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四众弟子的使命,要把佛教恢复到佛陀教育!

净空法师:四众弟子的使命,要把佛教恢复到佛陀教育!

现在这个时代,佛教衰了,衰到什么程度?佛教变成宗教了。我们后世的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有罪!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十岁开悟就教学,教了一辈子,一直到老死,没有一天空过,他教学。教学的时候没有文字、没有书本,这些经典是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大家公推阿难尊者,把佛在世讲的这个经重复讲一遍。阿难的记忆力好,又听得最完整;释迦牟尼的侍者,一天没离开,照顾佛陀的,请他复讲。五百同学作证,听阿难讲,讲的大家都点头,确实佛是这么说的,记录下来。有一个人提出意见,好像不是这样的,那这句话就不要,取信於后代。所以经典是什么?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对大众的教训。听了佛的教诲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是习,学而时习之,我们才得到真正的利益。所以经不是给我们念的,念是一个手段,把它记住,重要是在习,习是什么?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变成我们自己的见解、思想,这个重要。

  今天我们大家把佛当作神来看待,错了,佛不是神,佛是人。在称呼上清清楚楚,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根本的老师,我们自称弟子,我们跟释迦牟尼佛什么关系?师生关系。宗教里头没有师生关系,它不是宗教,我们后来的学生不肖,把它变成宗教,对不起他,这就有罪过。佛教在中国变成宗教的历史很短,李老师曾经告诉我,不会超过三百年。历史上记载的,干隆、嘉庆的时候还没变,佛教所有的这些道场,寺院庵堂都讲学、都上课,所以寺院庵堂是学校,它跟寺庙不相干。所以佛家称寺,寺不是庙,庙里面是宗教的,那是供神的,佛不叫庙,佛叫寺。寺是什么?寺是政府办事的机关,直接归皇上管的这个机构叫寺。你们现在如果有机会到北京,到故宫去看看,你看故宫里很多办事机构,挂的那个牌子都是用寺。所以佛教称寺,直接归皇上管的,佛陀教育。从汉明帝之后,中国是两个教育体系,一个是儒家的教育,宰相管,这个机构叫礼部,礼部是教育部,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寺是佛教教育,那个时候第一个寺是白马寺,纪念白马,白马驮佛像、驮经书有功,这中国人的厚道,对畜生都不忘记它,它有功於佛,所以用它的名字叫白马寺。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归皇上管,不归宰相管。

  你看这个体系一直到清朝初年,康熙、雍正、干隆,到嘉庆,他们对於儒释道都下真功夫。宫廷里面讲经的这些教材都在《四库》里头,我看《四库》常常把这个东西翻来,看看当时宫廷里面是怎么讲的,都在,讲义都在。对於佛教特别尊重,所以佛教的讲义不在《四库》,在《大藏经》,特别编一部《大藏经》。道教的在《四库》,儒跟道都在《四库》,只有佛教是例外,这对佛教特别尊重。我们今天有使命,真正做佛的弟子,要把佛教恢复到教育,所以我们称佛陀教育。称佛教,大家会误会,说佛教是宗教,加两个字,这不得已的,佛陀教育。真干,我们天天在一起学习,这不是迷信。现在变成怎样?学习的人太少了,拿著佛教名义去做生意的人太多了。这个我们也不必再说了,不要再提了,自己认真努力去做就好。一定要找志同道合,做出牺牲奉献,做如来的真实弟子,做如来的传法人,这个使命、这个功德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TOP

1     我们这个世间凡夫,在境缘当中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想得到,得到之后又怕丢掉,这就是烦恼。



2     无量无边的的烦恼,都是从患得患失而来的。《金刚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真能看穿了,你在一切法里头得失的念头就没有了。



3     如果我们能把现实的世界当作梦境,一切境缘里面无取无舍、无得无失,这个心多自在,清凉自在!



