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像阿弥陀佛一样生生世世不忘记自己的弘愿

像阿弥陀佛一样生生世世不忘记自己的弘愿

像阿弥陀佛一样生生世世不忘记自己的弘愿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这是讲到阿弥陀佛成佛之因,是讲的成佛的因缘。那么,这一段是从诸经所说弥陀因地;这是举出,这一些大乘经典里面,佛所讲的这个阿弥陀佛因地。
      
       这个第一:大本,大本就是无量寿经:净土三经之一。无量寿经里面说:法藏比丘,舍王位出家,对佛发四十八大愿,即今佛是。那么,经上讲,在定光佛之前,有五十三尊佛;定光佛前面,第五十三尊佛,这一尊佛的名号叫世自在王佛。世自在王佛住世度化众生的时候,他有一个护法,是一个国王,护持他的。那么这个国王非常地发心,闻法欢喜。于是乎,他舍弃了王位,把这个国王的位子,让给他的儿子了,他自己出家了。这就是法藏比丘。他对世自在王佛前,就发了弘誓,很大的誓愿,一共是有四十八条,我们称之四十八愿。这个无量寿经有好几种的翻译本;一般我们现在流通读诵的都是四十八愿这个本子。也有讲二十四愿的,二十四愿跟四十八愿是开合不同;它有的时候,把这个愿、几个愿归纳为一愿;有这种情形。那么,一般啊,我们都讲四十八愿。法藏比丘,就是现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前身;前身,这是久远劫之前的事情;我们从无量寿经里面看到的。
 
       第二法华经,法华经里头也有一段说这个事情。法华经里面讲,大通智胜如来的时候,有十六个王子出家;其中第九王子,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那么,这是法华经里面的一段公案,说这个十六王子跟大通智胜如来出家学佛,求无上菩提;佛灭度之后,这一些人都非常欢喜法华经。就是常常持诵妙法莲华经,后来这十六王子都成佛了。那么,其中这第九王子就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是阿弥陀佛。
 
       第三悲华经里面有说,讲在无量劫以前,有一位转轮圣王,他的名字叫无诤念。他供养宝藏如来,供佛。他发愿成佛。他说,我成佛的时候,我的国中种种清净庄严。实在讲,跟大本弥陀经四十八愿大概是差不多的。那么,由此可知,佛在因地修行,的确是生生世世不忘他的本愿。就是,他所发的这个愿,绝不是说,一转世就给忘掉,他不忘他的愿,生生世世依他这个愿来修行。那么,当时宝藏如来给他授记,跟他讲,再过恒河沙劫,西方极乐世界,就作佛;你那个国名叫作安乐,就是极乐世界,你的国名叫作极乐。那么,这一位转轮圣王无诤念转轮圣王,也是阿弥陀佛的前身。
 
       第四大乘四等总持经里面说,在无垢焰乘其如来的时候,有一位出家人,他的名字叫净命;就是此地讲的净命比丘。这一位比丘非常的了不起,博学多闻,他能够总持诸经,有十四亿部之多,随众生的愿望,就是一切众生,你想听什么经,他就给你说什么经。多人听,他给你说;一个人听,他也给你说。真正是大慈大悲啊!那么,这一位净命比丘也是阿弥陀佛的前身。
 
        第五贤劫经里面讲,在云雷吼如来的时候,有一位王子,他的名字叫作净福报众音;这都是从梵文里头翻出来的意思,净福报众音;这是这一位,云雷吼如来时候,有王子名净福报众音,就是这一个人。那么,他供佛。这一个王子也是阿弥陀佛的前身。
 
       第六也是贤劫经上讲的;又云,也是跟前面一样,贤劫经上讲的;说在金龙决光佛的时候,无限宝音行法师,力弘经法,即今佛是,那么,这是说的以法师的身份,在这个金龙决光佛的时代。那么,法师名字叫无限宝音行。这个名号非常之好。法师,尽心尽力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一位法师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
 
