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佛有没有度我们?

净空法师:佛有没有度我们?

我是早年,好像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到吉隆坡,遇到一个小乘的法师,在南洋还很有名气,他跑来问我,他是责怪释迦牟尼佛,很不服气。我说:为什么?他说「佛说了,他没有度尽众生他不成佛,我现在还没成佛,他怎么先成佛了?」问我这么一个难题。我说「佛当时在世是度尽了众生,真的度尽了,你也被他度了。」他愣住了,「我怎么?」「你今天口口声声说佛,你阿赖耶识里有佛,你知不知道?佛度众生到这个世间来,不是讲得很清楚吗?度根熟的众生,你没熟。」好像种树一样,种一棵桃树,我提了篮子到树上去摘桃子,我摘什么?当然先熟的,熟的我先摘它,没熟的再过两天。我说「你还没熟,再过二、三世就熟了,你就被摘走,不是不度你,你没熟。为什么没熟?看你心浮气躁不服气,就晓得你没熟,熟了佛就来度你。」这都是真话,佛度众生确实如此,根熟的帮助你成佛,没成熟的帮助你成熟,没有善根的帮助你种善根,分好多层次。一次来了,都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真的一个不漏。现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不相信佛的,排斥佛教的,你说佛有没有度他?统统得度了。为什么?他脑子里有个佛字,他口里能说得出佛,那就是得度,佛的种子种在他阿赖耶里头。毁谤佛、陷害佛,将来统统要得度,这是大乘经上常说的。

我们在大乘教里面看到这种事实真相,这才晓得这个法门真难信。真难信我们信了,我们信了这个概念是不是真的?这信有等级的,你看我们一般人讲迷信、正信、真信,这就三个等级。迷信的人多,看到别人信,我们也信,这个净土经论里到底讲的什么,不知道,不知道这叫迷信。你真正把经教搞清楚、搞明白了这叫正信,正信还不是真信,虽然搞明白、搞清楚还不想去,对这个世间还很留恋,这不是真信,不能说是你迷信,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什么时候你能把对六道,对天上人间情执统统放下了,那你是真信,只有真信的人一生才能成就,为什么?他肯定往生。你要问说他为什么能肯定往生?他对这个世间毫无牵挂,就这么个道理。没有人障碍你,自己障碍自己。你对这个世间为什么还贪恋?说实在话,习气!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习性,本性本善,习性不善。这个习性是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养成的,不是一生,生生世世很麻烦。所以要有勇猛心,才能把这桩事情断掉,一刀两断。

下面这一段,「尤应深省者」,尤其应该我们深深去反省。「大迦叶尊者,即传佛心印之禅宗初祖」,这个公案、典故出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第三卷,拈华微笑就出在这个经上。「梵王至灵山」,大梵天王,灵山就是耆阇崛山,就是王舍城耆阇崛山。「以金色钵罗华献佛」,这是用花供佛,供养佛。「舍身为座」,大梵天王也是来表法的,若不是古佛再来,至少是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来表演。舍身为座,你看国王对佛多恭敬,他请佛坐在他身上。「请佛为众生说法」,大梵天王不是普通人。「世尊登座,拈华示众」,世尊也满他的愿就坐一下,不能坐太久,坐太久就不近人情,大梵天王。所以这些都有人情东西在里面,所以他的时间愈短愈好。请说法,他拈花,这个花什么?就是大梵天王供养的那朵花,拈华示众,比一比给大家看看。「人天百万」,人不多,天神多,跟着大梵天王来的。「悉皆罔措」,大家都不知道佛拿这个花的意思,都不知道。「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只有迦叶尊者微微的笑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佛就把这个花给迦叶,这是禅宗里头第一个公案,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他明白了,他开悟了,在世尊这一个动作当中,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后来传释迦牟尼佛的衣钵,最初释迦牟尼佛传迦叶不是衣钵,是大梵天王供养的这一朵花,这就是拈花微笑的公案。