4     在一切法里面,没有得失、没有真假、没有善恶、没有是非,也没有利害,你这个心完全清净了。



5     有得有失,这是你的错觉,你看错了,你想错了,实在没有得失。一切法当中没有得失,是跟你说真话,这是宇宙人生事实的真相。



6     你在一切法里面起分别执着,有取舍得失的心,这完全是从我执里面生的。有取舍得失的心,我们念佛不能成就!



7     学佛就是学个不迷,我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我不迷,觉而不迷。我晓得一切万法俱不可得,这就是觉。晓得不可得,你就随缘了,就自在了,为什么?得失这个念头就没有了。



8     有人问:我不天天拼命去求,这日子怎么过?你命里面有的,“命中有时终须有”;你命里面没有的,“命里无时莫强求”,求不来的,这是因果定律。



9     凡夫不自在,起心动念第一个想到的是个人的利害得失,他怎么会自在?众生之苦,苦在患得患失;真正学佛人,在一切境缘当中,没有得失,这多自在!



10 没有个人的得失利害,这个人心自然就定了;定了以后,能生智慧,对于一切万事万物就看得很清楚。



11 一般人为什么看不清楚?一般人迷在这个境界里头,他有得失、他有利害。我们俗话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他没有利害、没有得失,他看得清楚。



12 那个当局的,有得失、有利害,这个利害得失就把他的智慧蒙蔽了,所以往往事实真相见不到。



13 一般人他有利害、有得失,他思考一个问题,统统站在自私自利的角度来衡量,所以与事实的真相往往就有很大的距离。



14 有得失心,就有占有,喜欢的要占有,不喜欢的排斥,这就有分别,这就造业了。所以要知道,得失的心就是轮回之心,出不了六道轮回。



15 我们要想出六道,一定要把得失这个念头放下,我们在这个世间用什么样的心态?暂住,像住旅馆一样,等着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一切与我没有关系。你对我好,我尊重你;你对我不好,我也尊重你,因为我住不了几天就走了,何必跟你们过不去!



16 你们给我什么,我都不要,因为我晓得一样也带不走。得到,决定没有一丝毫挂念的心;失掉,也不会有一丝毫后悔的心,为什么?带不去,不是自己的。



17 世界已经乱了,往后还要更乱,人还要更苦,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末法凡夫要想出离世间,证得无上菩提,除了这条路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好走。



18 如果我们在这个世间还要打妄想,还要求名、求利,还要搞得失,那就可怜了,那叫真正愚痴!


 
堕落到轮回之后,想超越轮回非常非常困难。我们每一个同修都是无量劫在轮回里头流转,细心去想想,苦不堪言!这一生是蒙过去一点点善业,微少的善业,能够得个人身。但是得人身的时间非常短暂,古人讲得好,“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自己回忆一下,像我这个年龄感触就很深,年轻人还感触不到。我七十多岁了,想想年轻时候、小时候在一起玩的这些朋友们、同学们,以后在社会上做事的这些同事们,到这个时候,三分之二都走了,证明古人讲的话没错!我在抗战胜利之后,在南京读书,同班同学有一百多人,现在只剩下十几个人,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是一点都不错。虽然我们现在还在年轻少壮的时候,但是一定要晓得“黄泉路上无老少”,生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
  
我在年轻的时候,二十几岁,那个时候上班工作,每天看看报纸。我看报纸跟别人不一样,我展开报纸,头一个我看讣闻,今天哪些人过世的讣闻,我喜欢看这个,真的提高警觉。印光大师讲,学佛人常常要把“死”字贴在额头,这个话很有道理,常常警惕自己。你看看今天多少人走了,看看走的这些人,年岁大的固然有,年岁小的人很多,天天都有,二十几岁走了、三十几岁走了、四十几岁走了。常常看看这些,自然就提高警觉,人命无常!《八大人觉经》第一句,佛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一点都不错。每天展开报纸看这个篇幅,提高自己的警觉。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学佛,我就有这样高度的警觉。学佛之后这是印证,佛所讲的一点都不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