会,真正好学的人,延年益寿。因为他业障慢慢在消,福慧慢慢在增长,所以不求长寿,自然长寿。长寿,他有足够的时间,在这一生当中消他的业障。对于不好学的人,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好学的人一定勤奋,一定能够随顺圣教。

所以吉凶祸福确确实实真正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思想见解是邪还是正?偏到邪,zai 难就来了;回归到正,正就正常,安定、和平、幸福、繁荣,这是真正的因,为什么?正知正见与性德相应。现在人也不相信,你跟他讲他不相信。性德里头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所以你那个一念正相应,果报不思议的殊胜。

满业就是你多做好事。满业实在讲,最具体的是布施,财、法、无畏,欢喜布施,你来生福报大。长寿,无畏布施是健康长寿。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这你就满足了,所以这叫满业。

我们知道,以后经教学多了,知道业有两种,引业、满业。引业是牵引你到哪一道去受生,所以念头的善恶将来就变成引业。你往哪一道去,什么人主宰?什么人支配?就是你的意念,所以要常常培养善念。念头善绝不到恶道,念头不善就入恶道去了,这很可怕。

佛教是慈悲的教育,慈悲就是爱,爱的教育,爱的教学,教我们怎样用爱心,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万物。方便是什么?方便是表达你的爱心,落实你的爱心,方是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对人表达不一样,那叫便,便是便宜,用现在的话说,最恰当的方法。便是最恰当、最合适,你所表达的方法能令对方生欢喜心,表达错误就麻烦了。最明显的,礼俗,这很明显的,东西方的礼俗不相同,古今的礼俗不相同,这在中国世法里面讲通权达变。

所以要多想想,佛菩萨常常教导我们,劝勉我们,你要想着什么能带得走?什么东西带不走?带不走的不要放在心上,不要计较!随缘就好。带得走的要认真!什么能带得走?断恶修善带得走,积功累德带得走,接受经教的熏习带得走,念佛往生带得走,这些地方要用功。世间自私自利带不走,身体将来也是要归毁灭,我们看到人走了,送到火葬场,一把火烧成骨灰,一点点。后人对你不错,他拿去当纪念,他将来也走了,谁纪念你!

用一句佛号把你所有一切妄念伏住了。念头才起,立刻就转变成「阿弥陀佛」,不管这个念是善念还是恶念,不要去管这些,都不相干,把念头赶紧转变成「阿弥陀佛」就对了。心里头只有这一个念头,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所谓说是「以一念止住一切念」,这个法门妙极了。八万四千法门当中第一法门,简单容易。这是念佛功夫得力了,什么叫得力?这就叫得力,这就叫会念。凡是佛号伏不住烦恼,口里念佛,心里还胡思乱想,这是古大德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那是什么?不会念,功夫不得力。

心性在哪里?所有一切现相就是。爱心,这个爱是心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性德,叫一片慈悲。爱心充满宇宙,爱心遍一切众生,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现在讨厌他,不爱他,那是什么?你迷了自性,你把你的性德扭曲了,把爱扭曲成恨。所以怨恨,怨恨是扭曲了的爱,迷惑颠倒的爱心,就变成了怨恨。谁把你扭曲了?是你自己的无明,妄想、分别、执著把它扭曲了,扭曲就不正常了。

你什么都不想,我就老实念,我念佛为什么?念佛就为求往生。但是我不着急,我不是着急「我要赶快往生」,这一着急反而缓了,反而延迟了。这个东西真是古人所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天天干,干得很欢喜,时节因缘成熟了,自然成就。

古人常讲的「欲速则不达」。这是什么原因?你想快速成就,那是个妄念,是个分别执著。这个修学的方法是要破妄想分别执著,你带着妄想分别执著,而且还有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它把你的悟门堵塞了,你不会通达。诵经、念佛再勤奋,也是古人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是一门没错,你不能深入,为什么不能深入?着急。你妄想想赶快成就,哪里知道,你没有妄想才真的很快成就!你有这一念,就把你障碍住了。

什么叫敦伦?伦是伦常、是伦理;换句话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一切众生的关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与一切人、一切众生诚恳和睦相处,叫做敦伦,这是健康的;如果跟这个相反,不就是生病了吗?那就是病人了。尽分就是今天所说的为人民服务,佛法里面讲的为众生服务。尽心尽力为众生,念念为众生,行行为众生,这是佛菩萨,这是健康的人;起心动念都为自己,这个人有病,头一个是你思想病了,知见病了,你的行为与健康完全相反了。

到法身菩萨他们那个境界,就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对虚空法界一切诸佛的刹土,刹土里面的一切众生,绝对没有一个对立的。我们常讲敌对没有了,没有一个是对立的,自自然然跟十法界所有众生都和睦相处,都尊敬。众生不尊敬佛菩萨,佛菩萨尊敬众生;众生不能包容佛菩萨,佛菩萨能包容众生;众生不知道敬爱佛菩萨,佛菩萨敬爱众生。佛菩萨信赖众生,佛菩萨关怀众生,佛菩萨照顾众生,佛菩萨帮助众生,无微不至!你要是问佛菩萨为什么会这个样子?佛菩萨太好了!这是性德,只要你明心见性,你自自然然也是这样子;换句话说,你还没有能做到,就说明你是凡夫,你没有见性。这个东西不要人教,自自然然。

我们生活在世间干什么?作梦!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应化在九法界,我们不是曾经听说过吗?古人所说的,他们这些人来「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这副对联很有味道。这叫大慈大悲,他可以不来!他一定会来,来干什么?梦中佛事,水月道场。道场建得很大,一丝毫留恋都没有,为什么?水月道场,叫镜花水月,毕竟空寂,不可得。

大经里头佛讲的话真实不虚,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想善,你全身每个细胞都善,身体健康;你想恶,你身体每个细胞都恶,病了,病从哪里来的?病从你心想生。

佛经是随顺性德。谁迷信?我们自己迷信;我们自己迷信,背德,违背性德。随顺性德是健康的,违背性德那就是病态。六道众生违背了性德,迷失了自性,把法性变成了三途六道。我们要晓得,三途六道本来没有,现在还有没有?要给你说实话,在觉悟人心目当中,现在也没有,永远不存在。为什么?它是梦,它是梦幻泡影,它是刹那生灭,念念不住。

你为什么放不下?为什么控制不住?是因为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真的明了了,你自然放下;换句话说,化解还是困难,控制不难。确确实实能控制了,遇到极恶劣的逆境、恶缘,不会发脾气,不会生瞋恚心了;遇到顺境,称心如意,没有贪恋心,这就是控制住了。对于一切事理、一切现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愚痴。清楚个什么?佛菩萨在经教里头常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智慧!这是照见!般若智慧照见。

人要立志,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克服烦恼习气就是控制。烦恼习气有没有?有!没有断。我有智慧,我有定功,我能持戒,用戒定慧三学把它控制住,不发作!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办得到的,问题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干!不难办到!

