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6-1-30 18:48 只看该作者
总觉得自己是白学了,请老法师慈悲开示
总觉得自己是白学了
请老法师慈悲开示
问:你的教学碟我都看过,道理是知道了不少,但是总觉得自己是白学了。虽然连晚上睡觉半梦半醒时,思想都在控制叫自己不要想,一切都是假的,一定要放下,但是念头总是一个接一个的,愈控制愈多。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很累,最近身体愈来愈差。有时候想如果我不懂佛法,也许还过得开心一点,请老法师慈悲开示。
答:这个现象,有!不是你一个人有,很多人都有。你不要去想这些,也不要想这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都不要去想。佛教给我们,专想阿弥陀佛,只要有念头起来,就把它换成阿弥陀佛就好,肯定有效,你晚上睡觉就睡得很安稳了,就不会乱作梦了,这个法子妙绝了。「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至於佛经里面讲这些大道理,慢慢学,不著急。你学了还在想,你白学了,为什么?马鸣菩萨告诉我们,学了之后不可以想,你看他教我们三个原则,你听讲经,你读佛经,都要懂得这三个原则。读经不著文字相,听经不著言说相,不著名字相,就是名词术语,不著心缘相,心缘就是你心里想经上讲的什么意思,不要去想。为什么?你要是著相,著相就执著,你有执著,你有分别,你白听,你什么都没听到,你必须把分别执著放下,你才真正听到如来所说真实义。所以听经的人多,听懂的人不多,什么原因?不会听,就是像你一样,你不会听。会听的是什么都不想,就想阿弥陀佛就对了。因为你也不能不想,那个妄念一个接一个,怎么办?换成阿弥陀佛就好了,让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这样就好,好办法!八万四千法门,这个法门最妙。
“三皈”是三条最高指导的原则。“皈依佛”,“佛”是觉悟的意思,觉而不迷。
怎么“皈依”?我从迷回过头来依觉悟,这叫“皈依佛”。
什么叫“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我们从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回过头来,依正确的见解、思想。这到哪里去找?经典就是的。圣贤的经典都是正知正见,多读圣贤书你就明白了。
“皈依僧”,“僧”是出家人,出家人真正有修行、有道德、有学问,我们对于经教上不懂向他请教,他是我们指导教授。这个意思。现在乱了,乱成一团了。
所以我们在《坛经》上看到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大师讲“三皈依”,就不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怎么讲?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底下再跟你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佛”是觉悟的人,我们要跟他学;“法”是正知正见,就是经典,经典所讲的都是正法,没有偏、没有邪;出家人都是心地清净,戒律都守得很好,经教也学得不错,我们学经教有困难,去向他请教。这是“三皈依”。现在“三皈依”只是念念,没落实。
讲传统文化,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也是说说而已,没做到。没做到不行,那个“不亦说乎”你得不到。要落实。
所以学,学了之后最重要的是习,“学而时习之”,“时”是时常、不要间断。一切时、一切处你要能做到、要能落实,这样才能得到法喜,身心清净,真快乐,真自在,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看到黄念老,往生之前的几个月,每天十四万声佛号,追顶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着念,日夜不间断,睡眠的时间不多,十四万声佛号。这是菩萨为我们示现的,教导我们。我们念几句就忘掉了,念几声就断掉了,跑了,妄念起来了,佛号没有了,这都是烦恼习气太重。如何对治烦恼习气,无过于一心称念。古人也有讲到,为什么念佛不能恳切?是生死心不切。如果真正为了生死,那个心就很切。所以印光大师写一个大的「死」字放在佛堂当中,有道理,看到什么?我就要死了。怎么办?念佛,生死心切,佛号自然就连上了。所以世缘要彻底放下。
世尊在世为什么不建道场?那我们再回头看看,建设富丽堂皇大道场的那些修行人,几个人临终时能放下。要放不下?放不下就六道轮回。留恋道场?留恋道场,这道场里面没有男女婚配,怎么办?道场里有老鼠、蟑螂、蚂蚁,就投胎这一类的畜生,牠留恋这个地方,牠离不开,多可怜。所以要彻底放下,一定要记住,《金刚经》上所说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事实真相。这教我们什么?教我们彻底放下。
人活在世间,八十岁以上就应该要作如是观,活一天算一天,不要想到还有明年,还有下个月,还有明年,错了!一口气不来,这一世就结束了。时时刻刻作如是观,就是生死想,生死心切,念佛的功德就非常明显。我多活一天,多给众生做一天的样子。海贤老和尚时时刻刻想往生,他真想。阿弥陀佛来安慰他,阿弥陀佛来嘱咐他,说他修得很好,表法表得很好,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做好榜样给念佛人看,给学佛人看,学佛念佛就要学他这个样子。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