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佛最怕学成佛呆子

学佛最怕学成佛呆子

演【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

  这正是《金刚经》上所讲的「降伏其心」,降伏其心要用甚深的禅定。禅定,诸位不要被这个名词迷惑了,以为禅定大概要盘腿面壁;很多人不能真正了解名相的含义。所以学禅,《六祖坛经》是中国禅宗最高的指导原则。《坛经》里面说:不取相叫「禅」,不动心叫「定」。无论在什么境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不著相就叫做「禅」;不起心、不动念叫做「定」。由此可知,要不要打坐没什么大关系,真正高明的定没有迹相,行住坐卧都是禅定,嬉笑怒骂也是禅定,哪有那么呆呆板板的!佛法是活活泼泼的。释迦牟尼佛与华严会上诸菩萨,哪一个不是活活泼泼的?所以学佛最怕学成佛呆子,这个事情麻烦!念书念成书呆子,学佛学成佛呆子,这个错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18

 本经后面世尊给我们讲出三忍,第一个是音响忍,第二个是柔顺忍,第三个是无生法忍,这是本经上讲的。在《仁王经》里面,他也是用忍来说明菩萨的果证。他把它分作五种,这个五种,《仁王经》上第一个是「伏忍」,降伏,就是能够把我们的妄想执著控制住,并没有断,有能力把它伏住。在我们念佛法门也讲求这个,我们讲伏烦恼,没有断。用什么伏?用这一句佛号把我们的妄念伏住,能够伏住,这叫功夫成片,这是带业往生基本的条件。

  这一句佛号如果念的得力,得力就是能把烦恼控制住,不让它发作,这个就有能力了。如果佛号虽然念,还是控制不住,喜怒哀乐都控制不住,这个虽念,没有功夫。能不能往生?靠不住。所以要真正靠得住的,喜怒哀乐这一句佛号能控制,确确实实心地是平静的。

  但是诸位要晓得,是心地平静,不是说面孔平静。你在家里念佛,一天到晚笑容都没有了,你的家人看到你这个面孔,都奇奇怪怪的,这一家就不和了。那要怎么办?恒顺众生。家人欢喜,你也欢喜;你也欢喜,心清净。不要说面孔欢喜,里面也欢喜;面孔忧愁,里头也忧愁,那就坏了,那就不行。这个要知道,面孔是唱戏的,表演的,没关系,怎么变化都没关系;里面不能动,里面一动就坏了。

  所以诸佛菩萨喜怒哀乐都是教学,都是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有的时候笑,一样快乐;有的时候板起面孔也会骂人,但是内心里头确确实实是清净平等的,绝对没有被外境影响,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佛法是活活泼泼,不是死呆板的;死呆板的,那就学成佛呆子了。念书叫书呆子,学佛学成佛呆子,这个不会受欢迎的。这个要知道,伏忍是内心清净,决不动摇,这是真的。

演【一切万法皆吾心体。】

  就是一心的本体。

  演【非离万法别有心体。】

  这两句话,是我们修学最原始、最根本的依据。我们要问,你一心在哪里修?要在一切万法上修。为什么?因为一切万法就是一心全体。离开一切万法,到哪里去修一心不乱?一心太高了,我们把这个程度降下来讲,大家都晓得,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戒定慧学起,这是最根本的法。从三皈、五戒,从这里学起,三皈五戒修的什么东西?修的是一心不乱。我们把一心不乱看为第一义,三学就是第二义,我们从这里下手。戒定慧从哪里学起?诸位一定要晓得,不是说戒一定要找戒本,找在家戒、梵网戒,照那个去修;定,找《楞严经》,找禅宗的经典;慧,再去找《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那你就是完全把药渣当药了。你不会!你要是懂得这个意义,诸位已经不是初学的人了。

  所以,修行要懂得行门的秘诀。我今天在此地把这个秘诀传授给诸位,这个秘诀,其实我们中国历代祖师都晓得,都会应用,而且应用得灵活巧妙,就是《金刚经》上的几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诸位想想,与一切万法有没有关系?「不取於相」,不取什么相?不取万法之相。我举个例子给诸位说,我们是个念佛人,而且所承的是印光大师这个学系、学派。如果今天有一个禅宗大德到这里来给我们讲禅,说净土宗不好,没有禅高明。我们听了怎么样?一定很不舒服,我这个净土宗请他来,他把我们道场破坏了。对不对?你们一定讲,对!是!他来给我们道场扰乱、破坏了。可是真正修行的人呢?不然!他来,怎么样?成就我的戒定慧。你懂这个道理吗?这就是修行,就是用功!