尊者,头陀行第一」,这个意思很重要。「头陀者,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抖擞」,或者叫做「淘汰」,抖擞是什么?我们身上有灰尘的时候,抖一抖灰尘就抖掉,所以也是有淘汰的意思。「以十二行淘汰尘劳烦恼」,他这个十二行是苦行,实在讲大迦叶尊者出生是富贵人家,在社会上很高的地位,是豪富人家子弟他来修苦行,来代表苦行。也就是佛在灭度的时候,教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迦叶尊者是好榜样。十二行者,这个地方说他这十二行,第一个「住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寂静处」,这个阿翻作无,兰若是个清净的地方,就是没有吵闹的地方,不会有外面环境干扰这个叫兰若。在古时候大概噪音最大的,因为佛所活动地方都是在城外,他不在都市,都是在山林河边,这些地方都是佛常常游化之处。所以在农村里面,农业社会养牲口,牛叫的声音最大,他以这个为标准。他们所住的地方,农村里牛叫的声音听不到,这就很安静,以这个为标准,这住兰若。第二「常行乞食」,这是他们生活的方式,每天到外面乞食。第三「次第乞」,这平等的乞法,这一家布施供养你的这些饭,不一定它是一钵,有人只供养一点点,像一调羹供养这点,那你决定不够,到第二家去乞,第二家还不够,到第三家,佛允许你托七家。七家不够,不可以到第八家,到第八家你就有贪心。如果说一家、两家你够了,你就不能到第三家。这是乞食的规矩,要守这个规矩,次第乞是平等。
  第四「日中一食」,每天到外面乞食只有一次,托钵。第五「节量食」,所以佛法真正是平等法,佛法乞食,这托了一钵饭,是不是托来就吃?一面走一面吃那就很不雅观,那人家就确实是轻视你。托,托完之后回到僧团,譬如在树林下面就统统集合在一起,把饭混合在一块,然后自己需要多少拿多少,节量食。所以真的,中国古人讲「一钵千家饭」,那不是假的。你看看僧团里头常住,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释迦牟尼佛一千二百五十六人,统统出去托钵,真的是千家饭,回来的时候会合在一起,利和同均。你托的这钵饭不错,这个托得差一点,你看会合在一块,做到利和同均,六和敬的僧团。

第六「过中不饮浆」,这个不能用午时,他这个午时不适当。过中是日中,要是午时,在我们中国十一点到一点都是午时。而且每天日中的时间都不一样,要差几分钟,差三分钟还是四分钟,每天都有差距。在从前用日晷来量太阳的影子,看什么时候日中。现在呢?现在天文台有发行的日历,天文日历,每天都记载得很清楚,今天日中是几点几分几秒。过中不饮浆,可以饮水,不饮浆,浆是什么?有沉淀的,像牛奶,我们中国人讲豆浆,这一类东西有沉淀的。糖水可以,糖水不沉淀,蜂蜜跟水调起来它不沉淀,这个可以。过中一切会沉淀东西都不吃。
  第七「着粪扫衣」,粪扫衣是什么?人家衣服穿破了不要了,丢弃掉,你把它捡起来,捡起来它一定还有可以用的,把它拆开,破的、不能用的剪掉不要它,可以用的把它留起来,将来留的有那么大的分量,再把它一块块缝起来,这就现在的袈裟。小块的,你看缝二十五条衣,大块的缝七条衣、五条衣。所以衣缝起来之后要去染色,不染色就很难看,它质料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染一染就相同就行了,染成咖啡色的叫染色衣。第八「但三衣」,印度那个地方是热带,它没有四季,它只有一季,所以三衣就够了。晚上在树下打坐,这个三衣可以做被子盖保暖,白天出去托钵的时候,托钵这是重要的一门功课,所以要穿礼服,三衣都要穿在身上。平常在团体里面,听经搭七条衣就可以了,工作的时候五条衣就够了,一件五条衣就够了,所以五条衣叫工作衣、工作服。第九「冢间坐」,冢是坟墓,到什么地方去坐禅?到坟墓旁边,让你常常想到死,可以帮助你放下万缘,放下贪瞋痴慢,他选择这些地方坐。第十「树下宿」,晚上休息的时候在树下。第十一「露地坐」,在地面上坐。第十二「但坐不卧」,这是佛门里面所讲的不倒单,休息的时候是坐,打坐,没有躺下来睡觉的。
  「以斯苦行,扫除尘累,澄净身心。迦叶年老,不舍头陀。佛悯其衰,劝命休息。迦叶头陀如故」。到年老的时候,佛劝他不必修这样的苦行,可是迦叶依然不改,一生修苦行给同学们做好榜样,大家看到他都会提起精神,认真努力去修行。

