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认识信愿行三资粮远离诸难恐怖

认识信愿行三资粮远离诸难恐怖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二一卷)  

2002/8/16    澳洲淨宗学会 

认识信愿行三资粮远离诸难恐怖



诸位同学,请看总结庄严偈颂第一首: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前面长行文裡面,为我们说清淨功德不可思议,这个裡头有因有果。经文所说的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的居民是法身菩萨,身心清淨,就本经所说的,妄想分别执着都断了。分别执着都断尽了,真诚清淨心现前,再加上这一些大德们无量劫中所发的弘愿,所修的大行,这个是世界清淨庄严的正因。

从果上来讲,清凉大师给我们归纳到五点。第一这是果报多,能「周给一切」。我们举一个例子,物质资源丰富,居住在那个地方的菩萨(我们一般讲人民)享用不尽。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世间资源有限,人口多了接济就不足了。这是什麽原因?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过去生中没有修积。佛法说,这个道理说得清楚,「境随心转」,别人心清淨,就果报殊胜,能把所有一切的物质都转变成珍宝,享受无有穷尽。

第二是「令常,永无乏绝」,永远不会缺乏,永远不会断绝,这个果德多殊胜。

第三个是「令妙」,非常的微妙,使生活在这个环境裡面的众生其乐无穷,真的,我们讲的是离苦得乐。他们是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不是理想,是事实。佛经能让我们生起信心,它的理讲得透彻,我们能够参透它所说的道理,它所讲的事相,我们就能相信,有理论在支持。

第四「称性」,是自性自然变现的相分,也就是「出现品」裡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从理上讲的,无生而生,相而无相,所以讲妙绝。

第五是「自在」。自在到什麽程度?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给我们讲的无障碍的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得大自在!

不像我们这个世间,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是触处成障,处处都是障碍,华藏世界没有障碍。我们就想到人家的因殊胜,我们的因很糟糕,我们的因是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我们的因。什麽时候我们能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完全捨得乾乾淨淨了,华藏世界就现前了,华藏世界是纯淨纯善所现的境界。这个说偈仪,我们就不多讲了。请看偈颂第一首:

【此刹海中一切处。悉以众宝为严饰。发燄腾空布若云。光明洞彻常弥覆。】

偈颂一共有十首,分为两段,前一段有六首都是说的果报的庄严,作用的殊胜;后面四首是「对因辨果」,特别显示这裡头因果的事实真相。前面六首又分为三个段落,这一二三四,四首是「别明严用」,这个庄严的作用。

这第一首首先说明『此刹海中一切处』,这个刹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海中一切处,我们要问包不包括我们地球?如果不包括这个地球,我们地球是不是在华藏世界以外?不在华藏之外。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都是在华藏第十三层。华藏总共二十层,像个大楼一样,二十层大楼,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都在第十三层,这样看起来,「一切处」裡头包括我们的地球。

『悉以众宝为严饰』。我们今天没有看到这个地球处处都是众宝庄严,没有看到!对的,我们是看不到,但是佛菩萨看到。我们现在读这些经典有疑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的时候,听众裡面也有人有疑惑,请问释迦牟尼佛:我们居住的这个地方是娑婆世界裡头的一部分,佛土清淨庄严,我们怎麽看不到?你老人家究竟是跟我们处在一个世间,还是你所居住的是别有庄严?

我们知道佛坐在那个地方都是双盘,盘坐的,佛把腿放下来,脚趾按到地面,这个大地都变成黄金,这时大家都看呆了。释迦牟尼佛现神通,告诉大家佛住的世界是黄金为地,七宝庄严。为什麽你们看不到?个人境界不一样!所以才告诉你这个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境随心转,你的心清淨,你看的这个世界清淨庄严;你的心染污,你看的这个世界五浊恶世。从世尊这个表演,我们就明白了,佛所讲的话是真的。

佛所居住的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在哪裡?跟我们这个地方(是凡圣同居土),不即不离;不能说是一样的,也不能说不一样的,这个是跟你讲真话。你的心跟佛一样清淨,你一看到这个世界,你居住的环境就是实报土;你心裡面充满了烦恼习气,那你看的就是五浊恶世。不是外头境界有变化了,是你的心有变化,心是能变,心是心变了,然后外面环境就所变了。