  我跟印光大师这个学系来学,怎么学?也得要守原则:「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印祖这个学派的东西,我得到了,精神我得到了。禅宗来给我讲这一套,我也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就成就了。不但是净与禅,你不取相,如如不动,乃至於外道,乃至於一切法,六根接触样样明了,是智慧;如如不动是定,是禅定;这里面没有取、没有舍,就是戒律。於一切法没有取舍,戒律成就了,「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定慧成就了。那怎么不是修行?这就是禅宗古德所讲的:「红炉点雪,立即消融」,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你要是不会,哪一法是佛法呢?《大方广佛华严经》、《弥陀经疏钞演义》都不是佛法,药渣,不是药!人家丢了不要的,不能用的!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是在修戒定慧,统统是在修闻思修,统统都是在修一心不乱,都是在修明心见性,都是在修无上正等正觉,这叫修行。

  如果要是不会,那麻烦大了!学东西先入为主,主是什么?成见。成见是什么东西?见取见、戒取见。你学佛学的什么?我学了一大堆的见取见跟戒取见。「戒取见」是因地的成见,修因的成见;「见取见」是得果的成见。你学佛学什么?成天到晚在这里学,学了一大堆的见取见、戒取见。学了些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这五种见是要破掉的,怎么能增长?天天在干这个、天天在修这个东西,唯恐不多,这不糟糕吗?这样念佛,不要说念几十年,念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都不能功夫成片。一定要觉悟,我们生生世世修念佛法门,错就错在这个地方,现在再不明了,再不改过自新,这一生又空过了。

  学佛先要去五种见惑,五种见惑断掉才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我们讲《华严经》很多同学来问:我现在算不算初信位?我就问:你这五种见惑断了没有?八十八品统统断尽,不错,你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不能不认识,我今天在此地明白的传授给诸位。无论正见、邪见、是见、非见、真见、妄见,一律不著相,著就错了。「邪的我不著,正的要著」,要去的是执著,不是叫你去正邪。正邪是叫你辨别,那是智慧,去执著!不能把辨别正邪看作执著正邪,那就错了,一字之差就送了法身慧命,就坏了。辨别邪正是非,那是智慧。一有执著邪正,执著邪法,执著正法也不得了!正法,你有这个执著,就障碍你的功夫。譬如我们念佛,最起码的功夫是求功夫成片,它障碍功夫成片,障碍一心不乱,那是业障。佛真是苦口婆心,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应舍是不能执著。择善固执是对初学人不得已用的手段,只限於初学。功夫往上提升,就要破执著。破我执,得事一心不乱;破法执,得理一心不乱。你要不破执著,怎么能得一心?如果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你就能够体悟到《华严》里面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理与事之所以变成障碍,都在执著上,去了执著就没有障碍,去了执著你就得一心,去了执著你就清净、就平等,你就不可破坏了。

  这两句话里头含的意思非常之多,博大精深。诸位同学记住,『一切法皆吾心体,非离万法别有心体』。我们修戒定慧、修闻思修、修一心不乱、修无上菩提,不能离开一切万法,离开一切万法到哪里去修?性相不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在早年,大概在四、五十年前,刚出家的时候,我三十三岁出家。李老师在台中办慈光大专讲座,我就劝这些学生,你们学了佛,要帮助同学种善根。他说怎么帮助?手上拿一串念珠,不要怕人笑,怕人笑你的好事做不成了,别怕人笑。手上拿一串念珠,人家一看念珠就想到佛,你看你在他阿赖耶识里佛的种子种下去了,这个功德大!你们在学校念书有教科书,书上人都写名字,你不要写名字,写阿弥陀佛。人家一看,这阿弥陀佛的,一看他都自动说一声这是阿弥陀佛的,你看不就逼著他念一声佛号吗?方法多的是。这个功德比什么都大,所以你得会用。你看我们常常旅行,我们旅行行李要贴个记号,我们贴什么?我们都贴南无阿弥陀佛。你说这对佛不恭敬,不恭敬事小,多少人看到他念到,那个事大!佛不会计较这小事,佛是唯恐人阿赖耶识里没有佛号。什么地方都可以!所以带一串念珠好,有人说在家人不能带念珠,哪部经上说的?查出来我看看。经上没有,经上没有那我就可以带。习惯,习惯可以改变,习惯不是不变的。你看中国自古以来,习惯常常都在改变。