人造作种种业,人造善业果报在三善道,为什么到三善道?去消他的福报。福不是好事情,世间人认为这是美事、好事,修道人知道不是好事。造作一切不善业呢?三恶道去消他的不善业。所以你就晓得,人间、天上,六道轮回说穿了不过是消业而已,那你要是不造业六道就没有了,你就永远出离六道,这真的,一点不假。不造《华严经》上说的执着,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见思烦恼就断了,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没有了,四圣法界现前,还是四个层次,最低的声闻阿罗汉,那个地方全都是阿罗汉,往上去辟支佛,再往上去菩萨,再上去佛,这个佛是十法界的佛。四圣法界在净土里面称它作方便有余土,六道是凡圣同居土,超越十法界那才是实报庄严土。这土从哪里来的?全是自己心变现出来,这要记住。四土、十法界全是心现识变,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真的不是假的。自己变现自己去受用,连阿鼻地狱也是自己变现的,你的心行不善就变现那个境界,你到那里面去受苦,这自作自受。
  
所以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明了意念的关系太大了,起心动念不能有恶念,恶念叫做烦恼,不可以生烦恼,生烦恼它有果报,不是生了没事。纵然我们身口没做,才动个念头,念头已经结业,不需要身口,起心动念你已经造业。阿赖耶里面就有这个业习种子,遇到缘,果报就现前。



所以佛的遗教,教导后世的弟子,佛只说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戒放在第一,为什么?没有戒,佛法就灭掉。诸位要知道,佛法灭掉不是说寺庙没有、佛经没有了,不是的。寺庙会更富丽堂皇,观光旅游,那个在;经典也在,经典被世间学校里当作学术去研究去了,美其名曰佛学,你看看变成佛学了,这个东西在。什么没有?持戒的人没有了,苦行的人没有了,佛法就灭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什么叫正法久住?人人持戒,人人不怕苦,愿意修苦行,就是生活上愿意苦一点,好,为什么?让我们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如果说是这个生活过得很富裕,过得很好,你舍不得离开这个世间,阿弥陀佛招手请你到极乐世界去,你跟他说我这里还不错,恐怕不亚于极乐世界,你会这样想,你不想去了。所以你看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大迦叶尊者这都是古佛再来的,给我们做榜样。为什么我们的烦恼这么难断?很多同修跟我谈起来很感慨,很想断为什么断不了?你不能吃苦断不了,你不能持戒你就断不了,就这么简单。为什么从前那些人,他都能做到,我们现在为什么做不到?现在人学科学讲求营养,饮食讲求色香味。这是什么?天天在增长烦恼,你怎么能断烦恼?你是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你冷静去思惟就知道,我们今天修行的障碍在哪里?自己制造的,没有别人障碍自己。真正佛法要兴旺,不遵守佛陀的教诫,没法子成就。

贪瞋痴慢疑断掉了,这三界八十八品统统断尽,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六道好像作梦,你这个一断,梦醒过来了。永嘉大师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醒过来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四圣法界,还在梦里头。所以六道是梦中之梦,从六道出来之后,从梦里那个梦醒过来了,还是个梦。还得要把,这个数量就很多了,《华严经》上讲的分别,分别比执着要轻,但是很难断,为什么?它太多了,你看那分别的念头,前念灭了后念生。分别叫做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太多太多了,起心动念都在分别。分别烦恼断了,这在菩萨了。所以在四圣法界里面,我们知道,声闻断见思,但是有见思的习气。辟支佛把见思习气断了,他有尘沙烦恼。他把尘沙烦恼断了,他就成菩萨,又升了一级,他有尘沙的习气。尘沙习气断掉,这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最高的位置。虽然成佛,他有无始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他必须把无明烦恼断掉,不起心、不动念了,这个时候真的醒过来了,四圣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所以四圣法界也不是真的。十法界没有了,它出现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为什么叫一真?这个法界里头没有变化,十法界里头有变化,这法界没有变化。为什么?没有分别执着。变化是从分别执着产生的,连时间空间都是有变化。所以到一真法界里面,时间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成佛的?就在当下。时空没有了,这叫真成佛了。