现在人常讲,社会有zai 难,你怕不怕?不怕,为什么?假的,身体是假的,世界是假的,zai 难也是假的,既然统统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还有什么担心的?统统放下了。生死放下了,zai 难也放下,世界末曰,末曰也放下,放下就没有了。你不放下,你有,放下的人没有了。放下的人超生,放下的人得度,放不下的人,你还继续搞生死轮回,你还去搞长劫流转。

宗教的这些经典都是大圣大贤说出来的,写成文字,流传给后世,那不是普通人。他们对于千百年之后的社会变化,人心的反常,实在讲了如指掌。世间为什么会有zai 难?为什么会有末曰?那就是佛法里头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你心善,这个世界一片光明,一片和谐,一片安乐;人心要不善,那就是末曰,那这个世间苦不堪言。人心的善恶,不是指别人是指自己;你自己心善,你在天堂,你自己心不善,你在三途。

佛陀教导我们、勉励我们「你要证得」,那是你自己本来面目。佛法教学不是牵着人鼻子走,教你自己证得,这一点是叫我们初学的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佛教导我们不居功、不著相,你要问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为什么要教我?佛的答复四个字,「法尔如是」。我们听了之后,还是莫名其妙。还有一句话「唯证方知」,你证得这个境界,你就明白了。没有证得这个境界,跟你讲你也不知道,你还是怀疑,一定要亲证,你才知道。

做人,你就懂得这个道理,做人最重要的是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你自己一定要修忍让。忍让是大德,为什么?忍让到最后就是无所著,会把你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断的干干净净,你成佛了。

学得东西不在多,在精,贵精不贵多。时间要长久,长时熏修,怎么个熏修法?天天读,天天思惟其义理。这还不行,如何把这些义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言行,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这才能入神。如果不能落实,你就白学了。

佛法的教学,重实质不重形式,实质里头最重要的是从心里头转变,把不善的念头转成善念,这叫真功夫,真修行。把过去,昨天以前,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言语,不善的行为,统统改正过来,这叫精进修行。要发长远心,从今而后永不懈怠,勇猛精进!现在大家都晓得全球zai 难很多,就发个大愿,为全球一切众生祈祷和平,化解zai 难,从我自己真诚心修持做起。

希望大家要记住,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讲了十几二十年了。现在讲得更白、更简单,对人、对事、对物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要学会包容。完全在自分上,要学会尊重,要学谦虚,要学恭敬,要学礼让,要学着会关怀,学照顾人,学互助合作,这就叫真正修行。

甚深般若显示出不二法门,显示出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的心就安了,离一切苦厄。谚语里面常说心安理得,道理真的明白了,心就安了,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你不会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时候你不被境界转,你就能转境界,不可思议!佛法当中常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个意思就是说你能转境界,你跟佛菩萨没有两样;佛菩萨的本事就是能转境界,你也能转境界。

「胜智者」就是究竟的佛果,究竟圆满的智慧成就了,在其心不摇动就成就了。成就没有成就的相,成就没有成就的念头,为什么?本来如是,不是现在成就的,本来就是这样的。好像水,水起波浪,照失掉了。让水慢慢平定下来,静下来,静下来像一面镜子,照得那么清楚,那是当成就。当成就等于没有成就,因为水本来是这样子的,只是不动了,这个现相现前了,动的时候这个现相见不到。

我们见世界一切人事物,你能够不摇动。理由是后头两句,「知真法界,不应动故」。真法界如如不动,真法界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想想看,无所有,谁动了?毕竟空,还会动吗?不可得,是叫你自己不要去打妄想,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分别执著,为什么?不可得。

这里面最可贵的是知道病,知过你才能改过。如果不知道自己病,那就难了,你不会求医,这个病慢慢严重,就无药可救了。这种常识世间人懂,但是自私自利的病,贪瞋痴慢的病,损人利己的病,往往疏忽了,不知道这个病严重。这个病发作起来,就是三途地狱的苦报,这还得了!比身病严重多了,身病发作顶多是身体坏了,死亡了,你的灵性不灭。四十九天你又去找一个身体,实实在在讲妨害不大。烦恼习气、知见这个病可重了,麻烦大了,不可以不知道。

「非思之境」,境是境界,这个境界是真的,什么时候你能见到?非思就见到。不能思议,不能想、不能说,你就统统见到了。你才动一念立刻就迷了,境界现不起来。这个现不起来的原因就是你有念头,你有分别、你有执著,是你自己在障碍自己,绝对没有别人障碍你。换句话说,没有人能够障碍你,佛菩萨也没有这个能力障碍你,是你自己迷了,自己障碍自己,与谁都没有关系。与这个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没有关系。你要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能成无上道,把自己的障碍拔除。

起心动念就是妄想,起心动念是迷惑,不起心、不动念,惑没有了,迷惑没有了;不分别就不造业了,分别是造业,执著是受报,执著你就有苦了,你就有受了。所以妄想分别执著是惑业苦的根本。

蕅益大师说得好,「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这一句话说得好。境是我们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是中立的,没有好坏,你一定要知道。一切好坏是自己的感,你接触这个境界你用什么心去感?你用烦恼的心去感,这个境界就变成恶的,不善;你用智慧心去感,这个境界都是好的,顺境逆境都好,没有一样不好,真的是好丑起于心,起于自己的念头。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心量本来就是这么大。为什么会变成那么小?就是因为你见色闻声起心动念,你就坏在这里。这个东西严重,一起心动念把自性本具的德能,智慧德能相好统统变了。智慧变成烦恼,德能变成愚痴,无德无能;相好变成六道,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变成三途,变成地狱,都是念头变的,所以佛才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