这个道理我们讲了不少年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的相貌体质,当然连着的就是命运,这是最明显的。果然心理上改变了,相貌变了,体质变了,你的命运变了。这一方面,同学们在《了凡四训》裡头看到。《了凡四训》要多读多听,认真学习,这个是学佛最低的成就,最微小的成就。

我们常讲改造了命运,从哪裡改起?了凡先生是从断恶修善,这是改的幅度最小的;大的改变就是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这一点你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没做到,他这个分别执着妄想统统都有。只是懂得恶不应该做,善应当要学,拼命在断恶修善上下功夫,他还是着相,还是分别,所以他得的果报小。像云谷禅师那样的人,他的改变就大了,那不是了凡先生的境界。我们在他的小册子裡面看到,他引用云谷禅师的开示,中峰禅师的开示,这一些是大善知识,他们的心行境界完全转过来了,凡夫对他那真叫是莫测高深,他们入佛境界。

『发燄腾空布若云』,燄是火焰,比喻光明。这个光明不仅仅是指智慧,智慧是光明,德行也是光明,道德是光明,善行是光明;智慧、道德、善行充遍了你的思想、见解、言行,你全身就放光了。这光之大,那要像如来果地,像大菩萨们(我们说这个大菩萨,八地以上的),他们那个光明几乎跟虚空法界一样。为什麽?这个大乘教裡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说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你的善行,那个光明随着你的心量展开了。如果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的身光当然是周遍法界。心量小,你的光就小;心量大,你的光就大;心真诚、清淨、慈悲,你放的光是金色光明。

由此可知,佛法是真正讲的平等法。佛光大,我们的光小,这是事实。为什麽佛光大?佛的心量大。我为什麽光小?我的心量小。我把我的心量拓开跟佛心量一样,那我的光跟佛的光一样大,就这麽个道理。

现在我们是凡夫,业障深重,我们见不到佛光;不但佛的光见不到,一般人的光我们都见不到。这一些实在讲是小道,不希奇!修过几天定的人,他就能见到;练过几天气功的人也能见到。练气功的人讲看人的气,我们佛法叫光,外国人叫磁场,名称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气功功夫很高的人,他看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有气,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大概身体不好、身体有毛病的那个光都非常之暗,灰暗色的,在身体哪个部位,那个部位就有毛病。健康的相是明亮的。有了病况的时候,他这个时候光是溷浊的。所以这是小道,这不是大道。

但是最准确的还是禅定,有定功,定功看的是现量境界,比这个气功要高明多了。定功愈深,你的境界就愈大,愈广大;再用现在的话来说,你突破空间维次就更多,换句话说,他的生活空间比我们一般人大。我们今天一般人生活空间在三度空间,定功能够突破四度、五度、六度,在理论上讲能突破无数度的空间维次。那是什麽?那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他那个境界当然不一样,确确实实佛光普照。佛讲「佛光普照」四个字不是讚歎的,是事实。我们一般人很难理解,这四个字认识,也会念,究竟什麽境界?想不出来,真的是此地所讲的不可思议。


『光明洞彻常弥覆』。这是讲大菩萨们,华藏世界的菩萨。再看第二首:

【摩尼吐云无有尽。十方佛影于中现。神通变化靡暂停。一切菩萨咸来集。】

这个裡头有果报的殊胜庄严,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德用,起的作用,这个作用是称性而起的。『摩尼』原本是讲的宝珠,在此地代表什麽意思?代表圆满,宝珠是圆满的相。代表什麽圆满?我们简单的讲,讲三个: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地藏菩萨本愿经》裡面讲了十个圆满,头一个「大圆满光明云」,那是总说。大圆满光明云就是摩尼宝珠,大圆满裡头包括这三个圆满:智慧的大圆满、德能的大圆满、相好的大圆满,说再多也不外乎这三大类。
『吐云无有尽』,吐云就是出现。出现什麽?底下讲的,可以说是自性性德圆满当中出现的。