  所以我们处处为佛,为佛宣传,为众生跟佛有缘,这个事是大好事。我们真修行,修得真好,别人看到我们,我们修得还是不怎么行,但是健康有这么一点作用。我们在国际走动,这些特别是国外的朋友,他跟我们一认识、一介绍,头一句话就会问你,你怎么保养身体的?他对这个最关心。我就告诉他,吃素、念佛。你要真相信,吃素、念佛你身体就健康。方法是活的,要随一切众生的缘,以善巧方便帮助他认识佛教,帮助他修学净土。

末后,老居士在此地告诉我们,「且此一句佛号,下手最易,无分男女老少,不论智愚闲忙,人人能念,个个可行。名召万德,妙感难思」。这些话是老人劝导我们,这一句佛号下手最容易,无量法门里面没有比这个更容易的,这是最容易的,这一句佛号。所以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智愚闲忙,每个人都能念,随时随地都能念。念佛不要拘束,我们睡觉能不能念?能念。睡觉不要出声,为什么?出声伤身体,伤气,一样的功德。我们在洗手间,好像不恭敬?不恭敬就不出声。不出声不能摄心,那你就出声好了。出声是不是不恭敬?不恭敬事小,为什么?佛菩萨不会怪你,你自己摄心的事大。洗手间大声念佛,佛就怪我们,他就不是佛,他生烦恼了,佛怎么会生烦恼?哪有这种道理,佛只是希望你有成就,希望这句佛号真的能把你烦恼控制住。念佛不是别的,就是为这个,你不念佛,妄念就起来,用这句佛号来换代你的妄念;妄念都没有了,都是这句佛号,那你功夫成片了,真到功夫成片,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往生。功夫成片里头也有三辈九品,上辈三品往生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也没妨碍。这是阿弥陀佛、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期望,这叫什么?这叫真恭敬,恭敬不是在我们一般这个世间所执著的这种形式。这种形式我们也得要重视,为什么?避免别人造口业,主要是在这个地方。初学的他不知道,认为你这个不恭敬,他造口业,他看在眼里不舒服,他来批评你,他对於佛法没有透彻了解。透彻了解,人家看到你这个现象不起心不动念,他哪有分别执著。理跟事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所以要晓得,人人能念,个个能行。

所以法界是一真,一真的意思不好懂,经上虽然讲的是一体、一念、一真,《弥陀经》上讲我们功夫到家,一心不乱,我们念得很多,讲得很多,就是不会。不会的原因在哪里?放不下。放不下什么?放不下妄想、念头。真正的功夫就在此地,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从哪里下手?从分别执著最严重的地方下手,先治重病。譬如我们修忍辱波罗蜜,我们举一个例子说,要忍,最不能忍的是什么?冤家对头,提起来就恨、就愤怒,就从这里下手。把你最恨的那个人、最讨厌的那个人写个长生牌位供在佛菩萨旁边,每天拜佛也拜他。我教大家是真的,要这样做法。有些同修听到我教的,他回去真做,做了一段时期,他告诉我:法师,我见到那个人还讨厌。我就告诉他,你功夫没到家,功夫不够,最讨厌的人你能够把他看到跟佛一样,其他的人全解决了。

演【可从博地,直登十地。】

  这是禅都做不到。说个老实话,禅能够达到初住、二住,这是可能的,如果叫他登地,这个不简单。持名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见性。这个法门里面讲的功夫有三等,最上乘的功夫就是「理一心不乱」,相当於圆教初住到十地,统统是理一心。理一心里面,功夫有浅深差别不同,功夫深的,登地,功夫浅的是十住十行,这都是讲上等的功夫,上等的成就。中等的成就是「事一心不乱」,如果以圆教菩萨地位来说,相当於七信位到十信位的菩萨,四个阶级。下等的功夫,功夫成片,从五品位到圆教的六信位,这都是属於功夫成片,就是带业往生,我们一生当中能成就。