我们学佛决定不能止于经教,那就错误了,我们一定要契入。契入,你要真修行才行,把你错误的思想行为改过来。错误的思想,总的来说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要改,要很认真努力的去改。行为上面一定要符合经论的教诫,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我们净宗同学修学的纲领,五个科目一定要记住,念念行行希望都能够相应。一时相应也不是简单的,慢慢做,点点滴滴,希望能够有十年、二十年做到有几成相应,好,这对你往生有很大很大的帮助。

法身菩萨能证得,我们为什么不能证得?原因不是别的,不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不能证得。妄想分别执著你放不下,六道这个幻相就除不掉。放下之后,六道没有了,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剩下来叫一真法界;华藏是一真,极乐是一真。这个境界里面每个人,实际上那每个人在我们称呼他是法身菩萨,每一个法身菩萨都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清净是一尘不染,无论是在顺境、在逆境,善缘还是恶缘,统统不沾染。宗门大德所谓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何以能够不沾染?因为你有智慧,你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是要做到!我们要不认真的去做,那就是不孝父母,那就是不顺师长。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上品上生章》上说,佛教我们怎样做,我们要完全无条件的顺从,把它做到;佛教我们不能做的,决定不可以违犯,这就是真正的孝亲尊师。

教育肯定人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已经不善,为什么?相对的。本性本善不是修的,你迷了本性才有善恶。那善是什么?随顺本性的是善,违背本性的就是恶了,善恶是这么分的。所以本善,本善就是道,自然的大道。人迷了,虽迷但是他能够遵守古圣先贤教诲,随顺自然的法则,随顺大道,这就叫德,这就叫善;违背了本善,那就是恶,违背道德就是恶!

我常常勉励同学们,我说了十六个字,要真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夹杂一个,你所修的是福德。你要知道夹杂一个就不行,为什么?轮回心造轮回业,纵然学佛也变成世间有漏善法,果报在人天,出不了三界。必须把这十六个字连根拔掉,我们的心自自然然回归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要以无尽的真诚,无尽的慈悲,再说得粗一点,无尽的包容,无尽的宽恕,无尽的信心、耐心、谦虚、忍让,一切时一切处为社会、为一切众生做个好样子,不能做坏样子。做好样子,你是不断向上提升,你走的是佛道。你做坏样子,你是不断的下坠,你是走地狱道。

祖师大德常常教人要发大心,要发长远心,修行不是短时间能成就的。这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好处,要有恒心,要有耐心,知道这一桩事情生生世世永恒不断。对我们这个境界来说,那是学习,永无间断的在学习。

法性是平等的,是平的。加一点点思想,一切法从心想生,加一点心想,它就变形,它就卷起来。你的妄想愈多,卷得愈厉害,就这么回事情。所以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它马上就恢复平静。那个平是它的真相,卷起来是它扭曲的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扭曲了。什么力量把它搞扭曲了?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你把心想止住、断掉,法性就现前,真性就现前,善净就现前。

识是妄心,是错觉,不是真实。一切法从心想,这个心想是识,妄心。那么想的这个幻相,千变万化的幻相,十法界依正庄严,幻相,梦幻泡影,哪里是真的!这个事实法身菩萨见到,法身菩萨明白了,法身菩萨的心清净,你说他为什么清净?他在一切万象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没有无明。诸位要知道无明它的相是动的,妄是动的,真不动,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的心跟宇宙、跟大自然融合成一体,那是什么?就是法性。

内财是什么?身体。我们今天讲的,我们用智慧、用体力、用精神、用时间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服务就是布施,这比金钱还可贵。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义工,我来替你服务是义务的,不求报酬,这叫内财布施。内财布施得的福,比一般烧香供养那个福报,不知道要增长多少倍。愈是不求果报,果报愈殊胜,希求果报的反而少。希求果报是你自己画个圈圈,「我就要这么多」,他就得这么多;你自己不画这个圈圈,那个果报不得了,不可思议,这要懂得。

中国古人常讲,「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为报」,这叫人道,这个道理都不懂,都做不到,你还想成佛,没有这回事情!不但佛你成不了,来生人你得不到,这是人道,做人的根本道理;忘恩负义那不是人,你来生就不能得人身。来生不能得人身,就饿鬼、畜生、地狱去了,你说多可怕!我们今天这个命名,无非是教人要知恩报恩。

安定、和平是世出世间修学的基础、根本,佛门常讲「身安则道隆」,我们身心不安,你怎么修道!身心不安,你在社会上从事任何一个工作都做不好。所以,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是一切众生繁荣、幸福的基础,是安和乐利的大根大本。

什么是道?伦常是道,伦常里头的关系,父子是道,夫妇是道,兄弟是道,君臣是道,朋友是道,这是道!这不是哪个人发明的,自自然然的,自然的法则是道,随顺自然法则是德。所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德,本来是这样的。你不相信,看看婴儿,你看维邦的儿子,每天大家带到这边来玩。他才七个月,他跟每个人都和睦相处,谁去抱他他都笑眯眯的,这是自然的,这没有人教他。

伦常、道德,我常常说千万不要误会,那不是什么吃人的礼教,那是自然的法则,人要违背了自然的法则,叫反常。反常必定有zai 难,小,zai 难就在你一身;大,就是现在人常说的末曰;末曰是共业的zai 难,你自己一身是别业的zai 难。能不能转?能转,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把念头转过来,整个环境就变了!转地狱为天堂,转恶道为三善道,转娑婆为极乐,就在你转。从哪里转?从心上转。什么心?真诚心!真诚心里面自自然然行孝,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