『十方佛影于中现』。说十方,当然包含了三世,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都在这个摩尼宝珠圆满当中显现出来了,这个形相非常希有壮观。读《华严》,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它表法的义趣,我们才能真正得受用。十方佛,一切佛,我们要晓得那个「佛」的含义,佛是智,佛是觉。

这个是普通的佛学常识,我们四众同学都要知道。人家要问你的时候:你们学佛的人,佛是什麽?你要能讲得出来。佛是释迦牟尼佛,古印度时候一个王子。这个不行,这个坐实了,引不起人家兴趣。你要把「佛」这个字的本义说出来,佛是什麽意思?佛是古印度的梵语,它的意思是智、是觉;智是体,觉是用。在中国文字裡面找不到这样的字彙来翻,所以用音译。

这个智有三种,觉也有三种。智,第一个是一切智,第二个是道种智,第三个叫一切种智,这个是「佛」这个字的体。一切智是知道宇宙之间一切法的总相,总相是空相。所以一切智是知空,道种智是知有,一切种智是知道空有是一、空有不二、空有无碍。佛门裡面常讲「万法皆空」,这个是一切智;万法皆有是道种智;《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一切种智。所以佛是智的意思。

智起作用就是觉悟,觉也有三种:一个是自觉,自己觉悟。第二个是觉他,自己觉悟之后一定要帮助别人觉悟。主动帮助别人觉悟,这是大乘;别人来请教你,你教导他,帮他觉悟,这是小乘。大小乘差别就在此地。小乘是你来找我,我才教你;你不找我,我不教你。大乘菩萨,你们在《无量寿经》读到了,做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找你,主动去找别人,这是大乘,是觉他。第三种叫觉行圆满,这个很难。自觉,阿罗汉、小乘人自觉,觉他是菩萨。当然你自觉之后,你才能觉他,自己不觉而能觉他,没这个道理。所以觉他是菩萨,觉行圆满是佛。

由此可知,你要不发心觉他,你自己的觉悟是永远不会圆满,那是肯定的。世间法常讲「教学相长」、「师资道合」,老师教导学生觉悟,学生资助老师觉悟,彼此是互惠的。这个从事于教学工作的人能懂得,许多问题是因为学生问,你才觉悟;要没有学生问的话,你永远也迷惑,这一问就把自己搞清楚了。问了,自己答不出来,晓得自己还不行;问了,就有的时候能答,智慧开启了。不能问的时候,确实想不出这些问题。

我们晓得到如来果地,那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一切种智。人家问我佛是什麽?你这样给他解答,他就会有兴趣了。佛教不迷信,佛教求智求觉!十方佛跟一切佛就是一切智一切觉,在大圆满裡面显现出来了,这样一讲大家就好懂了,这个经文裡头他讲这些事情。

大圆满哪个没有?大圆满是什麽?是真心、是本性,我们讲真心本性,一般初学的人还是不懂,还是搞不清楚。所以我们用最浅显的言语,我说了五句,「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就是牟尼,我们的心起心动念跟这十个字完全相应,智觉就在这当中显现出来了。大智大觉是自性裡头本具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外面学不到的,自性本来具足。

现在我们的智慧、觉悟不能现前,什麽原因?错用了心。我们今天的心不真不诚、不清不淨、不平不等、不正不觉、不慈不悲,我们用这个心,好了,这一来就把你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全部都障碍住。所以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不居功。
你要问佛为什麽不居功?佛哪有功?没有功,你自己本有的,不是我给你的。这是事实真相。你开智慧,智慧是你自性本具的般若。你自己的智慧德相不能现前,是因为你自己有烦恼,妄想分别执着把它盖住了。今天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烦恼习气断掉了,是你自己断的,佛并没有帮助你断;是你自己断的,佛哪有功德可言!你怎麽成就的?你自己觉悟,自己修行,自己度自己的。《坛经》上说得好,惠能大师讲的「迷时师度」,迷的时候靠老师,老师帮你纠正错误。「悟时自度」,悟了以后就自度了。