       第七观佛三昧经第九卷,这个第九经,就是观佛三昧经的第九卷。空王佛的时候,有四位比丘;他们烦恼很重,去求佛,教给他们断烦恼、证菩提的方法。空王佛非常慈悲,就教他们观佛。观佛是念佛法门的一种。这个大家晓得念佛法门,可以分为四大类,像我们本经著重在持名,就是二六时中,阿弥陀佛名号不能够间断。像十六观经它的方法就是观想;除此之外,还有观像,就是塑佛的形像,一天到晚将佛像摆在面前,看佛像,这也是一种念佛的方法;另外一种就是实相念佛,念佛法门可以分为这个四大类。这个就是教他观佛像,用这个方法来念佛。那么,没有多久,他们用这个方法就成功了。那么,这个也是,教我们看到,念佛,就是度众生,一定要契机;佛对于这四位比丘,过去世的宿因,知道得很清楚;所以教给他们这个法门,没有多久,这四个人都成就了,都得到念佛三昧,也就是一心不乱。这四位比丘当中的第三位,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
 
        第八在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上,也有这么一段。这个经名字长一点,叫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这个经上说,在狮子游戏金光如来的时候,有一位国王,他的名字叫胜威尊重。这位国王也是狮子游戏金光如来的护法,他常常供佛,修禅定。这一尊的国王也是阿弥陀佛的前身。
 
       我们在此地,只简单举出大乘经里面,所讲的这个八条。其实阿弥陀佛因地的修行,实实在在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修行多劫,实具无量因缘,不可思议。但是,在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这个几段经文里面,我们就可以能够看到,佛,在过去,因地修行当中,他也做过出家人,也做过在家人。出家人里面,他做过比丘,他也做过法师;在家人里面,他也做过王子、也做过国王、也做过转轮圣王。实在上说,我们在华严经,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几乎是无论什么样的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他参学的处所。由此可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无论是在因地,或者是在果地,悲心愈是深重,六道当中,没有一道不现身,没有一道不化众。佛在经上所讲的,我们刚才所看到这个八段,都是在人间。其余的几道没有说。虽不说,我们可以想像而知。这一点,确实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效法。我们要有佛一样的弘愿。
 
       由此可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无论是在因地,或者是在果地;悲心愈深重,六道当中,没有一道不现身,没有一道不化众。佛在经上所讲的,我们刚才所看到这八段,都是在人间。其余的几道没有说;虽不说,我们可以想像而知,啊,可以想像而知。那么,这一点:确实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效法。我们要有佛一样的弘愿。生生世世,不忘自己的弘愿,这一点非常非常地重要。如果,你的愿力薄弱,你的烦恼很重,这一投胎、一转世,必定有隔阴之迷。把你前一生,或者是多生多劫之前所发的弘愿,忘得一干二净,那就可惜了。你的本愿要是忘掉之后,又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个时候,业报力量强大,现前了,免不了又要三涂受苦。什么时候,你从三涂出来,再遇到佛法,才会想起你过去的本愿。其实,每一位学佛的同修,多数,我们都是这种情形。你学佛,是这一生的吗?决定不是。你一定是与佛一样,多生多劫的因缘。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佛在大乘经经里面讲的太多太多了。你像,佛在金刚经里面所说的:末法时期的众生,如果听了金刚经,不畏不怖,你还能生欢喜心。佛讲,你的善根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的,你过去已经亲近无量诸佛,这不就是说得很明白嘛!我们那一个人不是在过去生中,亲近无量诸佛?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是做博地凡夫?还在这里生死轮回呢?就是一转世、一投胎,把前世本愿,忘得一干二净,不能再继续修学,原因在此地。当然,那些诸大菩萨们,是时时刻刻,关心这些初发心的人;也就是关心这些小菩萨。当他一转世,有隔阴之迷,在适当的时候,他来给他作增上缘,要把他唤醒,从迷妄当中唤回头来,这个是大菩萨护念小菩萨,为这些小菩萨作增上缘的时候。那么,我们想想,我们就是这些小菩萨,初发心的小菩萨。这一些诸大菩萨,常常提示我们,常常再唤醒我们。问题是,我们自己一下要猛然地警觉过来,继续以往的愿行,再精进、再努力;我们这个一生,就有决定性的成就了。但是,这个决定性的成就,诸位一定要知道,只有往生西方净土,才是一个决定性的成就。我在此地可以这样说法。我们过去生中,自信心太强了。认为什么呢?嘿!不往生极乐世界,我一样可以断烦恼,可以了生死、证菩提。这个一念是错误的念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法门,你看,都没有办法超越生死轮回。假如,我们要是过去发愿,我们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今天也不在此地了。所以,我们今天必须要觉悟,要晓得我们过去这个错误的想法、错误的作法。从今天起,统统把它改正过来,一心一意专修净土、专念弥陀。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决定不再错过了,不会再误失了,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才是真正的成就。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