「性」也就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讲宇宙万有的本体,哲学的名词叫做「本体」,在佛法里头叫性,性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它没有生灭,它没有真妄,它没有邪正,它没有染净、没有大小,也没有凡圣,也没有苦乐,说什么都不是。这个世间无论用什么来做比喻,也都比不上,这桩事情只可以用心去体会,不能言传。在哪里?十法界依正庄严,无有一法不是,统统是。谁知道?谁见到?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诸佛如来是究竟明了,法身菩萨是明了而不究竟;十法界凡夫(这有情众生)听说,听佛菩萨说有这桩事情,自己不能证得!虽不能证得,无始劫来,后面还有无终,无始无终从来没有离开过它,念念跟它拥抱在一起而不知道,这是自性。我们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是它,我们身上每个细胞、每根汗毛,也是它。这妙了!它就是『性究竟』。

这就是善导所讲的,「三辈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这话说得好极了!过去世修行虽然还没有到家,没有成功,这一世缘太好了,一样带业往生。就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不得了,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缘不同。所以,这个殊胜之缘,我们决定不能放过。这一生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一定要舍弃。

儒在哪里?儒的底限是「礼」,佛的底限是「戒」,没有戒,哪来的定?没有定,哪来的慧?万万不可以把记问之学当作智慧,你就错了。你看得多,你记得多,这是属于常识,与你的悟性一点关系都没有。儒、佛的教学,它的目标是教你开悟,开悟一定要靠定,你心不清净,你怎么能开悟?你要想修清净心,你不能不学戒律,戒律是帮助你得定的,定才能开慧。

诸佛如来果地无障碍,我们今天障碍这么多,触处成障。最严重的,头一个障碍,最明显的,不能容人。我看这个人不顺眼,障碍!所以,什么时候你能学得跟菩萨一样,无论是什么人,无论是什么事,都看得顺眼,都很欢喜,什么原因?没有成见,就没有障碍;我们有成见,障碍永远不能够拔除。看到别人的过,祖师大德常说,那是你自己的过,我们不肯承认,「他有过失,我有什么过失」?我看别人的过,就是自己的过。为什么佛菩萨看不出来,我看出来了?佛菩萨心清净,看到一切众生都是清净的;我心不清净,看到一切众生都不清净。这个道理谁懂!

到殡仪馆助念不是助念,那是去超度。助念是病人还没有断气,善知识在旁边照顾他,不要失掉正念。不论什么境界现前,善友在旁边立刻提醒他,不要理会、不要管他,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来了就跟他去,不是阿弥陀佛,不管什么佛菩萨都不要理会,时时刻刻提醒他,保持它的正念。打断他的妄念,打断怨亲债主的诱huo,帮助他提起正念,跟着大家一起念佛,这个重要!

对事物要面面观,才能深入了解,不至于判断错误、偏差、造成过失。现前大环境诱huo力太大,心定不下来;心定不下来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

五伦,第一个是夫妇。所以要晓得,夫妇好合,家庭就兴旺,社会就安定,国家就兴旺,天下就太平。今天社会动乱不安的根源从离婚、家庭破坏而来的,使得整个社会动乱不安,世界没有和平,这个道理谁知道?

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的本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凡夫?因为我们迷了!现在一切诸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教我们用这个方法把自性恢复。可是,我们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天天念还是唤不醒,怎么办?阿弥陀佛发心帮助我们,教我们具足真信、切愿,再加上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忙就帮上了。

佛菩萨的名号是教化众生,天王的德号也不例外,也就是教学的方法。东方持国天王教我们行大道,南方增长天王教我们积大德,西方广目天王教我们修大行,北方多闻天王教我们成大果。从这些地方来看四天王是怎样教化众生、怎样来护持正法。

世界上许多地区正遇到水灾,现前社会上发起救灾的运动,我们捐出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这就是救济;我们在念佛堂里面精勤专念阿弥陀佛,也是为了救灾。念佛能救得了灾吗?确确实实会起作用。你懂得道理很好;不明道理的,只要肯切,以真诚心就有感应。

如果是真的明白人生的真相、因果的道理、是非善恶、邪正真妄,明了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有害,知道无比殊胜的利益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求学,而且我们肯定能去,就能生大欢喜心;换句话说,真正在极乐世界已经报名、注册了。我们在这个世间只有这一桩事,除这一桩事之外,世出世间没我们的事,你的心不就清净了吗?心清净、身清净,你就得自在快乐,你就常生欢喜心。

《金刚经》上四句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能常常这样观想,开智慧。事相不违背,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但不坏世间法,还成就世间法,圆圆满满的成就世间法,不可思议,这是佛法的大用。成就圆满,心里又一丝毫不沾染,这是染净不二,那就是真的无染了。要离开染得净,那没有真正得到清净,染净不二才是真正清净。

最近这两年来,我在讲经常常劝大家,消业障、断烦恼从哪里下手?从自己内心里面的矛盾,内心里面的对立,把这个东西打掉。不求别人,要求自己,孟子说的,「反求诸己」,这真做功夫。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别人对立,别人心里头有矛盾,我心里头没有矛盾,把自己心里头的矛盾、对立化解了,真功夫!一般人为什么做不到?就是没有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了解了,肯定你会在这里下功夫,这就是祖师大德常讲的「从根救起」!内心的矛盾、对立是烦恼无明的根本,用《华严经》上说,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的根,我们从这个地方拔除。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是世间法,佛法也包括在其中,《金刚经》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舍不是说丢掉不要了,不是这个意思,不要放在心上,你的心才清净。心要做到纯净,行要做到纯善,纯净、纯善,就是佛的境界,法身菩萨所行的。

弘法利生是个好事情,自己要衡量,如果做这个事情于自己将来往生净土有妨碍,这事情我不能做!不能做,不是叫你不做,随缘做,不能把全副精神去做,那你就错了。随缘随分,遇到有机会做一点,没有,决不去求。为什么?往生是大事,自己不成就,你怎么能成就别人?自己没有成就之前,成就自己是第一桩大事;自己成就之后,成就别人是第一大事。所以,真正肩负起弘法利生的责任是什么人?至少是法身菩萨,他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一品了,这个行。法身菩萨,真正我们讲的这十个字他是圆圆满满做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他完全做到,那个行。他是倒驾慈航,到这个世间来示现的,他全心全力做弘法利生的事情。