TOP

不一定说,我修财布施,大概我有钱才能布施,没有钱就不能布施了,你这个想法就错了。他一个月赚一万块钱,他一个月可以布施几千块钱,无所谓。我一个月只赚一百块钱,我这一百块钱我布施五十块钱,占我一个月二分之一。他要布施,赚一万的要布施五千,才能跟我平等。否则的话,他不如我!他一个月布施一千,我一个月布施五十,我功德比他大。为什么?我是二分之一,他是十分之一,将来的果报,我比他殊胜,他不如我。

  所以佛法讲修功德是在清净心,至诚心,是你力量当中的百分比来说的,不是跟人家比赛多少的。因此,佛门修功德是平等的,机会是平等的,人人能修。所以说穿了,这老天爷待人是很公平的。那个有钱的人,前生修的福,修的福是多,这一生得富贵。但是做了富贵人,反而吝啬了,叫他做好事,是做,在他百分比里面占很少的一个比例,所以来生就没有福报,就变贫穷了。反而穷人,穷人觉得很苦,看到庙里,自己身上只有几块钱,拿来捐献了,他身上统统拿出去了,到来生他变成大富贵了。所以穷人到来生变富人,富人到来生变穷人,穷富永远轮流转,这风水流轮转,这才公平。不是说穷人永远穷,富人永远富,没这个道理。

  你们仔细看,贫苦的人对人恭敬、对人诚恳。捐钱的时候,虽然人没有看,捐一点点没人瞧得起他,他这个功德是阴德,统统存在的。富人来捐钱,趾高气扬,眼睛看着天花板,目中无人。到道场来了,这个端茶、那个侍候,那个福报都已去掉一半了,要人招待、恭敬侍候,福报已经去掉一半了。何况捐献的是他的百分之几,不成比例,他来生当然变穷人。所以大家好好的想一想,你就明了了。穷人到那里捐钱,没人瞧得起他,不会对他恭敬,他的福报永远保持着。因此,千万不要瞧不起穷苦的人,这很重要。对待富贵人也不必去恭维他,用不着,为什么?我们不巴结他,你有钱是你的,我也不要你的钱,我们不巴结他。对穷人千万不可以轻视。

  学了佛之后就晓得布施,就知道布施,布施一定要有智慧。就是不要被人骗了,现在有很多假佛、假菩萨,很多!这就是魔王波旬。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这经上有,魔王波旬看到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把人一个个都度出三界了,他心里很难过。所以他就请求佛入般涅盘:释迦牟尼佛你已经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了,够了,不要再讲了,你可以走了!佛很慈悲就答应他了。你们诸位看《大涅盘经》上有这段故事。

  魔又说:我将来要把你的佛法破坏。

  佛说:我的法是正法,没有人能够破坏佛法的。

  魔就说:到你末法时期,我派遣我的魔子魔孙。魔王派他们来,派他们干什么?"统统剃头出家受戒,披上袈裟,天天讲经说法"。讲的都是魔法,把经的意思统统讲错了,这就是魔。所以《楞严经》上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释迦牟尼佛听魔王这样一说,一句话不说,流眼泪。这就是魔渗透在佛门里面,把佛的道场他占领去了,把真正要修行的佛弟子赶出去了。这是诸位要有智慧。