  念佛人念到功夫成片以后,可以往生。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是不是马上就走?马上走可以,走得了,不是走不了。如果你要是真正聪明,你可以不走,我再在这个世界里面把我的品位提升,因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也是一生成佛,时间长,没有这个世界成就来得快速。经上说过,功夫上轨道的人,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所以在此地你用十年二十年的功夫,可以把自己从功夫成片提升到理一心不乱。如果在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土里面修行,修到实报土,这个时间是相当之长。我们在这里花个几十年时间修成了,一往生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这个多自在。

  所以自行化他、自利利他,我们决定不舍弃,只要有这个机会一定要做,除非我们寿命到了,那就没法子。如果我们寿命还没到,一定要利用这个时间把自己的品位提升。这些修行方法都在经疏里面,我们要认真的来研究讨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的习气很重,这个经听到耳朵里头,敌不过习气,被习气完全遮盖住了。所以提起来,这话我听过,只是听过而已,什么意思没去想过。当然每听一遍,在你阿赖耶识里头就多熏一遍,要熏多少遍你才成就会相信?要修无量遍,绝对不是少时间的。中国古人所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话是真的。不断重复一千遍,印象就不一样了,才能够引起注意。

这部经要念多少遍?一般标准的数量是三千遍。我见到有个同修,他念了六千遍才能背诵,真的把这部经背下来了。五、六十岁的年龄,用了四、五年的时间,把它念了六千遍,不能说没有恒心,不能说他没有毅力。但是经是能背了,意思不懂,听经他没有听三千遍。所以习气、毛病改不掉,而且不好的习气非常坚固,依旧还造业,很可惜!像这样的人,能够把《无量寿经》念六千遍也不是简单事情。这就是什么?真诚心、恭敬心没有。如果有真诚恭敬,不必去求解经义,念熟了之后,经义自然会起来。为什么?智慧现前。一心专念,心清净,得定,定能够发慧,道理在此地。六千遍念得是很熟了,我们相信他六千遍里面都有杂念在里头,不是清净心,不是真诚恭敬心,真诚恭敬心决定得利益。他什么毛病?傲慢心很重,嫉妒心很重,好强好胜的心重,这没办法,改不掉。样样都是要走第一,都是把别人压下去。这个毛病应该也是无始劫以来熏习而成的,所以改不掉,对他学佛造成严重障碍。这个人还在,能不能往生?我们在旁边侧面旁观,他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他不肯认错,他不通忏悔,不能改过自新。这什么?面子问题,错了也不承认。真正忏悔改过,有救!经文上这些话我们要记住,这非常非常重要。

「其中植诸善本,即是往昔修福慧」,这是过去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懂得修福、懂得修慧。修福心量要大,量大福大;修慧,心地要清净、要平等,清净心、平等心生智慧。「若非宿修,则于此正法不能闻矣」。这个法称为难信之法,为什么难信?原因就在此地。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名闻利养没有彻底放下,这是一切原因的根本原因。为什么这是根本原因?因为全是假的,你以假当真,自私自利,根本就没有我!经上说得很好,大梵天王、摩酰首罗天王比不上一个须陀洹,凭什么?须陀洹身见破了、边见破了,所以称他为圣人,圣就是真正明白人。大梵天王、摩酰首罗天王福慧也是了不起,但是身见没破、边见没破。边见没破,会跟人事物对立,这是妄心边事,不是真心;真心没有对立,真心里头无我,所以没有自私。

我们要用这些经中的标准时时刻刻自己反省,才会有进步。反省发现自己有这个过失,改。是改了,但是事情发生又犯了,这是什么原因?习气太重,虽然下了决心去改,到时候还是会犯,明知故犯。你就知习气的力量多大,外面诱惑的力量多大,这两个力量一配合,我们自己就完了,不知不觉就随顺了。这个随顺是随顺烦恼、是随顺轮回,甚至于随顺恶道,非常可怕。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六七集)**/10/15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