这个身体是为众生服务的工具,没有自己就自在,有自己就不自在,道理在此地。有自己就有苦,有自己就有六道,就有十法界。无自己,我们的心,心是什么?虚空法界是心,是自己的心;身,刹土众生就是我自己的身,这个话都是真的,《华严经》上你们去看。这个身,经典上称为清净法身,不生不灭,无始无终。我们入这个境界,实在说,在今天最方便、最简单、最容易、最可靠的,是念佛法门。自己老实念佛!念佛要万缘放下,所以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大众,「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六字洪名。

什么叫看破?看破是明了,对于眼前万事万物,性相、理事、因果,通达明了,百丈大师所说的「不昧因果」,这句话很重要,不昧因果就是看破。所谓放下,你真正懂得诸法实相,你才会放下,为什么?真了解之后,《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你何必放在心上!你就会放下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是有为法?你们念过《百法》的都知道,前面九十四类的法都是有为法,只有后面六个无为。六个无为,五个是相似的无为,因为有为法不能包括它,相似的无为。真正无为只有最后一个,「真如无为」,那是真的。你要真的晓得这些东西都是梦幻泡影,你当然放下了,你怎么会放在心上,不可能的事情。

前一个时期SARS的病毒,那是什么?可以商量,善心对待他,那个毒就变成美好了,叫他转变。什么样的病毒你都可以跟他商量,都能够把他变成最好的养分;不可以杀他,不可以消灭他,你要消灭、要杀他,他变得更毒,那你死得更快。所以我跟江本博士说,我说你好好做实验,这不但是对佛法证明,对于社会大众是很大的贡献。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长寿,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你把这个东西搞透了的话,大家能生起信心,这个问题能解决,一切法从心想生。

顺境里面,顺境比逆境还要麻烦,顺境之害,你自己一点警觉心都没有,你起贪痴,那个麻烦大了,比瞋恚严重多了。所以,小乘在逆境里面修,大乘在顺境里头修,太不容易了。诸位在《华严》上可以看到,善财他在顺境当中修,没有一丝毫贪着。你看五十三参,最后「恋德礼辞」,恋德是感恩,礼辞是一点都不染着,他成功了。顺境比逆境难修!顺逆境界,善恶之缘,统统都能够不染着,这才得大自在,这才真正能说随缘。

转境界要靠智慧,定功不行,定能够伏烦恼,忍住,忍住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就爆发了;所以定能够伏,不能够化解。慧能化解,智慧一开之后,化掉了,一到面前就化掉了。所以没有一个境界不是好境界,没有一个缘不是善缘。学佛没有别的,学得跟诸佛如来一样,会转。

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给众生做个好样子,这是我们讲了很多很多年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起心动念,不要问别人知不知道,也不要论毁誉,人家赞叹也好,毁谤也好,这都不相干。一定要问自己,我这念头能不能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问自己,不要问别人。我的行为能不能给一切众生做模范?

伦常是宇宙之间的大道。随顺自然叫做行道;从道德表现出来的、与道相应的叫做道。行道有德,德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伦常八德是善行,如果没有夹杂[我],而是为一切众生的利益,不著相、三轮体空,那就变成功德:如果夹杂自私自利,为我的利益,就只是福德。

如何能够克服病苦?病决定是业障,业障现前要晓得怎样消除业障。消除业障最好的方法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一心向佛。念佛第一善,念佛确确实实能解决一切问题。

我们每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有什么用?要真正做到才行。天天念,天天提醒我们,我们为什么没有做报恩的行为?实在讲不知道恩。不知道恩德,你怎么会报恩?佛菩萨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如果我们阳奉阴违,叛逆佛法,这就是自造罪孽。那你念回向偈只是打妄语,自欺欺人。表面上做得不错,心里还打妄想,那就错了!你要不认真、不谨慎,「报恩」这两个字是有名无实。

你这一生当中不真干,你就不能往生,你要不能往生肯定是长劫轮回。虽然在这一生当中,你种了些佛法种子,这些佛法种子,当你寿命到的时候用不上力,所以,该怎样轮回还是怎么轮回。这些话是最重要的警惕,警告我们一定要真干。真干就是真信、真解、真行,依教奉行,希望这一生当中,能够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要知道这个世间全是假的,不能把它放在心上。在我们现前这个环境里,只许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其他的万万不可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夹杂,夹杂就是破坏自己的功夫。

我们今天道场有些人做得不如法,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已经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世尊用什么方法来对治他们?这是我们应当学的。世尊采取「默摈」,默摈是慈悲、是智慧、是善巧方便,不是不理他。不理他是错误的,而是怎么样?现在的话就是说不责备他、原谅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帮助他改过自新,这才是默摈真正的义趣。换句话说,要让他随顺我们,我们可不能随顺他,他作恶,我们不能跟他作恶,这叫默摈。

古时候的教育,实在讲最重视的就是「和睦相处,平等对待」,真正教育的重心就这两句。和睦里面决定包含着包容,互相尊敬,互相敬爱,真诚互信,彼此互相信赖,互相关怀、照顾,互助合作,包括在和睦相处里头。这是这个家、这个国为什么会兴旺,道理在此地。

一定要发心,念佛求生净土,要依靠经论的教诲,真正去修正自己一切错误的行为。人只要起这种念头,发这个心,震动一切世界。我们是凡夫,自己力量很薄弱,求佛菩萨加持,求佛菩萨帮助。人有善心善愿,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修学过程当中难免遇到挫折,肯定有的,你看菩萨示现成佛还有魔障,那个魔障就是挫折。不能灰心,遇到挫折就灰心,这个人没成就。遇到挫折,这是考验的时候,看你有没有智慧,你能不能转境界!果然有智慧转境界,这个障碍不但障碍不了你,反而帮助你提升。一次挫折,一次障碍,帮你提升一层,你会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不生烦恼,增长智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有留恋?活一天,记住「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干一天,在哪里干都好,在什么时候干都好,没有一样不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把烦恼习气在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头淘汰的干干净净,这叫学佛,这受用!所以学佛确实快乐无比,我们常讲的喜乐无比。