  所以你看我讲经三十年,今年整整三十年,我从来没有劝人说发心建道场。道场一建立,没有多久就被魔占领去了。我劝人怎么修福?劝人印经、劝人放生、劝人救济贫苦。为什么?这个魔没有办法,魔对你一点办法也没有。我印这么多经书,魔拿去也好,他念也有功德,也种善根!但是要搞别的,这个布施可能就会有罪业。为什么?你帮助魔了。魔要没有钱,没有那么多人众捧他,他哪有那么大的势力?你们天天去送钱给他,他钱多了,财富有了。每一天去给他跑龙套,他人多了,他热闹了,影响力就大了。他将来堕地狱,你们一个个都得跟到去。他要没有势力,他造罪业他造不起来。所以,学佛的确不容易,这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真的是难!每一个条件都要具足。

  所以财、法、无畏布施都要知道修。像我们印这个经,这印经给诸位说,三种布施具足,我们拿钱印经是财布施;经典本身是佛法,是法布施;一个人得到佛经了,看到心里欢喜,烦恼没有了,依照方法修行,无畏布施。所以印经功德是三种布施统统在里面,这个好!放生是无畏布施,救济病苦是财布施,也是无畏布施。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劝别人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这都属于法布施。劝人的方法很多,也很有技巧。不念的人也会叫他念一句,叫他不知不觉的都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好。

这些明心见性的人,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跟我们住在一起,我们看到他,好像跟我们一样,没什么差别的。不一样,我们肉眼凡夫看佛菩萨都是肉眼凡夫,佛菩萨看我们统统是佛菩萨,各人看法不一样。为什么?诸佛菩萨看我们自性,你自性是佛;我们看佛菩萨是不见他的性,只见他的相,着了相,所以他跟我们凡夫没两样。每一天吃饭,到外面去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这我们看到的,我们没法子理解他。他到外面托了一钵饭,这个饭不是很好吃的,可能是乞丐,人家乞丐到外面托了一点东西,《阿含经》上常常有,这饭什么?馊了、坏了、臭了。乞丐很可怜,讨了这点东西,看到佛,佛有福报,这个托了一钵饭供养佛,他修福。佛也很欢喜,当面把它吃掉,给他祝福。这饭一般人吃不下去的,佛能吃下去。佛吃的是什么味道?天厨妙供。为什么?境随心转。乞丐那个心是染污的,它肮脏;到佛的时候,佛身心清净,它那个东西就变成最好的东西,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神通妙用。我们看到佛坐在菩提树下,底下铺的草,在那里打坐。菩萨看到不是的,上面有宝盖,下面金刚宝座,佛的身相不是三十二相,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他看到这个。境随心转,相由心生,我们在经论里面看得多了,逐渐逐渐体会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是憍陈如尊者代表明心见性,在这个经上,那就是说这个经是一生明心见性的经典。那我们这一生确实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明心见性了。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哪有不开悟的道理!列在第一位,让我们生起信心,对净宗生起信心,生起愿心。

1 这个世间人,喜欢吃众生肉,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殊不知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六道轮转的果报,你今天杀它、吃它,你将来得还债!

2 我们世间人,每天吃肉食,不知跟多少众生结下冤仇,他们会心甘情愿吗?并不甘心,并不情愿。

3 吃众生肉,这是所谓“弱肉强食”,我们见到这些事实,这是不是一个真理?不是的,那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实在讲,叫冤冤相报。

4 佛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这一生你是人,你比羊强,你杀它,吃它;到来世它变成人了,你也变成羊了,他也宰割你,也吃你,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5 弱肉强食,这是冤冤相报的孽缘!要晓得,这一种报复是愈来愈严重,他不会报得恰到好处,所以这个果报就非常的惨烈,非常之可怕。

6 今天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说什么弱肉强食,强者生存,好像那个弱者应该要被强的吃,应该要被强的欺负,事实并不是如此。

7 弱肉强食,强者生存,今天大家都接受这个说法,这个理论是不是正确的?不是的。为什么?它违背了性德,它违背了因果,这必定造成巨大的zai 难。

8 这个世间人,真如《地藏经》上所说的,“刚强难化”,即使大zai 难来临了,他还是不觉悟,这个要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