迷悟的标准是什麽?是见性。没有明心见性要依靠老师,老师的思想、见解、言行是从自性裡头流露出来的,决定没有过失,没有错误,你跟他走不会走错路。觉悟之后,到你自己明心见性了,不必老师了,因为你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行绝对不会错误,随顺性德了,不再随顺烦恼了。没有觉悟的时候是随顺烦恼习气,那个裡头有过失;觉悟之后不再随顺烦恼习气,完全随顺性德。

性德是什麽?就是我刚才讲的「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你的心跟这十个字完全一样,性德,这个觉悟了。如果起心动念跟这十个字相违背,你在迷,你没有觉悟,没有觉悟要跟老师。老师在哪裡?经典是老师。所以佛常常在经上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依教奉行、为人演说,这就是跟着老师走,自己没觉悟。

真正觉悟之后经典不要了,要这些干什麽?这个大藏经是一堆废纸,你自己思想的、演说的、动作的,那就是活的三藏经典。你把它记下来的时候,你跟经典对照对照是不是一样的?确实是一样的。佛是自性起用,觉悟的人明心见性也是自性起用,佛佛道同!所以佛称如来。如来是什麽意思?今佛如古佛再来,一样的,没有两样,所以叫如来。

『神通变化靡暂停』,靡是没有,就是神通变化从来没有停过的。为什麽没有停过?佛的神通变化完全是恆顺众生,随心应量。众生的心从来没有停过,众生的妄想没有停过,众生的分别没有停过,众生的执着没有停过,佛的神通变化怎麽能停?佛的神通变化不是有意的,要有意,他是凡夫,他就不是佛菩萨了。他没有意思,完全是跟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那个感有变化,应也有变化。这个感是善的,佛应的是善的;感是恶的,佛应的是恶的。

这个话怎麽说?众生造作五逆十恶,堕三途地狱。我们要问:三途地狱境界是不是佛变化的?我说佛变化的时候,怕人听错会意思,那佛不是好人,他变地狱让人受罪。这个佛是自性,是自性变化的。所以三途地狱是不是真如本性?是,一点都没错!自性为什麽变得这麽恐怖?这麽恐怖是你自己变的,随你的心念所转的。就像水一样,心平的时候水平静的,心极不平静,那个水就大风大浪,就这麽个意思。大浪、小浪、平静都是你自己变的,自己变自己受,怎麽能怪别人?那叫佛性,这个叫随心应量。

所以我们要想境界好、境界殊胜,我们就懂得了,从哪裡修?从心性上修;换句话说,从念头上修,决定不许可自己有一个不好的念头。念念都善,念念都清淨,快乐!真有受用。久而久之你能够保持住,你就会开悟,智慧能现前,真的像《般若心经》上所说的「度一切苦厄」。不但六道的苦你不受了,九法界裡面的苦你也不受了,真的超过了。你要问为什麽会超过?你明白了,你觉悟了,你瞭解它的事实真相。

三途、六道、九法界就像《金刚经》上讲的「如梦幻泡影」,觉悟的人在这个境界裡头不动心,他不会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你说他多自在!所以叫「游戏神通」。他到世间来干什麽?帮助众生觉悟,除这一桩事情之外,没有第二桩事情。这一桩事情就是《法华经》上讲的「一大事因缘」。这一大事因缘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个世尊在《法华经》上讲得很清楚,所有诸佛如来、菩萨们、声闻、缘觉应化在世间,就是这一桩事情,自己没事,这是说真话。连生死都没有,他还有什麽!所以看那个迷而不觉的人很可怜,贪生怕死,患得患失,他不知道事实真相。

《般若经》上,《般若》是佛经最大的一部经,六百卷。《华严》八十加上四十,除了重複的部分,九十九卷。《大般若经》六百卷,比《华严》多上五倍,那六百卷经讲什麽?我读了之后得了一个结论,九个字: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六百卷《大般若》佛说了二十二年,就是给我们讲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在这个裡头患得患失,你说多可怜,叫「可怜悯者」。它如果真的是有,真的不空,真的有所得,你在裡头患得患失,那是应该的。佛要说是可怜悯者,佛讲这个话太苛刻。那是不应该的,它是梦幻泡影,这个真的是错误了,完全错了。可是真正觉悟过来的有几个人?这首还没讲完,后头还有一句。现在时间到了,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