《楞严经》上说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你要学会转境界,不要被境界转。现在人担心zai 难,你能转境界,zai 难不就没有了,这才是真正消灾免难,妙诀!不可以躲避。古人讲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要学佛菩萨这个本事,转境界不为境界所转。用什么方法?念佛这个方法比什么都妙。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讲「不坏其相」,这一点是德行,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处处舍己为人。以智慧、以慈悲、以善巧方便帮助别人就是教化众生,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回头是岸,这是菩萨道,菩萨心,菩萨行。

你的心常常在定中,你真修道。念念不要去想是非人我,不要去想五欲六尘,不要去想名闻利养,一切忧虑、牵挂、得失统统放下,只留一个阿弥陀佛。每天观想阿弥陀佛,我们不是参禅,我们是念佛,我们也静坐,我们静坐念佛,忆佛、念佛。我们拜佛,我们观看佛像,那是观像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一天到晚除了睡觉之外,就干这个事情。三、五个人在一起生活,互相照顾,互相勉励,互相警策,好事!各个功夫都得力。所以,修行成败的关键,实在讲是你修学的心态,方法还是在其次。环境是缘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德行,德行从哪里表现?言语少、妄想少、分别少、执著少,跟一切人和睦相处。

要怎样把自己提升到人中的佛、菩萨?佛高,我们说菩萨。菩萨修六度万行,菩萨用菩提心,发菩提心,也就是用真心,不用妄心。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曰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一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内修六度,这是自己的功夫,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对外,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我们常讲,讲的遍数太多了。念念行行与这个相应,人中之菩萨。人中之人,是修五戒十善。人中之天,是修上品十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佛在经典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要去干。

《般若经》上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要是真正参透,真正明白了,你对于这一切境界里头,一切人、事、物,你的心就平了。为什么?不再计较,不再执著;不计较、不执著,才叫做随缘。你还要计较,还要执著,你不随缘!你不自在!这个尘能脱掉。

从这个地方我们想到古人一句话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前是什么?前面业因给你定的。古人又说,你自作自受,一点都没错。不是佛菩萨给你受的,也不是阎罗王、小鬼给你受的,自作自受。地狱从哪里来的?是你的恶业变现出来的。你要没有恶业,你怎么找也找不到地狱,你没有这个业;你有这个业,就自然变现在面前。十法界依正庄严同一个道理,什么样的业因变现什么样的果报,我们眼前所受的统统都是。

在大乘佛法里面,古来祖师大德常讲,「识得一,万事毕」。整个宇宙是一,一就是里头没有二,没有对立,二就对立了。所以,自性是究竟圆满的、和谐的,自性现一切万法,变现出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所变现的一切现相是一,是没有对立的,是和谐的。我们一对立,就是魔,就不是佛!佛,我们可以简单说,就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你违背了真相就是魔。完全回归到真相,与真相完全相应,这叫佛;与真相不相应,这就叫魔。所以真相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念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佛。违背了真相,你现在会起心动念,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你就是魔。这是把佛跟魔的真正的意思说出来了。由此可知,一切众生,你不是佛就是魔,不是魔就是佛,没有当中的。

这个空是《般若经》上所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空、有是一不是二,相有,体空。所以相有,你可以欣赏、可以享受,你决定不能控制,你决定得不到。就像我们看荧光幕、看电影一样,你可以欣赏,荧光幕里面一切东西,你一样都拿不到。会的人,六根接触这个境界里面开悟了;不觉的人,在这个境界里迷惑了,他愈迷愈深。觉就叫佛,迷就叫魔。

知道我们人的一生当中,什么最重要?修自己的清净心最重要。你想想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这真心,分别、执著统统把它破坏了。你有分别执著,你心诚没有、清净没有、平等没有、正觉没有、慈悲也没有了;只要一有分别执著,你的菩提心全破了。全破了那个心叫轮回心,无论你做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行善,六道里面三善道,你作恶,六道里头三恶道,出不了六道!你要想出六道,你一定要懂得、练习,我不执著,我不分别,我看什么都好。

在我们世间,自他是对立的,这一对立,你们就想想,今天我们讲化解冲突,对立就是冲突的根,根源。冲突都是从很小地方起来的,小小的不如意生起来烦恼。那佛在经典里面教导我们,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小冲突起来的时候,不要把它变成大冲突,化无。佛教我们什么?把对方想作是我们自己的父母,我们自己的父母说几句重话,我们听到了还能计较吗?这个方子好。

学就是觉,觉就是佛,学佛就是学觉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觉而不迷。看到善的地方,我们要学习,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如果有,我们要保持,如果没有,我们要学习。看到不善的地方,我们要反省自己有没有;有,要改过、要自新,没有,要记住,希望自己以后永远不会犯这种过失。我们要有这种心态来学习,天天有进步,一天都没有空过,我们的生活非常充实,非常快乐,福慧增长。所以要懂得学习,要会学。这佛法里头常讲善学,善学就是你会学,你知道怎样学习,你也学得很好,没有一法与佛法不相应。

我们所看到六道里头轮回的现象,这经上讲得很清楚,那就是缘聚缘散。在这里头你微细去观察,缘聚的时候相不生,缘散的时候相不灭。为什么?相是假相,缘聚的时候没有,缘灭的时候也没有。这样你就不著相,你对于所有一切现相,你用平等心去看,你不会起分别,更不会起执著。因为相是妄相,只有迷惑颠倒的人才会执著它,才会取相;觉悟的人他怎么会取相?离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诸佛菩萨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你也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何等的自在!

我们一定要警觉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不能够超越,你就没有办法离开六道轮回。轮回很辛苦,还要继续干吗?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你还起心动念,你还分别执著,不论你造的是善、造的是恶,都是轮回业。所以你要常常想想,天天要问问,我今天造的是不是轮回业?我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净业还是轮回业?

佛法里头没有别的,断烦恼而已。般若、德能、相好,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修得的,本来具有,而是现在被这些烦恼障碍住、盖复住。我们今天的智慧、能力、相好(我们一般人讲福报),每个人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是因为你的烦恼障碍,每个人多少不一样。烦恼少一点的人,他所透出来的智慧、德能、福报就多一点,这是他本能的,不是学来的。烦恼障碍多一点,那这个智慧、德能、福报就小一点,就这么回事情。

我们学佛不能不着急,也不能着急;着急错了,不着急也错了。不能不着急,我们希望自己也能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但是你要着急的时候是障碍,决定不能成就,所以又不能着急。那不能着急,这就一定要遵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长时熏修里面,这一门深入着重在信解,长时熏修着重在行证。我要把我所信的,要把我所解的,落实到自己生活当中,落实到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行,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跟佛经典上所说的相应,这才是行证,你真行!唯有真行,不定在什么时候豁然大悟。

佛、法身菩萨为我们示现,教导我们,我们应当把这个色身舍掉。这个舍不是丢掉的意思,就是不要执著,不要分别执著这个身体,也不要分别执著我所有的。为什么?这都是虚妄的,你这个分别执著就冤枉,自找苦吃。

然后你再想想,你住清净法身,你还有什么zai 难?自性三德,般若、解脱、法身都是不生不灭,都是自性本来具有的,不是外来的。只要你契入少分,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得大欢喜。就像《心经》上所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就什么zai 难都没有,你有智慧去照,照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还有什么zai 难?没有。你还有什么烦恼、还有什么忧虑?统统没有。

世间人,特别是六道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总是执著这一切法是真的,一切法是真有。这一切法是恒常存在,所以引起他的贪瞋痴。如果他要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一切行实实在在是无常的,他会不会有这妄想执著?不会了。他还要在世间去营求吗?辛辛苦苦去营求,到最后一场空。最后什么时候到来,不一定,人命无常在呼吸之间。这个事实真相你要了解。所以不是说对身外之物,就是对自己身体,知道无常。虽无常,你不可以糟蹋它,你要是糟蹋它,那也是错了,你还是要爱惜它。爱惜它干什么?佛家常讲借假修真。你要不用这个假身,你怎么能够证得实际?这个人就聪明,对这个假身应用正确,丝毫没有差错。我要用这个假身修我的真性,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明心见性。现在如果说明心见性太难,我做不到,那祖师大德教我们,不得已而求其次。其次是什么?念佛往生西方净土。为什么?生到西方净土肯定明心见性,这目标就达到。

我们迷失了怎么样?迷失了,我们眼睛见外头境界,看外面境界,你看无缘无故生起了妄想分别执著,这就叫迷。如果你睁开眼睛见外面一切色相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就是自性清净涅槃,一点也没错,那就是自性清净般若。真的是无缘无故生起妄想分别执著,于是事实真相全不见了,把这个真相变成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佛在《金刚般若经》上说的。说什么?凡夫迷失了自性,把外头所有一切境界相统统扭曲。这个扭曲是比喻,并不是真的被扭曲。那个菩提涅槃,法身般若解脱失掉,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迷失,也就是说在现前你的生活境界里头,它不起作用。什么东西起作用?妄想分别执著起作用,烦恼起作用,菩提涅槃不起作用,所以没有失掉。这是佛说失掉,这个说法意思我们都要懂。

初学佛的人如何才能上轨道?才能慢慢入佛境界?要自己约束自己,随顺佛陀教诲。佛陀的教诲太多了,要怎么办?八万四千法门中选一门,一通一切通。我们选择的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也很多,我们走的是持名念佛,依据小本《弥陀经》与《无量寿经》。如何修持名念佛?在《观经》中佛教韦提希夫人往生净土的方法,尚未讲方法之前,先讲“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准备工作,有充分的预备然后才能起步。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此为八苦。聪明人、有智慧之人,懂得果必有因,种善因一定得善果,所以可以把它转过来。我们起心动念都为自己,所造作的是不善的因,所以有八苦。若能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众生,八苦自然消除。“离苦得乐”是一句真实话,决不是空话,端在个人觉悟,真正回头,认真努力去做。

这是我常常讲我们要想脱离六道轮回,必须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为什么不执著?它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既然是梦幻泡影、虚妄,你执著它干什么?这就错了,你这个执著就是你的见解思想,你错了。不但外面境界是虚妄是梦幻泡影,我们自己的身不是真的,身是虚妄是梦幻泡影,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起心动念也是虚妄,也不是真实的。所以今天讲我们物质的身体,包括我们的精神,都不是真的。你看自己本身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相,何况身外之物。

六道生死之因是什么?是烦恼。生死的果是什么?是轮回。世间人对轮回的真相了解不多,于是贪生怕死。你要真正明了,通达明了,涅槃是不生不灭;生死的因灭掉,生死的果也灭掉,不生不灭,这才叫真乐。我们以最浅的解释,最低的标准,六道生死的因灭掉,六道生死的果不受,你说这多快乐!这个我们讲超越六道轮回。

释迦牟尼佛一生表现的是六度四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爱语、利行、同事,人怎么能不服,怎么能不尊敬你,你说的话哪有不相信!世出世间圣人,你们仔细想一想,没有一个不具备十善,身确实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孔老夫子做到,释迦牟尼佛也做到,这是德行的根本。

彼一众生身,身就是有体,就是一个物质,这一个物质生起来,生起来是无量因缘,哪里是偶然。今天科学家已经发现,物质是能量变现出来的,能量何以能够变现成物质?《华严经》上讲无量因缘,不是一个因缘、两个因缘,非常非常复杂。这一个物质是什么?在佛法里称为微尘,那个微尘那么简单为什么称众生身?它是无量因缘显现这个现象,那就是众生,它不是独一的。无量因缘叫众,才生起这个现象,这是给你讲众生的本义。

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求生净土。我的生活与求生净土相应,我的工作与求生净土相应,我处事待人接物样样都与求生净土相应,怎么相应?我把我的心行统统落实在经教原理、原则当中,我做出来。做出来对自己自受用,做出来给别人看,他受用。这就是教化众生,这就是接引众生,这就是自行化他。

什么叫菩提心?这些年来我讲得最简单、最明白,古人讲的那些,讲得是好,但是现在人不懂,看不懂也听不懂,照古人讲的那个方法来讲,你很不容易体会。我把它变成最简单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菩提心。真诚是菩提心之体,清净、平等、正觉是菩提心的自受用,就是深心。我把深心讲成三个,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你好懂。大悲心,我用慈悲,那是什么?那是对人,对一切众生慈悲,对自己要清净、平等、正觉。体是真诚,我这个讲法好懂。平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你用这十个字,这十个字就是发菩提心。

我们今天六根所接触这个境界相,就是能量变成物质,是物质的相续相。要知道,所有一切法都是刹那生灭,这个我们在前面讲得很详细,这叫事实真相。你要真正了解、通达事实真相,你才能真正放下,你不会再执著。放下什么?放下对于一切现相的想法、看法、分别、执著,想法、看法就是妄想,你再不会想了。你肯定、你承认《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不是没有,它有,虽有它不是真有,刹那生灭。你的心是定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诸佛如来,这就是法身菩萨。

要怎样帮助我们开慧?我们在现前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事物,尽可能的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就是妄想,不把它放在心上,妄想就没有了,心里确确实实不去分别、不去执著,这个样子容易开悟。佛家常讲根性利、根性钝。根性利的,就是不把这些放在心上,妄想分别执著很淡薄,这是根性利。分别执著很重,是根性很钝的,不容易开悟。所以祖师大德教我们「看破放下」,从这个地方培养我们大乘圆顿的根性。

如果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我们在事业上还遭受别人嫉妒破坏、恶言相向,那是什么原因?是因为过去生中做的不善,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绝对不是我这一生所修的没有感应,你有这个怀疑就错了。佛家常讲「因果通三世」,我们这一生的造作所受的一切果报,业因是前世种的。前世修的不善,这一世修的虽然很善,还是不能够免恶报。但是我们心里明白,来生这一种恶缘恶报就不会有了。所以这一生当中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一定要随顺佛陀,一定要有信心,决定不怀疑。

佛法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哪个人不是好人?哪个人不是佛陀?既有佛性,皆当作佛。《无量寿经》上有一句了不起的话:「一切皆成佛」,他怎么会不善?纯善!我们每个人都是纯善。纯善现在为什么变成不善?去造恶。这就是佛家常讲的「迷」,迷什么?不是迷别的,是迷失了自性。迷了的自性是说这个自性还起作用,起作用时带了迷,于是就造恶业,就这么回事情。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是看本性,所以他的心里一个恶念都没有;凡夫看一切众生是看习性,所以世间没有一个是好人。因为这一念的差别,把外面的现象就转变了,如果是善念,外面的现象就变得很好。

人在世间,古人常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如意事情?因为过去今生造种种不善业。我们一生的际遇都是果报,不是别人给你的,是自作自受,几个人明白这个道理?真正明了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的念头就没有了,怨天尤人都是瞋恚。纵然自己心善、行善,还遇到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情,修行人知道,这是过去生中无始劫来的业报,他能够逆来顺受,心里不生烦恼。烦恼是贪瞋痴慢,他不生,他能够忍受。

佛法的标准是「觉、正、净」,与「觉正净」相应的就叫佛法,与觉正净相违背的叫邪法。法没有邪正,邪正在迷悟,悟了就「觉正净」,迷了就是「迷邪染」。觉的对面是迷,正的对面是邪,净的对面是染。如果这个法教我们「迷邪染」,这就不是正法,我们称它作邪教、邪法;他教给我们的是「觉正净」,这是正法。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所以我们在十法界里面要学正法,要远离邪法,等到我们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里面去了,邪正就没有了。

无量无边的法界是由于一切众生「心造善不善」。是什么东西造?你的身体在造,你的言语在造,你的念头在造,造作无量无边,不出身业、语业、意业这三类。你天天在造,也就是说你天天在障碍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那是一切通达。你天天在干这个,你把你的智慧德能愈缩愈小,小到最后是无知无能,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一语道破,我们要记住。

红尘福报里头有忧虑、有烦恼、有牵挂;清福里头什么都没有,没有分别,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得失。清福是自在的,红福操心,烦心操心,不必分地区,世间人住在山林,住在寺院,他心里妄念不断,他的忧虑、牵挂、操心不断。换句话说,清福他没有享到,清净修行的道场,他并没有享到清福;真正心地清净的人,住在居士家里,住在红尘里面去弘法,他永远是在清福,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为什么?他与『是心无所有』相应,他与寂静涅槃相应,虽在红尘里面弘法利生,虽然跟红尘人和光同尘,打成一片,跟他们也热热闹闹,嘻嘻哈哈,这就是宗门所说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这就是大乘佛家常讲,当相即空。不是说相没有了是空,相没有了是空好懂,那三岁小孩都懂得。当相即空,那就是智慧,它有没有相?有相,有相晓得是什么?空的。空是什么?银幕丝毫不沾染,为什么?它确实不存在。你讲这个画面,画面已经过去了。《金刚经》上讲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把心换个字,过去相不可得,现在相不可得,未来相也不可得。心是能现,相是所现,能现都三心不可得,它所现的相怎么会可得。

学佛是教我们开智慧。真正要开智慧,就在曰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对人对事对物你要细心,佛经上讲的「微密观照」。这四个字我们要是做不到,我们就换句话说,细心观察,这个总可以试。细心观察的时候,你就能够看到一些征兆,从这些征兆更深入的去观察,你就能了解事实真相。纵然见不到,能体会得到,你对于圣贤人的教诲就生信心了。信心的建立实在是不容易,有信心你就有受用,没有信心很难有受用。

身决定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外身非业系,内心对于人间天上一切诸法,绝对没有占有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据为己有,他就有取、有着,这个念头没有。没有得失的念头,一切曰常应用的东西,有很好,没有也好,样样都好。不是我一定要有,我一定要舍,没有一定的,随缘!随缘是智慧,什么都好,你就淄惩巢恢粗ㄕ飧霾恢粗墙材谛模谰兔挥辛恕9徊环直穑ń缇兔挥辛耍詈竽歉銎鹦亩睿堑揭徽娣ń缏チ恕5秸嬲烤共黄鹦摹⒉欢睿蔷褪蔷烤乖猜鸸懊娼补芏啻危鹦亩钅芊黄罚墙卸弦黄肺廾鳌⒅ひ环址ㄉ怼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